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为什么三箭射不死李世民?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前期重塑格局的政变事件,在此事件中,李世民先发制人,为了取得皇位继承权,在玄武门设伏,击杀了同胞兄弟太子李建成和四王子李元吉。
这次政变,和三国后期司马懿高平陵事变、晚清慈禧的辛酉政变,在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因为这些政变预示着政治强人的崛起,改变了原来的政治风向。
历史上的齐王李元吉,他虽然贵为皇室,但是拥有一身的本领,尤其擅长射杀猎物。但在玄武门事变的时候,李元吉的本领彻底失效,他三次射箭,都没有击中李世民,个中缘由是如何呢?

李元吉是李渊的第4个儿子,在帝王家,这种出身没有任何继承皇位的可能性,更为可悲的是,李元吉还是那种父母都不待见的人,李渊不仅儿子众多,李建成和李世民的能力更是超群,怎么可能注意到这个庶子。
李元吉的生母窦皇后也厌弃他,主要是李元吉的长相太凶,不讨喜,窦皇后看见就一脸愁云,赶紧叫人带走,不想抚养他,还是侍女陈善意处于恻隐之心,禀告李渊,才保全李元吉。
李渊也不是多么在意李元吉,只不过碍于李元吉毕竟是他的骨血,才出面干预窦氏的决定。爹不亲娘不爱,就是李元吉从小的生活处境,间接造就他阴狠乖戾的性格特点。
在李元吉的成长过程中,与大哥李建成的兄弟之情最为深厚,主要在于李建成是众兄弟之长,对于这个小弟自然多加关爱,从李元吉来说,本来是个边缘人,大哥这么看重他,自然多了一份依附之心。
而与二哥李世民的关系,李元吉就没有那么友好,主要在于李世民将所有的精力和重心都放在提升个人能力上,和那些博学之士和知名将领走得比较近,对于众兄弟就有点儿疏远。
李世民天资聪慧,能力远高于李建成,是有继位可能性和合理性的,所以他没有放弃自己,而是不断精进治国与行军打仗的能力,哪儿有闲工夫攀交情,况且兄弟之间本身就是竞争关系。
李元吉并不是一无是处,反而本领高强,他擅长使用马槊,更兼有一身好箭法。当然这箭法不是天生的,是李元吉经常打猎练就的,打猎其实建立在祸害百姓基础上。
李元吉跟随李世民立下过不少汗马功劳,比如对抗洛阳王世充,李元吉曾经设下伏击,斩首八百级,生擒大将乐仁昉,武力值爆表,小说《说唐》中李元霸的形象,一定程度上有李元吉的影子。
就这么一个箭术高超,身经百战的李元吉,居然在玄武门失手了,还连失三次,大跌人的眼睛,那么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还得从玄武门之变说起。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的有意为之,因为随着李世民征战四方,打下大片江山,唐朝的权力格局已经失衡,秦王府明显更有实力,但主导权却在太子府那儿,双方矛盾势如水火。
唐高祖李渊的态度暧昧不明,只是一味和稀泥,不想承认他的儿子们兄弟阋墙的局面,殊不知这种矛盾是掩盖不了的,迟早有一天双方会兵刃相见。
激化双方矛盾的罪魁祸首正是李渊,不过也有太子和李元吉的阴谋,李元吉要比李建成有主意多了,他多次想要派人暗杀李世民,但没有成功,有一次李建成还劝阻过。
李建成劝阻,是因为他想到更容易成功的办法,就是陷害李世民,让李渊疏远之。他们的阴谋诡计最终得逞了,李渊开始排斥李世民,转而抬高太子。
这下彻底让李世民心态失衡,决心铤而走险,发动政变,自己亲手夺政权。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领他的功臣集团,在玄武门设下埋伏,准备突袭李建成和李元吉。
到了临湖殿,太子察觉有异,想要回去搬兵,却已经迟了,不过先动手的是李元吉,他张开弓射了三箭,没有射中李世民,反而是李世民把太子给射死了。
后来李元吉想要逃走,但是被尉迟恭拦住,并用箭射死,玄武门之变至此落下帷幕,随后李世民派遣尉迟恭,到殿前逼迫李渊退位,开启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3个疑点
这场宫廷政变,留下的很多疑点主要聚集在细节上,特别是李元吉放了三箭,想要射死李世民却没有击中,这件事情太过离奇,因为李元吉箭法从未失过手。
正史给出的解释是李元吉太过心急,弓还没有拉满,就把箭射出去了,这里面形成3个疑点,首先李元吉居然是带着兵器的,要知道当时是李渊想要召见他们兄弟俩。
皇帝召见,是不能携带兵刃的,但李元吉居然带着弓箭就去了,况且弓箭可是远程武器,是行军打仗才用到的,宫廷禁区内是严格限制的,难道李元吉已经预感到李世民要杀他们。
第2个疑点是李元吉的准头,李元吉是身经百战的人,战场上什么凶险的情况,他没有遇见过,怎么可能射不准呢?他的射术可是出神入化的,早已不需要心理准备,是自然而发的。
第3个疑点就是李元吉的状态,因为李世民并没有先下手为强,是李元吉先动手的,想要一把射死李世民,而且李元吉还心急,这实在不符合他心狠手辣的特点,因为他多次想暗杀李世民,眼前是很好的机会,怎么可能那么容易错失掉。
这3个疑点聚焦之处,主要在于齐王李元吉有点儿不正常,换句话说,这不是李元吉的作风,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还是史书的作伪之处。
毕竟玄武门事变属于宫廷秘史,史家怎么可能亲眼看得到,史学家拿到的都是第二手资料,而这第二手资料,肯定是被李世民检阅过的,毕竟这件事他做得不厚道。
在这个细节上,李世民有美化自己的倾向,弱化行动的主观意图,把动手的罪名按在李元吉身上,是有可能的,事实可能是李世民先下手为强,一举就铲除太子集团,根本没有那么多细节。
作为唐太宗李世民麾下的核心将领,侯君集的一生堪称传奇。他既以“灭两国”的战功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又因谋反罪被处决,成为唐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将领之一。其军事才能...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0 贞观末局的权谋博弈:李世民为何放武则天一条生路?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长安城翠微宫内,51岁的唐太宗李世民奄奄一息。面对26岁的才人武则天,这位以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的铁血帝王,最终选择放她一条生路。这...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0 凤雏卧龙双璧合:庞统与诸葛亮联手能否突破司马懿的防线?三国鼎立之际,蜀汉阵营坐拥诸葛亮与庞统两位顶级谋士,若两人联手对阵曹魏军师司马懿,这场"双核战术"能否改写历史进程?从军事谋...
诸葛亮 司马懿 2025-11-08 史笔遮掩下的真相:李世民真实死因考辨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深夜,长安城翠微宫含风殿内,五十二岁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剧烈喘息中溘然长逝。这位开创贞观盛世的千古一帝,其死因在《旧唐书》《新唐书》等正史中...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07 曹叡之威:司马懿隐忍背后的政治博弈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逝于洛阳嘉福殿,年仅三十六岁。这位被后世低估的帝王,在位期间以铁腕手段平衡朝堂势力,将权臣司马懿牢牢压制在棋局之中。当曹叡的棺椁尚未入...
曹叡 司马懿 2025-11-07 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何未能阻拦李世民弑兄戮弟?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太极宫北门玄武门下,秦王李世民率部伏击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亲手射杀兄长,随后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这场震惊天下的政变背后,李渊的被动...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07 李世民称帝后,罗艺为何选择铤而走险?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射杀太子李建成,两个月后登基称帝,开启贞观之治。然而,这位以“礼贤下士、宽厚仁德”著称的明君,却在即位次年遭遇了开国功臣罗艺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启 2025-11-06 李建成登基后的权力抉择:一场无法避免的兄弟相残在唐朝初年的权力棋局中,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兄弟之争堪称最残酷的政治博弈。若李建成成功登基,他是否会对功高震主的李世民痛下杀手?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与权力逻辑...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1-04 司马懿双姝:联姻背后的政治棋局与家族荣光在三国至西晋的权力更迭中,司马懿以隐忍与谋略著称,其家族通过联姻编织的权力网络,成为巩固地位的关键棋局。作为司马懿仅有的两位女儿,南阳公主与高陆公主的婚配对象,...
司马懿 2025-11-04 朱棣与李世民:同为得位不正,口碑缘何天差地别?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常被并称“双璧”——二者均以武力夺取皇位,却因治国理念、历史语境与文化记忆的差异,在后世评价中走向截然相反的极端。...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1-0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