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唐朝 >  吉顼:在政治漩涡中陨落的智者

吉顼:在政治漩涡中陨落的智者

时间:2025-08-26 18:18:52来源:爱上历史作者:Marshall

在唐朝武周时期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吉顼曾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凭借出众的才智与果敢的行动力,在复杂的局势中崭露头角,成为武则天身边的心腹大臣。然而,最终他却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逐渐失势,结局令人唏嘘。

仕途起伏:从崛起至巅峰

吉顼进士出身,凭借自身的学识和能力,初入仕途便担任明堂尉一职。他生性阴毒却又敢于进谏,这种独特的性格特质在武周时期的政治环境中,为他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神功元年(697年),箕州刺史刘思礼自称善于相术,称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有天子之命。吉顼得知此事后,敏锐地察觉到其中潜藏的巨大风险,便告知酷吏来俊臣,让他向朝廷告发。随后,吉顼忙向朝廷告变,得到武则天的召见,面禀实情,这才幸免于难。同年六月,来俊臣下狱,被法司判处死罪。

此后,吉顼因告发綦连耀有功,又劝武则天诛杀来俊臣,逐渐获得了武则天的信任。他先是被擢升为右肃政台御史中丞、控鹤监内供奉,成为武则天身边的红人。在突厥之乱时,吉顼出镇相州,负责招募士卒,抵御突厥南侵,后又担任河北道监军使,辅佐狄仁杰,迅速驱除了突厥势力对赵州等地的控制,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圣历二年(699年),吉顼迎来了仕途的巅峰时刻,他拜相,担任天官侍郎、同平章事,成为朝廷的核心决策层之一。

失势缘由:多因素交织的困境

争功冒犯武氏

吉顼在仕途上的转折点,始于他与武懿宗在御前的争功事件。在一次御前会议上,吉顼与河内王武懿宗就抵御突厥的功劳展开激烈争论。吉顼体格魁梧,且能言善辩,他怒视着矮小驼背的武懿宗,声色俱厉,毫不相让。武则天见状勃然大怒,认为吉顼在她的面前尚且如此轻视武氏子弟,这种人以后岂可依靠。这一事件让武则天对吉顼的信任产生了动摇,也为他日后的失势埋下了伏笔。

触怒武则天

久视元年(700年),吉顼在奏事过程中,援引古今例证,试图说服武则天调整政治布局。然而,他还没说完便被武则天打断。武则天怒斥道:“你所说的,朕已经听够了,你就不要再多说了。昔年太宗皇帝有一匹狮子骢,性烈无比,无人能够驯服。朕当时侍奉御前,曾对太宗说:‘我能驯服此马,但需铁鞭、铁楇、匕首三物。先用铁鞭抽打,不服便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再不服便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如今你是不是也想试一试朕的匕首啊?”武则天的这番话,表明她对吉顼的不满已经达到了极点,吉顼因此恐惧不已,汗流浃背。

牵连家族旧事

同年,吉顼因拥护太子李显,受到武氏诸王的嫉恨。武氏诸王揭发出其弟曾在突厥入寇期间作过伪官一事,吉顼也因此受到牵连。武则天以吉顼之弟冒官为由,将吉顼贬为琰川尉,后改任安固尉。这一事件成为了吉顼政治生涯的转折点,使他从此远离了朝廷的核心权力圈。

黯然离世: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被贬后的吉顼,心情抑郁,身体也逐渐衰弱。在上路之前,他仍不忘向武则天进谏,试图挽回局势。他以水和土和泥为喻,向武则天进言:“把水和土和成一块泥,会有纷争吗?”武则天认为没有。吉顼又问:“那把泥分为两半,一块塑成佛祖,一块塑成天尊,会有纷争吗?”武则天认为这就会产生纷争了。吉顼正色道:“宗室(李氏)和外戚(武氏)各守本分,则天下安定。如今太子已然确立,而武氏却依旧为王,这是陛下为他们造成将来的必争之势,臣怕他们会两不得安。”然而,此时的武则天虽然对吉顼的话有所触动,但也已无力改变既定的政治格局。

吉顼离开洛阳前往安固后,不久便在安固病逝。他的死,标志着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彻底失败。尽管他在生前曾为武周王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过一定的贡献,但最终还是无法逃脱被历史洪流淹没的命运。

历史评价:复杂多面的政治人物

吉顼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既有告发綦连耀、劝诛来俊臣等维护朝廷稳定的功绩,又有在御前争功、触怒武则天等失策之举。他极力拥护李氏,曾规劝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使得唐中宗李显被立为太子,为李唐王朝的复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他也在政治斗争中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具有一定的阴险狡诈的一面。

睿宗年间,朝廷追赠吉顼为御史大夫,这表明后世对他曾经拥护李唐皇室的功绩还是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吉顼的故事,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唐朝武周时期政治生态的独特视角,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

人物: 武则天 分享 上一篇: 为何武则天初次侍寝就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才人 下一篇: 没有了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