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时期,很多朝代的开国皇帝都会将那些与自己南征北战,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杀掉一批,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这种卸磨杀驴的的做法,非常的常见。但是也有少数的皇帝是个例外,就比如说唐朝的李世民,宋朝的赵匡胤,这两个人都没有选择诛杀功臣,是君臣和谐之典范。
在封建王朝时代,君权和臣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君强则臣弱,君弱则臣强。皇帝希望大权独揽,一言出而四方景从。而大臣则希望自己不是纯粹是执行者,渴望能得到足够的权利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只有找到平衡点,或者说一方手腕太强完全压制了另一方时,才会出现和谐共存的局面。很多开国皇帝比如朱元璋之所以会诛杀开国功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个平衡没找到,或者说双方在实现和谐共同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必要代价。
除此之外,杀开国大臣的原因,还有以下两个:
1.1、为下一任皇帝上位铺路。这种情况下多数是因为开国皇帝年纪比较大,担心自己活不过那些开国功臣们。下一任的皇帝威信或者能力不够,不足以震慑这些骄兵悍将,为了江山永存,自然要杀掉一批旧臣,让下一任皇帝培植自己的亲信,保证江山稳固。
1.2、开国大臣在很多出身底层,突然大富大贵后无法保持本心,骄奢淫逸,横行无忌,多有不法行为。比如明朝的开国功臣中,很多都是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穷苦兄弟,自认为江山打下来以后,有自己的一份功劳,前期吃了太多苦,王朝建立后就到了享福的时候了。他们和一起打天下的皇帝太熟悉了,缺乏必要的敬畏之心,自认为凌驾于律法之上。为维护江山社稷的稳定,这些人必然要成为牺牲的对象。
1.3、很多开国大臣不愿放权,与皇帝矛盾激化。皇帝还不差饿兵,打天下的过程中,自然不可能事事都由开国皇帝亲自来做,很多时候都是需要放权的。但到王朝建立后,权力过于分散并不利于王朝稳定,为了加强皇权,自然需要收拢原本分散出去的权力。有些开国大臣习惯了大权在握的感觉,不愿放权,自然会和皇帝产生矛盾,没有和平解决的办法时,流血牺牲就在所难免。
1.4、开国皇帝自己的处事态度、能力和胸怀问题。有能力驾驭群臣,自然会通过正常的手段来加强皇权,巩固自己的地位,不用通过杀戮的方式来破坏君臣关系。
2.1、我们先来说说李世民为何不诛杀开国大臣。
唐朝是公元618建立的,唐王朝建立时,李世民只有20岁,虽然不是嫡长子,但因为具备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了迅速统一全国,消灭众多的割据势力,李世民的父亲李渊还是给予李世民开府建牙的权力,授权李世民组建天策府,收拢了一大批能臣猛将。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以其自身能力和杰出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了这些优秀的属下,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帝位后,李世民仅仅只有28岁,可以说比绝大部分的开国功臣都要年轻得多,短时间内完全不用考虑皇位传承的问题,自然不用杀功臣来为自己后代铺路。李世民自身能力强大,对驾御这些有功的部下有充分的自信,自然不需要通过杀戮的手段来树立自己的权威。掌握大权的功臣中,除了少部分是李渊留下或者是收服的李建成的旧部外,大部分主要职位都是他的亲信嫡系,在长期的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自然不会轻易动手杀人。李世民在位二十余年,也只诛杀了有造反举动的侯君集和张亮等人,其他功臣他一个都没杀。
2.2、再来说说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北宋之前是五代十国,那是一个城头变换大王旗,换皇帝如同家常便饭的混乱年代。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从后周恭帝柴宗训手中夺得江山,建立了北宋王朝。
在陈桥兵变之前,赵匡胤就已经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禁军的最高统帅。他吸取此前诸多朝代政权变换频繁的教训,在政权稳定之后就通过杯酒释兵权,将跟随他打天下开国重要武将的权力收归己有,给予这些人充分的退休待遇,让他们享受荣华富贵。这些人手中无权,对皇权自然就没有了威胁,杀之有害无益。
赵匡胤又通过各种改革措施,大大削弱武将的权力,将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强化文官的职权,采用强干而弱枝的办法加权了中央集权。又通过设置地方转运使,通过控制财权的办法削弱了地方大员的权力,彻底解决了地方威胁中央的隐患。
赵匡胤在位期间,最为强大的禁军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武将已经失去了威胁。而文臣则完全没有能力威胁皇权,杀之何益?被他通过杯酒释兵权之法解除了权力的武将,很多都是他发迹之前结交的兄弟,没有了权力,自然不需要刻意提防了。
其实杀不杀开国大臣,这要跟当时的社会形势、权力的分布情况,皇帝的能力、胸怀格局都众多因素有关。开国功臣未尝没有和皇帝和谐共存的可能。
在中国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创了大宋王朝,其雄才大略与政治智慧为后世称道。然而,这位铁血帝王的一生中,最柔软的情感始终系于一人——他的结...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8-07 李丽质与长孙冲:一段皇室联姻背后的血脉传承之谜在唐朝贞观年间的历史长卷中,唐太宗李世民第五女李丽质与齐国公长孙无忌嫡长子长孙冲的联姻,堪称一段兼具政治智慧与家族荣耀的佳话。然而,这段被史书浓墨重彩记载的婚姻...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无忌 2025-08-04 萧瑀:疾风劲草中的忠臣本色在唐朝贞观年间的政治舞台上,萧瑀是一个极具争议却又无法忽视的存在。唐太宗李世民曾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赞誉他,将其比作狂风中屹立不倒的劲草、乱世中坚守忠诚...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8-01 韦贵妃并未让长孙皇后失宠:从历史脉络中还原真相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中,长孙皇后以“贤后”之名垂范千古,而韦贵妃作为四妃之首,常因墓志铭中“宠冠后宫”的记载引发后世猜测。然而,综合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所谓“韦...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07-29 李世民为何称薛仁贵为“王兄”:一场君臣际遇中的虚实之辨唐太宗李世民与名将薛仁贵的关系,在史书与民间传说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史载薛仁贵于贞观末年投军,在安市城之战中以白衣冲锋的勇猛形象被李世民赏识,但正史中从未出...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7-25 李建成能力到底如何:拨开历史迷雾的客观审视在唐朝开国与权力更迭的历史叙事中,李建成长期被贴上“庸碌无能”的标签,成为衬托李世民光辉形象的“背景板”。然而,随着近年来学术研究的深入与原始史料的重新挖掘,一...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7-22 唐太宗李世民女儿群像:长乐公主的璀璨与高阳公主的争议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其治国韬略与军事才能广受赞誉。然而,这位铁血君王在家庭生活中展现的柔情,同样为后世留下诸多传奇。在李世民的21位女儿...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7-18 高阳公主:从天之骄女到权谋牺牲品的真实结局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七女高阳公主的一生,堪称大唐宫廷最富戏剧性的悲剧。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皇室明珠,最终因卷入谋反案被兄长唐高宗赐死,其命运轨迹折射出盛唐表象下暗...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7-18 徐慧历史原型:唐太宗贤妃徐惠的传奇人生在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中,徐慧这一角色以其复杂多面的性格和跌宕起伏的命运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然而,这一角色并非完全虚构,其历史原型正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徐...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7-09 凌烟阁次席之谜:李孝恭凭何力压群雄位列第二?在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而设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长孙无忌以皇亲国戚与辅政之功高居榜首,而位列第二的李孝恭却常因知名度不及李靖、尉迟敬德等名将而引发争议。...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靖 2025-07-0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