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朝进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代地方高官进京,为何大多暂住寺庙?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桥段:时任四川提督的年羹尧血洗江夏镇以后,趁着来京述职的空档向自己的主子——皇四子胤禛请罪。皇四子胤禛对其一阵训斥以后,命其暂居柏林寺。
对于皇四子胤禛的安排,我们不免有所疑惑,以年羹尧的身份,在京城置办一套私人府邸并非难事;就算没有私人府邸,也大可暂居于客栈、驿馆或者类似于“驻京办事处”的四川会馆。就算客栈、驿站、会馆都不行,出身胤禛潜邸的年羹尧,在京城总有两个私交、故友或者同年、老乡吧?住在他们家不行吗?

还真不行!《雍正王朝》所演绎之胤禛对年羹尧的临时居所安排,较为真实地还原了清朝地方官员进京后的小住、暂居问题。
类似年羹尧这等地方大员临时入京后,居于寺庙才是最安全的选择!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清朝地方高官都是因何“临时进京”:
1、进京向吏部、兵部等述职;
2、任职地点变动,或者官职升降,需进京等待“陛见”;
3、进京等待调用或者工作交接;
4、皇帝召见;
除此之外,未得朝廷许可,地方大员不得随意进京,更不准于京城置办私人府邸。早在顺治年间,顺治皇帝就屡次给“五城兵马司”下旨,要求严查各地督抚是否于京城购地置业。一旦发现,轻则罚俸,重则罢官,甚至会下狱重判。
其实,不单单是清朝时期,几乎所有的封建王朝对于地方官员于京城置办“不动产”的态度都是一致的,甚至连官员“于见任处所置买田宅”都会受到严惩,只能住在府衙或者朝廷给分配的府邸中。
所以,清朝的地方大员在京城并无私人府邸,即使有,也绝对不敢在临时进京,备受瞩目的时刻住进去。类似于北京公安局和城管局综合体的“五城兵马司”,早在顺治三年便具备了“防备各地来京官员,并时加访缉”的重要职能。

“五城兵马司”衙役,基本等同于城管
抛开私人府邸不言,地方大员进京后住在京中亲友、故交或者同年家中总可以吧?
更不行!
清朝统治阶层向来严禁京官和地方官结交,对于皇子、宗室等交通地方官员的行为,更是零容忍。这种禁止态度可以有效防止官员结党、请托办事、贪污纳贿、卖官鬻爵等负面行为的出现。也就是说,地方大员一旦被发现住在别人府上,很可能就会以“钻营嘱托,交通贿赂”甚至“结党谋私、私相授受”的罪名,被有司衙门或者御史言官们奏上一本。
如此以来,不仅地方大员会受到严惩,就连自己的亲友、故交、同年都会受到连累。
私人府邸不行,亲友府邸不行,花钱住在客栈总行了吧?
也不行!
清朝时期,对于官员的举止言行、日常生活都有着较为严苛的约束,其中就有“禁止二品以上官员,出入酒肆、茶楼、戏院等娱乐性场所”的规定,类似青楼、暗坊这等污秽之地,更是严格禁止。
清朝时期的客栈,为了招揽生意、提高收入,一般都会于靠近烟柳暗巷、戏院酒肆的地方开设,甚至会直接在客栈中设赌局、开戏院、置青楼。一旦地方大员们入住了客栈,就等于一只脚踏入了朝廷明文规定的“违禁范围”,就很可能遭人弹劾或者被直接稽查到案。

清朝客栈模样
私人地方不能待,营业场所不能去,那么住在类似于现今“驻京办事处”的会馆中,总归合情合法、符合规定吧?
合法虽合法,合规也合规,但总有百口莫辩、遭人怀疑之处。
会馆,一般都是什么样的人来住?进京参加会考的举人、来京办事的商人、公务在身的官员,或者一些来京游玩的官宦子弟们。
地方大员一旦入住会馆,举人们会巴结、商人们会行贿、官员们会请托、官宦子弟们更会想尽办法制造与地方大员有过亲密接触的新闻。即使地方大员洁身自好、不贪不占、不请不托,也会被人们惯性认定有此罪行。

清代会馆模样
而且,即使官居督抚,也不能与会馆中白吃白喝白住,必须支付一定费用。可问题的关键是,这笔费用给多了,会馆负责人不敢要;给少了,会落得一个小气、占便宜的负面名声。所以,这个“水非常深”的会馆,还是不住为上。
私人的,私营的,官办的地方都不能住,地方大员们进京总得有地方临时居住吧?于是,京城内垣乃至京郊地区多达一千余座寺庙,便成了这些地方大员们的最佳选择。
就当时的历史背景而言,临时进京的地方大员居于寺庙,最起码有3方面的好处:
1、无应酬,无喧嚣、无是非,更无有司衙门或者御史言官的弹劾风险;
2、居于佛前,意为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能为自己的正面形象加分不少;
3、佛门圣地,无盈利目的,香火之资、借住费用,可给,可不给。

更重要的是,一位好不容易有了进京面圣、交通经营机会的封疆大吏,放弃营私目的,避开官场常态,暂居于寺庙之中,必定会给皇帝留下一个极佳的印象。仕途之路,必会越走越顺、越走越高。
参考文献:《清实录·世祖实录》、《钦定大清会典则例》、《清史稿·职官志》、《啸亭杂录》
田文镜(1662年—1733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期的重要大臣,原隶籍汉军镶蓝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汉军正黄旗。他以铁腕治政、清廉刚正著称,...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0 端柔公主的抗争与妥协:一场远嫁蒙古的命运博弈在清朝雍正年间,一场围绕公主远嫁蒙古的政治联姻,因一位公主的激烈反抗而充满波折。这位公主便是和硕端柔公主,她以大哭三天三夜的激烈方式抗拒远嫁,最终在皇权的威压下...
雍正如何继位的 和硕端柔公主 2025-11-17 年羹尧倒台后:妻儿命运中的皇权铁腕与家族血泪雍正三年十二月,一代权臣年羹尧在狱中自裁谢罪,这位曾让西北军民闻风丧胆、令朝堂百官俯首的"年大将军",最终以九十二项大罪的罪...
雍正如何继位的 年羹尧 2025-11-14 圆明园阿哥弘曕:被宠爱毁掉的皇室骄子在清朝乾隆朝的皇室成员中,爱新觉罗·弘曕的一生堪称一场充满戏剧性的悲剧。这位雍正帝最小的儿子、乾隆帝最年幼的弟弟,从备受宠爱的“圆明园阿哥”沦为被降爵罢官的罪人...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2 雍正与宜妃:权力更迭下的恩怨纠葛在清朝康熙与雍正两朝交替之际,宫廷内的权力斗争错综复杂,其中雍正帝与康熙宠妃宜妃之间的恩怨,成为这段历史中颇具戏剧性的一幕。雍正对宜妃的羞辱,背后交织着个人情感...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2 雍正兄弟命运分野:为何仅老十三能善终?康熙末年“九子夺嫡”的惨烈角逐中,雍正帝胤禛以冷峻手腕稳固皇权,对参与夺嫡的兄弟展开系统性清算。在15位成年兄弟中,除早夭者外,仅老十三胤祥与老十胤?得以善终,...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1 康熙之死:病逝疑云与历史真相的千年回响公元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深夜,北京畅春园内烛火摇曳。69岁的康熙皇帝在病榻上突然驾崩,第四子胤禛(雍正帝)旋即继位。这场看似寻常的权力交接,却因民间&am...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1 谥号之变:康熙深情与雍正权谋的碰撞康熙帝与雍正帝这对父子,在清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康熙帝以“仁政”开创盛世,雍正帝以“宪治”整顿积弊,而两人对皇后谥号的处理,更折射出权力交接中的深层博...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0 雍正两道密旨:为乾隆六十三年皇权筑起铜墙铁壁公元1735年秋,圆明园内烛火摇曳,五十八岁的雍正皇帝在病榻上留下两道密旨。这两份用满汉双语书写的圣旨,不仅解决了皇位传承的合法性危机,更通过精心设计的权力架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0 雍正:清朝“加班狂魔”的极致勤政人生若论中国历史上最“拼命”的皇帝,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堪称典范。他以“朝乾夕惕”为座右铭,在位仅13年却以超负荷的工作模式,将帝王勤政推向了历史巅峰。从凌晨5...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