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为了斗倒王皇后,顺利上位,武则天闷死了襁褓中的女儿安定公主,嫁祸于王皇后,使得高宗李治有了废后的想法。这是很多影视剧中常见场景,就像《甄嬛传》中皇后最后的控诉:“臣妾今日情状,恰如当年的王皇后啊!”那么武则天是不是如此心狠手辣,还是后人的泼的脏水呢?
01史书中的“武则天杀女”
记载唐朝历史主要有四本史书,依照成书时间早晚,分别是唐德宗时期的《唐会要》、五代后晋时期的《旧唐书》、宋仁宗时期的《新唐书》、宋神宗时期的《资治通鉴》。
“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唐会要》
昭仪”即武则天,当时被封为“昭仪”,《唐会要》只有这一句记载,没有记载安定公主死因。
《旧唐书》正文中没有相关记载,反而是作者在注释中写了一段话:
史臣曰:“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
这比《唐会要》记载丰富一点,明确指出武则天杀女——“振喉绝襁褓之儿”,后一段是控诉武则天杀王皇后与萧淑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史臣曰”代表作者个人看法,难以核实,因此没有写入正文。
到了宋祁、欧阳修等人主修的《新唐书》中,这段历史变得像故事一样精彩:
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
叙述中增加了高宗李治和左右侍女,甚至把武则天杀女的动作“潜毙儿衾下”描写出来了,真像现场观摩过一样。
《资治通鉴》的记载与《新唐书》相差不大:
后宠虽衰,然上未有意废也。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上至,昭仪阳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上大怒曰:“后杀吾女!”
从《唐会要》中没有明确武则天杀女,到《旧唐书》中作者无法确定,再到《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的绘声绘色,为什么成书越晚,对当时的事情记录反而越清楚?是因为发现了更多的史料吗?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进入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整个北方天天都在干仗,政权更迭频繁,长安城也被朱温一把火烧了,在这种乱世之下,怎么能找到新的史料?
史书的记载存在疑虑,接下来抽丝剥茧,看看从逻辑层面“武则天杀女”有没有合理性。
02王皇后是个白痴?
安定公主确实是死了,怎么死的,目前不好下结论,只能依次排除可能性,那么会不会真的是王皇后杀的呢?
武则天本是李世民的才人,李世民驾崩后,后宫没有生育过的嫔妃都被送到感业寺出家为尼,但是武则天早就和还是太子的李治有了私情,李治到感业寺上香遇到武则天后旧情复燃。当时李治的后宫最得宠的是萧淑妃,王皇后想要对付萧淑妃,于是建议李治把武则天接回来,武则天一定会对她感恩戴德,帮她一起对付萧淑妃。
王皇后“招募”武则天
哪知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最后演变成王皇后与萧淑妃两人都不是武则天的对手,在后宫争斗中败下阵来,王皇后被废。关键点来了,废后诏书中只提了王皇后行厌胜之术和鸩毒之行,所谓厌(yā )胜,就是巫蛊之术,丝毫没有提及王皇后杀小公主的事情。
然后我们再分析王皇后是否有杀小公主的动机。难道仅仅因为武则天得宠,王皇后泄愤,所以就要杀了武则天的女儿?这样做对她自己有什么好处,对武则天有什么坏处?如果不是小公主而是小皇子,那么为了防止武则天“母凭子贵”影响自己的地位铤而走险那还有可能,因此王皇后不存在杀小公主的动机。
再退一万步,王皇后真是失心疯要报复武则天,那么有两个疑点:
疑点一:作为一国之母,后宫之主,王皇后杀个人还要亲自动手?她是白痴吗?
疑点二:皇后出行都有仪仗,她是怎么躲过众人与小公主独处趁机下手的?
最后对史料记载提出一点疑问,《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记载高宗李治认定王皇后杀了小公主,一国之君仅凭侍女几句话就断定皇后杀人,这皇帝当得太没有水平了吧,其次王皇后为啥没有申诉?在所有史料中都找不到王皇后对这件事的反应,她就任由屎盆子扣在自己头上?当时她和武则天斗得昏天黑地,放着这么大的把柄无动于衷?
王皇后将宫女所生儿子认为义子巩固地位,政治情商并不低
因此综上所述,小公主不可能是王皇后杀的,甚至诬告一事也存疑。接下来看看武则天杀女有没有合理性。
03武则天“丧心病狂”?
武则天真的会杀了亲生女儿,只是为了污蔑王皇后?
首先,上文也说过了,李治废黜王皇后的诏书中,根本没有提到“杀小公主”一事。王皇后出身于大门阀太原王氏,李治一直想扳倒门阀,因此很早就想废黜王皇后,被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以“皇后无错”堵回去了,李治没有拿“杀小公主”一事堵长孙无忌的嘴,大概率说明不存在此事,间接表明不存在武则天诬告王皇后或者李治不相信武则天的谗言。
其次,武则天是政治智商爆表的存在,她难道看不出这场诬告很拙劣吗?只要王皇后喊冤,宫内调查,皇后娘家王氏在朝堂之上鼓噪,真相很容易水落石出。再者,当时李治已经动了废后的心思,用“杀女”诬告王皇后,还不如用“压胜之术”呢,事实上武则天正是通过“厌胜之术”斗倒王皇后的。
斗倒王皇后,武则天上位
第三是一个旁证,武则天接连废黜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后临朝称制,李勣的儿子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武,骆宾王写了一份《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李敬业造反后,武则天剥夺“李姓”,改回“徐姓”)这份檄文骂得荡气回肠,把武则天描述成了无恶不作,千古罕见的恶人,甚至说武则天“杀君鸩母”,“杀君”指的是谋杀太子李弘,在正史记载中,李弘是病逝。这种捕风捉影的事情骆宾王都写进去了,如果真有“武则天杀女”,或者是坊间有传闻,那骆宾王一定不会漏掉,大书特书。这是不是能从侧面证明,武则天杀女不存在,连传闻都没有呢?
因此,根据史料分析,逻辑推断,文献佐证,“武则天杀女嫁祸王皇后”一事根本不存在,只是百年之后为了丑化武则天向她身上泼的脏水。武则天,一代女皇,其智慧和手段常人无法企及,向她泼脏水,得用点高级的方法,这种拙劣的故事真的经不起推敲。
在唐代武则天时期,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两次拜相却始终低调谨慎,举贤荐能却从不显露恩宠,临终焚稿只为避免是非牵连他人。他就是陆元方(639—701年),字希仲,吴郡...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08 武士彟之“彟”:读音考辨与历史回响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武则天之父武士彟的名字常因“彟”字的读音引发争议。这个承载着唐代开国功臣身份的姓氏,其读音背后不仅涉及汉字音韵的演变规律,更折射出历史人物形象...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08 权力与欲望的交织:太平公主与张易之的历史纠葛在武则天统治的盛唐宫廷中,太平公主与张易之的关系始终笼罩在权力阴影与情感迷雾之下。这对相差二十余岁的男女,以美貌、才情与权谋为纽带,在神都洛阳的深宫中演绎了一段...
武则天有男宠吗 太平公主 2025-08-04 薛绍与慧娘:虚构与真实交织的千年情殇在唐代历史与文学的交织中,薛绍与慧娘的故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既承载着真实历史的厚重,又浸润着文学想象的浪漫。薛绍作为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的驸马,其生平有...
武则天有男宠吗 太平公主 2025-07-30 古代殿试资格考:从寒门学子到天子门生的晋级之路殿试作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最高层级考试,自唐代武则天首创至清末废止,历经千年演变,其资格审核体系既承载着皇权对人才的最终裁决,也折射出科举制度“逐级筛选、优中选...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7-30 上官婉儿的诗:宫廷与自然的双重变奏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河中,上官婉儿以“巾帼宰相”的身份独树一帜。作为武则天与唐中宗时期的宫廷核心人物,她不仅掌控诏命、品评诗文,更以32首存世诗作构建了独特的文学...
武则天有男宠吗 上官婉儿 2025-07-29 李治为何钟情武则天:权力、情感与政治的交织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爱情故事,始终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这位以“永徽之治”奠定盛唐基础的皇帝,为何会对大自己四岁、曾是父亲唐太宗才人的武则天倾心不已?...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7-28 李治为何痴迷武则天:权力、情感与性格的交织唐高宗李治对武则天的痴迷,是唐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这段跨越伦理与权力的情感,既非单纯的男女之爱,也非简单的政治联姻,而是情感需求、权力博弈与性格互补共同...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7-24 张柬之:大器晚成的唐室中兴名相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至唐中宗时期的关键政治人物。他以八旬高龄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7-23 破局与桎梏:日本首位女天皇推古的婚姻困局与政治突围在东亚君主制历史中,日本推古天皇(554-628年)以“世界首位女性皇帝”的身份独树一帜。这位比武则天早近百年登基的女天皇,其婚姻选择与政治生涯交织成一幅充满矛...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7-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