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非常想知道有政治抱负的李白为什么要离开长安?可能是因为在长安的这两年被社会教做人了吧,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他的经历,一起看看吧。
天宝元年(742年)秋天,李白终于盼到了梦寐以求的喜讯——在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的大力推荐下,玄宗宣召李白入京任事。接过诏书,李白立刻到南陵辞别了妻儿,“仰天大笑出门去”,策马扬鞭直奔长安。
李白这位“名播海内”的大诗人来了,唐玄宗当然要借此机会巩固他一贯塑造的爱才明君形象。所以,李白进宫面圣那天,唐玄宗“降辇步迎,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做足了礼贤下士的表面功夫。而在一番亲切友好的交谈之后,玄宗下旨给了李白一个翰林供奉的职位,工作内容主要是陪侍皇帝左右,写诗作文歌功颂德。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唐玄宗每逢宴饮、郊游、出猎等,必命李白侍从,李白奉命撰写了大量的应制诗文。其中艺术成就最高、最为著名的就是《清平调词》三首。
那是天宝二年(743年),阳春三月,百花盛开,乘着大好春光,唐玄宗带着新宠杨玉环(此时杨玉环还没有被册封为贵妃,名义上只是女道士“杨太真”,但暧昧的身份并不影响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事实)在兴庆宫内到处游玩。
一行人迤逦来到沉香亭畔,只见大片的牡丹正开得鲜艳。唐玄宗拥美赏花,兴致大好,便叫李龟年等一班随行的乐师奏乐助兴。哪知道听了一会儿,皇帝的眉头却皱了起来。
原来,乐师们技艺虽好,那些曲子唐玄宗却早已听腻了。对艺术很有追求(也可以说是贪新鲜)的皇帝想到了李白,忙宣召他进宫填写新词。
李白领命进宫,明白出彩的机会到了,顿时抖擞精神,竭尽才思,蘸墨挥毫,赋诗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字字浓艳而不流于俗媚,是一流的赞美佳人的作品。诗中,瑶池仙子、巫山神女、赵飞燕以及花王牡丹都成了杨美人的绝妙陪衬。
唐玄宗是识货的人,看了诗稿拍案叫好,立刻吩咐乐师演奏起来。很快,歌声伴着花香飞扬起来,诗美曲美花美人美,唐玄宗的心里自然也是极美的。他对李白的恩宠至此又加深了几分。
可惜的是,李白和唐玄宗的“蜜月期”极为短暂,那是因为他们之间有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要知道,李白求官并非贪图富贵名位,而是想建立奇功伟业,完成“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人生信念,而唐玄宗早已不是开元年间励精图治的圣明天子,他对李白虽然宠爱有加,也不过把他当成点缀升平的文学侍从之臣,从始至终没有给过李白机会来施展政治抱负。

久而久之,李白对自己被摆在御用文人的位置越来越不满,又因为看到朝政的腐败而备感压抑;同时,朝中权贵却对李白受宠起了嫉恨之心、排挤之念,接踵而至的谗毁让唐玄宗逐渐疏远了李白。
如果不借佳酿来浇愁,白发三千早就替换了青丝满头。无奈之下,李白只有找到他的崇拜者贺知章,约集一帮朋友,整日里纵酒狂歌来排遣胸中的愤懑之情。天宝三年(744年)初,贺知章退休还乡去后,李白更加孤独、苦闷。在这段日子里,他写下了题为《月下独酌》的诗歌四首。其中第一首最为人所称道: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花间一壶酒,本也可以是充满闲情雅致的赏心乐事,但李白此诗中却满满的都是孤寂空虚。陪伴身边的只有无情的月与影,茫茫世间,哪里还找得到同饮共醉的知心人?从《清平调词》到《月下独酌》,两组诗歌迥异的情感基调,恰恰反映了李白从心愿得偿到梦想幻灭的心路历程。

此后不久,郁郁不得志的李白痛下决心,向皇帝递交辞呈:“还是山林好,我想回去了!”(上疏恳求还山)。唐玄宗顺水推舟,批示曰:“送你钱,请回吧!”(赐金放还)。就这样,李白以一种还算体面的方式离开了长安,结束了他为期不足两年,却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宫廷生涯。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仙”李白与“唐宋八大家”的“缺席”构成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命题。当我们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八位散文巨匠的名单与李白并列审视时,会发现这一现...
李白 欧阳修 2025-09-24 唐代三李:诗坛星辉的浪漫交响在唐代文学的璀璨星空中,李白、李贺、李商隐三位诗人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学成就,被后世并称为“唐代三李”。这一称号不仅是对他们诗歌造诣的高度概括,更折射出唐代由盛...
李白 李商隐 2025-09-24 李白与杜甫:盛唐诗坛的双子星辉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白与杜甫如同两颗交相辉映的巨星,共同照亮了盛唐诗歌的天空。他们以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人生轨迹,构建了中华文化中“诗仙”与“诗圣”的永恒图腾。一...
李白 杜甫 2025-09-19 鲍照:李白诗歌精神与艺术血脉的源头在中国诗歌史上,唐代诗人李白以“诗仙”之名傲立巅峰,其豪放飘逸的诗风、天马行空的想象,成为后世难以逾越的高峰。然而,若追溯其艺术血脉的源头,南朝宋诗人鲍照的身影...
李白 2025-09-18 诗仙的笔墨:李白诗歌数量与创作传奇的考证在盛唐的月光下,李白以诗为剑,劈开了中国文学史的苍穹。这位自称"谪仙人"的诗人,一生游历四方、纵酒狂歌,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
李白 2025-09-17 李贺:中唐诗坛的“鬼才”之光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昌谷”“诗鬼”,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这位仅存世27年的诗人,以其瑰丽奇谲的诗风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
李白 李商隐 2025-09-16 高适与李白:盛唐天空下的双星轨迹盛唐气象如一幅壮阔的画卷,既需要李白的豪放笔触泼墨云山,也需要高适的稳健线条勾勒边塞。两位年龄仅相差三岁的诗人,以截然不同的生命轨迹,在历史的星空中划出交相辉映...
李白 2025-09-10 打油诗人张打油:诗坛的幽默先驱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璀璨星河中,李白、杜甫、王维等巨匠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邃的意境,铸就了唐诗的辉煌。然而,在这片星光熠熠的天空下,还有一位独特的诗人——张打油,他以...
李白 杜甫 2025-09-01 翰林同侪与诗酒风流:韩翃与李白的文人交游考在盛唐文坛的星空中,韩翃与李白虽同为翰林待诏,却因人生轨迹的错位与时代洪流的裹挟,演绎出一段若即若离的文人交游史。通过梳理现存史料与诗文互证,可清晰勾勒出两人从...
李白 2025-09-01 诗仙遗韵:李白最出名的十首诗赏析盛唐气象孕育了中华诗坛最璀璨的星辰,李白以“谪仙人”之姿横空出世,其九百余首存诗如星河浩瀚,既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雄奇壮美,亦含“举杯邀明月”的孤寂浪漫。本文...
李白 2025-08-22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