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纣王,很多人对他的评价或者印象都是非常不好的,说纣王昏庸、残暴,说他是个暴君之类的评价是非常多的,但是不知道从何时起,有一种说法,认为纣王才是世间的最后一个人皇,自从纣王之后就再也没有人皇了。这种说法就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纣王究竟是不是最后一个人皇?人皇到底是什么呢?
人皇氏:简称“人皇”,又称“泰皇”,是中国古代历史神话人物。在远古时代,“皇”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的意思 ;氏,用来称呼帝王贵族等。盘古后裔中,三皇是最早的三位神祇,盖“三皇”称谓仅是一种传说,都是远古时期为人类做过特别重大贡献的部落群体和首领。天皇氏是地皇氏之父,人皇氏之祖父。《春秋纬命历序》:“人皇出暘谷,分九河。”
传说人皇氏是地皇氏之子,提挺氏之父。古代中国部落首领;古越族,前6084----前4724年在位,定都良渚古城(今浙江余杭良渚文化遗址),同时设陪都于今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两城镇遗址。徐整《三五历纪》载:天皇、地皇、人皇;中国民间神话后来又把三皇都具体为一个古代部落首领。皇甫谧《帝王世纪》云: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人皇氏的具体人物太多了,这在后世所作的文献里,增补了众多位上古部落首领赋与人皇称号,形成了新“三皇”的诞生。
另一说认为,人皇氏即女娲氏,与伏羲氏、神农氏并称为“三皇”。
帝辛(约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6年),子姓,名受 (一作受德), 沫邑(今河南淇县)人,商朝末代君主,帝乙少子,世称商纣王。
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继位后,重视扩张领土,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获得大批俘虏,并把商朝势力扩展到长江流域。但他刚愎自用,引发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之长期征讨东夷,造成国内兵力空虚。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中,周武王率领诸侯联军击败商军,帝辛见大势已去,便躲进鹿台(今河南鹤壁)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在传统史学叙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是一位典型的暴君,终致众叛亲离、身死国灭,相关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等。但后世对此也存在不同的观点。
相传女娲补天后与盘古遗留在人间的精气相遇生了两个孩子,老大天帝掌管天庭,老二黄帝掌管人间,天帝和黄帝都是女娲的孩子,兄弟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说白了天帝也不能拿人间的黄帝怎么样,就这样人间的黄帝开枝散叶一直流传到了商汤纣王。
自人皇轩辕始,人皇乃是和天皇、地皇同一等级的人物,纣王不比轩辕那样强大的神通。但毕竟也是人皇之一。
封神演义中纣王曾在行宫粉壁之上作诗一首: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我感觉这是不可信的,一个黄帝后人,会对一个法力无边的女娲说出这种话吗?
想来这只是天帝收编人间的一个手段。后来天帝支持西伯侯造反,给西伯侯派去了无数的能人异士,如杨戬、雷震子、哪吒、土行孙等人,如果没有天帝插手此事,单凭西岐的军事力量难以撼动商汤基业。
大家都知道,纣王乃是商朝之主是人间的君王,当时在他的麾下有许多通天教主座下的门人为其效力,就比如说截教的第三代门人闻太师闻仲,闻太师不单单在商朝地位崇高,在截教中以申公豹为首的门人都尊为他道兄,而且他还有天眼和九天玄火罩。
还有就是曹州候崇黑虎,这两位虽然贵为仙人,但还是得对纣王行三跪九叩和君臣大礼,即便是二代弟子,比如在仙界地位堪比十二金仙之首的终南山练气士云中子,看见纣王也要躬身行礼,落座时也只是侧身而坐,并不敢和纣王分庭抗礼,但这些也仅仅是纣王君王的身份而已,他还有一重身份就是人皇,这个身份有多厉害呢?
当初阐教众人已经共破朝歌之时,作为阐教三代最为出色的弟子杨戬,此时的杨戬练就八九玄功,法力已早就超过了十二金仙,但即是如此,他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靠近纣王一步。
为何早说纣王是最后一个“人皇”呢?因为纣王之前,黄帝后人是不把天帝放在眼里的,大家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纣王之后,人间所有的帝王都变成了“天帝之子”,每年乞求天帝让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说纣王之后再也没有“人皇”了。
《帝王世纪》:“天地开辟,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 。” 《史记·秦始皇本纪》:从引文看,人皇氏是天地开辟以后最早的三位帝王之一。罗泌《路史》:“人皇氏没,矩神次之,出于长淮。”《路史》:“皇覃氏,一曰离光氏,锐头、日角,驾六凤皇,出地衡。在而不治,官天地府。”古籍中记载通姓氏“出地衡”,学者推测他的通知重心应该是在南方。通姓氏退位后传位有巢氏。
“人皇氏”是由人皇引伸而来。“人皇氏”作为一个名词,它和“人皇”一词含义有所不同。“人皇氏”是指具体一位帝王,其个人资料已如上列。“人皇”一词则有两重含义:其一,指“三才”之一。“三才”就是“三在”,“在”指客观存在物;“三在”就是天、地、人。“人(皇)”是从静态角度看“盖天”宇宙模型时所见到的第三样事物;若从动态角度看,即从天地人的起源、演化过程来看,存在着先有太极,次生天地,天地交而生人物的世界生成次序,古人将此生成次序概括为“天一、地二、人三”。这一世界演化次序也称为“皇化”,而“人三”就是皇化世界形成的第三个步骤。因此,“人皇”是指世界三大组分之一,也指世界生成的第三步骤。简言之,“人皇”首先不是指一个具体的人,但相当于一个“座位”,可以让帝王们轮流坐上去。比如,《尚书大传》把伏羲氏放到“人皇”座位上,而《三坟》把神农氏放到“人皇”座位上,道教文献则把燧人氏放到“人皇”座位上,等等。本词条所指的“人皇”,是地皇之子,姓恺,名胡洮,字文生,别号“居方氏”。其二,指“人皇氏”。此时,“人皇”被视为“人皇氏”的简化说法。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商朝末年的恶来与飞廉父子,犹如两颗被迷雾笼罩的星辰,其形象在忠臣与奸臣的争议中摇摆不定。他们究竟是纣王的忠实拥趸,还是助纣为虐的佞臣?要解开...
恶来 2025-09-11 太甲杀伊尹: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真相之辩商朝初年,伊尹作为开国元勋与五朝元老,其与商王太甲之间的权力纠葛,因《史记》与《竹书纪年》的截然相反记载,成为中国古代史最著名的悬案之一。这场“贤相辅国”与“奸...
伊尹 太甲 2025-09-03 三代贤母,共筑周室八百年基业——太姜、太任、太姒的家族传承与母仪天下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周朝以礼乐制度奠定中华文化根基,而其八百年基业的稳固,离不开三位伟大女性的智慧与奉献——太姜、太任、太姒。她们以“三太”之名流传千古,不仅是...
太任 2025-09-01 祖辛铜卣:商代青铜文明的巅峰见证1965年,河南省辉县褚丘乡的农田中,一件沉睡三千余年的青铜礼器重见天日。这件通高25.5厘米、重3千克的椭圆形铜卣,以盖内与器底同铸的“祖辛”铭文,揭开商代晚...
祖辛 2025-09-01 三太耀周:解码“太太”称谓背后的母仪密码在商周更迭的青铜时代,三位女性以“太”字为名,在历史长河中刻下永恒印记。太姜、太任、太姒——这三位周朝开国君主的配偶,不仅以母仪天下的德行塑造了三代圣王,更以姓...
太任 2025-08-28 烛龙与句芒:上古神话中的时空双璧在中国古代神话的浩瀚星空中,烛龙与句芒如同两颗交相辉映的星辰,分别掌控着时间与空间的秩序。二者虽无血缘关联,却以截然不同的神性特质,共同构建起上古先民对自然规律...
句芒 2025-08-21 武吉为何未入封神榜:凡人逆天改命的代价与神道秩序的必然在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构建的宏大神话体系中,封神榜的敕封规则堪称严苛:三百六十五路正神之位,仅授予战死者魂魄,活人无资格受封。这一设定下,姜子牙的弟子武吉成...
姜子牙 2025-08-07 葛天氏之民:上古理想社会的文化镜像在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葛天氏之民”是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意蕴的符号,它既指向传说中的上古圣王葛天氏所治理的淳朴社会,又成为后世文人寄托精神理想的象征。这一概念的...
葛天氏 2025-08-05 商朝太丁为何未入商王之列:一场跨越三千年的历史争议商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其王位传承制度与宗法体系始终笼罩在迷雾之中。在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后,其嫡长子太丁本应顺理成章继承王位,但《史记·殷本...
商汤 太丁 2025-08-05 武吉是谁的儿子:从神话改编到历史原型的身份解码在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庞大叙事体系中,武吉作为姜子牙的弟子、西周伐纣的先锋将领,其身份始终笼罩在神话与现实的双重迷雾中。随着近年来影视改编的推陈出新,武吉...
姜子牙 2025-08-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