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元朝退出中原后的北元政权一直持续到1402年。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1368年,随着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明朝正式开国。
在明朝开国的同时,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率领25万明军,正式开始北伐。而徐达率军北上之后,仅仅只花了四个月的时间,便拿下了山东;不到十个月之后,便一口气打到了北京地区。
此后,元顺帝仓惶出逃,逃往北方草原。自此之后,元朝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的时代,便彻底结束了。
很多人都知道,当年元朝建立的时候,蒙古铁骑横扫天下,甚至直接打通了整个欧亚大陆。那么为何到了元朝末年,徐达进行北伐的时候,元军会如此的不堪一击?从徐达率军北上,到元顺帝出逃大都,昔日强大的蒙古铁骑,连一年的时间都没撑住呢?
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元朝中期的时候说起。
自从元朝开国之后,元朝的皇帝们,一直想要将元朝彻底汉化。不过,对于这一点,很多蒙古贵族并不买账,甚至还有人直接刺杀了皇帝。
在这个过程当中,元朝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开始持续衰落,内部矛盾也开始进一步激化。当矛盾聚集到一定程度之后,元朝自然就开始爆发农民起义了。
所以,公元1351年,以韩山童和刘福通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正式开始起义,后世史称红巾军起义。红巾军起义爆发之后,元朝统治者开始迅速调集军队,想要去平定叛乱。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元朝政府却发现了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元朝中央,很难指挥下面的军队。
这事其实也怨不得当时的元朝皇帝,而是元朝从开国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一个弊病。当年忽必烈为了统一中原,除了指挥自己麾下的蒙古骑兵作战之外,更多的其实是组建汉人、色目人、女真人混合的地方武装。
而到了元朝末期,随着元朝中央的控制力衰退,那些地方武装力量,早已不是元朝中央政府,可以随意指挥的了。简单来说,当时元朝的情况是,如果皇帝看谁不顺眼,可以发出号召,号召大家去进攻谁,但却无法直接指派一些地方武装力量去进攻。
这种情况,有点像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皇帝名义上虽然是老大,但却很难指挥地方上的节度使。
所以,当红巾军起义爆发之后,元朝中央只能派出一部分力量,前去镇压农民军。而这部分被元朝派出去的军队,其实也不再是当年横扫天下的蒙古铁骑,而是汉人与蒙古人混编的军队。战斗力比起当年巅峰时期的蒙古铁骑,实在是差了太多。
另外,就在元朝政府派出军队,前去平叛的时候,元朝内部又开始内讧。而且,这种内讧是全方位的。地方军阀之间在内讧,中央政府也在内讧。这种内讧,无疑加剧了元朝自身军事力量的衰落。
与此同时,被派出去剿灭农民军的那部分元朝军队,进展也不是很顺利。最开始的时候,面对精锐的元朝军队,农民军这边一度吃了大亏。但是,随着战争的时间越来越长,元朝内部的各种矛盾,开始越发凸显。南方的很多百姓,开始坚决反对元朝的统治,逐渐加入到起义军当中。
如此一来,元朝政府的军队,就被不断消灭。而农民军这边的军事力量,则越大越强。虽然不断战败,但却胜在拥有源源不断的兵员做补充。所以,数年之后,元朝在江南的统治,便已经彻底崩溃。此时的南方,已经完全被农民军中的各种力量所占据。
然而面对这样的危局,元朝政府依然没选择一致对外,而是继续内讧。就在这个时候,农民军这边的领头人刘福通,趁机开始北伐。此后,刘福通指挥三路军队北上。在这其中,东路军从山东方向进攻,最远打到了北京通县,距离元大都只有一百二十里。但最后,还是被元朝军队围攻覆灭了。
西路军则是从山西方向进攻,直扑元上都。后来,西路军虽然成功拿下了元上都,但却引来了很多元朝北方军队的围攻,不得不向辽东方向靠拢。最后,西路军运动到朝鲜半岛的时候,被彻底消灭了。
至于中路军,则是由刘福通亲自率领。中路军起初也是进展顺利,甚至一举拿下了北宋都城开封,并且在这里建都。但是,后来随着元朝政府的反扑,开封得而复失,中路军也开始一路战败,最后同样被消灭了。
刘福通所组织的这次北伐,虽然并未结束元朝政府的统治,但是却从根本上消灭了元朝最后一部分的精锐力量。虽然在刘福通北伐期间,元朝内部的各大军阀,罕见地暂时团结起来,并且消灭了刘福通。但等到农民军被消灭之后,他们很快便再次分裂。
而且,这一次,元朝已经彻底丧失了对他们的控制,再也无力指挥他们了。
在刘福通进行北伐的同时,南方农民军内部的各种势力,其实也没闲着。以朱元璋、陈友谅等人为首的几大割据势力,开始相互乱战。最终,朱元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统一了南方,拥有了再次北伐的力量。
其实,就在刘福通被消灭的时候,如果元朝此时能够继续派大军南下,那么朱元璋能否统一南方,还真是一个未知数。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候,元朝内部又开始内斗。以元顺帝为核心的元朝中央政府,开始和元末名将王保保作战,双方的这场战斗,不但将元朝最后的一部分精锐,彻底牵制住,同时也给了朱元璋在南方顺利发育的机会。
公元1367年,已经逐渐统一南方的朱元璋,在南京顺利登基,明朝自此开国。在朱元璋登基的同时,朱元璋派徐达统帅明军,正式进行北伐。而徐达进行北伐的时候,也是有侧重地进行北伐,主要进攻元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至于王保保等人控制的地区,则是采取了堵而不打的策略。
因为之前元朝中央的军队,一直在和王保保作战。所以,徐达开始北伐之后,很快便势如破竹。后来,徐达又抢先拿下了潼关,将元朝大部分精锐,都堵在了潼关以西,根本无法参战。此后,徐达又率军直扑元大都。此时已经空虚至极的元大都,自然挡不住来势汹汹的明军。所以最后,元顺帝只能仓皇出逃,逃往北方。元朝作为一个全国性统治政权的历史,也就此结束了。
总之,元朝之所以打不过明军,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经过近百年的统治后,元军内部已经极为腐朽,战斗力已经下跌得非常厉害。二是因为元朝内部一直在内斗,直到徐达进攻到元大都之前,元朝内部的内斗依然没有停止。
如果元朝政府内部的矛盾,能够少一些的话,那明军能否顺利打下元大都,恐怕仍是一个未知数了。
在蒙古高原的苍茫风沙中,一位身披铁甲的将领单骑冲入乱军,将身负重伤的窝阔台救出险境。这位以命相搏的勇士,正是成吉思汗麾下“蒙古四杰”之一的博尔忽。作为蒙古帝国开...
窝阔台怎么死的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9-10 成吉思汗算不算中国人:历史语境下的身份辨析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的身份归属问题,因近代蒙古独立、民族国家观念兴起以及历史叙述的多元性,成为学界与公众长期争议的焦点。这一争议的本质,是历史人物与现代...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9-08 贾似道:历史夹缝中的复杂权相南宋末年,蒙古铁骑南下,中原大地风雨飘摇。在这段动荡岁月中,贾似道以权相身份登上历史舞台,其一生充满争议——既被《宋史》列入奸臣传,又因军事才能获忽必烈赞誉;既...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关系 2025-08-29 权谋与功勋的交响:木华黎与博尔术的权力天平在蒙古帝国的权力版图中,成吉思汗麾下的“四杰”(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始终是核心支柱。其中,木华黎与博尔术因功勋卓著、深受信任,常被置于比较的焦点。若...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8-27 历史迷雾中的真相:丘处机与“杀戮”的虚实之辨在历史与传说的交织中,丘处机——这位金元之际的全真道宗师,常被贴上“一言止杀”的救世标签,却也因成吉思汗西征期间的血腥屠城,被部分极端观点指责为“间接害死百姓的...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8-27 刘秉忠与忽必烈“决裂”疑云: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文化抉择元朝初年,刘秉忠作为忽必烈的核心谋士,主导了元大都规划、国号“大元”的制定及典章制度设计,其地位堪比汉代萧何。然而,关于他与忽必烈“决裂”的传闻,始终是元史研究...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关系 萧何 2025-08-26 伊利汗国的正确读音与历史溯源在探讨中亚与西亚历史时,“伊利汗国”这一名称常引发读音争议。这个由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于13世纪中叶建立的政权,其名称的准确读音不仅关乎历史认知,更折射出语言文化...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8-19 成吉思汗:草原帝国的缔造者与欧亚文明的桥梁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是蒙古帝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政治家。他...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8-05 旭烈兀与伊利汗国:蒙古西征浪潮中的西亚霸业在13世纪中叶的欧亚大陆,蒙古铁骑的征服浪潮席卷东西。当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率军踏平波斯高原、摧毁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一场改变西亚历史进程的变革悄然酝酿。这...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8-04 野狐岭之战:金朝溃败的深层剖析1211年8月,蒙古与金朝在野狐岭展开了一场决定双方命运的决战。此役中,成吉思汗以10万蒙古铁骑大破金朝45万大军,金朝精锐尽失,从此一蹶不振。这场战役的失败,...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8-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