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孝平皇后,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孝平皇后是西汉最后一位皇后,他的丈夫是西汉的汉平帝刘衎。汉平帝刘衎九岁继位,太皇太后王政君与王莽联合管理朝政。公元四年,王莽把与皇帝同岁,年仅13岁的女儿嫁给了皇帝刘衎。
不过刘衎在娶了王莽女儿孝平皇后仅仅两年就去世了。刘衎的死极为的意外,在外界猜想应该是王莽加害。刘衎去世之后,王莽篡汉。王莽的篡汉没有维持很长时间,在短短十几年内就失败了。
作为西汉的最后一位皇后刘衎的妻子,孝平皇后在王莽失败后没有逃跑,而选择了自焚而亡,那么作为西汉皇后她是可以活下来的,为什么要投火自焚呢?
贵族化的教育,贵族的根本讲究身份
西汉是中国王朝时代的一个开始,自秦朝一统之后,汉朝真正形成了王朝化。一般来说王朝的崩溃整个王朝体系的瓦解,但是西汉比较特殊的是,西汉并没有全部瓦解,而是换了君主,在一段混乱的时期过后,汉朝的系统化又重新构建起来了。
为什么在王莽篡汉之后,汉朝还可以重新建立?其原因应该是汉朝开始流行贵族化的教育。而贵族化的教育使得中原地区的贵族都已经开始认定一个标准,一旦认定了这个标准,就会自然地排斥其他标准。
这也就是为什么王莽篡汉,会在短短十几年就失败的原因。因为贵族化的教育不允许新标准的形成,从而使得王莽最终失败。而王莽失败之后,王莽的女儿孝平皇后为什么自焚而死呢?因为她受到的也是贵族教育,贵族教育要讲究出身。
王莽不谋反,王氏一族是王朝贵族,王莽的女儿是皇后。但是一旦谋反,虽然王莽成为了皇帝,王氏一族成为了皇室。
但是孝平皇后的身份就无法界定,即使王莽给她封为定安公主和“黄皇室主”她的正统地位也就失去了。在汉朝贵族文化的认定中,贵族的身份一旦失去,那么就相当于“社会性死亡”。
在汉朝贵族化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为什么王莽在上位之后需要进行很多不可思议的革新。他的想法是要彻底打碎贵族文化的封锁,可贵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了几千年,哪是王莽当了皇帝,靠颁布政策与法令就能打破的。
贵族文化从上古时代就出现了,只是那会贵族文化是部落在征战过程中以战胜方为贵族的方式为根本。
随着部落越来越融合,就形成了王权与本族势力控制外族势力的方式,最为明显的就是商朝。后来进行分封制,形成了各个地方上的贵族势力。
从周到秦朝,再到汉朝,地方上的贵族势力虽然有变化,但是贵族文化始终没有断绝,反而快速发展。汉朝是贵族文化最为兴盛的时代,到了东汉末年,天下混乱,贵族文化才开始慢慢衰落,一直到科举制度完善了之后,所谓的贵族时代才渐渐走向了消亡。
所以总结回来,为什么孝平皇后要自焚,其实她很明白在这个讲究出身与身份的时代,自己已经被贵族文化所抛弃。
从小接受贵族文化教育的人,都有对自己出身高贵的一种骄傲,可是王莽的篡汉而且又失败,使得身份已经完全丧失,即使她曾经做过皇后,可是在王莽篡汉之后,她就会被认定为叛贼之后,贵族文化不会认她,贵族系统也容不下她,她只能自尽,还或许能留下一个好名声。
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汉朝时期,除了贵族文化兴起,还兴起了一个影响中国文明至深的思想,那就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出现于春秋战国时代,可惜的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列国互相攻伐、兼并。
孔子的儒家学说虽然受到了各个列国的重视,可是在那个年代,没有列国敢于使用。到了汉朝汉武帝时期,董仲舒重新构建了儒家思想学说,使得它更适应玩王朝的发展。
儒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代为什呢没有机会呢?是因为孔子提倡一套遵从周礼的体系,让中原从此安定下来。孔子强调,王要遵守王的规则,而贵族要遵守贵族的礼仪与规则,社会上每一个等级的人都要遵循自己等级的规则,那么就不会有纷争产生。
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在春秋战国时代无人敢用,我可以遵守规则,不去攻伐你,但是你万一不遵守规则打我,那我怎么办?所以虽然大家都认为孔子说得对,但是在一个混乱的局面下,谁都不敢用孔子的思想。
直到汉朝的汉武帝时期,国家已经走向一统,就需要一套安定的思想,董仲舒于是重新改变了儒家思想,把儒家思想从周礼的每一个阶级的礼仪,改为了忠君爱国思想,也就是要求王朝要以皇帝为中心,以国家社稷为根本。
这样的思想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在推广之下,这一套思想,先是被贵族认可,但是却在最后彻底瓦解了贵族势力。
在儒家思想刚一出来的时候,贵族对儒家思想并没有产生警惕,因为在贵族看来,儒家思想没有排他性,不存在互相的明显的界限。而且强制性不高兴,作为思想学说,也只是要求要做到什么,而没有让他们一定要做到什么。
儒家思想被汉武帝承认之后,慢慢在国家内部发展。由于思想不排他、无强制性,所以遇到阻力就小,很多贵族也在慢慢接受儒家思想。
可是在慢慢接受这套思想的时候,儒家思想真正的能力就显现出来了,儒家思想显现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身份的认证问题。
在儒家思想出现之前,因为贵族是按照血统来维系的,所以很多人一出生就是贵族,而且不附带条件。但是儒家思想一旦出现,这个认定就出现了变化,那就是贵族要做贵族身份的事情。
这个看起来没问题,但是要是贵族没有做符合贵族身份的事情呢?那么就相当于在儒家思想中就直接可以认为你失去了作为贵族的“合法性”。
在儒家思想的灌输之下,王莽永远是“篡汉”,他已经无法有一个好的名声,而孝平皇后,在思想的影响下不仅失去了自己身份,更是失去了“合法性”。这两个关键的认同问题已经被否认,那么孝平皇后只能选择自尽。
走投无路
王莽篡汉在汉朝历史上是一出闹剧,王莽没有作为君主的能力,却贸然当上了君主,果然在没有根基的情况下,短短十几年就失败。王莽篡汉遭到天下人反对,他最后自然是走投无路。而王莽的家世也肯定会被打入深渊,没有了家世,人人都在反对王氏。
虽然曾经做过皇后,可是作为王莽的女儿,她的未来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而且大概率不会很好。所以既然很难活着,那么还不如自尽,还能不用受痛苦,还有可能留下一个好名声。
在中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田安与王莽的关联犹如一条隐秘的线索,串联起战国末年至西汉末年的风云变幻。田安不仅是王莽的直系先祖,更是其家族从齐国贵族到新朝皇族的命运转...
王莽 2025-09-17 傀儡天子与权臣岳父:刘衎与王莽的权力困局西汉末年,朝堂暗流涌动,外戚专权与皇权衰微的矛盾达到顶点。在这场权力博弈中,年仅九岁的中山王刘衎被推上皇位,成为权臣王莽手中的提线木偶。这对翁婿的复杂关系,既是...
刘衎 王莽 2025-09-11 王莽篡汉后被谁灭的:绿林赤眉起义与东汉王朝的崛起公元8年,王莽以“禅让”之名篡夺汉室江山,建立新朝,试图通过“托古改制”重构社会秩序。然而,这场激进的改革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危机,反而成为压垮新朝的最后一根...
王莽 2025-09-10 王莽篡汉:一场看似“众望所归”的权力和平更迭西汉末年,王莽以外戚身份逐步掌控朝政,最终通过“禅让”形式篡夺汉室江山,建立新朝。这场改朝换代在历史上显得尤为特殊——与后世董卓废立皇帝引发的诸侯讨伐不同,王莽...
董卓 王莽 2025-09-09 王莽改制:理想主义改革的历史镜鉴西汉末年,土地兼并加剧、社会矛盾激化,王莽以“托古改制”为旗号,试图通过全面社会改革重构国家秩序。这场持续十余年的改革,虽以失败告终,却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最具...
王莽 2025-09-04 西汉灭亡:多重危机交织下的帝国崩塌西汉王朝自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至公元9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而灭亡,共历时210年。这个曾以“文景之治”的繁荣、“汉武盛世”的辉煌载入史册的王朝,最终在多...
刘邦 王莽 2025-08-22 王莽诸子命运:权力绞杀下的家族悲剧王莽,这位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篡位者,以“托古改制”的改革家形象与“虚伪奸诈”的阴谋家标签并存于史册。其统治新朝15年间,不仅将西汉王朝推向覆灭,更将六个儿子卷...
王莽 2025-08-08 王政君:历史长河中的复杂镜像王政君(前71年—公元13年)是西汉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后妃之一。她身居后位61年,历经四朝,最终因侄子王莽篡汉而背负“葬送西汉”的骂名。然而,若以单一标签评判这位...
王莽 2025-07-22 马宫未任大司马:历史脉络中的官职辨析在西汉末年的政治舞台上,大司马一职因王莽专权而备受瞩目,其地位远超三公体系中的其他官职。然而,通过梳理《汉书》等史料与现代学术研究,可明确判定:马宫从未担任过大...
王莽 2025-07-16 汉平帝刘衎怎么读?——解码西汉末代皇帝的姓名之谜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西汉末代皇帝汉平帝刘衎的名字常因生僻字引发读音争议。这个承载着王朝衰亡密码的姓名,不仅涉及文字学知识,更折射出一位少年天子在权力漩涡中的悲剧...
刘衎 2025-07-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