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高炽和朱瞻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高炽辛苦做20年太子无事,登基9个月便驾崩,朱瞻基与此有关?
明仁宗朱高炽,担得起这个“仁”字,可惜的是,他在位时间不长,仅有九月,又因史料中对朱高炽的死因记载语焉不详,让后人不禁对朱高炽这位九月之君的死,充满遐想。
朱高炽早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就已经被朱棣立为世子,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朱棣对他认可,只是碍于朱高炽的身份,不得已而为之。
劳病致死说
朱元璋曾留下祖训,“立嗣以嫡不以长 , 立嫡以长不以贤”,朱棣自然也只能遵守,但是朱元璋死后,朱棣起兵之后,朱元璋的话威慑力就降低很多,在靖难之役中,朱棣对自己非常喜爱的儿子朱高煦曾说过, “勉之,世子多疾”。
反观朱高炽,因为体态肥胖,不仅无法骑马射箭,甚至行动起来也要随时有两个内侍搀扶才行,自然无法像朱高煦一样与朱棣南征北战,只能镇守在后方大本营。
朱棣成功登基以后,朱高炽虽然被封为太子,但是却并不稳固,因为朱高煦一直觊觎太子之位,并且仗着朱棣的宠爱,屡屡拒绝前往封地,不仅多次陷害太子及太子党,而且曾私自招兵买马,准备谋反。
不止是朱高煦,朱高燧也因曾谋反未遂,当时的情况,让人不禁联想起唐初李渊、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的情景,而朱高煦也不掩饰,经常自比做李世民,对于太子之位的贪恋之心,昭然若揭。
因为朱棣的不喜爱、朱高煦和朱高燧的争夺与陷害,朱高炽虽然当了二十年太子,但是其太子之位却未曾有过一刻是稳固的。
比如在永乐十二年,朱棣北征还朝时,当时身为皇太子的朱高炽正在南京监国,按照惯例,派遣大 臣金忠前去迎驾,但是金忠却在七月二十八日才谒见皇帝,造成皇太子失职,朱棣对此事很愤怒,对朱高炽的惩罚也很重,直接将太子身边的辅导官杨士奇、杨溥等人下狱。
此举乃是对太子一党重大打击,如果太子朱高炽失去杨士奇、杨溥等人,无异于断了太子朱高炽的左膀右臂,甚至是“大脑”。
从这一点来看,朱高炽的一生,做世子时期,他因为肥胖而身体不适,甚至行动都要有两个人搀扶,从这样的情况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身体并非健康。
朱高炽成为太子之后,又经常面对失去太子之位的危机,每一个人,都会因此感到焦虑,在他二十年的太子生涯中,监国是他的分内工作,虽然朱棣直到晚年才将核心权力下放给他,但是一些日常的繁重工作,他在二十年中依然无法避免。
以朱高炽的身体,他能撑到登基,实属不易,而他在成为皇帝之后,已经是一个饱经磨砺的成熟统治者,他革除弊政,爱民如子,广施仁德,却终因多年的劳累和焦虑,身体无法继续支撑,重病卧床,随后驾崩。
朱高炽的身体状况和积劳成疾,很可能是导致他最终驾崩的一个重要原因,毕竟他的一生处境,都太难了,压抑半生,却壮志未酬。
“劳病致死说”的可信度,在笔者看来感觉很高,而且在他之后,朱家的人便很少有长寿之人了,似乎有某种遗传病,却没有相关的史料可以佐证了。
朱瞻基谋害说
在朱高炽死因的诸多说法当中,如“中毒”、“金丹”、“朱高煦陷害”、“纵欲”等等,最值得一提的还是“朱瞻基谋害说”。
这种说法看似是一种“阴谋论”,但是之所以这种说法在后世能够盛传,主要原因是朱瞻基确实有嫌疑,当然了,这种说法也并非一种定论,在这里笔者仅为大家做一个分析。
朱棣登基之后,立太子的时候,朱棣并没有在一开始就决定将世子朱高炽定为太子,他喜欢朱高煦,即便是在当时,也并不是什么秘密。
但是朱棣毕竟是一个有本事的君主,他虽然有个人的喜好,但是也会考虑如何做才能对国家更有利,不仅上有古人训示,下有朱元璋的祖训,废长立幼,始终是祸国取乱之道,即便是朱棣,也不禁有所犹豫。
朱棣最终立朱高炽为太子,其中一个原因是文臣们以封建礼法和祖训相逼,因为靖难之役期间,朱高炽镇守大本营,与文官打交道更多,所以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但是朱棣造反都敢的人,谁敢保证那些封建礼法和祖训就一定能左右他的决定?恐怕没人敢确定。因此,令朱棣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那便是他的那位“好圣孙”朱瞻基。
朱棣不喜欢朱高炽,但是朱棣却极其喜爱他的这位孙子朱瞻基,因为朱瞻基不仅不像朱高炽那样肥胖,而且精于骑射,与朱棣年轻的时候很像。
所以,在朱棣犹豫不决的时候,他问大学士解缙的意见,解缙说了很多,都没能说服朱棣,解缙情急之下,跪地高喊:“好圣孙”,朱棣才下定决心。
也就是说,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朱瞻基的分量很重。朱棣不仅早早的定了朱瞻基的皇太孙,而且曾经对人夸赞过自己的这位嫡长孙,“此他日太平之君也。”朱棣说出这样的,已经表明自己对皇太孙未来的态度。
但是朱棣死后,朱高炽继位,朱瞻基虽然还是朱棣唯一的皇太孙,但却不是朱高炽唯一的儿子。
朱高炽虽然身体不佳,却并非耽误他生育,单单是儿子便有十人之多,而且有3人都是嫡出,虽然朱瞻基当年对朱高炽登基有助力之功,但此一时彼一时,朱瞻基在此时有危机感,其实也是人之常情。
朱高炽登基以后,准备迁都南京,朱高炽命朱瞻基南行祭陵,只不过朱瞻基并不愿意离开北京,在京城足足逗留41天,才不得已离开北京,去往南京。
朱瞻基为何不愿意离开北京?因为一旦离开以后,他也就离开了当时的权力中心,出走容易,回京却千难万难,除非有两种情况发生,朱高炽主动将其召回,或者朱高炽驾崩,他回去继位。
朱高炽显然并没有召回他的意思,但是朱高炽却很快就病危了,消息传到南京朱瞻基耳中时,他说了一句“予始至遽还,非众所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朱瞻基早就知道自己很快会回去,而且他还有不为人知的安排。
朱瞻基返回京城的时候,不无得意的说道:“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况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
而给他送诏书的人正是守在朱高炽身边的宦官海涛,此人真实的身份是朱瞻基的心腹亲信。
还有一点很重要,在朱高炽驾崩时,朱高煦因为地处乐安,得到朱高炽驾崩的消息后,立刻便着手埋伏朱瞻基,因为他算准朱瞻基从南京到北京的时间,一定要比他晚,但是他最终却没能伏击成功。
未几,仁宗崩,宣宗自南京奔丧。高煦谋伏兵邀于路,仓卒不果。——《明史》
这里有一个疑点,那就是朱瞻基是如何逃过朱高煦埋伏,提前抵达京城继位?在古代通讯不发达的情况下,距离远近几乎决定了信息传达的快慢,朱瞻基能够提前抵达京城的原因,除非他早就知道朱高炽会在什么时间驾崩!
这一点在史料中也蛛丝马迹可以寻找,比如朱瞻基还在南京城,未得到朱高炽驾崩消息时,南京城中就已经传出“仁宗上宾”的传言来,若不是预先有准备,又怎会出现如此“预判”呢?
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立储问题上做出关键抉择:将肥胖臃肿、不善骑射的长子朱高炽立为皇太子,而非更符合其尚武气质的次子朱高煦。这一决策背后,交织着宗...
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17 宣德盛世的缔造者:明宣宗朱瞻基的治国智慧与艺术人生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以"仁宣之治"的治世闻名,他不仅开创了明朝的黄金时代,更以卓越的文化造诣在帝王中独树...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10-15 书画蹴鞠皆入戏:明宣宗朱瞻基的帝王雅趣与权力游戏作为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1399-1435)在位十年间开创了“仁宣之治”,其文治武功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个人爱好。这些爱好既折射出帝王的多面性,也暗...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10-11 女中尧舜的定鼎之策:张氏如何以柔术稳住九岁皇帝的江山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骤然离世,九岁的朱祁镇在乾清宫接过玉玺。此时,这位幼帝的身后没有强势的外戚集团,朝堂上“三杨”内阁与宦官王振的暗流涌动,北方瓦剌虎视...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10-11 朱高炽禁海:一场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拨乱反正”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于北征归途,其长子朱高炽以“仁宗”之号登基,开启了大明王朝短暂却关键的“洪熙之治”。这位在位仅九个月的皇帝,却以一道禁海令引发后世...
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8-28 明宣宗禁海: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历史抉择明朝宣德年间,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作出了强化海禁政策的决策。这一决策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明初以来海禁传统的延续,更是特定历史背景下多重因素...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08-26 朱瞻基为何倾心孙皇后:权力、情感与命运的交织明宣宗朱瞻基与孝恭章皇后孙氏的爱情故事,在史书与野史的交织中显得格外耐人寻味。这位以“书画家”“促织天子”著称的帝王,为何对孙氏始终如一?从青梅竹马的情愫到宫廷...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08-20 明宣宗放弃多少领土:战略收缩下的地缘抉择与历史回响明宣宗朱瞻基在位十年(1425—1435年),以“仁宣之治”的盛世美誉载入史册,却也因主动放弃大片领土引发争议。从东北的奴儿干都司到西南的交趾布政使司,从北疆的...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08-14 樊忠从未刺杀朱瞻基:一场被误读的忠诚与权力交织的史实在关于明朝历史的讨论中,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言称“御林将军樊忠曾试图刺杀明宣宗朱瞻基”,甚至被部分影视作品渲染为权力斗争的戏剧性场景。然而,通过梳理《明实录》《国榷...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07-30 胡善祥:明朝首位无过被废的皇后传奇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胡善祥宛如一颗流星,短暂而璀璨地划过宫廷的天空。她作为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却因无端理由被废,其人生充满了无奈与悲剧色彩,成为了后世研究...
朱瞻基怎么死的 胡善祥 2025-05-0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