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眉军,古代著名农民起义军,西汉末年最大的两股军事势力之一。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成为皇帝的王莽推行新政时,不仅没能有效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了天下剧烈的动荡,各地农民起义纷起,其中以赤眉军和绿林军为最大的两股军事势力。
新朝天凤四年(公元17年),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王匡、王凤聚饥民数百人在绿林山起义,由于他们隐蔽于绿林山中(今湖北京山境内),故这支义军被称为“绿林军”。
赤眉军于天凤5年(公元18年)在莒州(今山东莒县)起事,首领为琅琊人樊崇,其以泰山山区一带为根据地,与王莽的军队对抗,几年之间发展到数万人,成为一支不可小视的军事力量。
自号“赤眉军”
地皇3年(公元22年),王莽派出其子王匡(与绿林军首领同名)、廉丹率约十万军队进攻赤眉军。樊崇担心自己的部队与王莽的士兵混淆不清,就下令自己的部下都把眉毛涂红以相识别,从此号称“赤眉军”。
赤红眉毛的赤眉军轻松地战胜了前来讨伐的官军,此次大捷后,赤眉军在黄河南北纵横驰骋,队伍很快就扩大到数十万人。
这个时候绿林军北路部队攻克洛阳,更始帝刘玄由宛城迁都洛阳,派人劝降赤眉军,樊崇亲自带领20多人前往洛阳归降。
但更始帝采取冷漠应付的态度,只封樊崇等20几人为列侯,无权无禄,也没有封地。樊崇等人愤然离开回到赤眉军营地,自此绿林、赤眉两军分裂。
赤眉灭绿林
公元24年冬,赤眉军拥兵30万,分两路向西进攻长安,准备取代更始政权。当赤眉军走到华阴县时,樊崇等人考虑到:天下是刘家的天下,既然要取代更始帝,就要找一个姓刘的人出来当他们的首领。
于是,他们在部队中找到一个西汉皇帝的远亲——一个叫刘盆子的放牛娃,拥立这个年轻的孩子为“上将军”(樊崇等人认为古代皇帝带兵打仗,称上将军,那么上将军就是皇帝)。
有了名分的赤眉军士气大振,公元25年9月,赤眉军攻下了长安,俘虏了更始帝。
这样,绿林军宣告覆灭。轰轰烈烈的绿林大起义虽然失败了,但“绿林”二字却成为了后世那些“聚众山林、反抗朝廷”的英雄豪杰的代名词。
此时的赤眉军声势浩大,拥兵数十万,号称百万之众,成为当时军事力量最为强大的一支势力。可以这么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天下就是赤眉军的天下了。
占领长安
但是,胜利的喜悦很快就冲昏了赤眉军将领们的头脑,他们攻下长安后,天天聚在一起饮酒作乐,互相吹嘘自己的功劳,稍有不满就拔出长剑砍柱子,内部矛盾很大。
一次在宫里设宴庆祝,结果因为一件小事引发大乱,他们互相残杀,死了上百人才平息了下来。
刘盆子的哥哥很有见识,他看到赤眉军如此没有纪律,知道他们一定会失败,就让刘盆子归还帝位。
结果当他们提出要退位让贤时,樊崇等人死活不同意,最后向刘盆子承认错误,保证不再骚扰百姓,刘盆子才又留了下来。
此时的长安城内,鉴于常年的兵荒马乱,百姓们不知道哪个军队是百姓的军队,也不知应该归顺何人,所以赤眉军也得不到人民的支持。
与此同时,关中的地主豪强隐藏粮食,聚众反抗,与赤眉军为敌,致使长安城中的粮食奇缺,赤眉军又开始在长安城中大肆抢劫,更加失去民心,百姓们也纷纷逃散,城里的军粮得不到补充,占据长安城仅仅四个月,军粮就吃光了。
撤离长安
无奈之下,赤眉军只好放弃长安城,他们把抢掠来的金银财宝装上车,又一把火把长安城里的宫殿烧了个精光,准备向西逃窜。
需要说明的是,赤眉军自从成军以来,就不注重建立根据地,他们往往只会一路抢掠做流寇,不懂得巩固地盘、保障后勤补给的重要性,而抢来的军粮总有吃完的那一天,没有了军粮,军队也就没有了战斗力。
当赤眉军西移至安定、北地(今甘肃固原、怀县)一带时,恰天寒地冻遭遇大雪,又遭到拥兵割据的隗嚣地主武装的袭击。
不得已,赤眉军又折回了长安。而此时的长安,已是“城郭皆空,白骨蔽野”,赤眉军只好出关东归,此时的赤眉军还有20多万人。
刘秀建东汉
当时的刘秀虽然据有河北,但在广大的东方和南方,农民起义军余部和地方割据势力仍为数众多,和这些形形色色的武装力量相比,刘秀只不过才占据了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其实力也不足以与号称百万之众的赤眉军展开决战。
因此,刘秀趁赤眉军出兵西进长安之机,两路出击,扩充势力,一路自河北南下,夺取原赤眉军的地盘;一路从河北往西,进攻并州(今山西省)。两路军兵锋所指之处,攻无不克,捷报频传,一些割据势力也纷纷归附,中原之地尽为刘秀所占。
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镇)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 为表重兴汉室之意,刘秀建国仍然使用“汉”的国号,史称东汉。后来又定都于洛阳。
最后的失败
建武三年(公元27年)闰正月,当赤眉军行至崤山之底(今河南陕县东南)时,遭刘秀征西大将军冯异的伏击,被俘达八万人。其余十余万人南下宜阳(河南洛宁),又陷入刘秀设下的包围圈中。
饥寒交迫的赤眉军突遇伏兵,又逢大雨,措手不及,只好向刘秀请降,刘秀答应饶他们一死,于是,赤眉军向刘秀放下了武器,轰轰烈烈的赤眉起义就此终结。
刘秀认为,赤眉军的将领们虽然到处抢掠,干了不少坏事,但还是有三个长处:
一、他们没有抛弃糟糠之妻;二、他们能够拥立皇室后代为帝;三、别人失败的时候往往都是砍下君主的脑袋为自己邀功,而他们却没有这样做,显得比较有仁义。
同年,已投降的樊崇和赤眉军将领逄安再度起义,结果兵败后被杀。而刘盆子一直受到刘秀的优待,得以善终。原本可以稳得天下的赤眉军就这样败在了自己手上。
公元8年,王莽以“禅让”之名篡夺汉室江山,建立新朝,试图通过“托古改制”重构社会秩序。然而,这场激进的改革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危机,反而成为压垮新朝的最后一根...
王莽 2025-09-10 王莽篡汉:一场看似“众望所归”的权力和平更迭西汉末年,王莽以外戚身份逐步掌控朝政,最终通过“禅让”形式篡夺汉室江山,建立新朝。这场改朝换代在历史上显得尤为特殊——与后世董卓废立皇帝引发的诸侯讨伐不同,王莽...
董卓 王莽 2025-09-09 王莽改制:理想主义改革的历史镜鉴西汉末年,土地兼并加剧、社会矛盾激化,王莽以“托古改制”为旗号,试图通过全面社会改革重构国家秩序。这场持续十余年的改革,虽以失败告终,却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最具...
王莽 2025-09-04 西汉灭亡:多重危机交织下的帝国崩塌西汉王朝自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至公元9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而灭亡,共历时210年。这个曾以“文景之治”的繁荣、“汉武盛世”的辉煌载入史册的王朝,最终在多...
刘邦 王莽 2025-08-22 王莽诸子命运:权力绞杀下的家族悲剧王莽,这位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篡位者,以“托古改制”的改革家形象与“虚伪奸诈”的阴谋家标签并存于史册。其统治新朝15年间,不仅将西汉王朝推向覆灭,更将六个儿子卷...
王莽 2025-08-08 王政君:历史长河中的复杂镜像王政君(前71年—公元13年)是西汉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后妃之一。她身居后位61年,历经四朝,最终因侄子王莽篡汉而背负“葬送西汉”的骂名。然而,若以单一标签评判这位...
王莽 2025-07-22 马宫未任大司马:历史脉络中的官职辨析在西汉末年的政治舞台上,大司马一职因王莽专权而备受瞩目,其地位远超三公体系中的其他官职。然而,通过梳理《汉书》等史料与现代学术研究,可明确判定:马宫从未担任过大...
王莽 2025-07-16 血脉溯源:王莽祖先的陈姓密码与姓氏嬗变在中国姓氏文化的长河中,王莽家族的姓氏演变堪称一部微缩的家族史。这位西汉末年篡位称帝的改革家,其血脉源头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陈国,历经田氏代齐、秦灭齐国等历史巨变...
王莽 2025-06-03 王莽之子:权力漩涡中的命运沉浮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王莽作为新朝的建立者,其政治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他的儿子们却在这场权力风暴中,命运多舛,成为了历史洪流中的牺牲品。长子王宇:政治斗...
王莽 2025-05-23 历史真实的王莽:儒学理想与现实困局的交织者在两汉交替的动荡岁月中,王莽(前45年—23年)以新朝开国皇帝的身份,在历史长河中刻下复杂而深刻的印记。他既是儒家理想的践行者,又是现实政治的失败者,其人生轨迹...
王莽 2025-05-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