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狄仁杰是武则天的老乡,他在武周时期被女皇重用。狄仁杰也因断案能力,在大唐王朝堪称一绝。
而女皇武则天,则是我国2000多年封建王朝中,唯一正统的女皇帝。她的政治胆识和谋略,她的心狠手辣和残暴,都是绝无仅有的存在。不同于吕雉或后来的慈禧,武则天可是结结实实地当了一把皇帝。
那么,武则天很狄仁杰两人在一起能碰触什么火花呢?别误会,两人之间啥事没有,只是君臣关系。要说跟其他君臣之间关系的最大区别,那就是两人同为乡梓,所以两人的关系也许会更近一步。朝堂上是君臣,私下里也可以说是无话不谈的故人,而武则天经常叫狄仁杰为“国老”,可见一斑。
武则天时期,任人唯贤,社会稳定,她推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令。正因为如此,唐朝才得以在她的统治之下进入到了新的历史阶段,也正是因为武则天的承上启下作用,才顺利开启了“开元盛世”。
不过,到了武则天统治后期,情况却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武则天表现出了过度宠溺男宠的举动,结果引来朝臣们的集体不满。好在关键时刻狄仁杰站了出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谏武则天,她这才稍稍有了些收敛之意。
可即便如此,武则天仍照样宠爱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于是,身为宰相的狄仁杰不得不选择再次进谏。那么,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解读这段令人称奇的历史。
武则天的上位史,从感业寺偶遇之后
武则天是初唐大将武士彟的女儿,14岁时被李世民带进宫,做了李世民的才人,获赐号“武媚”。虽说武媚娘天资聪慧,但相貌却并不出众,所以李世民一开始并没有过多留意她。苦等17年之后,31岁的武则天终于迎来了改变她一生的那个夜晚:侍寝李世民。一晚良宵之后,武则天很满意,可她哪里知道,一场危机即将来临。
第二天,李淳风谏言李世民:“臣夜观天象,发现很快便会有人取代李家,夺取江山。”李世民忙问,此人是谁,李淳风答道:“武代李兴,此人就在陛下的后宫中。”
李世民一下就想到了昨天晚上宠幸的武媚娘,他当即下令,欲处死武媚娘。可是李淳风阻止了他:“陛下,天命不可违,您今后远离她便是了。”李世民这才收回成命,饶了武则天。只是从此之后,武则天再次无宠。
一晃又是12年,12年里,武则天没有寻死觅活,也没有郁郁寡欢,她一直在暗中学习,一直在察言观色,一直在苦等某个机会。贞观23年,唐太宗逝世,武则天被削发为尼,被迫来到感业寺。
若说此前在宫里还有些许希望的话,此时此刻,武则天几乎到了绝境的边缘,她本以为余生只能苦伴青灯,未曾想,奇迹就在转瞬间。
永徽元年,为了祭奠太宗皇帝,唐高宗李治来到了感业寺。有道是春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一偶遇,彻底改写了武则天的人生,也改变了大唐的国运。
永徽二年,武则天被重新召回了宫中,生下一子后,便被封为了昭仪。很明显,武则天与李世民的儿子李治走在了一起。
一代女皇武则天,眼里不只有社稷
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高墙绝红尘。武则天与李治“暗通款曲”在感业寺两人偶遇之前,就已经发生。
武则天本不是一个安分守己之人,虽为一介女流,但有别于其他宫女,她是个极有思想、极有抱负,极具城府,且对权力有着极高渴望的女人。当时,由于武则天不受李世民待见,武则天便瞅准时机,并预感到李治的超凡脱俗,所以便有意走近李治。这才有了感业寺“偶遇”那一幕。
很明显,武则天的宝,没有押错,得到李治的垂青,武则天的逆袭人生即将开启。
重回宫廷之后,武则天更是如鱼得水。对于枕边人所表现出来的政治眼光和野心,李治并没有放在心上,武则天在李治这里可谓“三千宠爱在一身”。在李世民那里得不到的,武则天一定要在他儿子这里得到,这便是武则天当时所想的。
武则天除了对权欲有着极强的渴望,他的手段也非常毒辣。据史料记载,先后有十位至亲死于武则天之手,分别是一个女儿、两个儿子,两个姐姐、四个哥哥、一个外甥女。“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一个为了达到目的,敢于刀刃向内,残忍杀害至亲的女人,在封建历史上,武则天属于绝无仅有。
在李治的宠信下,武则天为了实现心中的抱负,她六亲不认、不择手段。通过这些残忍的办法,她如愿以偿。很快王皇后和萧淑妃便死于武则天的算计之下,她先后帮助高宗罢免了褚遂良、韩瑗等人,使得高宗的权利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儿子李弘也顺利当上了太子之位。
长孙无忌原本是支持李治走向皇位的大功臣,但他原来对李治娶武则天却很不满意,所以武则天一直视长孙无忌为眼中钉肉中刺,如果要夺得李唐天下,必须除去这个最大的绊脚石。最后,由于武则天的添油加醋,她和李治联手最终将舅舅长孙无忌给除了。至此,李唐江山的大权几乎落入武则天的口袋。
李治后期,跟清朝的咸丰帝一样,身体状况堪忧,李治就把很多权力下放给这个能干的媳妇,叫她代为批阅奏章。而武则天也就在这时候,彻底被权欲征服,随着手里权力的逐渐增大,在朝廷内外,她培植了很多的心腹。
显庆五年,唐高宗患上了头风之症,不得已之下将国家大事交给武则天全权处理。
武则天生性凶狠,对宫中那些造谣生事说“武氏代唐”的臣子大肆抓捕杀害,在平息舆论的同时,她也在“杀鸡儆猴”,让宫中的声音全部倒向她这一边。做足了这些功课之后,武则天似乎离当皇帝就差一步之遥了。
弘道元年,唐高宗病逝,儿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由于不甘做武则天的傀儡,在位55天后,便希望母后收回权力。之后,武则天索性废了李显为庐陵王,立了李旦为唐睿宗。同年七月,因不满李旦的统治,武则天也把他的皇位给撸了。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称帝后,重视科考,唯才是举,发展经济,与民休息,一度让唐朝再度延续辉煌,万国来朝。
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武则天在皇位上的文治武功的确让人刮目相看,但她统治后期也做了不少荒唐事,例如设“控鹤监”。
武则天婉拒狄仁杰劝诫的背后,是一场政治博弈
什么是“控鹤监”,要想知道这个机构的用途,先引入另外一个词:“面首”。
《辞源》解释“面首”为:
面,貌之美;首,发之美。面首,谓美男子。引申为男妾、男宠。
没错,控鹤监就是专门为武则天培养男宠的机构。
如果谁敢挑战武则天的地位和权力,她绝不会有半点心慈手软。人们都说皇帝是个“孤家寡人”,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假,武则天甚至连至亲都不信任,她还能相信谁呢?其实武则天更相信她的男宠,至少给予这些人权力,要比亲人更放心一些。
武则天登基时已经是67岁的高龄了。尽管年纪很大,但是武则天仍对男女之情比较热衷,不但为自己寻找很多男宠,并且赋予他们很大的权力,比较有名的有四位:薛怀义(冯小宝)、沈南璆,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
而在这四人当中,数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最讨武则天欢心。若说把这些小鲜肉只是养在后宫,供自己玩乐所用倒也无伤大雅,因为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都是后宫佳丽三千。可偏偏武则天养的面首,却有许多人干预了朝政,这便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例如张氏兄弟就不曾循规蹈矩。
据记载,武则天的亲孙子邵王李重润、亲孙女永泰公主与张氏兄弟发生了一些口角,本应居中调停的武则天却直接下令杖毙了自己的孙子、孙女。
自此以后,张氏兄弟更是嚣张跋扈,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将整个朝廷搞的是乌烟瘴气。所以不少大臣纷纷劝谏武则天洁身自好。不过显然无用,最终不得不请出武则天最宠爱的臣子狄仁杰前去劝谏。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
狄仁杰是唐朝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相,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为了唐朝江山社稷,他不得不经常犯龙颜而直谏,虽几经宦海浮沉而不改忠直本色。而武则天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并非杀人恶魔,当了皇帝之后,似乎是非曲直看得更加透彻,对于老乡狄仁杰的为人做派,他还是很欣赏的,对他的一些治国谏言,还是非常看重的。
对于张氏兄弟为祸朝纲愈演愈烈之势,狄仁杰也感到担忧,既然大家都让自己去劝武则天戒色,他甘愿冒着触犯“逆鳞”的风险一试,这不光是替武则天着想,更是替唐朝基业着想。其实狄仁杰也不敢轻易在武则天面前告张氏兄弟的状,因为他之前也因此遭到过贬斥,并且还差点儿丢掉了性命。但此时此刻,他必须硬着头皮再去一次。
通过一番恳谈,面对亦知己亦臣子的狄仁杰的话,武则天还是不好直接拒绝的。她立即下令撤销“控鹤监”,并将自己后宫中的面首遣散掉,但是对于张氏二人却只字未提。很明显,武则天这是为了保住张氏兄弟。这简直是敷衍了事。
为了大唐的长治久安,狄仁杰也顾得了那么多了,他冒死说道:“陛下,张氏兄弟二人才是面首之祸的根源,有损圣威,还请陛下明示要如何处置此二人。”
对于贤相的步步紧逼,武则天显得有些无奈,因为她知道,狄仁杰不是他一个人在据理力争,他的背后是一群人在力挺。
武则天直面狄仁杰,沉默了许久未有吱声。突然,武则天让狄仁杰到她身前来。狄仁杰内心十分不解,惴惴不安地走到了武则天身边。
“爱卿,不必拘谨,你低头下看,朕已年过半百了,头上竟然生出不少黑发。”说话间,武则天又张开嘴巴给狄仁杰看了她新长出来的牙齿。
可以想象,这个场景肯定让狄仁杰惊掉下巴。武则天接着说:“我宠幸二张是因为健康,早年侍奉先帝,后又频繁生育,血气有损,现在病魔缠身,御医建议我“阴阳调和”固本,调养身体,休养生息。”
狄仁杰听到武则天这样说,倍感吃惊,便不再言语。跪安之后,就退出了武则天的寝宫。
对于武则天而言,纵使她早已有一套成熟的预案,说是身体甚是乏累,需要阴阳交合,以保持阴阳平衡,更好地处理军国大事,养男宠都是为了国家为了社稷,堵得狄仁杰不好再下嘴;对于狄仁杰而言,如果再说就是不体谅国君,对国家不忠,而且他的忠心已表,正好皇帝给个台阶下,不能不识像。
君臣二人心照不宣,又和谐如初了。
对于武则天宠信张氏兄弟,我们不妨换一个思路来考虑:对二人的不处置,一方面是为了自身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张氏兄弟缓和朝廷内部的其他矛盾,正是因为张氏兄弟的嚣张跋扈,朝廷内各个势力之间才得以平衡。正是因为这种政治目光的转移,武则天的压力才得以缓解,身体各项机能才得以恢复,所以头发变黑、新齿重现也就不难理解了。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开创了“二圣临朝”的独特政治格局,与皇后武则天共同听政,这一决策深刻影响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的走向。表面看,这是李治因身体欠佳而被迫放权的权宜...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9-09 唐朝娄师德家族的兴衰沉浮:家风传承与历史洪流中的命运抉择作为唐高宗、武则天两朝名相兼名将,娄师德以"唾面自干"的雅量与"八战八捷"的军功闻名史册...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05 武则天:明君与昏君的双重镜像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历史中,武则天以唯一正统女皇帝的身份,在史册上刻下了一道独特的裂痕。她既是打破性别桎梏的先驱者,也是权力场中冷酷的博弈者;既开创了&...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05 李治为何不保护萧淑妃:权力、性格与宫廷权谋的交织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后宫争斗的惨烈程度丝毫不逊于朝堂。其中,萧淑妃从“宠冠六宫”到被武则天制为“骨醉”的悲剧,不仅折射出宫廷斗争的残酷性,更暴露了李治作为帝王的...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9-03 武则天为何诛杀李贤:权力漩涡中的母子血色悲剧公元684年,巴州城外,29岁的李贤在绝望中写下《黄台瓜辞》后悬梁自尽。这位曾三次监国、主持注解《后汉书》的太子,最终沦为母亲武则天权力之路上的牺牲品。这场母子...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贤 2025-09-02 权力漩涡中的忠臣悲歌:李昭德之死因探析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政治舞台上,李昭德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以刚直敢言、制衡酷吏著称,却最终与来俊臣等酷吏同日被斩,其结局令朝野震惊。一、政治斗争:酷吏集团的...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28 权谋漩涡中的败局:太平公主为何斗不过李隆基?在唐朝波谲云诡的权力斗争中,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姑侄对决堪称经典。作为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太平公主曾权倾朝野,却在与侄子李隆基的较量中彻底溃败。这场权力博弈的结局...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8-28 吉顼:在政治漩涡中陨落的智者在唐朝武周时期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吉顼曾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凭借出众的才智与果敢的行动力,在复杂的局势中崭露头角,成为武则天身边的心腹大臣。然而,最终他...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26 来俊臣“请君入瓮”:酷吏权谋的终结与历史警示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酷吏政治盛行,其中周兴与来俊臣堪称“双璧”。他们以发明酷刑、构陷忠良闻名,却因一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权谋交锋,成为后世“自食恶果”的经典...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25 狄仁杰的学生:从朝堂到江湖的智谋传承狄仁杰(630年-700年)作为唐朝武周时期的政治家与断案名臣,不仅以“北斗之南一人而已”的才智辅佐武则天治国,更以知人善任著称,其门下弟子遍布朝堂与江湖,形成...
武则天有男宠吗 狄仁杰 2025-08-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