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齿是汉高祖刘邦最开始的追随者之一,《史记》上说他出身于豪强之家,可实际上,他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地痞流氓。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秦二世二年(208年),雍齿跟着同乡刘邦一起造反,并成功地占领了丰邑,有了一块不大不小的根据地。刘邦虽然碌碌了半生,但是,他胸怀大志,想要在乱世中有一番作为。攻下丰邑后,刘邦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他令雍齿留守丰邑,自己则率领萧何、樊哙等人继续向前扩充势力。
当时,秦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各地叛乱四起,已经亡国的山东六国也在遗老们的支持下死灰复燃了起来。在刘邦雄心勃勃地想要大干一番时,诸侯们也在谋划着夺取丰邑。魏王见丰邑之主刘邦不在,于是,便偷偷派出说客来游说雍齿。魏王知道雍齿是混混出身,于是,向他许以重金,希望他能投靠魏国,献出丰邑。
雍齿看到白花花的银子,马上便把刘邦这位同乡抛在了脑后。再加上,魏王王族后裔的身份,雍齿毫不犹豫地向魏国献上了丰邑。刘邦正在前线打的热火朝天,不料后方却传来了丰邑不保的消息。得知雍齿已经背叛自己后,刘邦又惊又怒。前方的战事尚不明朗,如果丰邑不保,则自己就会陷入前后夹击的险境。
于是,刘邦果断掉头,倾其全力攻打丰邑。雍齿自持有魏国支持,于是,坚守城池不出,想要等待魏王的援军。刘邦手下的曹参、夏侯婴等大将虽然迅速对丰邑发起了两次进攻,可雍齿还是一次次地打退了刘邦的进攻。刘邦无奈,只好率领着疲惫的兵士投靠项梁。在项梁的帮助下,刘邦重整军队,这才打败了雍齿,重新占领了丰邑。
雍齿从丰邑逃走后,虽然,有了魏国做靠山,但是,生活过的并不如意。群雄割据之下,魏王也是胜少败多,只能在几个大势力的夹缝中苟延残喘。雍齿见跟着魏王没有什么前途,于是,不断地投靠别人。最后,他满怀期望地来到咸阳城,希望西楚霸王项羽能够收留自己。项羽见雍齿与刘邦有旧,感觉可以利用他来对抗刘邦,于是,封他做自己手下的小队长。
雍齿大喜过望,当即死心塌地地跟随楚军作战。他知道刘邦恨自己入骨,于是,不断地给项羽出谋划策,想要置刘邦于死地。他自幼用惯了下三滥的手段,为了逼刘邦就范,他甚至向项羽建议,可以用刘邦的亲人来威胁刘邦。项羽在雍齿的指引下很快抓到了刘邦的父亲,然后,将他带到两军阵前,扬言刘邦不投降便要活活煮了他。
令雍齿没有料到的是,刘邦面对命悬一线的父亲置若罔闻,甚至,还要求项羽分他一杯羹。看到谈笑自若的刘邦,雍齿哑口无言。随着战争的持续,项羽逐渐走向了下坡路。由于,他的刚愎自用,英布、彭越和各路诸侯全都不想再服从他的命令。雍齿看到项羽败象已现,于是,灰溜溜地跑到刘邦面前,深刻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想要刘邦看在同乡的面子上放自己一马。
刘邦虽然对雍齿恨之入骨,但想到自己将要一统江山,也乐得放他一马,以显示自己的帝王胸襟。自此,雍齿再不敢起任何反叛的念头,他跟随汉军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功劳。西汉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在群臣的拥护下登基称帝,建立汉朝,是为汉高祖。登基之后,刘邦感激萧何曹参等人数年来坚定不移地跟随,给予了他们很大的封赏。
可是,刘邦毕竟是泥腿子出身。他在封赏之时将自己的亲信封了一个遍,但却忽略了很多中下级的将领。这些将领人数众多,在汉朝开国之后便眼巴巴地等待封赏。圣旨迟迟不到,他们便开始疑神疑鬼起来。张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不知该如何向刘邦进言。刘邦在皇宫中闲坐,看到一群武将围在一起说个不停,于是,便向张良询问。
张良趁机说道:“陛下,他们是在谋划造反。”刘邦听了大惊失色地问道:“国家草创,百废待兴,他们为什么想要谋反?”张良解释道:“陛下在登基后广施恩泽,但是,封赏的大多都是陛下的亲信。这些将士们有的是投降过来的,有的虽然立下了不少功劳,但与陛下的关系只是一般,有的甚至还犯过大错,只是由于陛下的仁慈才保住性命。他们担心陛下恩威难测,于是想要聚众谋反,求一条生路。”
听了张良合情合理的解释,刘邦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他急忙向张良询问对策,张良却心平气和地问道:“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功劳,他们之中,陛下最讨厌谁呢?”刘邦眉头紧皱,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那当然是雍齿了,当年,他将丰邑献给魏王,几乎置我于死地。之后,他投靠项羽,竟然又拿我的父亲来要挟我。如果不是看在他是我同乡又立下不少功劳,我早就将他斩杀了。”
张良听后点点头,说道:“那就请陛下立即重赏雍齿,众将见陛下如此讨厌的人都获得了赏赐,自然不会怀有异心了。”刘邦对张良言听计从,虽然讨厌雍齿,但还是封他为什邡(今四川什邡)侯,还赏赐了他两千五百户的食邑。为了令众将安心,刘邦还主动摆宴为雍齿祝贺,甚至,在宴会上主动为雍齿倒酒,树立了一个仁厚之主的形象。
众将见处境如此危险的雍齿都受到了如此礼遇,顿时深感皇恩浩荡。于是,一场危机自此消于无形。雍齿逝世后他的子孙继承了他的爵位,在英布、韩信等人被诛杀后雍齿的后裔仍然在封地什邡过着富贵无比的生活。直到六十三年后,汉武帝刘彻才削掉了雍齿后人的爵位。不过,历史记载表明,雍齿的后人在什邡传承了八十多代,还有不少后人在此为雍齿修建了祠堂。
什邡曾因大禹的足迹而享有“禹迹仙乡”之美誉,秦代著名水利学家李冰曾在此治水并仙逝于此。什邡还是佛教南禅八祖马道一的故里,汉代名将雍齿的受封之地,故什邡城又名雍城。雍城是以河流为城的“城堑河濒”,更被称为“水上秦都”,秦以水御敌200年后首筑城墙。其位置在今陕西宝鸡凤翔境内,现有秦雍城遗址,为我国十大考古之一。
得以善终的雍齿,运气真不是一般的好。
公元前205年四月,楚汉战争的转折点——彭城之战爆发。史书记载刘邦率“56万大军”攻占彭城,却在半日内被项羽3万骑兵击溃,这一战果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
项羽 刘邦 2025-09-17 从项羽大腿到千年望族:杨喜后裔的传奇崛起之路公元前202年,乌江畔的寒风裹挟着血腥气,项羽自刎的瞬间,历史的天平彻底倾斜。五名汉军将领争抢尸首以换取爵位,其中郎中骑都尉杨喜夺得左腿,被刘邦封为赤泉侯,食邑...
项羽 刘邦 2025-09-16 刘邦返乡寻曹氏:历史迷雾中的情感与权力博弈关于刘邦与曹氏的关系,正史记载极为简略。《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仅以“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一笔带过;《汉书·高五王传》进一步补充“曹...
刘邦 2025-09-12 秦三世子婴:乱世末路的明君之殇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在秦二世胡亥的暴政与赵高的乱政下,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帝国已摇摇欲坠。此时,秦三世子婴登上历史舞台,他在位仅46天,却以一系列举措展...
秦二世 赵高 2025-09-11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从军事天才到政治败局的深层剖析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刘邦48岁之前:从市井游侠到起义领袖的沉淀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刘邦以48岁“高龄”起兵反秦、最终建立汉朝的传奇经历,常被后世视为“大器晚成”的典范。然而,若细究其前半生,会发现这位看似“游手好闲”的沛县亭长,...
刘邦 2025-09-04 鲁元公主:权力漩涡中的悲剧公主与她的凄凉结局鲁元公主作为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女,虽贵为西汉第一位长公主,却一生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最终在三十余岁的盛年溘然长逝。她的命运轨迹,既是个人悲剧的缩影,更是西汉初期...
刘邦 2025-09-02 姓与氏的千年迷雾:解码胡亥不称“嬴”的深层密码公元前207年,望夷宫内,23岁的秦二世胡亥在赵高女婿阎乐的逼迫下自尽,结束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这位被后世称为“暴君”的统治者,不仅因残酷统治闻名,更...
秦二世 赵高 2025-08-28 燕王臧荼:名字里的历史密码与时代回响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燕王臧荼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秦皇汉武般如雷贯耳,但其人生轨迹却深刻折射出秦汉之际的政治风云。这位曾先后效忠项羽、归顺刘邦的诸侯王,其姓名读音...
项羽 刘邦 2025-08-27 卫国为什么不算六国:从历史脉络与战略格局的双重解构战国时期,“六国”作为秦国统一战争的主要对手,通常指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然而,与这六国同时存在的卫国,虽延续至秦二世时期才正式灭亡,却始终未被纳入“六国...
秦二世 2025-08-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