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明朝 >  明朝战神常遇春:以十万雄师横扫天下的传奇名将

明朝战神常遇春:以十万雄师横扫天下的传奇名将

时间:2025-11-12 18:15:19来源:爱上历史作者:Marshall

在明朝开国的星空中,常遇春如同一颗璀璨的将星,以“常十万”的威名横扫元末乱世。他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一生未尝败绩,从采石矶的单骑破阵到鄱阳湖的火攻定局,从北伐中原的势如破竹到柳河川的英年早逝,这位寒门虎将用热血与智谋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

一、寒门崛起:从绿林豪杰到朱元璋麾下尖刀

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号燕衡,出生于安徽怀远一个贫苦农家。他自幼习武,身长八尺,力能扛鼎,猿臂善射,二十余岁便在淮西绿林中崭露头角。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攻占和州(今安徽和县),常遇春率部投奔,自请为前锋。面对朱元璋“汝能战乎”的质疑,他掷地有声:“若得十万众,可横行天下!”这份豪气让朱元璋大为赞赏,从此常遇春成为明军最锋利的“尖刀”。

他的军事天赋在采石矶之战中初露锋芒。当时元军据守长江天险,明军久攻不下。常遇春乘小船突入敌阵,单骑持长矛跃上三丈高的矶岸,连杀数人,元军阵型大乱。朱元璋趁势挥军登岸,一举攻克战略要地太平(今安徽当涂),为后续占领集庆(今南京)奠定基础。此战后,常遇春因功升任统军大元帅,开启了他传奇的军事生涯。

二、三大战役定乾坤:常十万的军事奇迹

1. 鄱阳湖之战:火攻定局,射杀陈友谅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大军围攻洪都(今南昌),朱元璋亲率二十万水师驰援。在鄱阳湖决战中,陈友谅巨舰连环,明军船小势弱。危急时刻,常遇春率敢死队驾小船火攻敌舰,同时一箭射中陈友谅,使其军心大乱。最终朱元璋以少胜多,陈友谅中箭身亡,此战成为明朝建立的关键转折点。

2. 北伐中原:直捣大都,灭亡元朝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二十五万大军北伐。常遇春一路势如破竹,先克山东,再下河南,最终攻破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北逃,元朝灭亡。此战中,常遇春单骑冲阵的勇猛令元军闻风丧胆,徐达曾评价:“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

3. 凯旋暴卒:柳河川的未竟之志

洪武二年(1369年),常遇春率军攻克元上都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然而在回师途中,这位年仅四十的战神突然暴卒于柳河川(今河北昌黎)。朱元璋闻讯痛哭,作诗悼念:“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并命人绘制常遇春穿龙袍的画像,追封他为“开平王”,配享太庙。

三、军事智慧与人格魅力:勇将之外的治军之道

常遇春的军事才能不仅体现在勇猛上,更在于他的治军智慧。他善于抚慰士卒,每战必身先士卒,却从不滥杀无辜。在攻克元大都后,他严令军队秋毫无犯,保护了北平百姓的生命财产。朱元璋曾评价他:“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

他虽以勇猛著称,但并非鲁莽之辈。在龙湾之战中,他奉命设伏,与冯国胜率五翼军三万人诱敌深入,最终全歼陈友谅前锋部队。这种谋略与胆识的结合,使他成为元末明初最全面的将领之一。

四、家族荣耀与历史回响:常十万的精神传承

常遇春的家族因他的功勋而显赫。其女常氏为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朱标的正妃,生下皇长孙朱雄英;子常茂、常升承袭爵位;孙常继祖后裔世代镇守云南。然而,常遇春的早逝也让人唏嘘。民间传说他因杀降过多遭天谴,但史实证明,他的死亡更可能是长期征战的劳累所致。

常遇春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安徽怀远有“开平寨”遗址,九华山有他结寨抗敌的“六泉口”,北京曾有纪念他的“将军庙”。这些遗迹见证了一位寒门虎将如何凭借勇气与智慧,在乱世中开辟出一条通向伟大的道路。

人物: 常遇春 分享 上一篇: 明朝服饰之锦衣卫服饰:中国古代最帅公务员制服 下一篇: 忠魂铸国魂:于谦的千秋功业与蒙冤之殇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