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和韩信同为汉朝的开国功臣,但是两人最后的结局却完全不一样,张良被封为留侯,得了善终,但韩信虽被封王,最后却惨死宫中。两人的结局相差甚远,很多人也对韩信遭遇杀害的时候表示很疑惑,张良和韩信两人关系好不好,两人是不是有什么过节?为什么张良不阻止刘邦杀韩信呢?下面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张良和韩信有过节吗
张良和韩信的关系其实也没有特别的好,张良作为一个谋士,他是很欣赏韩信的能力,但同时他也了解韩信的性格,所以张良曾经也劝过韩信,让他收敛一些,学会功成身退。奈何韩信根本就没有听从张良的意见,以至于最后落了个悲惨的结局。
张良还有韩信,萧何,他们三个人被称为是汉初三杰,其中萧何和韩信还是老乡的关系,而韩信之所以能有后来的发展,也与萧何这个老乡有一定的关系。张良是一个谋士,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张良和韩信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而最后韩信被害,张良又为韩信做过什么。
张良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近乎神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张良都非常的有能力,而且他是一个很有危机意识感的人,再看韩信,韩信在军事方面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正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被称为是战神,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韩信的性格比较张扬,而张良也曾劝过韩信,要收敛一些,最好是提前功成身退,脱离朝廷。
对于张良的劝阻,韩信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他觉得以自己对刘邦的贡献,还有和刘邦的交情上来看,刘邦是不会对自己下手的,再加上韩信在军队里的威望,所以韩信觉得刘邦不会对付自己,可是他想错了,正是因为他在军队里的威望高,这才威胁到了刘邦对于军事的管控,再加上韩信居功自傲,所以自然就让刘邦对韩信反感。
是君王要韩信死,再加上吕后的心思比较歹毒,这个时候张良就算是有心也救不了韩信,因为要杀韩信的是君王,更何况张良曾经提醒过韩信,只不过韩信根本就没有危机意识感,所以才导致了这样悲惨结局。

2、张良为何不阻止刘邦杀韩信
张良的个人志愿和自我定位决定了他行事的选择,他没有任何救韩信的理由。
第一阶段:起义前。个人志愿:复仇。
张良家世代都是韩国的相,而韩国在秦始皇统一的战略中首当其冲,第一个被消灭。复仇的火焰在年轻的张良心中燃烧,这也是为什么他要散尽家财,在博浪沙赌博似的希望一椎击杀始皇帝的原因。
在这个时候,大约击杀仇人是他最大的心愿。除此之外,天下经已一统,复兴韩国的可能微乎其微,或许他根本没有抱此希望。也或许,他在等待一个机会。
第二阶段:起义之初。个人志愿:复国,成为韩相。
等到陈胜吴广振臂一呼,项羽、刘邦等豪杰应声而起,六国旧地纷纷响应起义,张良也终于看到了复兴韩国的可能。
所以张良向项梁提议:找到韩国的公子成,立他为韩王,这样可以为秦国四面树敌。项梁同意了。张良终于和祖父、父亲一样,成为国相,协助公子成收复韩国故地,可以说完成了毕生最大的心愿。
第三阶段:楚汉相争。个人志愿: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很快,韩王成被项羽杀死。虽然刘邦派张良带出来的小弟韩王信重新夺回韩国,立为新的韩王。但聪明的张良从战争的形势看出,复兴韩国再也不可能成为现实。天下已经不可能再成为群雄并立的天下了,迟早会被项羽和刘邦中的一方统一。而这对立的双方,一方对他、对韩都有恩,一方则杀死韩王,算是有新仇,显然,他最好的选择是帮助刘邦击败项羽。
所以这时,郦食其劝说刘邦多立六国后人为王,为项羽四面树敌时。同样的计策,以前张良也为项梁出过,这时却站出来坚决反对。这是因为目的和形势完全不同了,过去他是要复兴韩国,现在却要助刘邦一统天下,虽然多立王可以多树敌,但同时也会分了刘邦自己的权势。
唯一的例外是,韩信想要做齐王,张良却劝刘邦同意了,但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正如张良所说:韩信已经据有齐地,握有重兵,凭你现在的实力,韩信如果自称王,你禁止得了吗,不如做这个顺水人情,以免生变。
从这里看出,韩信虽然称臣于刘邦,却其实始终是作为一个隐患,一个对立面而存在的。这也为将来他被诛杀埋下了伏笔。而张良作为刘邦的谋士,却是俱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张良和韩信之间,非但没有特别的交情,反而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立的。
第四阶段:天下一统。个人志愿:卸任保身。
刘邦即皇帝位,西入长安后。张良就称病,借口修道,几乎诸事不理。这时他已经五十岁左右,而毕生的志愿几乎都已实现。聪明的他选择卸任保身,如他自己所言:愿弃人间事!除了给吕后出了一计保全太子以外,他从不参与任何政治斗争。
这么聪明的他,也自然知道天子要剿灭异姓王来巩固刘氏子孙的地位是大势所趋,又怎会为了一个没有特殊交情的韩信,把自己置身漩涡呢。

3、韩信真的死得冤吗
公元前203年,韩信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下了魏、赵、燕、齐等国故地。志得意满的韩信给刘邦写了一封信,希望刘邦能让他做代理齐王。当时的刘邦正被围困在荥阳,看到韩信的这封信后,气不打一处来:“我困在荥阳这个鸟地方,日夜盼望着你能来帮我,你倒好,居然想自立为王!”
旁边的张良和陈平急得直踩刘邦的脚,对他耳语道:“现在汉军不利,你能阻止韩信称王吗?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让他称王,稳住他,不然恐怕会激起变乱。”刘邦是何等聪明之人,立即醒悟过来,马上改口:“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国,就应该做正式的王,何必做假王呢?”于是派张良带着印信正式册封韩信为齐王。
我们不妨揣摩下刘邦的内心:想当初,我是那么信任你,从一个小兵直接提拔为大将军,然后将自己的士兵分派给你,建功立业后居然要自立?这样的人太特么靠不住了!不杀你,是因为暂时还杀不了你。这好比现在的一家公司,老板提拔了一名员工为部门经理,并提供资源让他去开展业务。结果,业绩是出来了,但人家大言不惭的表示要自立分号,老板岂有不生气的?
接下来的一件事更让刘邦恼火。公元前202年,刘邦趁项羽不备,约定齐王韩信、梁王彭越合兵进攻楚国。谁料,到了固陵后,刘邦发现只有自己的直属军队到了,韩信和彭越居然按兵不动,因此导致大败。人心真他妈叵测啊!刘邦差点气得吐血,但摊上这么两位大爷,他能怎么办呢?又是张良出谋划策,给韩信和彭越预先划定了封地,两位大爷这才出兵协同作战。
一般来说,都是等战争结束之后,才给功臣划分封地。现在倒好,仗还没开打,韩信就公开的拥兵自重,不给封地就不干活儿,简直是逼着刘邦杀他。那么,此时的韩信有没有单干的想法呢?还真没有。在此之前,他手下的谋士蒯越就曾劝说他据齐地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韩信却又不忍心背叛刘邦。
所以说,韩信缺乏足够的政治智慧,始终没有明确自己的定位。如果你想成就霸业,那就早做准备,暗中积攒力量;如果你甘于人下,就应该夹着尾巴做人,不要老是挑战刘邦的底线。现在可好,韩信一方面幻想刘邦不会亏待自己,另一方面又自恃才华,要挟刘邦给自己加官晋爵。玩这种高难度的走钢丝,基本上都会摔得粉身碎骨。
其实,刘邦并不想杀他,只要能拔去他的虎牙即可。当韩信第一次被谋反时,刘邦只是将他降为淮阴侯,如果韩信能从此低调点,长保富贵并非不可能。然而,韩信又开始短路了,居然跟陈豨这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搞在一起。可惜,论打仗韩信是把好手,但说到搞宫廷政变他简直就是小白,妄图发动囚徒为自己卖命,保密功夫又没做到家,结果被吕后先下手为强,夷灭三族。有条件自立的时候,他选择臣服;没资本谋反的时候,他选择背叛。韩信就这样一步步走向了死路,说他咎由自取不为过吧。
西汉末年,两位名将的命运轨迹在漠北草原上走向截然不同的终点。李陵以五千步卒对抗八万匈奴骑兵的壮举,成为冷兵器时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而李广利作为汉武帝晚年的军事...
李广 2025-11-12 乱世浮萍:汉献帝刘协的傀儡人生与命运抗争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历史中,傀儡皇帝的命运往往充满悲剧色彩。而东汉末代皇帝刘协(181年-234年),其一生堪称“命运多舛”的极致写照——从九岁登基到五十四岁病...
刘协 2025-11-12 权谋棋局中的明君之选:陈平、周勃拥立刘恒的深层逻辑公元前180年,吕后崩逝,西汉朝堂暗流涌动。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与刘姓宗室联手发动"诛吕之役",彻底铲除吕氏外戚势力。...
刘恒 2025-11-12 董卓“恩将仇报”背后的权力博弈:一场被历史误读的悲剧东汉末年,董卓以凉州军阀身份入主洛阳,短暂掌控朝政后却迅速沦为众矢之的,最终被部将吕布刺杀,全族覆灭。史书将其定性为“狼戾贼忍”的暴君,民间更流传其“恩将仇报”...
吕布 董卓 2025-11-12 何进之败:重兵在握为何折戟宦官,引狼入室又因何故东汉末年,政治腐朽,外戚与宦官的权力争斗成为搅动朝堂风云的核心矛盾。大将军何进手握重兵,却在与宦官集团的较量中败下阵来,甚至不得不引董卓进京,最终引发了天下大乱...
董卓 2025-11-11 张良:功成身退的智者传奇与归隐背后的多重考量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张良以“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智谋,成为汉初最耀眼的谋士之一。他辅佐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却在功成名就后选择归隐山林,这一抉择不仅成就...
刘邦 张良 2025-11-11 政治棋局下的皇后悲歌:郭圣通被废背后的权力逻辑公元41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以“吕霍之风”的罪名废黜皇后郭圣通,改立阴丽华为后。这场看似因情感纠葛引发的宫廷剧变,实则是权力格局重构的政治手术。从真定王府的十万...
刘秀 阴丽华 2025-11-11 霍光掌权后为何不为卫子夫平反:权力博弈与历史困局的交织汉武帝晚年爆发的巫蛊之祸,不仅导致太子刘据自杀,更让皇后卫子夫以死明志。这场牵动帝国命运的政治风暴中,卫子夫的冤屈成为后世争议焦点。然而,当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身...
卫子夫 2025-11-10 华佗的医术传奇与命运悲歌:从治愈者到被害者东汉末年,战乱与疫病交织,医者成为乱世中拯救生命的最后一道屏障。华佗(约145-208年),这位被誉为“外科圣手”的沛国谯县神医,以超越时代的医术救治了无数病患...
华佗 2025-11-07 王莽篡汉:从众望所归到众叛亲离的权力幻灭公元8年,王莽在朝野一片"天命所归"的呼声中登上皇位,建立新朝。这场看似顺理成章的政权更迭,实则暗藏危机。当王莽以&...
王莽 2025-11-0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