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从古至今君王臣工士人百姓们都评价很高的一位千古明君。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李世民想把自己16岁的小女嫁给年近花甲的尉迟敬德(尉迟恭),正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一出?答案是肯定的。
这件事言之凿凿,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里都有详细记载。有人会说,李世民是不是老糊涂了,自己贵为九五之尊,女儿乃是掌上明珠,也是千金之躯,为何会下嫁尉迟恭这位老人家,李世民是不是有难言之隐、还是隐藏了何种目的?
就事件本身,我们先来考证一下。
也许是因为历史文献记录的缺失,导致这件事本身矛盾重重。据史料记载,尉迟敬德的发妻是苏娬(音:wu),她是檀州刺史苏谦之女。苏娬死于公元613年。而李世民生于公元598年。就是说苏娬死的时候,李世民自己才15岁,更别说女儿了。就此推测,苏娬死后,尉迟恭又娶了一位正室。
回归话题本身,李世民欲将小女嫁给年事已高的尉迟恭,尉迟恭又是怎样的反应呢?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若说常人,能在一把年纪娶到帝王之女是何等的荣耀,可尉迟恭却高兴不起来。他对于主子李世民提出的这个“申请”,果断回绝了……
李世民究竟是咋想的,尉迟恭心里又是打得什么算盘?要想了解这件事背后的真相,不妨先熟悉一下尉迟敬德。
归降只是开始,忠心才显真情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一次私人宴会上,李世民与尉迟恭这对忘年交喝得酩酊大醉。说道兴致处,李世民感怀悲秋,尉迟恭也是老泪纵横。
李世民或许是对自己逼父弑兄的“暗黑史”感到悔恨,那么尉迟恭又在想些什么呢?或许他是感念李世民的厚遇,抑或是对自己戎马一生的慨叹。
没错,尉迟敬德就是传说中的那个“门神”,也是“玄武门之变”中杀害李元吉的人。尉迟敬德是鲜卑族,大业末年,他参与平定高阳民乱,后跟随刘武周起兵,担任偏将。
尉迟恭作战勇猛,力大无比,跟唐军数次交手时,不光多次击败唐军,还俘虏过唐军将领多名。李渊急得没有办法,亲临指挥,并拿出儿子李世民这张王牌,对战尉迟恭。
事实上,李渊刚起步的时候,李世民远远没有到掌握重兵的地步,可以说李世民是在乱世中靠着真材实料,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初唐时候,秦王李世民已经声名远扬了。但是在尉迟恭眼里,秦王李世民也跟唐军其他将领一样,不堪一击。
在大家都失败后,李世民趁尉迟敬德得胜后骄傲心态,在美良川伏击了尉迟敬德。结果尉迟敬德大败。这可以说是李世民第一次跟尉迟恭正面交锋。
此后,李世民陆续打败了宋金刚、刘武周,也困住了尉迟恭,展现出带兵打仗的惊人天赋,这让尉迟恭从内心里敬佩这个对手。虽然被困,但尉迟恭收拾残兵败将继续独守孤城,这让李世民对尉迟恭刮目相看,再加上尉迟敬德勇武出众,李世民便派人劝降,希望他能为己所用。
让李世民始料不及的是,尉迟恭没有开城投降,后来,直到宋金刚被诛,没有了主人以后,尉迟恭这才率部归降。也许正应了那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
自此以后,尉迟敬德随李世民东征西讨,杀敌无数,乃是李世民精锐部队玄甲军的四大都统之一。翻阅史料可知,尉迟敬德数次救李世民于危难之中,至少有3次单骑救主的记录。他策划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李元吉,助力李世民登上皇位。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尉迟敬德又策马扬鞭、灭突厥、扩边疆,可谓战功赫赫,名声威震大唐。
唐王欲嫁女,尉迟恭酒后吐真言
须臾间,温酒已经凉透,可主仆两人的心还是滚烫的。
这边尉迟恭正在回忆马上打天下的情景,那边李世民的一句话突然让尉迟恭的思绪突然像断了线的风筝,甚至一下子觉得后背发凉,此时此刻,尉迟敬德已经彻底醒酒。那么,李世民到底说了什么,让尉迟恭有如此大的反应呢?
李世民说:“朕打算把女儿许配给你,不知贤卿意下如何?”如果换成旁人,肯定会感恩戴德,连敬三杯酒,可尉迟恭则放下酒杯,扑通跪倒在李世民跟前……
要知道,当时李世民最大的女儿也不过十来岁二十岁不到的样子,而尉迟敬德却五十多岁了,十分不匹配。如果李世民想着尉迟家的尊荣,大可将公主许配给尉迟恭的儿子,可为何偏偏是尉迟敬德本人?
年龄是一方面,这辈分也乱得一塌糊涂。要知道,尉迟敬德比李世民还大十多岁,一个“八零后”、一个“九零后”,现在“八零后”的要娶“九零后”的女儿,尉迟恭心里“七上八下”也是常人思维。
尉迟恭是怎么答复李世民的呢?要知道,君王主动将公主下嫁大臣,这是莫大的荣耀,这是天大的好事,这是龙恩浩荡,但尉迟恭心里却是一万个不情愿。
都说皇帝女儿不愁嫁,但敢娶的才是真勇士。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迎娶高阳公主,受了一辈子连累。高阳公主先是与著名僧人辩机(玄奘高徒)私通,给房遗爱戴绿帽子,被唐太宗知道后大怒,把辩机腰斩。后来,高阳公主怀恨在心,图谋造反,又被长孙无忌杀死;有名河东薛氏的薛绍,娶了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李治死后,武则天找机会把薛绍牵连进去,活活地饿死在监狱里。
这哪是娶媳妇,这是娶了一个“爷”回家,还得供着。虽说当时尉迟恭还预见不到这些,但他心里清楚,当一个驸马爷,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但此时此刻,对于李世民这突如其来的“恩宠”,尉迟恭还是觉得十分惊诧。如果一口回绝,肯定要触犯“逆鳞”,如果答应了,就会后患无穷。要说尉迟恭还是见过世面、历经大风大浪之人,他灵机一动、计上心头。
尉迟恭佯装悲愤地说,臣发妻病逝之后,已经娶了正室,如今老身若再娶公主为妻,对公主肯定不公。“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
也就是说,虽然尉迟恭我的妻子虽然出身微贱,但也和我同甘共苦了这么多年,她没有嫌弃我才疏学浅,而我听说过古人富贵了都不换妻子,所以我也要向古人学习。唐太宗李世民听后颇为感动,赶紧把尉迟敬德扶起来,两个人继续喝酒。
此事作罢后不久,尉迟敬德便以年事已高为由,辞去了职务。从此闭门谢客,只在家里玩玩音乐,炼炼仙丹,据说过得相当逍遥。
那么,李世民欲嫁小女给尉迟敬德,到底是出于套路,还是真心?这在史学界有不同的声音。
真相显山露水,让猜想先“飞”一会
对于李世民欲嫁女于年事已高的尉迟恭,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套路说: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李世民打下半壁江山,所倚重的是手下的一帮文臣武将,发动玄武门之变,把自己抬上龙椅的,还是这帮人。这么看来,这些功高盖主的大臣,都是李世民的“嫡系部队”,在他们眼里,只有李世民才能管得了他们。
进一步说,这些大将曾经都是一些打游击的造反派,他们眼里的规矩来自李世民,他们在得到李世民的厚遇之后,不会把别人放在眼里,所以,李世民这份“神挡杀神,佛挡灭佛”的决心和勇气,让这些大臣望而生畏。
可话又说回来,正是这种目无他人的做派,让尉迟恭等大将滋生了一些目无法纪,甚至是视皇权而不见的思想。尤其是尉迟恭,更是个直肠子,自恃功高,到处打小报告。因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不和,尉迟恭曾在贞观三年(629年)的时候,被调离京师,到襄州去任都督。
说到“大不敬”,还有一次尉迟恭的做法更绝。贞观六年(632年)九月,李世民大摆酒宴宴请群臣,尉迟敬德收到请柬也回京赴宴。在座次上,尉迟敬德还玩起了“认真”。他会对那些不认识的人说:“你有什么功劳,配坐在我的上席?”
尉迟敬德的昔日战友贤王李道宗坐在旁边,忙着打圆场,给尉迟敬德作解释。可尉迟敬德不依不饶,反而一拳打在李道宗的眼上,差点没给人眼打瞎。李世民见这情形,非常气愤,罢宴而去。要知道,敢在皇帝的宴席上放肆,尉迟敬德就是有十颗脑袋也不够砍的。尉迟敬德哪来的胆子?
有人就此猜测,李世民嫁女尉迟敬德,完全是为了试探他对大唐的忠心,是不是在他眼里,只有荣华富贵,没有把皇权放在眼里,更没有把皇帝放在眼里。而嫁女完全是一个试探,是一个套路。
真心嫁女说:
除了“套路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李世民是真心想把爱女嫁给尉迟恭。貌似李世民不把女儿嫁给大臣的儿子,反而嫁给这个老臣,很多人觉得这不合常理,但用今天的话说:“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尉迟敬德虽然有些骄傲自大,但他为人忠厚,毫不做作,对李世民忠心耿耿。想当年李建成身为太子想收买他都被他严词拒绝了,他还曾对李元吉大打出手,要知道那时候的形势对李建成和李元吉很有利,而李世民则处于下风,房玄龄,杜如晦等心腹都被李建成刻意调走,这种情况下尉迟敬德都未曾抛弃李世民,难怪李世民评价尉迟敬德:“公之素心,郁如山岳”,这么高的评价难道不能反应李世民对尉迟敬德的信任吗?
再者,尉迟敬德大闹宴席之后,李世民私下还跟尉迟敬德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当年朕认真地读《汉书》,发现刘邦时代的功臣能够保全的非常少,朕心里常常责怪汉高祖太薄情,不念功臣的功劳。因此我登基以后,一直想保全功臣,让他们子孙平安。但是现在你看看你自己,你做了高官之后不断触犯国法。现在朕才明白韩信、彭越遭到杀戮,也不全是汉高祖的过失。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只有奖赏与处罚。而过分的恩惠,真是一点也不能多给,否则就忘乎所以了。所以,你回去要认真反思。
能与一个大臣如此促膝交谈,甚至是发自肺腑地教他做人,可见李世民对尉迟敬德充满敬意和信任。
由此可见,一些“厚黑心理”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而李世民应该是真的想将女儿嫁给尉迟敬德。
一来报答尉迟敬德当年的救命之恩和对自己的忠心;
二来就是拉近两人之间的关系,向那些诬陷尉迟敬德的人表示出自己对尉迟敬德的信任,当然这是为了保护尉迟敬德,毕竟如果自己先于他驾崩,很难保证尉迟敬德这样性格的人能全身而退。
贞观十七年,58岁的尉迟敬德已经“退居二线”,可李世民仍然任命他为“开府仪同三司”,五天一上朝。“开府仪同三司”是大臣的最高荣誉,“五天一上朝”既照顾了他的身体又让他继续参与国事,这哪里是“退休”,这是“返聘”。事实证明,没了兵权,尉迟敬德照样得到李世民的信任。
综上,李世民根本没有必要借嫁女来套路尉迟敬德。
有人曾经把管理称为“权力控制的游戏”。古往今来,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想高效地运用权力,除了依靠明面上的制度和规则之外,更要有一些隐性的驭人手段。《二十四功臣图》,能列入凌烟阁的功臣可都不一般,里头排在第七位的正是尉迟敬德。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李世民的驭人之术非同一般。
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作为唐朝第二代君主,以“天可汗”身份统御北方游牧民族,其军事成就常被与灭东突厥、平定吐谷浑等战役相提并论。然而,关于他是否直...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5 大唐晋阳公主:帝王之爱与命运悲歌在中国古代皇室中,公主作为皇权的附属品,往往被史书简化为“和亲工具”或“政治筹码”。然而,唐太宗李世民之女晋阳公主却以独特的生命轨迹,在史册中留下了一抹温情而悲...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4 李渊为何控制不住李世民:权力、军功与政治博弈的必然结局唐朝建立初期,李渊作为开国皇帝,本应掌握绝对权威,却最终在权力斗争中失去对次子李世民的控制。这一局面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李世民的军事功绩、政治势力...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3 薛延陀的覆灭:唐太宗李世民的漠北征伐在中国北方草原的历史长河中,薛延陀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游牧政权。这个由薛、延陀两部合并而成的铁勒部落联盟,在隋唐交替之际迅速崛起,一度成为漠北最强大的势力。然而,...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3 贞观之治的政治铁三角:魏征、房玄龄与杜如晦的协作与制衡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麾下汇聚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其中魏征、房玄龄与杜如晦三人以“谏臣”“谋臣”“断臣”的互补角色,构建了唐朝政治史上最稳固的权力三角。他们...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房玄龄 2025-08-29 徐茂公:从江湖豪杰到三朝元勋的传奇人生在隋末唐初的动荡岁月里,徐茂公(本名徐世勣,字懋功,后赐姓李,又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单名勣)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深邃的政治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那个时代最耀眼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徐茂公 2025-08-28 渭水之盟:盛世初启时的尊严之殇公元626年秋,长安城外渭水河畔,二十万突厥铁骑列阵如云,旌旗蔽日。刚刚通过玄武门之变登基的唐太宗李世民,仅率六骑亲临阵前,与突厥颉利可汗展开了一场关乎大唐国运...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启 2025-08-28 乱世逐鹿:侯君集踏入李世民幕府的崛起之路隋末乱世,风云激荡,天下豪杰并起,逐鹿中原。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侯君集凭借自身独特的特质与机遇,成功踏入李世民幕府,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勇武之名...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启 2025-08-20 唐朝东阳公主的婚姻:一场跨越贞观与武周的政治联姻在唐朝皇室中,东阳公主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女,其婚姻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更折射出贞观至武周时期复杂的政治格局。这位生母不详的公主,因嫁入凌烟阁功臣高士廉家...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8-20 南唐是李世民的后裔吗?历史真相与身份迷雾的辨析在五代十国的历史长河中,南唐因其独特的文化成就与悲情命运备受关注。后主李煜的词作传颂千古,其“问君能有几多愁”的哀叹,更让南唐与李唐王朝的关联成为后世热议的话题...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8-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