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它是在韩非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韩非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其中的说理散文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即便在今天读起来,也会被其中的法家思想影响。下面分享一些其中的经典名句,和大家共同品读其中的智慧。
1、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韩非子·功名》
【名句赏析】如果有才能而没有权势,虽然贤能也不能制服不肖之徒。所以将一尺长的木材放到高山上,那么就可以俯视千仞深的沟壑,并不是木材很长,而是站的地势很高。
2、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
【名句赏析】宰相一定从基层州部兴起,猛将一定从基层卒伍发端。
这两句用于强调国家的文臣武将,特别是选拔高层的官员和将领,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否则处理政务,领兵作战就可能是纸上谈兵,耽误国家大事。
3、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韩非子·显学》
【名句赏析】有严厉家长的家庭里没有凶悍暴戾的奴仆,而溺爱子女的慈母却惯坏了不肖的败家子。
韩非的《显学》篇宣扬法家的理论主张,而对儒、墨两派特别是儒家进行了激烈的正面攻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以力巩固统治,他说:“是故力多则人朝,力寡财朝于人,故明君务力。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这句话是韩非从正反两面举例说明:实行严刑峻法,人人畏法,故可以“禁暴”,若实行儒家的厚德仁政,人有恃无恐,则难以“止乱”。对法家思想中的合理内核,我们可以批判地继承。
4、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韩非子·显学》
【名句赏析】冰块与炭火不能放在一个容器里,严寒与酷暑不能在同一个时间来到。
韩非在《显学》篇用这两个比喻说明,互相矛盾和敌对的学说,不能兼收并蓄,不能同时用来治理国家。后世形成“冰炭不相容”的成语,用来形容两种事物完全对立,矛盾尖锐,有你无我,不可并存。如司马光和王安石政见不同,激烈反对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他在给神宗皇帝的上书中就说自己和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
5、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韩非子·显学》
【名句赏析】听到某种说法,没有用事实进行验证就加以肯定的人,是愚蠢的人;不能够肯定的事情却引来作为依据,是欺世骗人。
这几句说明了尊重事实的重要性。在作者看来,只有蠢人才会随便听信那些未经证实的言论;只有欺世盗名者,才会道听途说,信口开河。作为一个严谨的学者,一个正直的政治家,一个有远见的领导人,必须克服主观、盲目、自信、不负责任等缺点,尊重事实,说话要有证据,这样才不会造成失误。这几句名言可供人们特别是领导者作为鉴戒。
6、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韩非子·内储说下》
【名句赏析】兔子死了,再也用不着猎狗,就把猎狗煮吃了;敌国灭亡了,谋臣再也用不着了,就把谋臣害死。
历史上不少的君王都是在困难的时期能够与谋臣良将同甘共苦,共成大业;而一旦打下天下,就认为用不着这些人了,反而怕这些人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翻脸诛杀功臣。韩非以生动的比喻,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一历史现象,真可垂戒千古,为后人鉴。《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论衡·定贤》有“高鸟死,良弓戴,狡兔得,良犬烹”,和这两句意思相近。
7、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韩非子·大体》
【名句赏析】不要吹开皮上的毛发去寻找其间的小疤痕,不要洗掉污垢去细察难以知晓的毛病。
韩非以两个通俗易懂的比喻,说明古代顾大体者不察寻细微,陷人以罪。现在可借用来说明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无论对待上级或下属,都要看大体,看主流,对同志持宽容的态度,不可故意地挑剔别人的缺点、过错,构人以罪。成语“吹毛求疵”即由此而来,亦作“吹毛求瑕”。
8、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干赏罚。——《韩非子·大体》
【名句赏析】依靠法令来治理混乱,依靠赏罚来处理是非。
实行“人治”还是“法治”,历来颇有争议。韩非认为:治乱必须用法,用推行法治的手段(术)才能奏效。所谓治乱国必须用重刑,就是这个道理。对于“是非”问题,也必须赏罚分明,决不能马马虎虎。“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唐·元结《辩惑》)。这句话说明治国安邦必须推行法制,刑赏必须分明。
9、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韩非子·大体》
【名句赏析】不因过度思考而使内心疲惫,不因个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据法令和权谋来治理国家,通过赏罚来彰显是非。
10、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韩非子·内储说上》
【名句赏析】火的形状威严可怕,人们害怕不敢接近,因此很少被火烧伤;水的样子绵软柔弱,人们喜欢游泳戏水,因此被淹溺的人很多。
这几句是韩非子关于法治理论的著名比喻。早在春秋时,郑国著名政治家子产就说过这样的话:“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语见《左传·昭公二十年》),韩非在这里也以水火为喻,说明治国也是如此,他主张严刑峻法,使人望而生畏,更不敢以身试法,这样,国家就容易治理;若法律过于宽大,执法不严,百姓不知畏法,国家就难于治理。
春秋时期,名医扁鹊以精湛医术闻名诸侯,却因三次劝医蔡桓公未果,最终酿成“病入膏肓”的悲剧。这场医患博弈不仅被《韩非子·喻老》记载为经典寓言,更成为中医“治未病”...
韩非子 2025-09-19 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的思想丰碑与著作体系作为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以系统性理论构建和冷峻的现实批判,为后世留下了影响深远的著作体系。其代表作《韩非子》不仅是...
韩非子 2025-09-03 蔡桓侯:固执背后的春秋君主性格镜像在《韩非子·喻老》的寓言故事中,蔡桓侯因“讳疾忌医”成为后世警示的典型。这个春秋时期蔡国的国君,用生命代价诠释了固执己见、刚愎自用的性格缺陷。透过历史典籍的碎片...
韩非子 2025-08-18 齐桓公讳疾忌医:一场跨越千年的治国隐喻在春秋战国纷争的乱世中,齐桓公的名字总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相连。然而,《韩非子·喻老》中记载的一则故事,却将这位雄主与“讳疾忌医”的典故绑定,揭示了一...
齐桓公 韩非子 2025-06-09 拨开历史迷雾:探寻韩非子的真正作者在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长河中,《韩非子》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深邃的法治思想和犀利的笔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这部经典著作究竟出自谁手呢?答案明确指向了...
韩非子 2025-05-26 商鞅与韩非子:法家先驱与集大成者的时间坐标在先秦法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商鞅与韩非子犹如两颗璀璨的星辰,分别以变法实践与理论构建奠定了法家学说的基石。通过梳理二人的人生轨迹与思想成就,可以清晰看到商鞅作为...
商鞅 韩非子 2025-05-13 韩非子说难:郑武公伐胡的智慧与启示在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韩非子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为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的智慧财富。其中,《说难》篇中“昔者郑武公欲伐胡”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代政治家的智...
韩非子 启 2025-03-31 韩非子死亡原因探析韩非子,作为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却在其生命盛年不幸离世,其死亡原因至今仍为后人所关注。一、韩非子的生平...
韩非子 2025-01-04 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的传奇人生与思想解读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韩非子以其深邃的法家思想和卓越的辩论技巧,成为了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不仅是中国古代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更是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
韩非子 2024-11-27 韩非子: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韩非子》一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部著作不仅是法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也是战国时期政治和哲学论争的产物。那么,《韩非子》是由谁编写的呢?它背后...
韩非子 2024-06-2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