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项羽手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项羽手下有多少谋士?都是什么水平?结局都是如何的?
项羽作为西楚霸王,他手下的谋士肯定不少,但是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也只有陈平和范增这两个人。而陈平没干多久,就觉得项羽不足为谋而投奔到了刘邦麾下,范增虽然对项羽一直都忠心耿耿,但是无可奈何项羽大多时候都不听谏言,而他的结局就是被项羽曾经的臣子陈平用反间计给逼走了。那么这两位曾经都是项羽手下的谋士,他们的水平到底是如何的呢?
陈平
西汉开国功臣之一,他生平所出的“六策”为刘邦夺得天下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六策分别是:
一、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最终让项羽失去了唯一的可以对刘邦造成威胁的谋士
二、彭城之战献策让败走的刘邦得以安全地逃出彭城,从而得以在荥阳有重新来过机会
三、促使刘邦封韩信为王,从而让韩信彻底效忠于刘邦
四、联齐灭楚,最终项羽遭遇垓下之败,项羽兵败自杀
五、献计拿韩信,刘邦得以灭掉了建国之后最大的隐患
六、白登之围献策向冒顿妻行贿,最终刘邦得以逃出生天
而这六策司马迁曾这样评价“六奇既用,诸侯宾从于汉”,可以说刘邦能建国陈平功不可没,但是陈平的水平顶多就是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水平,跟张良、萧何和范增比,陈平绝对比不过,但是跟周勃和曹参比,陈平绝对强他们一节。“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这是刘邦在快死的时候对吕后评价陈平的一句话,当时吕后问刘邦,等他百年之后,萧何死的时候谁能做丞相,刘邦说曹参可以,而吕后又问曹参死了之后呢?刘邦又说道王陵可以,但是他说王陵太过于忠厚,可以让陈平辅佐他来治理国家,然后提起陈平这个人权谋可以,但是却难以独当一面。
刘邦这人虽然做皇帝不咋滴,但是看人还是很准的,那么他都如此说陈平了,可以想象陈平的能力虽然不错,但终究不是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谋士。
范增
以七十岁的高龄辅佐项羽建立了西楚王朝,被项羽尊称为“亚父”,范增可以说是项羽麾下的第一号谋臣。他在很久之前就看出刘邦日后必成项羽的劲敌,也曾经几次三番要求项羽一定要灭掉刘邦的势力,当年刘邦入主咸阳之时,他看到刘邦竟在咸阳与民约法三章,这时他就警告项羽说“沛公居住在山东时,贪财好色。现在入关,财物丝毫不取,妇女没有一个宠幸,这表明他的志气不小。我令人望气,发现沛公呈现龙虎五彩的景象,这是天子之气。赶快攻击,不要错失良机。”。
当然啦,什么望气这些肯定是假的啦,但是范增从这个时候就了解刘邦这人留不得,惋惜这个计谋被项伯这个吃里扒外的主可破坏,项伯被刘邦收买,最终项羽选择听从项伯不要杀刘邦的意见,刘邦得以逃过一劫,而之后项羽虽然听从了范增的“鸿门宴”之策,也差点杀了刘邦,但是这计策又被项伯这不了解是奸臣还是什么的可破坏了,最终刘邦又逃了,此后项羽就再也没有杀掉刘邦的机会了。
但是不管如何范增的功劳绝对是毋容置疑的,他的学识也是受到许多的人的认可,刘邦曾经这样说过“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而三国名臣蒋济也这样说过“项羽若听范增之策,则平步取天下也”,。可以说范增在当时秦末的所有谋士当中,他的水平绝对是处于顶尖的,也是项羽阵营中唯一可以和张良、萧何匹敌的人物。但无可奈何的是最终项羽不愿意听从范增,一个如此顶尖的谋士就这样硬生生的被项羽逼走了,而最终项羽也落了个兵败自杀的结局。
其实个人觉得项羽之所以会失败主要两点原因,若无此两点,项羽夺得天下理所当然。
其一、项羽太过于看重武力,而轻视谋略
我们都了解项羽的崛起完全就靠着他自己的勇武和悍不畏死,也的确被世人誉为“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项羽他的武力绝对是世间少有匹敌者,而就靠着这份勇武项羽就接连打赢了几场让人为之震惊的大战,巨鹿之战项羽亲率数万楚军硬是打垮了秦朝的四十余万精锐之士、彭城之战项羽仅靠三万兵力就打赢了刘邦的六十余万军队,可以说项羽这一生几乎未尝败绩,但也正是因为如此造就了项羽“迷之自信”的性格,而最终他仅遭遇“垓下之败”的一场败战,就接受不了自刎而死。
同时也正是因为项羽的崛起完全就是依靠自己的勇猛,从而让他过于倚重自己的武力,而忽视了谋略,在他的眼里武力就是一切,谁不服我上去把他打趴下就好了,在绝对的武力面前谋略算个屁。但是项羽却不了解武力只能决定战场上暂时的胜利,而谋略却能让他立于不败之地,惋惜项羽却始终都看不透这样的道理,而这等忽视谋略的重要,最终也就造成了项羽灭亡的结局。
其二、项羽太过于仁慈,夺天下若仁则必败
其实项羽本来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干掉刘邦,可是最终因项羽自己的仁慈,刘邦得以每次都能逃脱。同时当年项羽在咸阳大封诸侯的时候,他完全可以将那些诸侯一网打尽,可是项羽却没有那么做,他甚至还将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都分给了这些诸侯,自己仅留九郡,哎可叹啊,项羽本可提前统一天下,只惋惜毁于他的仁慈。可以说只要他稍微狠点,哪怕他是不听范增的,他也可以夺的天下,但是惋惜,可悲,可叹啊!!!!
公元前207年的巨鹿城外,滔滔漳河水映照着楚军将士坚毅的面庞。项羽立于船头,挥剑斩断最后一根缆绳,沉闷的凿击声中,数十艘战船缓缓沉入河底。这一历史性瞬间,不仅斩...
项羽 2025-09-19 彭城之战刘邦联军规模考辨:从“56万大军”到实战真相的解析公元前205年四月,楚汉战争的转折点——彭城之战爆发。史书记载刘邦率“56万大军”攻占彭城,却在半日内被项羽3万骑兵击溃,这一战果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
项羽 刘邦 2025-09-17 从项羽大腿到千年望族:杨喜后裔的传奇崛起之路公元前202年,乌江畔的寒风裹挟着血腥气,项羽自刎的瞬间,历史的天平彻底倾斜。五名汉军将领争抢尸首以换取爵位,其中郎中骑都尉杨喜夺得左腿,被刘邦封为赤泉侯,食邑...
项羽 刘邦 2025-09-16 破釜沉舟:绝境中迸发的决绝智慧公元前207年的巨鹿城下,漳河波涛裹挟着历史的重量奔涌向前。楚军统帅项羽立于船头,望着对岸秦军二十万大军的旌旗,突然挥剑斩断船锚,铿锵之声穿透晨雾:“凿沉所有船...
项羽 2025-09-12 王离算名将吗?——从家族荣光到历史迷雾的军事人生在秦末乱世的风云中,王离的名字常与“巨鹿之败”“将门之后”等标签紧密相连。作为秦朝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他继承了家族的军事基因,却最终在项羽的铁骑下折戟沉沙。...
项羽 王离 2025-09-11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从军事天才到政治败局的深层剖析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虞子期原型之谜:文学虚构与历史想象的交织在楚汉争霸的传奇叙事中,虞子期常以“项羽麾下五大将之一”“虞姬堂弟”的身份出现,其忠勇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当翻开《史记》《汉书》等正史,这个人物却如幻影般消失—...
项羽 虞子期 2025-09-09 吕马童与项羽:一场被历史误读的“恩义”纠葛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垓下之战的尾声里,西楚霸王项羽以一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的悲壮之语,将最后的尊严交予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这段被《史记·项羽本...
项羽 2025-09-04 燕王臧荼:名字里的历史密码与时代回响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燕王臧荼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秦皇汉武般如雷贯耳,但其人生轨迹却深刻折射出秦汉之际的政治风云。这位曾先后效忠项羽、归顺刘邦的诸侯王,其姓名读音...
项羽 刘邦 2025-08-27 英布与季布:乱世双雄的武力与谋略之辩在秦末汉初的群雄逐鹿中,英布与季布作为项羽麾下的核心战将,以截然不同的作战风格与人生轨迹,成为后世评价楚汉名将时绕不开的坐标。若以“厉害”为标尺,需从战场杀伐、...
项羽 季布 2025-08-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