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八年(1457)明将石亨、太监曹吉祥等拥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政变。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北京保卫战前夕,于谦就已经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提督各营军马,换言之整个大明的军队指挥权,全掌握在于谦手中,甚至他的权力都可以超过皇帝。
史料记载:
“前后征调,皆谦独运。当军马倥偬,变在俄顷,谦目视指屈,口具章奏,悉合机宜。僚吏受成,相顾骇服。”
当时,瓦剌大军压境,北京城内惶惶不安,是于谦主动承担了保卫京城的重任。他以文官身份担任军队最高指挥官,而且表现得极其出色。所有的调兵部署、运送粮草辎重,到一切战略、战术布局,几乎全是由于谦一人制定的。
在戎马倥偬之际,于谦一人眼观口述,效率和准确率都高得出奇,小纸片大小的指令,就可以传到万里之外,大家都对于谦佩服之极。北京保卫战胜利之后,于谦的威望达到顶峰,而军政大权还在其手中掌握。
说句不好听的,好在于谦是位刚正不阿的大臣,如果于谦稍有歪心思,那么大明王朝可能会江山易主,这并非危言耸听。
史料记载:
“京兵分隶五军、神机、三千诸营,虽各有总兵,不相统一,请择精锐十五万,分十营团操。团营之制自此始。”
于谦不仅手握兵权,还修改了军队制度,从军队中抽调十五万精兵,分成十营,保卫京城安危。这就是所谓的团营制度,这是由于谦发起、于谦制定的,由此可见于谦的权势有多大。
除此之外,景泰帝朱祁钰对于谦的信任程度超过任何人,所有军国大事,朱祁钰必须征得于谦的同意,只有于谦同意,这条政策才能下令实施。上有皇帝撑腰,军政大权一把抓,所以说我们说,夺门之变之时,于谦必定是提前知晓的。
整个皇城的军队都是由于谦来控制,这么大的事情,于谦怎么可能不知道?但史书上并没有太多在夺门之变时,于谦的记载,那么我们只能认为,于谦什么都没有做。对于政变,于谦没有出兵阻止,那就代表着他纵容了这场政变的发生。
那么,于谦为何要没有阻止这场政变呢?
于谦默认了这场政变
皇宫的防守严密程度,应该高过全国任何地方,要想闯进去,再发动政变,逼皇帝退位,这事情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政变当日,徐有贞、石亨等人接到朱祁镇,就一同前往奉天殿,团营部队大致有十几万人,而徐有贞、石亨只带了千余人。如果于谦发兵阻挡,这一行人根本到不了奉天殿,由此可见于谦并不反对这场政变,这大致就是于谦的真实想法。
朱祁钰或许更不适合做皇帝,朱祁镇做皇帝或许对明朝更好
朱祁钰在治国理政方面高于朱祁镇,北京保卫战前后的功绩,都要记在朱祁钰身上,但朱祁钰在其统治期间,也做了很多荒唐事,令其威信大不如前。
原本朱祁钰是不想做这个皇帝的,但国家有难,且国家不可一日无君,所以无奈之下,朱祁钰只得坐上了皇位。然而,伴随着时间流逝,朱祁钰愈发感受到权力的魅力,权力令其成为一个怪物。
朱祁镇作为太上皇,在瓦剌受苦,而战争已经停息,那么必须要将朱祁镇接回来,此事关系到明帝国的面子问题,所以大臣们极力要求朱祁钰接回太上皇。但朱祁钰并不想接回哥哥,他哥哥如果回来,就会成为他的巨大威胁。
于是朱祁钰一直致力于阻止朱祁镇回来的工作,大臣们费了好大力气,才将朱祁镇接回来。朱祁镇回来之后,被朱祁钰软禁在南宫,朱祁钰给予哥哥生活条件甚至还不如瓦剌,经常是缺吃少喝,而且还被人严密监控。
史料记载:
“时盛暑,上皇尝倚树憩息。及树伐,得其故,大惧。”
就连朱祁镇避暑的树木,都被朱祁钰派人给砍了,美其名曰,为了防止藏匿匪徒。朱祁钰在其统治期间,还将原太子朱见深废除,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倒霉的是,朱见济不久就去世了。这废立太子的行为,不仅得罪了太后、群臣,也将朱祁钰置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在朱祁镇回来之后,朱祁钰就一直心神不定、胡搞乱搞、在外人看来,朱祁钰的皇位已经有所动摇,所以很多人都开始蠢蠢欲动。包括于谦在内,也都看着朱祁钰的所作所为,或许于谦认为,朱祁镇可能更适合做这个皇帝。
于谦甘愿牺牲自己
徐有贞、石亨等人都是于谦的仇人,政变之后大权将被这些人夺走,而于谦必定会成为众矢之的,一方面这些人对于谦是恨之入骨,另一方面,一朝天子一朝臣,于谦很有可能成为政治牺牲品。
对此于谦已经做好了相应准备,从那天他默认这一切发生开始,或许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在我看来,于谦如此大才,却被小人陷害至死,实在是令人惋惜,如果于谦能提前铲除徐有贞、石亨等人,再派亲信示好朱祁镇,那么最起码保存自身是没有问题的。
奈何于谦太过刚烈,对于认同的事,他会一条路走到底,哪怕是死也毫不在乎。朱祁镇在历史上评价不算高,不仅宠信奸佞,也没有拿得出手的功绩。于谦默许政变的发生,是对还是错,到现在都难以判定。
于谦有一腔爱国热血
于谦的忠诚不只是对于皇帝,他忠于的是大明王朝,只要国家稳定、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于谦最想看到的。于谦身为国家顶级重臣,却从不徇私枉法,石亨保举其儿子做官,于谦即刻予以拒绝。
于谦生活节俭,被抄家的时候,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只有正室有一个带锁的柜子,其中放着皇帝赐予的蟒袍、宝剑等器物。只要国家长治久安,于谦根本不在乎自己生死,于谦一生的理想就致力于安邦定国。
不论如何,于谦终究是名留史册,为万世所敬仰。
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骤然离世,九岁的朱祁镇在乾清宫接过玉玺。此时,这位幼帝的身后没有强势的外戚集团,朝堂上“三杨”内阁与宦官王振的暗流涌动,北方瓦剌虎视...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10-11 血色疆场终章:英国公张辅的悲壮谢幕公元1449年9月1日,土木堡的黄沙裹挟着血腥气弥漫开来。七十五岁的英国公张辅提刀上马,试图为年轻的天子朱祁镇杀出一条生路。然而,瓦剌骑兵的铁蹄终究碾碎了这位四...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张辅 2025-10-11 从英主到昏君:明英宗形象嬗变背后的历史逻辑在中国历史上,明英宗朱祁镇的形象经历了从“英主”到“昏君”的颠覆性转变。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历史记载的复杂性,更折射出不同时代政治需求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深刻影响。从...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09-29 朱祁钰励精图治为何反被哥哥朱祁镇推翻?——权力、伦理与命运的博弈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凌晨,北京城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变打破宁静。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率军冲入南宫,将幽禁七年的朱祁镇抬上龙椅。次日清晨,当群臣聚集在奉天殿...
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好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09-28 明英宗第一次北伐:少年天子的军事初试与战略回响明英宗朱祁镇的第一次北伐发生于正统三年(1438年),这场战役不仅是他亲政后首次独立指挥的军事行动,更成为明朝中期边疆战略调整的关键节点。尽管后世对“土木堡之变...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09-10 瓦剌何时消亡:从草原霸主到历史尘埃的百年沉浮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瓦剌生擒,这场"土木堡之变"让瓦剌之名响彻中原。然而,这个曾让明朝君臣胆寒的草原帝国,...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08-15 朱祁镇:功过交织中的历史回响——论其不可忽视的功绩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既承载着“土木堡之变”的国耻,也铭刻着废除殉葬、释放建庶人等突破时代局限的善政。这位两次登基的帝王,在历史长河中常被...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08-11 夺门之变中的孙太后:权力博弈下的关键推手与历史争议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深夜,北京紫禁城东华门悄然开启。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率领的五百死士护送明英宗朱祁镇重返奉天殿,这场被称为“夺门之变”的政变,不仅改写了明...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石亨 2025-07-29 钱皇后为何终身无嗣:历史褶皱中的生育之困与人性光辉在明代宫廷的斑驳史册中,钱皇后无嗣的谜团犹如一扇半掩的窗,透出后宫女性的生存困境与历史洪流的残酷。这位与明英宗朱祁镇演绎“生死相随”传奇的皇后,其生育之谜的破解...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06-17 景泰帝朱祁钰之死:明代权力漩涡中的未解之谜在明代宗景泰八年(1457年)的正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宫廷政变改变了大明王朝的走向。被软禁于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在石亨、徐有贞等人的拥戴下复位,史称&quo...
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好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06-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