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范增为什么要离开项羽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范增是个“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的人物。与他同时代的商山四皓这时躲在商山上歌风啸月,林泉竹影地过着悠闲的日子不同,范增老人要用自己的才华出人头地,争取封侯拜将。
还别说,范增做到了。
一,秦朝的动乱,群雄逐鹿中原,陈胜吴广
失败后,英雄豪杰纷纷出山亡秦
范增做到这些之后,他选择了继续留在项羽身边,一定要替项羽的西楚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遗憾的是项羽不喜欢他了。
范增是个审时度势,薄积厚发的有智慧的老头,他帮助项梁稳住了最初的楚国,聚拢了反秦的力量。
大家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了,这是好事。本来黔首们就可以安定下来了。但是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把大秦帝国搞得民不聊生。秦二世比他爹还厉害,给摇摇欲坠的帝国再加一把火。这一把火烧得黔首们受不了啦。于是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知道吴广要干大事,做了许多工作。工作的重点就是做大事要名正言顺。
咋办呢?陈胜吴广就把秦国灭亡楚国这件事翻出来。他们都认为秦王灭亡六国,楚国最无罪,楚国民众就是不服。楚南公就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说明楚国就是灭亡了十五六年,到现在都还在搞地下活动。楚国的大将项燕得民心。秦始皇派王翦灭亡楚国,项燕战死。
楚人“怜之”同情项燕。陈胜吴广就把项燕抬出来,把楚国的名号抬出来。号召天下反秦。果然是天下响应。六国都起来反抗秦朝了。
陈胜的政权叫“张楚”,意思是发扬光大楚国。张楚失败后,在会稽郡起事的项梁过江而西,要与群雄逐鹿中原。
二,范增伺候了三任主子 这是辅佐君主的大忌,替项羽和范增的离合埋下了伏笔
此时,躬耕陇亩的范增,认为秦朝一定会灭亡,他决定出山了。
范增就找到项梁,一顿忽悠项梁,把项梁忽悠得头头是道。项梁就听了范增的话,把楚国的后代熊心立为楚王。项梁的楚国就建立起来了。楚怀王是项梁听了范增的话立起来的。
就此说来,范增的第一任主子就是项梁了。
当时秦朝已经派章邯带了骊山军团出关 把六国复立起来的政权消灭得就余下楚国了。
章邯得到秦二世的增兵后,对驻扎在定陶的项梁夜袭。把项梁杀死了。楚国遭到灭顶之灾。楚怀王和范增迁都彭城,以躲避秦军追捕。
此时刘邦项羽已经把秦朝秦朝李斯的儿子李由杀了。他们一听项梁死了,楚怀王建都彭城,于是刘邦项羽吕将军都回到彭城。
项羽失去了军权。楚怀王把军权政权都抓在手里。剥夺了项羽对军队的控制权利。
范增改投楚怀王。楚怀王成了范增的第二任主子。
赵国被秦朝长城军团和章邯军团攻击,危在旦夕。赵王请楚怀王出兵救援。
楚怀王派亲相宋义王卿子冠军,项羽万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
军权还是在楚怀王的手里,项羽仅仅是个受制于宋义的大将,什么都干不了。
安阳兵变,项羽杀了宋义,夺了楚国大军,楚怀王无可奈何让项羽指挥一切。
范增现在又跟着项羽干。项羽是范增第三任主人了。
如此说来,范增已经有了三任主人了。与过去从一而终地伺候一个君主,有天壤之别,背道而驰。
三,范增与项羽的观念不一样,在处理与诸侯们的关系上,范增急于求成,触怒了项羽
很明显,楚怀王安排的援助赵国的人马,完全把项羽抛弃不用了。楚怀王对待刘邦,吕将军和项羽不一样。楚怀王以书生宋义担纲救赵国。项羽利用自己的霸道作风把宋义杀了。实际上是打了楚怀王的脸,范增与楚怀王的关系一定不错,范增对楚怀王有拥立之恩。但是在安阳,范增不得已跟着项羽。其他的文武军队都服从了项羽。如果一切顺利,范增是不会跟着项羽的。
在巨鹿之战,范增的消息几乎没有。在新安城项羽杀秦军二十二万,也没有听说范增的消息。估计是范增反对过来,项羽与将军们商量作出的决定。范增被忽略了。
范增再一次出现的是听函谷关有刘邦的军队把手。范增就此之后,一直把刘邦当成是项羽的敌人。范增就对项羽说,这刘邦好色好财的,咸阳城里那么多美女,财物,他怎么就不要了呢?这说明刘邦在收买人心。再说楚怀王与诸将说过,你们两个军队谁先入关中 谁就是关中王。
现在刘邦先进关中,关中王就一定是刘邦了。范增就怂恿项羽消灭刘邦。项羽就听了范增的话,让军队半夜吃饭之和出发把刘邦消灭。
范增应该是正确的。项羽也听了正确的建议。但是二百五项伯把这一切搞乱了。项伯不仅搞乱了范增的一切计划,而且项伯以后一直都是在帮助刘邦,使范增的计划次次破产。
鸿门宴,范增没有说服项羽,刘邦逃过一劫。项羽杀秦宗室,范增没有出面当了旁观者刘邦被封汉中王,是范增和项羽的主意,封三秦王以屏蔽刘邦,还是范增的主意,项羽烧咸阳城,范增没有阻止,后来项羽想在关中建立首都,却没有住的。项羽年轻,范增可是老谋深算的人,他怎么会考虑不到呢?
这些看上去与范增没有关系,实际上范增是项羽的第一谋士,号称亚父,关系非常地大。范增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项羽自然会后悔用了范增。
四, 项羽杀楚怀王,范增心头有点凉
项羽认为楚怀王没有功劳,不能主持分封诸侯。当初,楚怀王让刘邦走南路是吃了大便宜,刘邦先进关中是楚怀王的错。楚怀王让宋义的第一把手,项羽的次将军。项羽对此不满。楚怀王的“先入为主”更让项羽恼火。
项羽成功后,封楚怀王为义帝。然后又把义帝迁移到长沙。半路上又派人把义帝杀了。
楚怀王是范增主张立起来的,项羽把楚怀王杀了,这不是过河拆桥吗?范增会怎么想?
彭城大战,范增是留守彭城,还是跟项羽一切到齐国去了?大概到齐国去了。这样范增才没有被刘邦捉到。
项羽围困刘邦于荥阳。范增鼓励项羽一鼓作气把刘邦消灭意绝后患。因为项羽的关中已经丟了,各地反项羽的诸侯纷纷扰扰地和刘邦联合。范增的意思就是要消灭刘邦,然后再平定其他地方的诸侯国。
范增是对的,但是项羽不听。
陈平就用了两顿饭的功夫,把亚父范增,西楚霸王项羽离间了。
范增说的,项羽不听,不听就拉倒,项羽还怀疑范增于刘邦有勾结。
范增七十余的高龄,惊人被项羽怀疑,而这个人就是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项羽。范增万念俱灰,思前顾后,一气之下,撂下担子不干了。打了离职报告要回家。
项羽想不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心想走了也好,也应该回家养老了,就批准了。
范增在回家的路上,想不通,项羽哪怕仅仅听一次范增,事情就可以改观。但是项羽就是听二百五的项伯,也不听范增的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公元前207年的巨鹿城外,滔滔漳河水映照着楚军将士坚毅的面庞。项羽立于船头,挥剑斩断最后一根缆绳,沉闷的凿击声中,数十艘战船缓缓沉入河底。这一历史性瞬间,不仅斩...
项羽 2025-09-19 彭城之战刘邦联军规模考辨:从“56万大军”到实战真相的解析公元前205年四月,楚汉战争的转折点——彭城之战爆发。史书记载刘邦率“56万大军”攻占彭城,却在半日内被项羽3万骑兵击溃,这一战果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
项羽 刘邦 2025-09-17 从项羽大腿到千年望族:杨喜后裔的传奇崛起之路公元前202年,乌江畔的寒风裹挟着血腥气,项羽自刎的瞬间,历史的天平彻底倾斜。五名汉军将领争抢尸首以换取爵位,其中郎中骑都尉杨喜夺得左腿,被刘邦封为赤泉侯,食邑...
项羽 刘邦 2025-09-16 破釜沉舟:绝境中迸发的决绝智慧公元前207年的巨鹿城下,漳河波涛裹挟着历史的重量奔涌向前。楚军统帅项羽立于船头,望着对岸秦军二十万大军的旌旗,突然挥剑斩断船锚,铿锵之声穿透晨雾:“凿沉所有船...
项羽 2025-09-12 王离算名将吗?——从家族荣光到历史迷雾的军事人生在秦末乱世的风云中,王离的名字常与“巨鹿之败”“将门之后”等标签紧密相连。作为秦朝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他继承了家族的军事基因,却最终在项羽的铁骑下折戟沉沙。...
项羽 王离 2025-09-11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从军事天才到政治败局的深层剖析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虞子期原型之谜:文学虚构与历史想象的交织在楚汉争霸的传奇叙事中,虞子期常以“项羽麾下五大将之一”“虞姬堂弟”的身份出现,其忠勇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当翻开《史记》《汉书》等正史,这个人物却如幻影般消失—...
项羽 虞子期 2025-09-09 吕马童与项羽:一场被历史误读的“恩义”纠葛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垓下之战的尾声里,西楚霸王项羽以一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的悲壮之语,将最后的尊严交予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这段被《史记·项羽本...
项羽 2025-09-04 燕王臧荼:名字里的历史密码与时代回响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燕王臧荼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秦皇汉武般如雷贯耳,但其人生轨迹却深刻折射出秦汉之际的政治风云。这位曾先后效忠项羽、归顺刘邦的诸侯王,其姓名读音...
项羽 刘邦 2025-08-27 英布与季布:乱世双雄的武力与谋略之辩在秦末汉初的群雄逐鹿中,英布与季布作为项羽麾下的核心战将,以截然不同的作战风格与人生轨迹,成为后世评价楚汉名将时绕不开的坐标。若以“厉害”为标尺,需从战场杀伐、...
项羽 季布 2025-08-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