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秦始皇嬴政任命的中车府令赵高其人,原来也算得上是赵国的宗亲公子(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其母卑贱被刑僇,生高于隐宫)只不过他母亲怀有身孕之时,已被掳进了秦国隐宫为奴,他从小也受到了残忍的阉割,自幼便在秦宫为奴为婢,做牛做马。很难讲这赵高在成年之后,熟知六国之史及其身世,不对秦国产生深仇大恨,因此而为亡秦埋下了可怕的种子。
而秦朝开国大将蒙恬,是为中国古人免去操刀刻简之苦,最早毛笔(蒙笔)的创始人,其祖先出自后羿一族(山东蒙山,古有穷国),善射尚武,后来蒙恬祖父蒙骜从齐国迁居至秦国,入伍参军因战功成为秦国大将,位列上卿之位,深得历代秦王倚重,六国诸侯也对蒙氏的军事指挥能力和前方实战水平十分敬畏,七国之间甚至流传过这么一句话“能除蒙骜者,得入咸阳称王”,也就是说只要蒙家军东出函谷关,六国的君王们就要为自己屁股底下的宝座而感到担忧。
这蒙骜之子蒙武,蒙骜之孙蒙恬、蒙毅,祖孙三代都是秦国的功臣宿将,蒙骜曾经为秦伐韩、伐赵、伐魏,每一战下来都是取城池不下二十余座,只要他一踏足敌国境内,对方的国土至少要减去四分之一估计还不止,可见其军威之可怕。
而蒙恬老爸蒙武,曾参与灭楚之战,一战下来就杀死了后来威震天下的西楚霸王之父项燕,项燕可算得上是当时楚国的擎天一柱,不世之名将。
后来蒙武又挑着项燕的人头一路追杀楚王芈负刍,在寿春生擒了负刍,不想负刍的哥哥昌平君芈启又在淮南称王抗秦,蒙武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一鼓作气领兵直入淮南,又将昌平君剿灭,楚国彻底灭亡,被设为了秦国治下的长沙郡。
蒙武之子蒙恬,则作为秦国灭六国的终结者,直接指挥了灭齐之战,将齐王田建捉住之后,丢到了方圆不足十里的共地,在无尽的羞辱之中啃食着松枝柏叶,了此残生。
蒙恬就这样脚踏着六国诸侯王们那曾经高贵的头颅,登上了千古名将之列,而后又被秦始皇任命为征北讨虏大将军,领精兵三十万北伐匈奴,使得强悍的匈奴不得不放弃黄河以南肥美的草原,仓皇逃窜到塞外无尽荒凉的沙漠中去,以躲避蒙恬锐不可当的威武大军。

蒙恬为秦始皇安内攘外都立下了赫赫战功,蒙大将军的英名可称得上是威震华夏,蒙家军更成为了大秦帝国一面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旗帜,蒙恬本人也成为了大秦江山固若金汤的守护神。
于是秦始皇出于战略考虑,再一次任命蒙恬为长城监造使,意在将秦、魏、燕、赵四国北面的长城加固修缮,并连成一片,使从大西北甘肃到渤海辽东的万里之地竖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宏伟屏障,以阻挡北面匈奴那来无影去无踪的游牧式侵扰。
为了让蒙恬在苦寒之地,安心带兵筑城,秦始皇将三十万精兵依旧交给蒙恬指挥,并把秦国北方最重要的要塞上郡作为蒙恬的府邸居住,所谓秦“上郡”和辽、金、元时的上京、上都何其相似,都是作为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而被当成了帝王陪都行宫,除了巡幸时居住,一般只会派极为信任又有能力的宗亲大臣镇守,蒙恬的地位可以说是相当崇高的,史记有载“恬任外事而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就算丞相李斯贵为百官之首,对蒙恬也是敬畏三分。
这还不止,秦始皇对蒙恬的信赖和倚重可谓达到了极致,统领重兵,身居离宫,功高天下,倍受恩宠,还不受猜忌,到后来为了历练和培养储君,秦始皇更是将他最怀期望的长子扶苏送到上郡,作为蒙家军的监军跟着蒙恬学习排兵布阵,攻防杀伐,以作帝国合格接班人的准备,直到这一刻,真的可以说蒙恬的命实在是太好了!
就这样在政治功名之上近乎完美的蒙大将军,历史结局又如何呢?话要说回到那个身上流着赵王血脉的赵高来,赵高在秦宫做了阉奴,但有一点他是出生在秦国的赵人,也就相当于现在的美裔华人,他的遗传基因是赵式的,但他的思维方式却始终是秦式的。
赵高凭借着自己的吃苦耐劳,一步一步爬上了秦宫宦官高位,居然被任命为中车府令,负责秦始皇的日常生活琐事,是嬴政独一无二最为顺心的贴身近侍,与康熙身边的桂公公也相差无几,自然也就成了大臣王公们竞相攀附的御前红人。
凡看过一两部宫斗剧的看官们,应该都能了解,古时宫中的太监是最会生嫉怀恨嚼舌根的怪物,赵高也免不了被其他太监所忌恨,于是就有人将他收受外臣贿赂的事传到了秦始皇的耳中,自古内官与外臣交结都是犯了封建帝王大忌的,秦始皇一怒之下就将赵高交由掌管法令的内史蒙毅论处。
这个蒙毅就是大将军蒙恬的弟弟,在朝中也是位高权重,不可一世,他哪里会把一个中车府令放在眼里,别说是按大秦严苛的律法,就是放在唐宋这样开明的朝代,“宦官干政”也是死罪一条,不过唐宋明清也是借鉴了“赵高事件”这具典型的反面教材之后,才把“宦官干政”必杀无赦刻成了千古不变的铁律。

于是乎,蒙毅大法官就判了赵高死罪,在以法治国的大秦,按理来讲,这已经是无情铁案,赵高放在哪都是必死无疑的,可不知是命运在冥冥之中的捉弄,还是最高领导(嬴政)和大法官(蒙毅)毕竟“那一时的大意”,嬴政怜其“敦于事”(也就是做事认真做人老实),而蒙毅也没有坚持法治原则,赵高被“赦之,复其官爵。”
这时候的赵高已经成了一条半苏醒的毒蛇,就等着“农夫”嬴政死去,好让他彻底醒来,往农夫的儿子们,农夫的伙计们(蒙恬、李斯)身上好好咬上一口,并注入那致命的毒液。
最终命运的摆弄,使赵高得偿夙愿,将整个大秦帝国都推向了毁灭的深渊,蒙恬蒙毅兄弟也被无情地斩杀在无罪冤案之中。但我们试看蒙恬一生的历程,不难发现他的结局还得应验了一句老话,功高震主者不得其死也!
即便在他将死之时,篡位者胡亥还曾萌生“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之心,然而恨意难平的赵高非致其于死地不可,最终千古名将蒙恬忠而受诛,只引来后人无数叹息。
但在悠悠中华的历史长河之中,蒙大将军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这声声叹息,还有他费尽辛劳、堑山填谷修筑而成的万里长城,和那使中华文化挥毫于丹青翰墨之间,传承于千古的毫锥风雅(毛笔)。
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刘邦以泗水亭长之身崛起为开国帝王,其后宫虽无秦始皇"六宫粉黛"的规模,却也聚集了八位各具特色的女性。当吕...
秦始皇陵 刘邦 2025-11-19 权力漩涡中的母子裂痕:秦始皇囚禁赵姬的深层动因公元前238年的咸阳宫中,22岁的秦王嬴政面对母亲赵姬的情人嫪毐叛乱,以雷霆手段将其车裂,并诛灭三族。这场血腥政变不仅终结了嫪毐的权势,更将赵姬推向了历史审判的...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11-14 嫪毐的“特殊魔力”:让赵姬痴迷至深并诞下子嗣的真相战国末期的秦国深宫,一段充满欲望与权谋的纠葛,让市井小人物嫪毐成为历史舞台上备受瞩目的角色。他究竟有何特殊之处,竟能让秦始皇生母赵姬爱得死去活来,甚至为其生下孩...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11-14 沙丘迷雾:胡亥继位背后的历史真相与权力博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起看似寻常的帝王驾崩事件,却因赵高、李斯与胡亥的密谋,演变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位继承疑案。两千年来,&a...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1-13 秦始皇不立皇后之谜:权力、阴影与理想的交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自称“始皇帝”。他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以铁腕手段重塑华夏文明。然而,这位开创...
秦始皇陵 2025-11-12 乱世枭雄的生存智慧:赵佗建立南越国的战略密码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赵佗率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这场持续三年的战争以屠睢战死、秦军折损过半告终。五年后,赵佗与任嚣再次出征,以"绝道聚...
秦始皇陵 2025-11-11 历史长河中的“隐形巨人”:名气低却贡献卓著的帝王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历史中,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因开创性功绩被载入史册,但也有一群帝王,他们的贡献同样深刻改变了历史进程,却因时代局限或后世叙事偏向而鲜...
秦始皇陵 2025-11-10 蒙恬遗言:跨越时空的忠义共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崩逝于沙丘,一场由赵高、李斯合谋的阴谋随之展开。他们篡改遗诏,赐死长子扶苏,并囚禁名将蒙恬。这位曾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的将领,在...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1-03 沙丘之变:李斯为何舍弃女婿扶苏,选择胡亥?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本是一场正常的权力交接,却因中车府令赵高与丞相李斯的合谋,演变为一场颠覆帝国根基的政变。令人费解的是,作为...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30 末代秦王子婴:出身迷雾与悲歌人生子婴的出身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扑朔迷离的皇室谜团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处矛盾记载:《秦始皇本纪》称其为"二世兄子",即胡...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10-29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