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被后世称为”诗魔“。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二人合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合称“刘白”。下面跟历史资料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白居易的故事吧。
中唐后期,由于党争激烈,政局动荡,不少积极参与政治的文人屡受打击。看清现实后,许多人纷纷退出政坛,隐居一地,朋友间诗酒往来,唱和不绝,渐成高潮。
作为新乐府运动的旗帜性人物,白居易更是和当时的许多文朋诗友迎来送往,频繁酬唱。
但谁能想到,曾经的白居易,却是一个颇有雄心壮志,立志要“兼济天下”的人。是什么,让他性格改变,归隐香山,潜心写诗,鼓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最终,他“王”者归来,成为一代“诗王”。
01
公元772年2月28日,河南新郑一户“世敦儒业”的小官僚家里,生了一个小男孩,父亲白季康希望他一生平顺,干啥都容易,就给他起名叫白居易,字乐天。
白居易长到七个月时,家里人抱他到书屏前随口问,“之”是哪个字”?他伸出小手,准确地指出了“之”字,家人以为是无意蒙对的,便问“无”是哪个字?小男孩竟然又指对了。换其他地方屡试这两字,竟然都能准确指认,家人很惊奇,认为祖坟冒青烟,白家以后要出大人物了!
果然,唐朝中晚期,唐朝诗坛上出了一位蜚声海内外的“诗王”——白居易,而那个成语“略识之无”也流传下来了。
白居易读书很刻苦,因为日夜不停的连读带写,他口舌生疮,手肘生茧,眼睛近视,背也驼了,整个一副少年老成,未老先衰的沧桑面容,很像我们今天的高三学生。
16岁那年,他第一次出门去京城游学,带了自己的作品去拜访当时的著作郎顾况,看到他的名字,顾况说“长安百物贵,白居大不易啊!”少年没吭声。
等到顾况翻开诗集,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激动万分,“有句如此,居天下何难?白居也易,老夫前言戏之耳!”哈哈,人都爱有才的。
800年,白居易二上长安去科考,一举中第。激动的他,忍不住提笔留言:“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年少。”
806年,为了应对高一级的考试——制举,白居易和好友元稹闭门不出几个月,研磨当时社会和政治的各种问题,就每个问题写一篇文章,撰成《策林》七十五篇。
这本细致扎实的学霸笔记,其中不少条目内容都成了主笔者白居易的政治态度和诗歌见解。就是凭这本内容详实,包罗万象的学霸笔记,第二年的制科考试中,两人金榜题名。学霸笔记也成畅销书,被众多学子争相传抄购买。
02
被授官的白居易初涉职场,雄心万丈,壮志凌云,决心不辜负君民,为实现大唐中兴之梦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工作热情高,政治抱负更高,以笔为剑,左右开弓。
一边“有阙必规,有违必谏”,“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直陈时弊,屡次上书“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
一边尚实,重情,写通俗,讽喻现实,写下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一寸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卖花》;“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等许多直击现实,揭露贪官的诗文,也写出了风情摇曳,生动流转,令人叹惋不已的《长恨歌》。
几年内,他的文枪刀剑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朝廷内外,被奸佞小臣捂得严严实实的坏脓恶疮,被他枪林弹雨密集式的射击后,千疮百孔,一览无遗:藩镇割据严重,宦官专权弄政,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老百姓不堪重负,民不聊生。
锋芒所向,使得他成为了某些把持朝政者和权贵者的眼中钉,肉中刺。
但此时,“安史之乱”后,盛唐气象,早已消失殆尽。大唐王朝,内外交困,百病丛生,顾此失彼,积重难返,病入膏肓,苟延残喘,像一辆失控的老破车一样,滑向深渊……
815年6月3日清晨,宰相武元衡上早朝时被人暗杀于半路上。此事震动朝野,哗然一片。满朝文武心知肚明是意欲把权弄政的藩镇势力所为,却无人敢说。
有理想有文化的热血青年白居易,却不懂明哲保身,第一个发言了,藩镇势力猖狂到如此程度,堂堂朝廷还不出手,颜面何存?叛乱旦夕即至!
白居易当时是文官,无权言论军事。于是,曾经被他笔墨字箭驳斥得体无完肤的一干老少无为之众,此时抓住了把柄,加上白居易的母亲在赏花时,因病发作而坠井身亡,而他的诗作中正好又有《新井》和《赏花》两首诗。于是,越职言事,有失孝道等谣言谗语,中伤惑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纸贬书,意气奋发,激情满怀的白居易被贬为了江州司马。
这对满怀“达则兼济天下”宏伟理想的白居易来说,是何等的抑郁愤懑!“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还有王法吗?还有道理吗?还有识得好人心的明君吗?仿佛一颗满怀无比热情和熊熊火焰的小宇宙,在刚要步入轨道高速运转的时刻,却被强行按下了停止键一般,他懵圈了,晕头转向了!
怎能不蒙圈,不郁闷,不愤懑?像所有饱读诗书的举子一样,怀着济世为民理想的白居易,科举的目的就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的济世抱负和独高眼光,让他成为了最早最先感受到衰败将至的人,面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朝廷,当兼济天下的理想无法实现,经世之才不能施展时,他满腔的热情就化为了苦闷忧虑,独善其身,乐天知命。
被贬于他内心的震动是不可言喻的,他以切肤之痛重新审视险恶之极的政治斗争,决定激流勇退,避祸远害,走独善其身的道路。
于是,“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从此,他与众多朋友饮酒唱和,写下了许多“谓之独善之义”的闲适诗,工作激情大受挫伤的白居易,郁闷无比地来到了江州司马任上。
03
魑魅魍魉喜人过,国家不幸诗家幸。文章憎命达,忧愤出绝唱。当白居易遭遇贬谪时,一篇千古名篇却正等着他来书写。
一个枫叶荻花萧瑟的秋夜,秋月照在茫茫江面上,更显冷清孤寂,夜间送客的白居易,心头更是充满了离情别绪,就在此时,忽闻水上琵琶声……
于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616字,一件事,两三个人物,用情紧密串联,声随情起,情随事迁,“无不达之隐,无稍晦之词”(赵翼《瓯北诗话》卷四)。
难怪《琵琶行》诗成不久,为人广为传颂,连唐玄宗李忱也写诗称赏:“童子解吟长恨曲,牧儿能唱琵琶篇”《吊白居易》。
“直到速我尢,诡遇非吾志,胸中十年内,消尽浩然气。”当在政治上寻求一展抱负而受阻无路时,他在文学上却渐入佳境。
在东都洛阳,他与元稹,刘禹锡,裴度,令狐楚等人频频唱和,自称“醉吟先生”。“为文章把酒,穷昼夜相欢,不问人间事。”仅编成诗集的就有《刘白唱和集》,白居易、刘禹锡,裴度的《汝洛集》,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等。
有段时间,元稹被贬通州,白居易被贬江州,虽路途遥远,但他们频繁寄诗,酬唱不绝,以致文坛上留下了“通江唱和”之说。
后来,年届五十的白居易避居河南香山,自称“香山居士”,面对龙门石窟的一尊尊佛像,向佛学道的他,真正乐天知命,过起了逍遥潇洒的诗酒禅琴,闲适山水的生活。
“称心而出,随笔抒写”了许多知足保和,寄怀于酒,观照自然,山水自娱,闲适有余的作品,如: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林寺桃花》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
04
独善其身的白居易,在贬职或外放任上并没有无所作为,一味消沉。相反,他体恤民情,走访调研,兴修水利,很快成为治郡能吏。
外放杭州刺史时,他植树绿化,治理西湖,筑堤掘井,改善民生。
“白公堤”就是纪念他对西湖所做的功劳。《钱塘湖春行》就是写于此时的。离任时老百姓对他难舍难分,他做了《别州民》以示惜别之情: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荒军。
当苏州刺史时,他治理山塘,绿化虎丘,遍植桧树,离任时,“苏州十万人,尽作婴儿啼。”现在人们把桧树都称为“白公桧”,苏州的“三贤祠”仍然供有他的雕像。
退隐洛阳时,目睹民众交通不便,他“誓开险路作通津”,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开通了洛阳最艰难湍急的八节滩,自己也难得一回笑逐颜开:“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绿水。
白居易所到之处,很好地践行了我们今日所提倡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句话。苏杭和龙门的百姓,有福享受到了他的造化。
真正的王者,人生不是未经黑暗,而是在黑暗中,也要努力燃起一道光。
真正的王者,是在时代的洪流里,拼尽力气去为老百姓做事呐喊的人。
真正的王者,是在看清现实后,及时抽身而退,不随波逐流的人。
真正的王者,是在面临打击的时候,依然能够“春风吹又生”的人。
真正的王者,是在唐诗繁华不再后,依然高擎“新乐府”大旗,别开生面,喊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人。
真正的王者,是在诗仙、诗圣、诗豪都出现后,仍然能够自成一体,成为“诗王”的人!
在历史长河中,白居易与元稹作为唐代文坛的双子星,其深厚的友谊与卓越的文学成就备受瞩目。然而,近年来网络上却流传着二人“换小妾”的离奇说法,这一谣言不仅损害了两位...
白居易 2025-04-07 白居易宰相弟弟之殇:为何背负千古骂名?在唐代文坛,白居易以其深邃的诗意和关怀民生的情怀,赢得了“诗魔”的美誉。然而,他的堂弟白敏中,虽然也曾在政坛上崭露头角,甚至官至宰相,却背负着千古骂名。那么,白...
白居易 白敏 2025-03-25 唐代最著名的女诗人——李冶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唐代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而著称。在这一时期,不仅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男性诗人的辉煌成就,女性诗人也以其独特的才情...
李白 白居易 2025-03-10 白居易为何敢在李隆基逝世后不久创作长恨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其深情细腻的笔触和宏大的历史背景,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作。这首诗以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核心,通过丰富的...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白居易 2025-02-28 中国十大文豪之李白与白居易:文学成就的璀璨双璧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浩瀚星空中,李白与白居易无疑是两颗最为耀眼的星辰。他们各自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卓越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一、李白:浪漫主义...
李白 白居易 2024-12-30 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白居易等人倡导新乐府运动,又称“元白新乐府”,是唐代中期一场重要的诗歌革新运动。这场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是白居易、元稹等一批杰出的诗人,他们以创新的精神,对传统的乐府诗进行了...
白居易 2024-05-28 白居易:文学成就与个人字号的关联白居易,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而广受赞誉。然而,除了他的诗歌作品外,他的字号及相应的称谓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究。 ...
白居易 2024-05-16 中国十大文豪:李白与白居易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杰出的文人墨客。他们以独特的才华和卓越的成就,成为了后世传颂的文豪。其中,李白和白居易作为两位脍炙人口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广...
李白 白居易 2024-04-23 李隆基与杨玉环:一段承载爱情与政治的生死离别“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对李隆基和杨玉环爱情的描绘。他们的爱情故事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唐朝人对他们的...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白居易 2024-04-17 诗名远播:白居易与其“诗魔”之称的由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孕育出众多才华横溢的诗人。在这群星璀璨的诗人中,白居易以其深刻的社会关怀、通俗易懂的文风和高产的创作而备受推崇。他的诗歌...
白居易 2024-04-0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