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以忠义见称于后世。关羽去世后,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时期,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等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名列“五虎上将”之首,使用青龙偃月刀。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看了《三国演义》之后,就会发现赵云出场一般自报家门“常山赵子龙”,而张飞的“燕人张翼德”跟他差不多,为何关羽却从不这样自称?
第一,关羽是杀人在逃通缉犯,不方便自报家门;第二,关羽熟读《左传》,算是半个文化人 ,所以不会自称云长,自称表字在当时是非常没有素质的表现:第三,赵子龙中的“赵”、张翼德中的“翼”,都是第四声,在战场上喊起来特别有气势,而关云长三个字都没有第四声,喊起来就失去了那种气势。
关羽是河东解县人,之所以跑去涿郡,是因为有命案在身。
“我乃常山赵子龙”,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的人,对这句话可谓是如雷贯耳,尤其是长坂坡那七进七出单骑救主的场面,想起来都让人热血澎湃。
因此,很多人不仅对赵云的字“子龙”有了深刻的印象,对赵云的老家“常山”也印象深刻。
无论古今,乡土情怀是中华民族大多数人都难以避免的一种感情寄托,而对外人报名号的时候,提到自己的家乡更是一种常态,它不仅是自身的一个标签,便于与他人分辨清楚,更是透出一种“今日我以家乡为荣,明日家乡以我为荣”的乡土情怀。
在《三国演义》中,几乎每个出场的人对外人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都会提到自己的家乡,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赵云之外,想必就是“燕人张翼德”了。
当阳桥头,张飞据水断桥,面对曹操大军追来,大喝一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不仅吓破了曹军士兵的胆,连曹军将领夏侯杰都因受到惊吓肝胆碎裂,从马上摔了下来,当场死亡。
然而,作为与张飞、赵云齐名,甚至是名声更大的关羽却很少自报家门,一般轮到关羽出场,总是摸着自己的长髯,慢吞吞地说道“关某如何如何。”
为何关羽不敢自报家门呢?
这其实与他的来历有关,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第一次出场就是在涿郡与刘备、张飞相识的那一段,不打不相识,关羽对刘备曾有自我介绍:
吾姓关,名羽,字长生,故这里将能遮荫的大树比作车盖。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
虽然关羽介绍说自己是看不惯豪强仗势欺人,这才出手杀人,可是无论哪朝哪代,动手杀人都是犯罪的,因此他这才从河东跑到涿郡。
这也是关羽对人从来不自报家门的根本原因,刘备、张飞与他意气相投,坐一起喝几杯酒,成为了生死兄弟,自然不需要隐瞒。
但怎么说,他的杀人在逃的身份是抹不掉的,在早期,需要躲避官府和仇人,不仅不能张扬,还得隐姓埋名;后来功成名就之后,虽然不再怕别人知道他的家乡,可是长期以来的习惯、以及以前的黑历史不想曝光在外人面前,这两个原因导致他也不会随意对人自报家门。
有文化的都不会自称表字,可见关羽是个文人
在三国时期,一般人的名字是两个字,而复姓就是三个字,如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司马懿。
这两个字分别是姓和名。
而三国时期,每一个士人,成年之后都会有一个字,又称表字,比如刘备字玄德,曹操字孟德,诸葛亮字孔明。
除了称呼姓名之外,还有一种称呼,那就是直呼表字,或者姓后面加表字,如孔明、诸葛孔明。
但是这种称呼一般不会自称,都是关系比较好的亲友长辈才能这样称呼。
因为,表字本来是对名的补充和解释,就是用来让人称呼自己的,而直呼名字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除非正式公文,很少有人直呼名字的。
所以,这个表字与名通常是一个意思,或者是彰显其德,隐含有长辈对晚辈的期许之意:刘备与曹操的玄德、孟德就是彰显其德;而关羽的云长、赵云的子龙其实就是对名的一种诠释、补充。
总结:三国时期,与外人说话时候自称一般称名,表示自谦,外人称呼你一般称呼字,表示礼貌。
所以关羽、赵云对外人理论上应该自称关羽、赵云,外人称呼云长、子龙。
无论是长辈、晚辈还是平辈,自称都是不能称呼字的,就像张翼德、赵子龙这种称呼,如果出自他们本人之口,那是一种相当没有涵养,相当不礼貌的做法。
哪怕是第一次见面,需要介绍自己的字,那也是在介绍名之后再顺便提一句:常山赵云字子龙。
而张飞与赵云之所以如此自称,想必是非士人出身,而关羽却熟读《左传》,自然需要与二人有所不同,《三国志》裴注里就有这样的记载。
江表传曰: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
民间传说,在关羽投奔曹操的时候,因为刘备不知所踪,留下刘备的两位夫人与关羽同处曹操大营,曹操为了离间关羽与刘备,竟然安排关羽与两位嫂嫂共处一室,关羽为了避嫌,想了一个办法。
他坐在窗前,点着灯,手握一本《春秋》,一读就是一整夜,所以有了关羽熟读《春秋》的说法。(不过这个《春秋》并非孔子所著《春秋》,而是左丘明的《左传》,一般又称为《左氏春秋》。)
其实以上两个理由都是闲谈,毕竟《三国演义》只是一本通俗小说而已,作为文学作品,并非历史书,没有那么多讲究,真正让关羽不和张飞、赵云一样自称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名字中间都没有第四声,喊起来没有那种震慑敌人的气势,所以才不自称“我乃解良人关云长!”
在清朝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諴亲王作为康熙帝的幼子,以其独特的身份和经历,在皇室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諴亲王本名爱新觉罗·胤祕,后因避讳雍正帝名讳,改名允祕,...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29 孙嘉诚与邬思道:一场被误读的权力博弈与历史虚构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孙嘉诚与邬思道的命运交织,曾引发观众对“孙嘉诚是否杀害邬思道”的激烈讨论。然而,无论是从历史原型、剧情逻辑还是权力斗争的本质来看,这一指...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24 固伦温宪公主与雍正:血浓于水的皇室兄妹情在清朝康熙帝的众多子女中,固伦温宪公主与雍正帝胤禛的兄妹情谊尤为特殊。作为康熙帝第九女、序齿为五公主,温宪公主不仅是雍正帝的同母胞妹,更因成长经历与命运轨迹,与...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18 为何只有清朝采用秘储制度:历史困境与制度创新的双重驱动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皇位继承制度呈现出独特性——秘密立储。这一制度自雍正帝创立后,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沿用,最终因咸丰后皇室子嗣稀少而逐渐废止。...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15 故宫军机处:紫禁城深处的大清权力心脏在故宫西六宫与养心殿之间的隆宗门内,一排灰瓦白墙的平房静立三百年。这里没有三大殿的巍峨,没有乾清宫的辉煌,却曾是清朝最高决策中枢——军机处的所在地。从雍正七年(...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10 雍正第五子弘昼:荒唐表象下的生存智慧在清朝宗室中,爱新觉罗·弘昼以“荒唐王爷”的形象闻名于世。这位雍正帝第五子、乾隆帝之弟,表面行事乖张,实则以独特方式在权力漩涡中保全自身,其人生轨迹折射出清代皇...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08 袁春望身世之谜:皇子身份的戏剧化演绎与历史逻辑的碰撞在古装剧《延禧攻略》中,袁春望这一角色以其偏执的复仇心理和扑朔迷离的身世,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剧中,他自诩为雍正帝的私生子,却因被设计成为太监而黑化,最终在太后...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07 遗诏迷局:史学家为何质疑雍正继位合法性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四阿哥胤禛即位,次年改元雍正。然而,这场权力交接始终笼罩在疑云之中。从遗诏真伪到继位细节,从政治博...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6-23 富宁安全军覆没事件:历史背景与伤亡真相在清代雍正年间的西北战事中,富宁安作为八旗将领,因违抗军令擅自出击导致八万大军覆灭,这一事件成为雍正朝军事史上的重大转折点。结合史实与影视演绎,可还原其真实伤亡...
雍正如何继位的 富宁安 2025-06-13 雍正朝宰辅的黄昏:李光地荣衰背后的政治密码在康熙朝“万民跪送”的荣光中,李光地以理学名臣的形象步入历史舞台;至雍正年间,这位三朝元老却陷入“贪位取容”的舆论漩涡。其人生轨迹的跌宕,恰似清朝中枢权力更迭的...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6-0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