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李承乾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太子李承乾谋反为什么会失败?请听我详细道来。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称帝。同年,李世民册立嫡长子李承乾为皇太子,这一年李承乾才刚满八岁。
李承乾小时候聪慧机敏,仁孝纯深,因此深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喜爱。大臣们也为国家能有这样一位储君感到庆幸。然而自长孙皇后去世后,不知道是因为没人可以管束还是因为进入青春期的缘故,李承乾变得越来越叛逆,从刚开始的阳奉阴违到后来的彻底放飞自我。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承乾越玩越疯,越来越没底线。李世民和大臣们都心急如焚,但有一个人却非常高兴,他便是李承乾的同胞弟弟、魏王李泰。
李泰是李世民的嫡次子,理论上的皇位第二继承人。一旦李承乾倒台,李泰无疑是最受益的。因此看到李承乾彻底沉沦后,李泰反而越来越努力,他效仿自己的父皇当年还在潜邸时期那样,在自己王府开文学馆,招才引士。后来又编著了一部分述各县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于一体的《括地志》,深得李世民的好评。
看到两个儿子的表现大相径庭,李世民心中渐渐产生了废储的念头。不过嫡长子继承是古代宗法制度的最基本原则,所以李世民的这一想法遭到了魏征、王珪、褚遂良等一批大臣的强烈反对,君臣之间为此事相持不下。
李泰是个聪明人,但有时候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事事想要积极表现,事事想要效仿自己父皇当年的样子。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李泰积极团结各种可以团结的力量,朝野上下对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可他的这一行为却不知不觉中逾越了李世民心中的底线,再加上朝廷中的元老重臣们也都反对废储。因此李世民渐渐打消了改立李泰的念头。
到了贞观十七年(公元642年)初,李世民仍对李承乾抱有一丝希望,可此时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李世民彻底死心。
李承乾之前听闻到李世民有废储想法后,并没有积极表现,反而是破罐子破摔。他不仅玩得越来越离谱,还在东宫包养一个叫称心的男童,与其同吃同睡。此事被李世民得知后,龙颜大怒,他当即下令将男童称心处死,同时将李承乾骂了个狗血淋头。
到了这一步,李承乾仍不打算反思自己的过错。他认为称心的事情之所以会被父皇发现,必然是李泰举报,于是组织了一个以太子左卫副率封师进、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记住这个名字,后面还会提到)为首的杀手团队打算刺杀李泰。后来李承乾觉得反正都是要搞事情了,那就来搞个最大的。于是他又拉拢了和自己臭味相投的皇叔、汉王李元昌,以及对朝廷颇有怨言的名将侯君集,打算效仿父皇当年“玄武门之变”那样,来个“东宫之变”。
在大部分人看来,李承乾谋反是以卵击石,毫无胜算,其实不然。如果光论实力,那李承乾跟李世民当然不是一个量级,可李承乾的优势在于可以搞突然袭击。太子东宫离皇帝所在的太极宫仅一墙之隔,只要有数百死士翻墙入宫,以最快速度控制住皇帝和朝廷中枢大臣,然后胁迫皇帝禅位,一场政变行动兴许也就这样完成了。当年的唐高祖李渊也差不多就是经历这一幕被赶下台的。而且李建成当了十几年皇太子,朝野上下的支持者也不少,他的团队里又有侯君集这样的军方首脑人物,这可比当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有更多优势。换言之,要是真的成功率极低,像侯君集这样老谋深算的人怎么可能会愿意加入李承乾的团队呢?当然李承乾自幼在深宫中长大,在个人能力方面比他的父亲李世民差远了,不过这也不是他必败的理由。
那么李承乾的谋反行动为什么还没开始就已结束了呢?这只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李承乾团队的阴谋在保密工作方面还算总体到位。然而一桩八竿子打不着的意外事件却把他害惨了。
贞观十七年(公元642年)初,李世民的第五子、齐王李祐在齐州(今山东济南)发动兵变。这才是真正的以卵击石,结果自然不言而喻。李祐和他的党羽连齐州城都没迈出就被自己手下一个叫杜行敏的王府兵曹给轻松拿下了。李世民下令彻查此案,打算将李祐潜伏在京师的暗桩全部拔出。
随着调查工作的深入,调查人员发现一个叫纥干承基的人似乎非常可疑,于是将其逮捕,审问他与齐王是什么关系。纥干承基被捕后先是大喊冤枉,声称自己跟齐王八竿子打不着关系,可此事牵涉谋反,对朝廷来说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只要你没充分证据证明自己清白,那就基本上是死路一条,更何况纥干承基究竟与齐王有没有牵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为了活命,纥干承基就向调查组提供重大立功材料,将自己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团队的事情给供了出来,倒霉的李承乾就这样被暴露了。于是朝廷迅速展开行动,李承乾和他的党羽还没搞明白是哪一步出了问题就已经被一网打尽了。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房玄龄的名字与“贞观之治”紧密相连。这位被李世民誉为“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的宰辅,其政治智慧与历史贡献无可争议。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其家...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房玄龄 2025-06-30 凌烟阁阴影:侯君集谋反案背后的功臣困境与权力博弈贞观十七年的长安城,一场未遂政变震惊朝野。凌烟阁功臣侯君集与太子李承乾的密谋,不仅断送了开国元勋的性命,更在唐朝历史上刻下功臣与皇权冲突的深刻印记。这起看似个人...
李承乾 2025-06-30 李世民的情感世界:杨妃与长孙皇后的历史镜像在唐代宫廷的璀璨星河中,李世民与杨妃、长孙皇后的情感纠葛,始终是后世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一代明君,李世民的情感选择不仅关乎个人偏好,更折射出唐代皇室婚姻的政治逻...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06-23 隐没在历史褶皱中的公主:李建成之女永宁原型考在隋唐交替的烽烟中,李建成作为唐高祖李渊的嫡长子,其人生轨迹戛然而止于玄武门之变。相较于其弟李世民诸女在史册中的清晰记载,李建成之女永宁公主的生平却如同被迷雾笼...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6-19 李世民与李君羡:从沙场战友到权力祭坛的君臣悲剧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烟阁功臣谱系中,李君羡的名字如流星般短暂而耀眼。这位出身瓦岗的猛将,以“五娘子”的谶语悲剧收场,其与李世民的关系演变,恰似初唐政治生态的缩影—...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6-18 李世民与杨氏:权力漩涡中的伦理困境与政治博弈在玄武门之变的血色残阳中,李世民不仅斩断了兄弟情谊,更将一段充满争议的情感纠葛刻入史册——他纳弟媳杨氏入宫。这位出身弘农杨氏的贵族女子,因美貌与家族背景成为权力...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6-17 薛万彻为何未入凌烟阁:政治站队、性格缺陷与时代抉择的交织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名单,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勋而设立的“荣誉殿堂”,入选者多为玄武门之变的核心支持者或贞观年间政局稳定的基石。然而,战功赫赫的薛万彻却未能...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6-12 玄武门之变的权力密码:李世民为何不敢弑父夺位?在唐朝初年的权力棋局中,玄武门之变犹如一颗重磅棋子,彻底改写了李唐王朝的命运。这场政变以秦王李世民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而告终,却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历史谜题...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6-09 襄城公主:唐太宗长女的沉默史影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子女谱系中,襄城公主如同一缕轻烟,悄然飘散在历史深处。作为帝王长女,她既无高阳公主那般惊世骇俗的私生活记载,亦无城阳公主那般牵动政局的婚姻波折,...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6-06 玄甲军:李世民麾下四百精骑如何改写唐初战争史在唐初统一战争的烽火中,李世民麾下有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精锐骑兵——玄甲军。这支身披黑甲、来去如风的部队,不仅是李世民克敌制胜的王牌,更是中国古代特种作战的典范...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6-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