历史上,兄弟之间为了争夺皇位反目成仇的事例也是屡见不鲜,不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后,他的儿子们似乎并没有做出争夺太子之位的举动。要知道朱元璋总共有26个儿子,他们为什么没有和朱标争太子呢?从此后朱棣的行为来看,他是有称帝的野心的,但他也没有和大哥朱标形成对立,实在有些令人费解。还有一点,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什么不立其他儿子,而是选择让孙子继位?

明朝算是一个特殊朝代,虽然比不上唐宋来的热门,不过影响力特别大。在国家对外政策上,坚持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很大程度是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这个人某种程度坚持传统思想,坚守嫡长子继承制度。虽然太子朱标被立为太子,不过并不意味着,他这个位置能够坐稳。事实上朱元璋有26个儿子,能力强的不在少数。包括燕王朱棣,宁王朱权等。按照常理来讲,兄弟们肯定会有所筹谋,想要争夺太子之位。
比如在唐朝李渊作为开国皇帝称帝以后,封长子李建成为太子,然而那时起建成心中一直惴惴不安。毕竟二弟世民能力过强,会威胁自己地位,因此一直打压弟弟,这还是其中两兄弟的关系的缩影,毕竟李渊可是有多达22个儿子,之后的“玄武门之变”就是真实的写照。
然而明朝初年,皇子们都老老实实,没有人上前争夺太子之位。哪怕太子朱标身上的帝王之气,并不是十分浓厚。然而兄弟都甘心以他为主。哪怕后期发动军事政变,夺得帝位的朱棣,在那段时间似乎也默默无闻。
这个局面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朱元璋立太子时间很早。某种程度上,一开始就为其树立“优势”,这一点又和唐玄宗兄长李成器情况很相似。唐睿宗第一次继承皇位,就已经立其为太子,营造好舆论。第二次继承皇位时,对于太子人选,哪怕知道大儿子能力不足,依然要考虑好其为太子。
朱标被立为“继承人”时间,明显更早一些,1364年在江南称帝,朱元璋封为吴王,那时就已经立了太子朱标为太子。1368年在南京称帝以后,正式立其为太子。当时朝廷当中,已经形成一种“氛围”,那就是朱标当太子,名正言顺。

朱元璋很早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太子,提升他的治国之才。13岁就带在身边,请很多名师大家来专心教导儿子,像宋濂给其讲解文学经典,徐达传授兵法要诀。基本上将朝廷当中,说法很有分量的大臣,都聚拢在朱标身边。太子的威望不断提升,大臣们对其很是认可,认为将来必然是仁义之君。
其实皇子之间斗争,也与彼此关系不睦,有很大关系。现实当中太子对于自己兄弟,尤其是能力很强的弟弟,难免有些忌惮,加剧其矛盾。不过朱标对弟弟态度很好,颇有仁义之风,大家都受过其恩惠。皇子们犯错,朱元璋想要惩罚时,会因为朱标求情而免遭惩罚。
朱标作太子期间,明成祖朱棣势力不是特别大,不占据任何优势。在洪武后期,才逐渐积累军功,能力显露锋芒。朱元璋立皇太孙为太子时,朱棣并不是长子,上面还有秦王,晋王两位兄长,皇位本身与自己无缘。燕王不会自不量力,敢冒天下之大不炜,与其来争夺来这个皇位。
相对于朱元璋的心狠手辣,大肆屠杀功臣,朱标的仁慈无疑让很多人看到希望。因此他得到文臣武将,皇族的支持。如果没有英年早逝,也许朱棣就不会发生军事政变。然而天不假年, 37岁朱标就英年去世,中国历史上也发生一场改变。

①自古以来的传统
从周朝建立完整的宗法制之后,嫡长子继承制就一直是最正统的继承方式,而且历史上也发生了许多违背嫡长子继承制而导致骨肉相残的悲剧,比如楚国的楚成王因为想要立自己的小儿子为王,然后这个意图被他的长子商臣知道了,商臣考虑到他的弟弟们做了王一定不会放过他,所以先下手为强,杀死了楚成王,自己做了楚王。
朱元璋如果把帝位传给杀伐果断的朱棣,朱棣会放过那个最有可能夺他帝位的朱允炆的性命吗?朱元璋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到朱允炆的下场,所以爱孙心切的朱元把皇位传给谁也不会传给朱棣——他杀心太重了。
而且朝廷内的大臣绝大部分都是宗法制的信奉者,朱元璋改弦易辙,把朱棣立为皇帝,底下的大臣还不得翻了天?
实际上直到后面朱棣打败了朱允炆,朝廷内的绝大多数大臣仍然对朱棣做皇帝表示极度不满,方孝孺甚至当着朱棣的面骂他是乱臣贼子,这种情况下,朱元璋直接把朱棣推上皇帝的宝座,只怕也会君臣离心吧。
②国家需要文治
朱棣跟着朱元璋打了一辈子的仗,在军事天赋上是远远高于朱允炆的,而且朱棣富有野心,在扫除蒙元旧部方面,绝对是跟朱元璋的心思一模一样的,但是正因为朱棣身上强烈的“武功”气息,让朱元璋感到非常的不安。
元朝对天下的治理十分的混乱,正因为如此才会发生红巾军起义。公元1351年爆发的红巾军起义,直到1368年明朝建立天下才稍微稳定下来。但是稳定下来的明朝还是要连年征战,北方的元顺帝并不甘心失败,还想着有朝一日南下中原再一次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

所以朱元璋在位期间几乎都在对外用兵,虽然连连打胜仗,但是打胜仗也是要死人的啊!而且还要为打仗支付昂贵的费用,军饷、军粮、军功赏赐,无不都是从老百姓的裤兜里摸出来的。如果朱元璋的接班人还是这么打仗,老百姓的日子还能不能够好好的过呢?出身平寒的朱元璋想起这些不仅又想起了自己曾经当和尚化缘的日子,他不愿意老百姓再过这样的日子啊!
③希望家人和睦
史书上记载朱元璋如何残忍,如何残暴,但是那是对官员和上伤害老百姓的豪强。政治上面朱元璋冷血残忍,正是为了更多的人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实际上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是一个很讲感情的人。他在非常贫贱的时候与马皇后结婚,马皇后似乎后面也并没有生育,但是他却一直都和马皇后很恩爱,也只有马皇后才能劝阻他杀人,这体现出朱元璋有情。
他受了郭子兴的提拔,在郭子兴被人抓住的时候他亲自去当人质解救郭子兴,但是郭子兴后面却对越来瓯越强大的朱元璋十分戒备,甚至故意刁难他,朱元璋无怨无悔,在郭子兴在世的时候从来没有做过违背郭子兴意愿的事情,这体现出朱元璋有义。
一个有情有义的朱元璋,当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子孙为了皇位而互相残杀,作为一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虽然他知道朱棣有可能做那种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但是他一没法狠心杀死朱棣,二也没法狠心让朱棣上位最后杀死朱允炆。
在明朝万历年间的历史舞台上,朱常洵的名字与一场长达三十年的“国本之争”紧密相连。他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第三子,生母是深受宠爱的郑贵妃,本有着问鼎帝位的诸多优势,却...
朱翊钧是个好皇帝吗 郑贵妃 2025-11-17 火攻破敌定乾坤:明初名将郭兴的传奇人生在明朝开国的风云岁月里,无数英雄豪杰如璀璨星辰般闪耀,郭兴便是其中一位凭借卓越军事才能和果敢决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名将。他以火攻之计助力朱元璋大破...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1-17 忠臣之殇:明英宗为何执意处死于谦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于谦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格熠熠生辉。他力挽狂澜,在土木堡之变后成功组织北京保卫战,为大明王朝续命近两百年,堪称国之栋...
于谦 2025-11-17 救世宰相的双面镜像:张居正的功业与争议明代文坛巨匠王世贞在《嘉靖以来首辅传》中,以"救世宰相"四字为张居正盖棺定论,这位推动"万历中兴&...
张居正 2025-11-17 朱棣的继承人之谜:嫡长制、权力博弈与王朝稳定的终极抉择明成祖朱棣以"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后,在继承人选择上陷入长达十余年的挣扎。这场涉及嫡长子朱高炽与次子朱高煦的权力博弈,不仅关乎...
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1-17 功高难掩猜忌:廖永忠之死的深层剖析在明朝开国的风云岁月里,廖永忠无疑是一颗耀眼的将星。他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为明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了不朽功勋。然而,这位战功卓著的将领,最终却落得个坐...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1-14 猛将傅友德:从战场战神到权力祭坛的悲剧在明朝开国的风云岁月里,傅友德宛如一颗耀眼的将星,以其超凡的勇猛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历史的天空中划出一道璀璨而悲壮的轨迹。朱元璋曾赞誉他“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
朱元璋多少岁 傅友德 2025-11-14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多重考量下的历史抉择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朱元璋推行的藩王制度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对明朝的政治、军事、社会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制度的推行并非偶然,而是...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1-14 朱元璋问政张恒:一问三不知的代价与治吏逻辑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朝堂上,一场看似寻常的述职汇报,却因朱元璋的突然发问掀起惊涛骇浪。当武官张恒以“职责仅在训练士兵”为由,对民间疾苦一问三不知时,这位...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1-14 嘉靖帝:权谋漩涡中的孤独帝王与君臣博弈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7),以“嘉靖”年号统治明朝45年,是明朝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这位以藩王身份入继大统的帝王,以雷霆手段开启政治生涯,却在权力巅峰...
朱厚熜 启 2025-11-1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