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清朝时期,有名的官员还真不少,就比如说曾国藩、胡林翼、纪晓岚等等。在乾隆年间有一位进士,经历了雍正和乾隆两朝的皇帝,因为他两袖清风的为官生涯,告老回乡的时候只能装着几箱砖头充充门面。之后乾隆帝因为被其感动,于是给他换成了真金白银,令其衣锦还乡尽孝道。这个人就是清朝的进士孙嘉淦。

孙嘉淦,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生人,自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考中进士入、翰林院。善于直言进谏,为民请皇恩,为君谏直言。
十七岁那年,他一位堂兄不知原因被人杀了,孙嘉淦的父亲急火攻心失去理智,失手把凶手给杀了,被官差带到衙门去了。孙嘉淦一天一夜没睡,赶了三百里路,为父亲奔走于相邻。他说那凶手是他杀的,并且愿意替父亲顶罪,县令最终被感动,没有治他父亲的罪。

孙嘉淦少年时在山西老家耕田苦读,于康熙五十二年考中进士、入了翰林院。雍正即位后,号召“诸臣皆得上封事”,即相当于后来的鸣放。素来敢于直谏的孙嘉淦上书提了三条意见:请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看过清朝历史大剧的人,大都知道在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境况,皇子们为了争当接班人如何勾心斗角。
雍正登上皇位后,民间流传着他如何成为接班人,他如何通过军变登上皇位的,不利于他的“政治谣言”纷繁四起。雍正登位后第一件大事就是找各种名目,削了老八和老十的爵位并借故关进宗人府。
随后乾隆把一母同胞的十四弟送去守陵,开始了一个一个地收拾当年同他争皇位的敌手。孙嘉淦却在这个关口劝皇上“请亲骨肉”,正戳中了雍正还没愈合的伤疤。
他召来诸大臣说:“翰林院能容忍得下这样的狂人吗?”这时幸亏有位叫朱轼的大学士,仗义执言,设法救他,朱轼从容地说:“嘉淦诚然不知天高地厚,但是臣还是佩服他的勇气。居然敢直言不讳,这是臣等做不到的。”雍正沉默了好一阵转怒为笑说:“这么说我也佩服他的胆子。”
乾隆不但没有砍他的头抄他的家,反而派他去国子监当个相司业的官,让他安分些。虽然得罪过雍正帝,却也没有影响孙嘉淦的仕途上升,后来雍正还让他去做河东盐史。

经过官场半生的沉浮,加上雍正和乾隆几次掀起文字狱风波,对文字狱当事人和其家人的满门抄斩,诛九族等令人闻之丧胆的处罚。到底是怎么吓到了孙嘉淦,没有在有关文献中查到。只知道他越来越感觉到知识分子,在恐怖的专制统治下表现得越来越颓废,而且知道自己那种过分耿直倔强的的脾气不止一次惹怒了圣上。
因此当乾隆皇帝上台时他应召到京,又上书了有名的“三习一弊疏”,希望皇上慎戒“喜谀而恶直”、“喜柔而恶刚”、“喜从而恶违”这三习。言辞虽然相当尖锐,但语气和态度却比当年缓和了不少,这释放出的信号也许就是,孙嘉淦在几次的官场沉浮中,终于学会了圆滑和自我保护。
此后他的上书温和了许多,大致上不谈处世之道,只谈治国治水的意见。比如应该酌情依据事实实行戒酒令,应该用哪些方法治理水患。
乾隆12年,年迈的孙嘉淦决定退休返老还乡了,他为官一生清廉、爱民如子。
告老还乡时,孙嘉淦也没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财产衣锦还乡。他知道,如果自己一副穷酸样子回乡,不仅会被父老乡亲笑话,还丢了朝廷的脸面。于是他装了一车大箱子,里面放的砖头石块撑门面。
即使为官清廉,还是有人想抓孙嘉淦的小辫子。见他一车沉重的箱子回乡,便去告御状,说孙嘉淦的清流官样都是装的,他实际上贪了很多银子,这次一并运回乡了。乾隆听到就发怒了,一声令下叫人去拦了孙嘉淦的车,开箱检查。
去的人一打开也懵了,哪有人衣锦还乡装一车石头砖块的。待孙嘉淦向乾隆爷阐明缘由后,乾隆大为感动,命人把孙嘉淦的箱子装满真金白银,让他风风光光的衣锦还乡。

此后孙嘉淦的上书内容温和了许多,大致上不谈处世之道,只谈治国治水的意见。比如应该酌情依据事实实行戒酒令,应该用哪些方法治理水患。
即使如此,清朝从雍正开始,反复的几次文字狱,波及范围之广,所及之人和家人下场之惨烈,使老年变得成熟的孙嘉淦越来越惊恐和后怕。在这样一种阴霾的笼罩下,孙嘉淦被吓去世了! 乍一听,人们会不相信孙嘉淦这样直爽的人竟是被吓死的,可这是真的。
乾隆四年,京师社会上流传着一份署名孙嘉淦论劾大学士鄂尔泰书稿,随即乾隆下令严查禁止。此前,孙嘉淦已经像当时大部分被文字狱吓怕的知识分子那样,尽量不留什么文字之类的书稿。他不仅把在当翰林时刊刻、惹得雍正大动龙颜的书板都烧了,其它作品即使内容不涉及政事的,也都抓紧时间湮灭了。
乾隆十六年,又流传着一份文章,是孙嘉淦批评皇上没有德行的书稿,朝廷当然加紧追查。乾隆心里知道这件事事跟他没什么,对他“宠遇益隆”。孙嘉淦本人仍可以不可避免的地惶惶不可终日,奸徒为什么假托我,而不是别人的名字写出这么厉害的奏疏?他食不知味,寝不能寝,最后连话也不同人讲几句。
家人也时常围在他身边哭,似乎大祸即将临头。乾隆十九年,乾隆终于知道文章是明江西的卢某伪造的,并将他即时处死,孙嘉淦却在此前因长期生活在高压的惊恐中死去。

西方人常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而在清朝乾隆年间,非常多的知识分子却因为文字狱的反复清洗。本人和家人在惶恐、不平、绝望中死去,孙嘉淦就是其中之一。
孙嘉淦是一位皇恩荣宠加身,晚年却因文字狱的波及而被吓死的知识分子。文字狱风波,也令现代人失去了很多当时宝贵的书稿和文章。这对于历史价值来说,是非常大的损失。
田文镜(1662年—1733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期的重要大臣,原隶籍汉军镶蓝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汉军正黄旗。他以铁腕治政、清廉刚正著称,...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0 端柔公主的抗争与妥协:一场远嫁蒙古的命运博弈在清朝雍正年间,一场围绕公主远嫁蒙古的政治联姻,因一位公主的激烈反抗而充满波折。这位公主便是和硕端柔公主,她以大哭三天三夜的激烈方式抗拒远嫁,最终在皇权的威压下...
雍正如何继位的 和硕端柔公主 2025-11-17 年羹尧倒台后:妻儿命运中的皇权铁腕与家族血泪雍正三年十二月,一代权臣年羹尧在狱中自裁谢罪,这位曾让西北军民闻风丧胆、令朝堂百官俯首的"年大将军",最终以九十二项大罪的罪...
雍正如何继位的 年羹尧 2025-11-14 舒妃:无子之身,却盛宠不衰的清宫传奇在乾隆皇帝那庞大且后宫佳丽如云的宫廷之中,妃嫔们想要脱颖而出、获得长久的宠爱绝非易事。然而,有这样一位女子,她入宫便直接成为一宫主位,一生未曾诞下子嗣,却始终深...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舒妃 2025-11-13 令妃:宠冠六宫却止步皇贵妃的隐秘逻辑在乾隆帝的后宫中,令妃魏佳氏以十年生六子、统摄六宫十载的战绩,成为清朝历史上生育能力最强、执政时间最长的皇贵妃。然而,这位以宫女身份逆袭的传奇女性,至死未获皇后...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11-13 圆明园阿哥弘曕:被宠爱毁掉的皇室骄子在清朝乾隆朝的皇室成员中,爱新觉罗·弘曕的一生堪称一场充满戏剧性的悲剧。这位雍正帝最小的儿子、乾隆帝最年幼的弟弟,从备受宠爱的“圆明园阿哥”沦为被降爵罢官的罪人...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2 雍正与宜妃:权力更迭下的恩怨纠葛在清朝康熙与雍正两朝交替之际,宫廷内的权力斗争错综复杂,其中雍正帝与康熙宠妃宜妃之间的恩怨,成为这段历史中颇具戏剧性的一幕。雍正对宜妃的羞辱,背后交织着个人情感...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2 权臣的藏金术:和珅如何在无银行时代构筑财富帝国?在清朝乾隆年间,权臣和珅以“富可敌国”闻名史册,其贪腐所得远超同期国家财政收入。当现代人困惑于“没有银行,巨额财富如何安全存放”时,和珅的藏金术却展现出惊人的系...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和珅 2025-11-12 孝圣宪皇后:紫禁城中最有福气的皇太后在紫禁城的漫长历史中,无数嫔妃在这座权力与欲望交织的宫殿里沉浮,而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无疑是其中最有福气的一位。她的一生,跨越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见证了“康...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11 雍正兄弟命运分野:为何仅老十三能善终?康熙末年“九子夺嫡”的惨烈角逐中,雍正帝胤禛以冷峻手腕稳固皇权,对参与夺嫡的兄弟展开系统性清算。在15位成年兄弟中,除早夭者外,仅老十三胤祥与老十胤?得以善终,...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