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宋朝的武科制度有何历史意义?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北宋初立,宋太祖赵匡胤即“采唐室之旧”建立武科,并在继承唐代武举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和创新,使武科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善的军事教育制度。
唐代武举是由地方各州和县每年公开考试选拔,推送军事人才去兵部应试,考试的内容包括对考生的武艺考察和学识的测评。其中在武艺方面,《新唐书》卷四十四《选举志上》将其分为了9项: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唐六典》卷五则将其分为了7项:射长垛、骑射、马枪、步射、材貌、言语、举重。《通典》卷十五《选举三》又将其分为:长垛、马射、马枪、步射、穿扎、翘关、负重、身材、言语、平射。
从武艺方面看,唐代偏重于远程攻击的技能,近距离的攻击技能与力量次之。从考试内容整体上来看,唐代武举考试的内容大多偏重武艺,比较单一。北宋武科正式设立之后,与唐代相比,其考试内容和考试程序等方面都做了不同的改善和增减。
首先,在于对考生的考核不仅要求有精湛的武艺,又要有丰富的武术理论知识素养,文武兼顾以期选拔出文武兼备的人才。对于武艺方面的考试内容,北宋武举取消了翘关、负重、身材等项目,另外又在保留骑射、马射等技艺的基础上,增加了刀和枪等多种兵器技艺。在军事理论考核方面,北宋武举增设了武术理论考核,甚至还编订了专门的武学教材——《武经七书》,这是武科制度上一个创新和突破,同时也对提高武举人才的文化素质产生了十分有利的积极影响。
其次,在学员方面,宋太祖最初求才心切,在制度还不十分完善的情况下,造成了武科学生大多良莠不齐。根据史料记载,宋太祖刚开始命各州广纳贤才交给他考察,最终却发现没有一个合格的,这让他很不满意。此后,各级武学便加强了对武学生源的资格限制,要求文武兼备,即不仅考武艺还要考察他们对当下局面的看法以及兵法(孙吴兵法等)的熟悉程度。
最后,在考试程序方面也更加完善,北宋首开武举殿试之先河,形成了解试、省试、殿试的三级考核制度,有利于民间习武风潮的形成。另外根据《宋会要辑稿·选举》的记载,报考武科的学员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三班使臣,即低级的武臣阶官;第二类为不曾贪赃枉法的平民;第三类为文武官没有犯罪的子弟。正是由于平民就可以报考武举,使得考生的应试资格更为宽泛,也更有助于朝廷广纳贤才和民间习武风潮的形成。
到了宋仁宗年间,北宋与西夏爆发了大规模战争,而“王师出伐”却屡遭惨败,这引起许多有志之士的极大忧虑,纷纷主张加强武学培养,专门培养军事人才,增强部队作战能力。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5月,宋仁宗赵祯曾下诏于祭祀兵学鼻祖吕尚的武成王庙建立武科,但由于此时宋朝内部深受重文轻武之风影响,入学者寥寥无几,不到3个月,仁宗便不得不下诏罢除武科。
直到熙宁年间,推行变法的王安石针对当时军事人才缺乏的状况,主张恢复武科,并将其列入官学教育,所以在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6月,宋神宗赵顼下诏重建武科于武成王庙。可惜北宋中后期,朝廷生平日久,长期武备不振,终北宋一朝多有“罢武举一科”之事。当然,此举也造成了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耻,还好幸免于难的赵构南渡成功建立了南宋。
南宋建立之初,朝廷屡感于将帅之才缺乏,于是宋高宗赵构在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3月下诏复建武科,校址设在当时太学东侧。此次武科虽在形式上复立,但由于南宋初的社会动荡而效果并不理想。武科如此颓弊,决非朝廷本意,高宗就此曾多次令诸司重新讨论祖宗典故,参立新制,整修武科,才使得武科逐步在南宋得以恢复。
相对而言,虽然南宋时刻都要提防金、蒙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大规模进攻,更迫切需要大量优秀军事人才,所以朝廷对武科的重视力度比北宋时期更大。但这一时期的办学规模却较北宋中后期缩小了很多,因为北宋王朝的国土面积占据中原、江南等广大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办学规模自然就较大,而到了南宋时期,王朝偏居江南一隅,土地、人口资源都大为减少,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所以其办学规模也相应出现了大幅缩水的情况。
虽然最终两宋的武科都没有挽救王朝的命运,但其文武兼修的制度在古代军事教育史上还是占有较高地位的,其影响力也一直延伸到了后世的很多武校、军校,所以两宋武科不应该被后人遗忘。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崩逝于万岁殿,其弟赵光义旋即继位,史称宋太宗。这一权力交接的背后,牵扯出一桩缠绕北宋初年政局的悬案——“金匮之盟”...
宋太宗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5 张永德与后周:功臣末路的政治迷局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其子柴宗训年仅七岁继位。主少国疑之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在这场改朝换代的剧变中,后周重臣、郭...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3 宋史记载什么时期:一部贯通两宋三百二十年的历史巨著《宋史》作为二十四史之一,是元朝史官编纂的纪传体断代史,完整记载了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的历史,时间跨度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至1279年南宋灭亡,共计三百二...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16 宋朝“柴氏不杀”的千年密码:从五代遗孤到皇权图腾在中国历史上,赵宋王朝对柴氏后裔的优待堪称奇迹。从太祖赵匡胤的“丹书铁券”到真宗时期的“柴氏见免”,从《水浒传》中小旋风柴进的“丹书护体”到南宋朝廷对柴氏子孙的...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柴进 2025-06-06 烛影斧声:北宋开国皇权更迭的千年谜案与权力隐喻公元976年冬夜的开封城,一场改变宋朝国运的密谈在烛光与斧声中悄然展开。宋太祖赵匡胤与晋王赵光义的兄弟对酌,不仅终结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更在历史长河中投下一道永恒...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6-05 赵匡胤的皇后与妃嫔:政治联姻下的帝王家事作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婚姻不仅是个人情感的选择,更是巩固政权、平衡朝堂的重要手段。他一生共有三位皇后,其婚姻背后交织着家族利益、政治联盟与皇权博弈,而史书中...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5-29 赵匡胤毒杀孟昶:权力博弈下的政治谋杀公元965年,后蜀末代君主孟昶投降北宋,却在抵达开封仅七日后暴亡。关于其死因,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交织,而“赵匡胤毒杀孟昶”的猜测始终未绝。一、历史背景:从割据到...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5-29 赵光义继位之谜:篡位与否的历史探讨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的继位问题一直备受争议。有人坚信他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篡夺了兄长宋太祖赵匡胤的皇位,而也有人认为他的继位是合法且合乎情理的。那么,...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4-02 赵延寿与赵匡胤:历史深处的家族渊源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家族渊源更是扑朔迷离。赵延寿与赵匡胤,这两位在五代十国及北宋初期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他们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4-02 宋太祖之伟业:与秦皇汉武并列的缘由探析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秦皇汉武作为杰出的帝王,其功绩与影响力被后世广为传颂。而宋太祖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也因其卓越的才能和深远的政治智慧,被后世与秦皇...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3-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