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给大臣送礼是为了让武则天当上皇后?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唐高宗李治,和他小妈武则天的爱情故事,不光在当时家喻户晓,即使在后世也是源远流长。据《资治通鉴》记载,在公元654年,李治为了让武则天,当自己的后宫之主,就和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大臣们,进行了表面友好的交流,但最终没有谈妥。李治为了达成心愿,在下班之后,亲自牵着武则天的小手,让属下拉着装满财物的大车,偷偷遛进了长孙无忌家,在给属下送完礼后,李治又借着夜色遁入了皇宫。
虽然长孙无忌收了礼,但是他依然不同意武则天当皇后,最后李治只好用了帝王的特权,硬生生的把王皇后给废了,然后把武则天捧成了皇后。李治如此费尽心机的要让武则天当皇后,到底是因为太爱武则天,还是他另有所图呢?
在北魏时,当朝的统治者,为了防御北方的柔然南侵,在自己的北方设立了六个军镇,这六个军事化管理的行政区域,史称“六镇”。在此镇守的兵将,大多不是中原人,而是以鲜卑人为主。后来北魏为了对付东魏,开始收缩六镇的防御,让很多人撤回了关中,这些以鲜卑人为主的兵将,开始关中的原住民交流通婚,并在当地开始繁衍。
后来到了西魏时,为了适应频繁的战事,西魏对行政结构进行了优化,建立起了一个军政一体化的系统,位于权力金字塔顶端的官员共有八人,被称为“八柱国”,八柱国之下又设立了十二位将军。这些人物的家族成员,随着互相通婚,开始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后世有人称他们为“关陇集团”。从西魏至唐朝,在关中建立帝国的君王,全部出于其中,无一例外。
“关陇集团”的股东有很多,但是出来做集团董事长的只能有一家,而权力这种东西又没有人愿意分享。所以在新的国家建立之前,他们一般会很团结,但是在一个国家建立之后,掌握皇权的家族,往往有意削弱其他家族。杨坚建立隋朝后,也有这个想法,不过没有进行大的动作,只是慢慢地侵蚀其它家族的权力。而隋炀帝杨广上台以后,就没绷住,开始对关陇集团的势力,大动干戈。
这时候实力较强的李渊,成了“关陇集团”对抗隋朝的首领,在内忧外患之下,空有一腔雄心,却又缺乏谋略的隋炀帝丧失了帝国的统治。李渊登基以后,一直在和各地的叛(义)军抢地盘,还要时刻提防北方的突厥,所以对于关陇一系的势力,只有依靠没有打压。等到李世民经玄武门之变,窃取了皇权以后,又忙于对抗突厥,安抚民心,所以也没有对关陇一系的势力下手。
等到李治继位以后,国内的形势发生了变化,首先内乱已经基本结束,而外强也被大唐给修理了一遍,贞观盛世留下了很多财富,而岁月又带走了很多名臣宿将。李治在闲暇之余,又拿出了李世民夹在《帝范》中的小纸条,反复的看着上面的信息,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开始执行老爹的遗愿,开始对关陇一系的势力动手。
不过此时的他,势力还稍显单薄。古往今来,朝廷之上一般会有三股势力,其一是掌握皇权的帝王,其二是掌握军政的大臣,另一股不确定的力量,有的时候是外戚,有时候是宦官。而在唐朝初期,宦官还只能打酱油,所以李治指望不上。于是李治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皇后王氏。
王氏也是泛关陇集团的后裔,她的先祖是挑动吕布杀董卓的王允,爷爷是西魏名将,到了她父亲这一代,家中的实力打了很大折扣。不过在她当皇后以后,她的家族又开始兴旺起来。她的舅舅本是河东柳氏之后,加上外甥女是皇后,所以当上了宰相,所以王皇后背后的综合实力,本来是可以帮助李治对付关陇一系人马的。
但是王皇后却有一个软肋,那就是她没有给李治留下一子半女。这个软肋就被关陇一系的人给利用了,他们想办法让皇长子李忠,过继给了王皇后,又促成了立李忠为太子。从此以后,王皇后和舅舅等人,就把关陇一系的人,当成了自己的盟友,对于和武则天走得近的李治,反而生疏了起来。所以李治在把目光投向王皇后之后,又把目光投向了站得更远一些的武则天。
武则天除了长得好看之外,她还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而李治对她这点非常了解,所以他就有心扶植武则天当皇后,只要能让武则天当皇后,那么李治不光能借助武则天本人的智慧,还可以扶植武则天的亲戚入朝为官,假以时日,必定能消灭关陇一系不属于自己掌控的力量。所以在送礼不成之后,李治毅然决然的硬是把武则天立为了皇后。
有人可能会问,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系势力,怎么在关键时候没能顶住呢?他们怎么没有像当年的李渊那样,直接另起炉灶呢?原因有三,一是因为他们手中并没有军权,此时保护皇城安危的将领,是一个叫薛仁贵的人。这个薛仁贵,就是后世大家在影视剧中经常见的那位白袍小将,他属于新贵,所以和传统的关陇势力并没有牵扯。
第二个原因是,朝堂之上也并非铁板一块,在李世民在位时,就开始借由魏征之手,收拢山东士族的势力,等到高宗执政时,山东的文官团体,在朝已然成势。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被关陇一系长期压制的官员,也站在了高宗一边,这里面也不乏牛人,其中之一就有和大唐军神李靖齐名的李勣,他就是《隋唐演义》中,徐茂公的原型,不光智慧过人,武功也很厉害,此外还有李义府,许敬宗等一批人。
第三个原因,就是关陇一系的人马,没有领头羊,有人可能会说,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难道不算吗?他们还真不能算。因为在和平年代,一个外姓的大臣,想要另起炉灶是不可能成功的,首先在大义上就站不住脚,当年李渊在太原起兵,也没有一上来就另起炉灶,也是打着清君侧的幌子,而这招对于李治根本不好使,因为李治本人就在他们眼前。
他们如果不能第一时间拿下玄武门,各路勤王军分分钟就会教他们如何做人。所以以长孙无忌等人为首的关陇一系人马,没有办法正面硬刚李治,只能任由他废了王皇后,立了武皇后。有人可能还会问,难道李治就不能纯粹为了爱情,而立武则天为皇后吗?骆驼不能说百分之一百,只能说这种概率非常小。
因为王皇后不光年龄比武则天要小,而且人家也是凭借颜值入地宫。而且从李治后来对长孙无忌等人的雷霆手段来看,李治决不可能是为了红颜一笑,就如此对待朝中重臣。而且如果他真是仅仅为了武则天,他可能面对长孙无忌会愧疚,但决不会痛下杀手。当然这只是骆驼的一家之言,欢迎有不同意见的朋友留言讨论、批评指正。
在唐代武则天时期,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两次拜相却始终低调谨慎,举贤荐能却从不显露恩宠,临终焚稿只为避免是非牵连他人。他就是陆元方(639—701年),字希仲,吴郡...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08 武士彟之“彟”:读音考辨与历史回响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武则天之父武士彟的名字常因“彟”字的读音引发争议。这个承载着唐代开国功臣身份的姓氏,其读音背后不仅涉及汉字音韵的演变规律,更折射出历史人物形象...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08 权力与欲望的交织:太平公主与张易之的历史纠葛在武则天统治的盛唐宫廷中,太平公主与张易之的关系始终笼罩在权力阴影与情感迷雾之下。这对相差二十余岁的男女,以美貌、才情与权谋为纽带,在神都洛阳的深宫中演绎了一段...
武则天有男宠吗 太平公主 2025-08-04 薛绍与慧娘:虚构与真实交织的千年情殇在唐代历史与文学的交织中,薛绍与慧娘的故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既承载着真实历史的厚重,又浸润着文学想象的浪漫。薛绍作为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的驸马,其生平有...
武则天有男宠吗 太平公主 2025-07-30 古代殿试资格考:从寒门学子到天子门生的晋级之路殿试作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最高层级考试,自唐代武则天首创至清末废止,历经千年演变,其资格审核体系既承载着皇权对人才的最终裁决,也折射出科举制度“逐级筛选、优中选...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7-30 上官婉儿的诗:宫廷与自然的双重变奏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河中,上官婉儿以“巾帼宰相”的身份独树一帜。作为武则天与唐中宗时期的宫廷核心人物,她不仅掌控诏命、品评诗文,更以32首存世诗作构建了独特的文学...
武则天有男宠吗 上官婉儿 2025-07-29 李治为何钟情武则天:权力、情感与政治的交织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爱情故事,始终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这位以“永徽之治”奠定盛唐基础的皇帝,为何会对大自己四岁、曾是父亲唐太宗才人的武则天倾心不已?...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7-28 李治为何痴迷武则天:权力、情感与性格的交织唐高宗李治对武则天的痴迷,是唐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这段跨越伦理与权力的情感,既非单纯的男女之爱,也非简单的政治联姻,而是情感需求、权力博弈与性格互补共同...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7-24 张柬之:大器晚成的唐室中兴名相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至唐中宗时期的关键政治人物。他以八旬高龄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7-23 破局与桎梏:日本首位女天皇推古的婚姻困局与政治突围在东亚君主制历史中,日本推古天皇(554-628年)以“世界首位女性皇帝”的身份独树一帜。这位比武则天早近百年登基的女天皇,其婚姻选择与政治生涯交织成一幅充满矛...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7-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