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死后,西凉军为何会发生叛乱?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公元192年,汉献帝初平三年,汉司徒王允联手吕布,一起干掉了霍乱朝政的董卓,共同夺得朝廷大权,王允“录尚书事,总朝政”,且“允以布为(奋威)(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共秉朝政。”
在刚刚诛杀董卓时,他们实际上能管辖的也只有长安一城而已,董卓虽死,可他手下的骄兵悍将还在,其亲信部下李傕、郭汜等统帅的十余万西凉铁骑早前奉董卓之令,在陈留、颍川一带打劫,这十余万铁骑在当时,没有人敢说能轻易击败并降服,包括勇猛无敌的吕布在内。
不过,李傕、郭汜等人在得知董卓被杀后,似乎并没有反抗之心,《三国志·董卓传》中的记载是,西凉军“众无所依,欲各散归”,他们本来准备解散回乡,但这时,总管朝政的王允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决定不赦免董卓余党,还准备让和西凉军有仇的关东军(袁绍等世家门阀掌控的军队)去控制他们。
于是,西凉军因“既无赦书,而闻长安中欲尽诛凉州人,忧恐不知所为。”然后被贾诩说服,干脆起兵攻打长安,但王允、吕布没能守住长安,吕布兵败逃亡,王允被杀,汉献帝被西凉军掳走,好不容易杀掉董卓后,有可能安定的东汉朝廷再次陷入混乱,三国乱世正式拉开序幕。
李傕、郭汜之乱,始于王允的一意孤行,是他坚决要把西凉军推到对立面,结果,不但大好局面葬送,自己也丢了性命。很多人不理解,谋杀董卓时英明的王允跑到哪去了?他为什么不愿意接受西凉军的投降?这么多精锐,收归朝廷旗下不好吗?对此,小编略作分析。
第一:王允收军不收将,逼得李傕、郭汜、贾诩只能武力对抗
其实,王允并非不愿意接纳西凉军,但他希望西凉军能被世家所掌控,所以他准备安排袁绍等世家子弟去整编西凉军,且只要兵,不要将,也就是,不好掌控的杀掉,能掌控的留下来。这个想法没错,谁也不想留一堆桀骜不驯的将领在身边,世家出身的王允也看不起这些武夫。
根据《后汉书·王允传》中的记载,当时其实有人向他建议,先安抚西凉军,不能盲目的让世家子弟大张旗鼓的去整编:“凉州人素惮袁氏而畏关东。今若一旦解兵,则必人人自危。可以皇甫(嵩)义真为将军,就领其众,因使留陕以安抚之,而徐与关东通谋,以观其变。”
这个办法就很不错,先安抚住西凉军和统军将领,主要是稳定军心,不能让西凉军变成乱军,让一个中立派,且有威望的大臣去统领,再慢慢解决问题。哪怕先给李傕、郭汜等人高官厚禄,麻痹他们,然后搞一个鸿门宴什么的,很轻松的就能把他们全抓起来,多省事?
可王允把这事没当回事,不但拒绝了正确的建议,还大张旗鼓的宣扬要干掉西凉军,把这事搞得是满城风雨,消息也很快就传到西凉军那里,人家一看没活路,连回乡务农的生机都不给,一帮大老粗,怎么可能坐着等死?
重要的是,当时在李傕、郭汜身边,还有个阴险且善谋划的贾诩,他也算是西凉军中的重要人物,王允要杀的董卓余党中,也有贾诩的名字,于是,贾诩很干脆的就建议李傕、郭汜兵进长安:“用贾诩策,遂将其众而西,所在收兵,比至长安,众十馀万,与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围长安城。”
第二:王允从骨子里不放心西凉军,或许还害怕他们跟吕布联合
董卓之死事件中,获得最大利益的除了王允,还有吕布,但王允从不放心吕布,此前,吕布被董卓收买,干掉上司丁原,后又被王允收买,再次干掉上司董卓,这样一个人跟自己同掌朝政,王允能安心?没准哪天睡梦中,吕布就被人收买后,干掉王允夺权。
王允是世家出身,吕布却不是,两人本就是对立的阶级,在诛杀董卓一事上,要不是袁绍等世家子弟兵打不到长安来,王允怎么也不会去选择吕布当帮手。他对吕布,只有利用之心,最终,还是希望以袁绍为首的世家子弟能到朝廷中来,帮助自己掌权,只不多,暂时鞭长莫及罢了。
而且,吕布在赦免西凉军一事上相当积极,他就多次劝说王允:“此辈无罪,从其主耳。今若名为恶逆而特赦之,适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并且拿出大量董卓搜刮的财物赐给军中将领,原因很明白,吕布要收买军心,不但是现有的军队,他还打上了西凉军的主意。
吕布显然也是有野心的,同掌朝政哪有独掌朝政舒服?王允同样也是如此,吕布看出来王允要依靠袁绍等世家子弟,迟早要让他们进入朝廷为官,所以,吕布也要给自己争取筹码,把西凉军收归麾下就是很好的一招,西凉军也绝对不会拒绝吕布递出的橄榄枝,他们武夫之间天然就亲近,有人收留,能继续过富贵日子,谁不愿意?
可王允不会干,吕布在他眼中,只是暂时利用的棋子,等到世家统帅的部队到达长安,吕布是要抛弃或干掉的,他怎么会让吕布勾搭上西凉军?骨子里不信任西凉军,又担心吕布跟西凉军合流,因此,王允不允许西凉军安安稳稳地被招抚,要么就迅速消灭他们,要么就逼迫他们老老实实的接受世家的整编。
综上所述,董卓死后的西凉军余部,特别是那些原本是董卓亲信的将领,在王允眼中,属于极端危险分子,他需要的西凉军是能被世家牢牢控制的、且无害于朝廷和世家的军队,但却没用好策略,不是先安抚再隐蔽出手,而是想直接除掉威胁,忽视了西凉军将领的反抗之心。
另外,曾经是同盟者的吕布,更加让王允不放心,他害怕吕布整编西凉军后势力大增,吕布当时也有这个权力,如果让西凉军在袁绍等世家子弟和吕布中间选择依附对象,他们肯定是选择也算是同出一脉的吕布,而整合了西凉军的吕布,就不是王允能控制得了的,没准,还会出现个董卓第二。
所以,王允想快刀斩乱麻的解决西凉军问题,干掉主要将领,让远在幽州、青州的世家子弟赶紧来接收兵丁,避免西凉军出乱子,或者被吕布收降。王允干掉董卓,且掌握朝廷大权后,夺得惊世之功的他骄傲了,没有如除掉董卓那般慢慢的谋划和等待,急切的露出本来面目,却逼反了西凉军,失败也只能怪他自己。
在《三国演义》的文学渲染下,张飞与吕布的“宿敌”形象深入人心,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小沛城外百回合单挑等情节成为经典。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三国志》《后汉书》等正...
吕布 张飞 2025-09-16 王莽篡汉:一场看似“众望所归”的权力和平更迭西汉末年,王莽以外戚身份逐步掌控朝政,最终通过“禅让”形式篡夺汉室江山,建立新朝。这场改朝换代在历史上显得尤为特殊——与后世董卓废立皇帝引发的诸侯讨伐不同,王莽...
董卓 王莽 2025-09-09 曹孟德献刀:一场惊心动魄的权谋博弈与人性试炼东汉末年,洛阳城笼罩在董卓的铁腕统治之下。这位西凉军阀废少帝、立献帝,自封相国,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甚至夜宿龙床、奸淫宫女,其残暴行径令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然而...
董卓 2025-09-05 貂蝉与吕布:历史迷雾中的爱恨纠葛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璀璨星河中,《三国演义》以宏大的历史叙事与鲜活的人物群像,塑造了无数令人难忘的经典形象。其中,貂蝉与吕布的“爱情故事”因其戏剧性与悲剧性,成为后...
吕布 貂蝉 2025-09-04 吕布真的很蠢吗?——从历史与权谋的裂隙中还原真实形象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吕布始终被贴上“三姓家奴”的标签,其弑主求荣、反复无常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若剥离文学创作的戏剧化渲染,从正史记载与政治博弈的逻辑出...
吕布 2025-08-29 跨时空对决:宇文成都与吕布的武力巅峰之争在中华历史与文学的浩瀚星空中,吕布与宇文成都作为不同时代的顶级武将,始终是民间热议的“战力天花板”。吕布以“三国第一猛将”之名威震群雄,宇文成都则以“隋唐第二条...
吕布 2025-08-28 董卓与马腾:西凉军阀格局中的权力博弈与地位之争东汉末年,西凉地区因多民族混居、地理战略地位重要,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董卓与马腾作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西凉军阀,其权力地位的演变深刻反映了西凉地区从地方割...
董卓 2025-08-25 高顺:吕布麾下忠勇无双的陷阵之魂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乱世中,吕布以其“飞将”之名纵横疆场,而其麾下中郎将高顺,则以一支名为“陷阵营”的精锐之师,在历史长河中刻下忠勇与悲壮的印记。作为吕布军中仅...
吕布 2025-08-22 吕布手下八健将实力排名:从沙场征伐到历史归宿的全方位解析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中,吕布以"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威名成为一方诸侯,其麾下八健将作为核心武力集团,既是其南征北战的重...
吕布 2025-08-13 董卓之死:东汉乱世加速的催化剂公元192年,董卓在长安被吕布刺杀,其尸体被暴尸街头,肚脐中燃起的灯芯火光竟持续两日。这位曾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谋掌控东...
吕布 董卓 2025-08-0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