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李承乾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太子李承乾谋反为什么会失败?请听我详细道来。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称帝。同年,李世民册立嫡长子李承乾为皇太子,这一年李承乾才刚满八岁。
李承乾小时候聪慧机敏,仁孝纯深,因此深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喜爱。大臣们也为国家能有这样一位储君感到庆幸。然而自长孙皇后去世后,不知道是因为没人可以管束还是因为进入青春期的缘故,李承乾变得越来越叛逆,从刚开始的阳奉阴违到后来的彻底放飞自我。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承乾越玩越疯,越来越没底线。李世民和大臣们都心急如焚,但有一个人却非常高兴,他便是李承乾的同胞弟弟、魏王李泰。
李泰是李世民的嫡次子,理论上的皇位第二继承人。一旦李承乾倒台,李泰无疑是最受益的。因此看到李承乾彻底沉沦后,李泰反而越来越努力,他效仿自己的父皇当年还在潜邸时期那样,在自己王府开文学馆,招才引士。后来又编著了一部分述各县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于一体的《括地志》,深得李世民的好评。
看到两个儿子的表现大相径庭,李世民心中渐渐产生了废储的念头。不过嫡长子继承是古代宗法制度的最基本原则,所以李世民的这一想法遭到了魏征、王珪、褚遂良等一批大臣的强烈反对,君臣之间为此事相持不下。
李泰是个聪明人,但有时候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事事想要积极表现,事事想要效仿自己父皇当年的样子。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李泰积极团结各种可以团结的力量,朝野上下对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可他的这一行为却不知不觉中逾越了李世民心中的底线,再加上朝廷中的元老重臣们也都反对废储。因此李世民渐渐打消了改立李泰的念头。
到了贞观十七年(公元642年)初,李世民仍对李承乾抱有一丝希望,可此时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李世民彻底死心。
李承乾之前听闻到李世民有废储想法后,并没有积极表现,反而是破罐子破摔。他不仅玩得越来越离谱,还在东宫包养一个叫称心的男童,与其同吃同睡。此事被李世民得知后,龙颜大怒,他当即下令将男童称心处死,同时将李承乾骂了个狗血淋头。
到了这一步,李承乾仍不打算反思自己的过错。他认为称心的事情之所以会被父皇发现,必然是李泰举报,于是组织了一个以太子左卫副率封师进、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记住这个名字,后面还会提到)为首的杀手团队打算刺杀李泰。后来李承乾觉得反正都是要搞事情了,那就来搞个最大的。于是他又拉拢了和自己臭味相投的皇叔、汉王李元昌,以及对朝廷颇有怨言的名将侯君集,打算效仿父皇当年“玄武门之变”那样,来个“东宫之变”。
在大部分人看来,李承乾谋反是以卵击石,毫无胜算,其实不然。如果光论实力,那李承乾跟李世民当然不是一个量级,可李承乾的优势在于可以搞突然袭击。太子东宫离皇帝所在的太极宫仅一墙之隔,只要有数百死士翻墙入宫,以最快速度控制住皇帝和朝廷中枢大臣,然后胁迫皇帝禅位,一场政变行动兴许也就这样完成了。当年的唐高祖李渊也差不多就是经历这一幕被赶下台的。而且李建成当了十几年皇太子,朝野上下的支持者也不少,他的团队里又有侯君集这样的军方首脑人物,这可比当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有更多优势。换言之,要是真的成功率极低,像侯君集这样老谋深算的人怎么可能会愿意加入李承乾的团队呢?当然李承乾自幼在深宫中长大,在个人能力方面比他的父亲李世民差远了,不过这也不是他必败的理由。

那么李承乾的谋反行动为什么还没开始就已结束了呢?这只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李承乾团队的阴谋在保密工作方面还算总体到位。然而一桩八竿子打不着的意外事件却把他害惨了。
贞观十七年(公元642年)初,李世民的第五子、齐王李祐在齐州(今山东济南)发动兵变。这才是真正的以卵击石,结果自然不言而喻。李祐和他的党羽连齐州城都没迈出就被自己手下一个叫杜行敏的王府兵曹给轻松拿下了。李世民下令彻查此案,打算将李祐潜伏在京师的暗桩全部拔出。
随着调查工作的深入,调查人员发现一个叫纥干承基的人似乎非常可疑,于是将其逮捕,审问他与齐王是什么关系。纥干承基被捕后先是大喊冤枉,声称自己跟齐王八竿子打不着关系,可此事牵涉谋反,对朝廷来说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只要你没充分证据证明自己清白,那就基本上是死路一条,更何况纥干承基究竟与齐王有没有牵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为了活命,纥干承基就向调查组提供重大立功材料,将自己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团队的事情给供了出来,倒霉的李承乾就这样被暴露了。于是朝廷迅速展开行动,李承乾和他的党羽还没搞明白是哪一步出了问题就已经被一网打尽了。
作为唐太宗李世民麾下的核心将领,侯君集的一生堪称传奇。他既以“灭两国”的战功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又因谋反罪被处决,成为唐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将领之一。其军事才能...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0 贞观末局的权谋博弈:李世民为何放武则天一条生路?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长安城翠微宫内,51岁的唐太宗李世民奄奄一息。面对26岁的才人武则天,这位以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的铁血帝王,最终选择放她一条生路。这...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0 史笔遮掩下的真相:李世民真实死因考辨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深夜,长安城翠微宫含风殿内,五十二岁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剧烈喘息中溘然长逝。这位开创贞观盛世的千古一帝,其死因在《旧唐书》《新唐书》等正史中...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07 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何未能阻拦李世民弑兄戮弟?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太极宫北门玄武门下,秦王李世民率部伏击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亲手射杀兄长,随后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这场震惊天下的政变背后,李渊的被动...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07 李世民称帝后,罗艺为何选择铤而走险?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射杀太子李建成,两个月后登基称帝,开启贞观之治。然而,这位以“礼贤下士、宽厚仁德”著称的明君,却在即位次年遭遇了开国功臣罗艺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启 2025-11-06 李建成登基后的权力抉择:一场无法避免的兄弟相残在唐朝初年的权力棋局中,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兄弟之争堪称最残酷的政治博弈。若李建成成功登基,他是否会对功高震主的李世民痛下杀手?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与权力逻辑...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1-04 朱棣与李世民:同为得位不正,口碑缘何天差地别?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常被并称“双璧”——二者均以武力夺取皇位,却因治国理念、历史语境与文化记忆的差异,在后世评价中走向截然相反的极端。...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1-03 权力棋局中的生死博弈:李世民与朱棣造反逻辑的深层解构在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的案例并不鲜见,但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的两次权力更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前者以"玄武门之变&quot...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30 玄武门惊变:李世民如何以非嫡长子之身登顶皇权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李世民亲手射杀胞兄李建成,部将尉迟敬德斩杀李元吉。这场被称为“玄武门之变”的政变,不仅改写了唐朝历史走向,更颠覆了传统嫡长...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0-30 功高震主与制度桎梏:李渊对李世民复杂态度的深层剖析在隋末乱世中,李渊父子以雷霆之势终结了三百余年的分裂,但唐朝开国史却因玄武门之变的血腥而蒙上阴影。李世民以"天策上将"之姿横...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3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