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灌晋阳”指的是什么事件?是怎么让赵氏家族崛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一人名曰豫让,其主君智伯被赵襄子所杀,首级都被砍了下来当做尿壶(溺器)。为了替智伯复仇,他便伪装成残疾人,来到赵襄子的宫中成为一名厕所清洁工,准备在赵襄子如厕时将其刺杀。结果一天赵襄子上厕所前突然第六感迸发,感觉有人要行刺自己,于是豫让的图谋便败露了。赵襄子感念他忠心可嘉,便放了他。
获释以后,豫让仍然心存复仇。他下定决心毁容(史称“漆身吞炭”),改姓易名,埋伏在赵襄子平时出行的必经之桥下准备行刺。不料这回赵襄子的马又开了第六感,豫让再一次被擒获。赵襄子慨叹豫让的忠心之诚,于是让人把自己的衣服拿来给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大呼“我在泉下可以报答智伯了”,随后自刎而死。
这个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一是“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二是“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但是在这个小故事背后,还有一桩更大的故事,以及一个不为人察觉的现象。

更大的故事,是指三家分晋。按中学历史和《资治通鉴》的说法,韩、赵、魏三家分晋,是战国史的开端。这个事情本身就蹊跷,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为什么会被分裂呢?再往深了说,为什么是韩、赵、魏这三家继承了晋的遗产呢?
晋国在晋文公去世后,其政局便陷入了不稳定的状态。经过长期的政治斗争,逐渐形成了韩、赵、魏、智、范和中行六大氏族控制朝政的局面;当然六个家族共治的局面也是注定不可能长久的,于是就有了兼并。而最先开始兼并的,就是智氏。
当豫让第二次行刺被发现时,赵襄子就曾诘问他:“你曾经也给范氏和中行氏效力过,他们都是被智氏灭掉的,当时怎么没看你为他们找智伯复仇呢?”这句话被豫让以“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回应了过去。而实际上,豫让没有当面揭穿的是,虽然兼并范和中行的提议是智伯发起的,韩、赵、魏三家也并没少喝汤。
彼时的晋国六大家族里,智氏实力最为强大,而其新任掌门人智瑶(即智伯,伯是其爵位)又是个超级鹰派人物。因此在他继位后,就立刻联合韩、赵、魏三家,发动了兼并范和中行的战争。这一事件令当时的晋国国君晋出公极为愤怒,秘密联合齐国和鲁国,准备引友邦以攘内乱。不想事情暴露,晋出公外逃齐国,在路上暴卒。
此时的智伯已经达到了他的人生顶点:在晋国中央,他重新立了国君,成为定策之臣;在地方,他又向韩、赵、魏分别索要了“万户之邑”。韩和魏都给他了,而赵襄子坚决不给,于是战争在赵襄子当时的据点晋阳(今太原)爆发,史称“晋阳之战”。
赵襄子就是头铁,因此智瑶就联合了韩和魏一起进攻晋阳。此战打得艰苦卓绝,晋阳城内已经到了“悬釜而炊,易子而食”的地步;城外的智瑶也感到难以支撑,于是他创造性地使用了一种新的战法:放水。
所谓放水,就是筑造堤坝,蓄引汾河水倒灌晋阳。这一战术在今天已经不新鲜了,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属首创。而作为一座山西城市,晋阳从古至今都不以水资源丰沛著称,因此在当时对水患的防治准备自然也谈不上有多充足,史称“城不浸者三版”。
当时的一版就是两尺,三版就是六尺,也就是说晋阳的城头也就露出水面不到两米了。智瑶的这一顿操作,一下把晋阳变成了东方威尼斯。
看着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智瑶非常高兴,对和他同乘一辆车(其实是给他当司机和保镖)的韩、魏两家主君,魏桓子和韩康子说了一句注定会让他后悔的话:“我今天才知道放水也可以让人亡国啊!”
这是智瑶的一句无心之语,却让韩、魏陷入了极端恐惧之中。因为他们两家的都城安邑、平阳都在河边,今天智瑶能水灌晋阳,明天就能水灌安邑、平阳。
智瑶的近臣絺疵觉察出不对,立刻向智瑶进言,称韩、魏必反。结果智瑶完全没当回事,第二天甚至还把这个事当成笑话说给了魏桓子和韩康子。
到了这个地步,智瑶失败的结局基本上也就注定了。
此时晋阳城内的忍耐也到了极限。赵襄子派人连夜出城与韩、魏取得联系,以唇亡齿寒的故事劝诫魏桓子和韩康子;而魏桓子和韩康子在刚刚亲眼目睹过智瑶的狂妄和愚蠢后也下定决心不再站队智瑶,三家同盟就此达成。
当夜,晋阳城内的敢死队缒城而出,潜入智家军队的上游,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放水反淹智氏;在洪水中自乱阵脚的智氏军队还没反应过来,就又受到了其两翼的韩、魏军队夹击。而晋阳城内的赵军主力也乘势杀出,三家合攻智氏。智氏一败涂地,智瑶也在乱军之中被砍下首级。
此战之后,三家一鼓作气,继续对智氏挥动屠刀,史称“尽灭智氏之族”。从此以后,智氏就基本在中国大地上绝迹,再也没能在历史中留下太深的痕迹。所谓不为人察觉的现象,也正是如此。
(此后的智氏族人大多是智瑶的同族智果的后人,此君在智瑶父亲生前力劝其不可立智瑶为储君,并在劝阻失败后改姓为辅,大约在战国后期才又重新改为智氏。)
晋阳之战后不久,韩、赵、魏就被周天子册立为诸侯;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瓜分了晋国剩下的所有土地,并且废晋国君为庶人。他们此后的发展,也和后来的欧洲局势相似:韩和魏在支棱起来一小段时间后就迅速衰亡,反而是赵国逐渐崛起,成为了能与秦国一较高下的大国,但也最终没能抵挡得住强秦的铁骑,成为了时代的眼泪。

赵国虽亡,赵氏仍在。此后的赵氏族人在中国历史上依然非常活跃,出了不少名人,比如赵破奴(西汉抗击匈奴名将)、赵云、赵孟頫等,以及建立两宋三百年基业的赵宋皇室。
比较黑色幽默的是,1300多年后,赵氏族人的优秀代表赵匡胤,在他们祖先曾战斗过的地方,用当年智瑶的方法再次水灌太原——只是这一次,他的下场也只比智瑶好一点:除了自己没被杀掉外,太原城没破,还在丢了一大堆装备物资后狼狈地逃窜回了开封。
更加黑色幽默的是,当宋太宗赵光义终于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拿下太原时,他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毁掉这座已经屹立了千年的古城——而全然不顾这里是赵氏的龙兴之地。
而最讽刺的是,当北宋行将灭亡的时候,却又是太原为这个腐朽到极点的赵家王朝续上了最后一口气:作为开封北部最重要的屏障之一,太原从宋金战争一开始就是金军的重点攻略对象。而在坚守了八个多月后,这座已经又一次“易子而食”的城市终于没有了当年赵襄子的好运气,被金军攻陷,守将王禀及下属官员几乎全部殉国,仅剩的百姓皆惨遭屠城。
时至今日,你在太原的地图上,已经找不到当年赵襄子、智瑶,或是赵匡胤、王禀等人的痕迹,在太原的街头巷尾也无法寻觅刘琨(西晋名将,在五胡乱华时期为晋朝困守晋阳近十年)、高欢家族(东魏和北齐的实际统治者,其政治中心即为晋阳)的身影,赵氏后人也能和智氏儿女把酒言欢。只有那条奔流不尽的汾河水,依然默默地承载并记录着在它身边这座古城所发生的一切。
公元前98年,长安城笼罩在肃杀的寒风中。太史令司马迁因替李陵败降匈奴一事仗义执言,触怒汉武帝,被处以宫刑。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刑罚,实则是西汉政治格局与军事战略交...
司马迁 2025-11-04 弘农杨氏开基者:杨敞的出身与人生轨迹作为西汉中期的重要政治人物,杨敞不仅是弘农杨氏的始祖,更以司马迁女婿的身份成为历史焦点。其家族背景与仕途经历,折射出西汉中后期政治格局的深刻变迁。一、显赫家世:...
司马迁 2025-10-31 末代秦王子婴:出身迷雾与悲歌人生子婴的出身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扑朔迷离的皇室谜团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处矛盾记载:《秦始皇本纪》称其为"二世兄子",即胡...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10-29 汉武帝的权力铁腕与史官的命运悲歌:司马迁宫刑事件再审视公元前99年,一场震惊朝野的案件将太史令司马迁推向生死边缘。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这位立志“通古今之变”的史官被汉武帝处以宫刑。这场刑罚不仅改变了司马迁的...
司马迁 2025-10-20 子婴身份之谜:秦始皇血缘中的“幸存者”与权力真空的产物秦朝末年,当赵高将玉玺塞进子婴手中时,这位仅在位46天的末代秦王,其身世却成为两千年来未解的历史谜题。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种矛盾记载:或为扶苏之子(始皇之孙...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10-13 司马迁所受宫刑:割除男性生殖器官的残酷历史司马迁,这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的史学巨匠,因替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最终遭受了宫刑这一古代最残酷的肉刑。关于宫刑的具体操作方式,尽管史书未详载细节,但...
司马迁 2025-09-24 项庄身世之谜:楚国第一剑客的家族脉络在楚汉争霸的烽火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刺破了鸿门宴的虚伪和平。这位被司马迁以寥寥数笔记载的楚国...
司马迁 项庄 2025-09-23 廉颇老矣:历史回响中的英雄迟暮与时代隐喻战国烽烟中,廉颇以“破齐败燕、守卫长平”的赫赫战功铸就铁血传奇,却在暮年遭遇“一饭三遗矢”的谗言构陷,最终悒悒而终。这个被司马迁载入《史记》的典故,历经两千余年...
廉颇典故 司马迁 2025-09-05 楚怀王是昏君吗?——从历史迷雾中探寻真相在战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楚怀王熊槐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刻画为“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的昏庸之君,但出土文献与后世研究却揭示出这位楚...
司马迁 楚怀王 2025-09-03 史记:跨越三千年的历史长卷——从上古传说到汉武雄图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以恢弘的叙事框架与深刻的历史洞察,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原乡。这部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历时十四年完成的巨著,不仅开创了“纪传体”史...
司马迁 2025-09-0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