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柴荣和赵匡胤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匡胤谋朝篡位上位之后,赵匡胤是怎么照顾柴荣的后人的?他们生活过得很惨吗?
赵匡胤是宋代的开国皇帝。在广顺时期,他已经是开封府的马直军使了。到了显德年间,赵匡胤一路擢升,执掌了禁军。此后,在于契丹的征战中,赵匡胤奋不顾身的救主行为让他名声大噪,被封为殿前都虞候。
当年有多忠心,就有多大的利益熏心。才过了七年,这位后汉的将军就在手下的撺掇下黄袍加身,成为了宋国的开国皇帝。好在赵匡胤还有少许良心,给子孙后代定下来一条祖训:“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想来也是,毕竟是抢了人家的江山,还是一个厚待了自己的人。大概也是为了弥补心底的不安吧,那么柴荣又是谁呢?
一、柴荣是谁
柴荣本姓柴,后改姓郭,他本来生活在邢州,家庭条件优越,长得也好。在家中的教导下,能文善武且与人为善。后来被姑父郭威收为养子并一直带在身边,开始走江湖体验生活。到了后汉时期,他随军出征并取得不错的战功,到了广顺年间已经晋封晋王。

显德元年,柴荣的姑父驾崩,柴荣顺势登基,并致力于要大干一场一统天下。在位期间,他励精图治,是一位实干的好皇帝。惋惜仅仅在位六年,年仅39岁的柴荣就突发疾病与世长辞了。
柴荣有4个儿子,最大的柴宗训也才7岁,这时候临危受命,成为后周的小皇帝。主少则国难,朝中有的人是看不惯这对孤儿寡母,其中一个就是赵匡胤。在发动了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被手下黄袍加身,建立了宋代,而柴宗训被迫退位,被改封为郑王。
柴家的这4个孩子可谓命运多舛,老大柴宗训变相圈禁后在21岁时郁郁而终,其他的弟弟们死得更早,甚至还有不知其所终的。当然这是正史的记载,在野史中似乎事情似乎发展得更加奇妙。
笔记小说《随手杂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赵匡胤逼迫柴宗训退位后,在皇宫里看到了一个孩子正在玩耍,赵匡胤处于好奇问了一句,身边的人立即回话说是柴荣的其中一个儿子。看到这个孩子的赵匡胤犹豫了,因为这个孩子是前朝的皇子,但是要杀的话,他又于心不忍。这时赵匡胤说:“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也。”
二、事情经过
虽然赵普进言要尽快除掉这个孩子,但赵匡胤问了潘美的意思,潘美道:自己是世宗和陛下的臣子,陛下说杀世宗的孩子,那是对不起世宗。可是要留下这个孩子,又会让陛下怀疑到自己,所以自己不好开口。
赵匡胤是何其聪明的人,一听就了解潘美不舍得杀了这个孩子。于是就把这个孩子过继给了潘美,成为了潘美的侄子,这个孩子就是潘惟吉。
这场风波似乎就这么过去了,即使过了多年,赵匡胤依旧没有问起来这个孩子的情况。而潘美虽然没有弟兄,但仍然和潘惟吉叔侄相称。之后潘惟吉还考入仕途,官至刺史。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在《默记》中是这样说的,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在宫里溜达,这时后宫中有两个宫女抱来了两个孩子参拜皇帝。赵匡胤很好奇就询问孩子是谁,原来他们是纪王柴熙谨和蕲王柴熙悔。
赵匡胤毕竟是抢人家江山的主,这个时候再对人家的后代赶尽杀绝情理上也说不通。所以他立刻让侍卫撤下,放了两个孩子,其中一个还让潘美抚养。后面的事情就和上面记载得差不多,赵匡胤也再也没有管过这个孩子的事情了。
然而无论是哪本小说中的记载,野史毕竟是野史,有许多民间的传闻穿插在其中。到底真相如何谁都不得而知,野史之所以能让大家更加关注,是因为古代的信息闭塞。而普通民众平时根本无从得知大内的信息,只能从捕风捉影中来揣测宫墙内的情况。
而对于这件事情中另一位朝臣赵普,他在看到这个孩子时就劝说赵匡胤要杀了这两个孩子。我们可以了解,赵普是辅助赵匡胤发动陈桥事变的大功臣,在他以后的为官过程中,也对宋代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当赵普七十一岁病逝后,赵匡胤亲自题写神道碑,并累赠尚书令、韩王,配享太庙。

这样的忠臣看多了战争中的真真假假,对于前朝皇子势必是不放心的。我们反观历史,在春秋战国事情的赵氏孤儿案的结果还历历在目,对于这些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来说,斩草不留根,留根必定是个祸患。虽然在皇帝面前说要杀掉幼儿是极其残忍的,但赵普依旧开口说了,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忠心。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个建议背后的这颗真心,让赵匡胤虽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是仍然重用着赵普。所有能成大事的人必定有一双能看透人心的眼睛,赵匡胤戎马一生,早就练就了自己的雷厉手段,对于谁红谁白心里门儿清。
宋代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宋代后主渐渐显示出疲态,让元代的殖民者踏破国境线入主中原。虽然这和宋代重文轻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宋代是少数没有被宦官专权的朝代,这也和开国君主赵匡胤的领导离不开。赵匡胤造了老领导的反虽然并不光彩,但从他后续的种种行为来看,还是以为有仁德的好皇帝。
三、总结
虽然历史的真相常常被埋没在时间的长河里,作为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只能从蛛丝马迹中去揣度当时的情况。无论柴氏一族是如同正史所说,被迫害以致下落不明,还是野史中所说的被赵匡胤高抬贵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放过。
我们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要看他的实绩,从赵匡胤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猜想野史中发生的事情应该和事实差不离。只有开明的君主才能给国家带来繁盛,只有善良的君主才能受到民众的拥戴。宋代在历史中存续的这么多年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推动中华文明进步的大朝。
五代至北宋初年,一位出身河北临清的将领以军功立身,历经后晋、后汉、后周三朝,最终在北宋官至太子太师,封邠国公。他就是王彦超——一位在战场上以勇猛著称,在朝堂上以...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10-24 皇位传承之谜:赵匡胤未传子嗣的深层动因与历史逻辑公元976年,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猝然驾崩于万岁殿,其弟赵光义(后改名赵炅)以“金匮之盟”为由继承大统。这一权力交接引发千年争议:赵匡胤有四子存活至成年,为何最终...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10-22 兵权与枷锁:古代将军手握重兵却难造反的深层逻辑在古代中国,将军手握数万乃至数十万重兵,看似具备改朝换代的实力,但历史长河中真正成功的案例却屈指可数。从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到安禄山的“渔阳鼙鼓”,这些特例背后...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10-15 皇权传承的隐秘逻辑:赵匡胤传位弟弟的深层动因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猝然崩逝于万岁殿,次日其弟赵光义即位,史称宋太宗。这场“兄终弟及”的权力交接,打破了自夏商周以来“父死子继”的皇位传承传统,更因“烛影...
宋太宗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10-14 投机者的困局:陶谷与赵匡胤的权力博弈五代十国至北宋初年,政权更迭如走马灯般频繁。在这场乱世中,一位名叫陶谷的文人凭借政治投机步步高升,却在赵匡胤建立宋朝后陷入“献诏有功却终不得重用”的尴尬境地。他...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10-13 双帝治术论:赵匡胤与赵光义的治国能力比较在中国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与宋太宗赵光义这对兄弟帝王,以截然不同的治国风格塑造了北宋初期的政治格局。通过对比二人在军事战略、中央集权、文化政策及历史影响等维度的...
宋太宗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10-11 赵匡胤迁都长安之议:赵光义反对背后的权力博弈与战略考量公元976年,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统一中原后,提出了一项震动朝野的计划——迁都长安。这一决策背后,既有对都城安全性的战略考量,也暗含着对皇权继承与政治格局的深远...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9-26 赵光义即位后朝臣沉默之谜:权力博弈与历史惯性下的必然选择公元976年冬夜,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于万岁殿,次日其弟赵光义即位为帝。这场看似突兀的权力交接,却未引发朝臣大规模反对,其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必然结果。从权力结...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9-26 赵匡胤传位之谜:为何舍子取弟背后的历史逻辑公元976年冬夜,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其弟赵光义仓促继位,史称“烛影斧声”事件。这场皇位更迭打破了中国传统“父死子继”的继承惯例,引发后世千年争议。结合《宋史...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9-26 乱世双雄:钱镠与赵匡胤的生存智慧与历史抉择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火纷飞,两位出身迥异的豪杰——钱镠与赵匡胤,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乱世中崛起。钱镠从贩私盐的底层青年成长为“保境安民”的吴越王,赵匡胤则从后周...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9-1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