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宣帝与汉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宣帝与汉文帝在夺取权力方面,谁更高明?
刘邦建立的汉朝历经三百余年,中间还出现了王莽篡汉。其实在王莽篡汉之前,汉朝也有两次灭亡之危,一次是吕后去世后,功臣铲除诸吕后,威胁皇权。一次是汉武帝的托孤大臣霍光,废昌邑王刘贺,成为西汉权臣。两次都化险为夷,是因为当时在位两位特别聪明的皇帝,汉文帝、汉宣帝,他们也是西汉四位有庙号的皇帝。要了解,西汉的皇帝有庙号是有一定的功勋的。另外两位是西汉建立者太祖刘邦还有千古名帝汉武帝刘彻。那么他们谁在夺回权力的过程更高明呢。

让我们先来比较一下,各自的形式:
1.即位前的历史条件
汉文帝即位的时候,吕后刚刚去世不久,功臣派周勃、陈平和宗室刘襄等人联合除掉吕产等人,避免了汉朝天下落入外戚手中。周勃等人具有很大的实力,宗室刘襄等刘肥一系子孙也拥有取得皇位的能力。周勃和陈平都是刘邦时候的老人,有一定的能力,也了解如何处理和历任主公(刘邦、吕后)的关系,更了解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这样的功臣派是很难对付的,而且他们直接杀死了汉惠帝刘盈儿子,并且在文帝即位时,处死了文帝和吕氏女子所生的四个儿子。可以说功臣为自保,不得已而为之。但隐含的问题是,皇权在功臣眼里是自己讨价还价的筹码。
汉宣帝即位之时,刚刚经历了汉昭帝壮年死去,昌邑王刘贺27天被废。霍光作为汉武帝留给汉昭帝的辅政大臣,为汉王朝从五十多年的武帝时代过渡到昭帝时代,真正出就力。但在这个过程中,霍光也完成了排斥异己,成为真正的权臣。汉昭帝壮年去世,历史上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推测是霍光毒死的,客观的说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毕竟汉昭帝逐步长大,不断收回原来给予霍光的权力。而霍光真正被诟病的是废掉刘贺,作为武帝儿子刘髆之子,在辈分上是汉昭帝的侄子,实际年龄比汉昭帝略小。因为昭帝无子,需要一个小一辈的皇族承继皇位。刘贺在位27天被废,这个很牵强,刘贺可能有劣迹,但不至于断定是无道昏君,时间太短。而且刘贺也是霍光选择的,霍光又在短暂时间内废掉刘贺,说明霍光要选择的不单单是皇帝,而是要选择一个傀儡,自己掌权。

2.即位的难度
汉文帝即位面临的竞争主要有他的叔叔刘交,还有刘肥的儿子刘襄、刘章等人。叔叔德高望重,几个侄子手握兵权,尤其刘章在铲除诸吕的过程发挥很大的作用。按照道理来讲,刘襄是比较适合即位条件,也有几个亲兄弟支持。但周勃、陈平等人不干,他们需要一个没有任何根基的皇族又合情合理的人来即位,刘恒就成为了一个最重要的选择。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刘盈的同父异母弟弟,同时也是当时在世的刘邦最年长的儿子,且只有23岁,属于春秋鼎盛的年纪。而他的叔叔刘交已年事已高,在文帝即位的次年就过世了,况且天下是刘邦打下来的,理应是刘邦的后人即位。把刘襄几兄弟排除的一个好理由是:兄终弟及。在刘盈没有子嗣的情况下,是可以考虑兄终弟及的,但如果把刘襄兄弟中的一个“过继”给刘盈,也是说得过去的。或者刘襄兄弟站在太祖庶长子刘肥角度,也是可以的。
汉宣帝即位很大成分是因为他是武帝的曾孙,但当时武帝的曾孙很多,霍光为何选择刘病已?既然选择刘贺来承嗣汉昭帝,那么刘贺被废,也应该选择刘贺一辈的人。作为汉昭帝孙子辈的刘病已直接承嗣也一点牵强。笔者猜测,霍光在短时间内废掉刘贺,并说刘贺干了一千多件荒唐事。这本身就是很牵强,也容易引起皇族和群臣的不满,霍光必须想办法缓和矛盾,平衡各方利益。刘病已的祖父刘据因巫蛊之祸被迫自杀,在武帝在世时就已经定性为冤案,作为刘据一脉唯一的后人,刘病已即位会博得皇族和群臣的同情,霍光也会再获支持。最关键的是刘病已出生后就在监狱和民间度过,没有什么根基,便于控制。

3.面对的威胁
虽然文帝和宣帝都顺利即位,成为九五之尊,但并不是没有受到威胁的。文帝的威胁很清楚是功臣派和宗室派,两派都很有实力,掌握着大量的军事力量。如果文帝处理不好,容易被推翻。他选择了先封赏的方式,稳固了朝廷中的实权派。然后理由机会让周勃、陈平远离权力中心,而后又对有威胁的宗室采取行动。当然,他在位的时候并没有绝对的实力,除掉功臣派和宗室派,只能在部分情况采取隐忍,并依靠相互关系的制衡,来满足自身政治目的。文帝是中国古代帝王把黄老之术玩到顶级的一个,他可以不痛不痒的一封信,稳固和赵佗的关系,也可以依靠简单的说辞让太尉周勃离开权力中枢。当然文帝还有舅舅薄昭、宋昌、张武等人,毕竟刘恒曾经是代王,自身是有实力的。
宣帝面对的威胁简单的说就是霍光和霍氏家族。宣帝虽然是武帝嫡曾孙,但因为巫蛊之祸,实际上是从平民起步的,如果他要对抗霍光,会比刘贺更惨。好在,他继承了老祖宗文帝刘恒的黄老之说,选择了隐忍,这种隐忍使得霍光成为了汉朝实际上的皇帝,霍家成了汉朝的“皇族”。这些都不可怕,汉宣帝都可以忍,只要把霍光靠死。而宣帝为了摆脱巫蛊之祸的影响,突显自身的正统,他还在全国范围内为曾祖父汉武帝大举立庙。按礼法,只有直系子孙能为长辈立庙。依靠立庙,宣帝成功的确立了的威信,也赢得拥护汉朝百姓的支持。可以说,他的这步棋非常的高明,连霍光也无话可说。

汉朝的文宣两帝,都成功从功臣(权臣)手中夺回属于皇帝的权力,这在历史上是很罕见的。而相比较而言,文帝虽然也属于小宗继统,但其即位前是代王。相比于在监狱孤苦伶仃生活的宣帝,还是有一定优势。因此个人感觉,宣帝即位难度更大。
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刘邦以泗水亭长之身崛起为开国帝王,其后宫虽无秦始皇"六宫粉黛"的规模,却也聚集了八位各具特色的女性。当吕...
秦始皇陵 刘邦 2025-11-19 刘肥:从险遭毒杀到善终的西汉庶长子在西汉初期的风云变幻中,刘邦的庶长子刘肥,其命运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他虽无缘帝位,却因身份和地位,在吕后掌权时期陷入了一场生死危机,险些命丧毒酒之下,最终却...
刘邦 2025-11-19 萧何自污:皇权阴影下的生存智慧在汉初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萧何作为开国丞相,以卓越的才能和忠诚辅佐刘邦夺取天下。然而,在刘邦晚年,这位功高盖世的贤相却做出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自污名节。这一...
刘邦 萧何 2025-11-18 逃难抛亲背后:刘邦的复杂面孔与历史真相在历史的长河中,刘邦的形象一直充满争议,其中“逃难抛妻弃子”这一事件,更是让他被贴上了“无赖”的标签。然而,深入探究历史细节,我们会发现刘邦的形象远非如此单一,...
刘邦 2025-11-18 英雄落幕时:刘邦大哭项羽背后的政治博弈与人性考量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乌江畔的霸王自刎声犹在耳。当汉军将领王翳割下项羽头颅时,这位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
项羽 刘邦 2025-11-17 韩信:智冠群雄却难逃悲剧,聪明一世为何糊涂一时?在秦汉交替的动荡岁月里,韩信宛如一颗璀璨流星,划破历史长空,留下无数传奇。他以卓越军事才能,助刘邦定鼎天下,被后世尊为“兵仙”,然而,这位智谋超群的军事天才,最...
刘邦 韩信 2025-11-17 吕后未称帝而立刘盈:权谋、礼法与现实的三重枷锁刘邦驾崩后,吕后作为其结发妻子,凭借政治手腕迅速掌控朝局,成为西汉初期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她毒杀戚夫人、大封吕氏子弟,甚至一度临朝称制,却始终未突破“称帝”的底...
刘盈 刘邦 2025-11-17 项羽败亡后刘邦对项氏亲属的处置:宽仁表象下的政治权谋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畔自刎,标志着楚汉争霸的终局。这位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慑天下的枭雄陨落后,其亲属的命运...
项羽 刘邦 2025-11-14 从陵园守卫到帝国丞相:田千秋的传奇人生与政治智慧田千秋出身战国田齐王室后裔,家族在秦灭齐后迁居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为汉高祖刘邦陵园守卫。其祖上虽曾显赫,但至田千秋时已沦为普通官吏。他长期担任高寝郎一职,负...
刘邦 2025-11-13 韩信破局与诸葛亮困局:出川成败背后的战略密码公元前206年,韩信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奇谋,率汉军突破秦岭天险,一举定鼎关中,为刘邦争夺天下奠定基础;400余年后,诸葛亮五次北伐,面对相似的地理屏障,...
诸葛亮 刘邦 2025-11-1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