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神医孙思邈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究竟活了多大岁数,向来说法颇异,迄今仍是一个悬案。
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论及孙思邈年寿,认为孙思邈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辛丑(581年),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壬午(682年),享年101岁。
贾得道《中国医学史略》认为,两唐书孙传所谓孙氏在周宣帝时因王室多故而隐居太白山,以及杨坚辅政时徵孙氏为国子博士,孙氏称病不起等史料,推论孙思邈在北周宣政元年至宣政二年(578—579年)间至少年逾弱冠,如此,孙氏应在北周武成二年(560年)以前诞生,其享年应为120岁以上。史仲序、张志远氏亦主张类似此说。
一说孙思邈的生年在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左右,卒年仍为永淳元年(682年),享年125岁。
其主要根据是:
一、依《旧唐书·孙思邈传》,北周宣帝时孙思邈以王室多故,隐居太白山。隋文帝杨坚辅政,征为国子博士,但孙思邈称疾不出仕。按周宣帝即位于建德七年(578年),次年禅位于周静帝,而杨坚辅政是在大象二年(580年),故孙思邈生于开皇元年的说法令人怀疑。
二、魏徵等于唐太宗贞观时奉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曾屡次询访孙思邈,而他“口以传授,有如目睹”。按修史人员如姚思廉生于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李百药生于北周保定五年(565年),他们熟知前代史事,难道还会一再询访比自己小一二十岁的孙思邈?
三、《旧唐书·孙思邈传》说:“询之乡里,咸云数百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百岁人矣。”据史推之,孙思邈当生于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左右,则列传中的有关史事大多可以讲通。若其的确卒于永淳元年,那么孙思邈的享年应为120余岁。
马伯英等均持此说,主要观点是:过去史家认为辛酉实为辛丑之误,以及将照邻《病梨树赋序》中“今年孙思邈像九十二”改为“今年九十三”等论据不足且不够可靠,并指出以《北史》、《周书》中无独孤信任洛州总管记载,而否定隐居太白山,被赞为神童,杨坚征召等三条史料难以信服。孙氏自云“开皇辛酉岁生”是其闪烁之词,隋文帝系梁大同七年(541年)生,恰为辛酉,以开皇年号谑代帝讳,其全句可理解为“我是与开皇皇帝同年即辛酉年(541年)出生的”。他们认为以此推论,则独孤信赞“圣童”(可能在550—556年间回长安期间),杨坚征召、魏徵修史请教于孙氏等史料均可得到解释。郭霭春亦主541年之说。
黄竹斋《医仙妙应孙真人传》,认为独孤信赞称孙思邈为“神童”,应为独孤信受命入关抚岳(贺拔岳)余众的梁中大通六年(534年),此时孙思邈年已弱冠,向上推十九年,故孙氏生年则当在梁天监十四年(515年),永淳元年(682年)卒,享年168岁。于此观点相近者为清刘毓松所著《通义堂文集·千金方考》,据其推算,独孤信评品孙氏的时间为梁大同三年(537年)至大同四年(538年)之间,当时孙适满20岁,自此上溯20年,当生于北魏神黾元年至二年之内(518—519年),如此,孙氏享年为164—165岁。
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说孙思邈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享年一百零二岁。其主要理由是:一,据《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癸酉岁(咸亨四年,673),诗人卢照邻曾留居孙思邈宅,时孙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按癸酉年孙思邈九十三岁逆推,他的生年当在开皇元年,即辛丑岁。但这与孙思邈自述“开皇辛酉岁生”不合,查辛酉岁,是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如以辛酉岁生下推,到癸酉年,孙思邈是七十三岁,与癸酉岁年九十三的说法相异。从常理推断,“辛丑”易讹为“辛酉”,而“七十三”很难误作“九十三”。因此,孙思邈生年定为开皇元年。二,《旧唐书·孙思邈传》曰:“永淳元年卒。”《新唐书·孙思邈传》则云:“永淳初,卒,年百余岁。”可见,孙思邈享年绝不会超过一百一十岁。既然孙思邈生于开皇元年,卒于永淳元年,那么他的享年当为一百零二岁,而与癸酉岁年九十三的说法也相吻合。
一说孙思邈的生年在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左右,卒年仍为永淳元年,享年一百二十余岁。其主要根据是:一,依《旧唐书·孙思邈传》,北周宣帝时孙思邈以王室多故,隐居太白山。隋文帝杨坚辅政,征为国子博士,但孙思邈称疾不出仕。按周宣帝即位于建德七年(578),次年禅位于静帝,而杨坚辅政是在大象二年(580),故孙思邈生于开皇元年的说法令人怀疑。二,魏徵等于唐太宗贞观时奉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曾屡次询访孙思邈,而他“口以传授,有如目睹”。按修史人员如姚思廉生于557年,李百药生于565年,他们熟知前代史事,难道还会一再询访比自己小一、二十岁的孙思邈?三,《旧唐书·孙思邈传》说:“询之乡里,咸云数百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百岁人矣。”据史推之,孙思邈当生于557年左右,则列传中的有关史事大多可以讲通。若其的确卒于永淳元年,那么孙思邈的享年应为一百二十余岁。他精通医术,善于保养,长寿是有可能的。
作为清代文化巨匠,《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晓岚的生平与学术成就早已载入史册,而其安息之所——纪晓岚墓的地理位置与历史价值,近年来随着考古研究与文化旅游的兴起,逐渐成...
纪晓岚 2025-08-20 纪晓岚:贪官之疑与无字信风波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纪晓岚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机智的口才,在乾隆年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这位被后世广泛认知的文人,是否真的如影视剧中所描绘的那样,是一位清廉正直...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纪晓岚 2024-11-28 纪晓岚与砚台:文人雅士的情怀与追求在中国古代文人的世界里,砚台不仅是研磨墨汁的工具,更是寄托情怀、彰显品味的载体。纪晓岚,这位清代著名的才子和高官,对砚台的热爱堪称痴迷,他与砚台之间留下了许多动...
纪晓岚 2024-11-18 清朝的名人纪晓岚:曾经做过和珅的马仔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纪晓岚与和珅这两位人物以其独特的性格和非凡的才能,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纪晓岚,作为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官员,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机智的口才著...
和珅 纪晓岚 2024-11-03 清朝才子纪晓岚两大爱好:竟是“食肉”和“御女”在中国清朝的历史长河中,纪晓岚以其卓越的学识和独特的个性,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颗璀璨明珠。然而,除了他在文学和政治上的成就外,纪晓岚还有两大广为人知且颇具争议的爱...
纪晓岚 2024-10-31 铁齿铜牙的纪晓岚:伶牙俐齿背后的软肋在中国历史上,纪晓岚是一位以其机智、博学和多才多艺而著称的人物。他以其铁齿铜牙、伶牙俐齿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后世口中的佳话。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
纪晓岚 2024-10-26 历史迷雾中的纪晓岚:真实与传说的交织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因其独特的魅力而备受瞩目。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纪晓岚便是其中之一。然而,近年来关于纪晓岚的一些负面传闻,如他是否也是贪官、是否曾写无...
纪晓岚 2024-10-17 纪晓岚和坤哪个官职大?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纪晓岚和坤是两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分别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在官职大小上却有所差异。一、纪晓岚的官职与成就纪晓岚,原名纪昀,字...
纪昀 纪晓岚 2024-10-12 乾隆与纪晓岚女仆的关系:历史背后的真相与思考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中,乾隆皇帝与纪晓岚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作为乾隆的重要辅臣和文人,纪晓岚为何会被派去当女仆?这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复杂性的问题。本文将根据现有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纪晓岚 2024-04-10 揭秘纪晓岚墓中七个清朝女子的寓意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纪晓岚墓,是清朝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纪晓岚的安息之所。在这座墓葬中,有七个清朝女子的雕像,它们枯坐于此,引人深思。那么,这些雕像究竟有什么...
纪晓岚 2024-04-0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