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殷,字伯殷,明朝初年外戚、将领,本是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1378年,因为娶了宁国公主,遂成为朱元璋的驸马都尉。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朱元璋的期待
据《明史》记载,梅殷“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所以,在朱元璋的十六个驸马之中,他备受朱元璋的喜爱。李文忠也曾经夸奖梅殷“精通经史,堪为儒宗”。
不难看出,梅殷确实是一个文韬武略的人才,文能通经史、著文章,武能骑马、拉弓。

朱元璋建国之后,实行藩王守边的制度,藩王分驻各地,以“固内外之势”,这些藩王位高权重,最重要的是他们手中握有一定数量的兵权,“少者三千人,多者万至九千人”。以至于朱元璋也隐约感觉到了各位藩王有尾大不掉之势。
1392年,朱标太子病逝,朱元璋最终决定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并“殷常受密命辅皇太孙”。也就是说,朱元璋任命了梅殷为托孤大臣。
显然,朱元璋是有所期待的。这种期待当然不难理解,就是希望梅殷能够辅佐建文帝朱允炆当政。
当时,有能力的功臣已经被朱元璋处理地差不多了,只剩下各地藩王是朱允炆的威胁。朱元璋肯定期待,万一藩王谋反,梅殷能够发挥“托孤大臣”的作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遗憾的是,朱元璋可能要失望了,因为梅殷辜负了朱元璋。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看朱元璋在靖难之役的表现。
靖难之役的表现
靖难之役的时候,虽然梅殷在态度上表现的十分忠心,但是,在行为上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
1401年,梅殷奉命镇守淮安,“悉心防御,号令严明”。1402年四月,燕王朱棣以“进香”为名,想要从淮安借道攻向南京。结果,遭到梅殷的严词拒绝,还对朱棣说朱元璋有禁令,不遵从的人就是不孝。

朱棣知道后,大怒,又写信给梅殷,说自己兴兵是“清君侧,天命有归,非人所能阻。”梅殷这次的做法更绝。
他下令将送信人的耳朵和鼻子都割了下来,只留了一张嘴,让他回去给朱棣讲讲君臣大义。朱棣十分沮丧,只得从扬州进军南京。
表面上看,梅殷似乎是忠于建文帝的,但是,问题是,既然忠于建文帝,而且建文帝当时已经在各地募兵,那为什么,梅殷当时没有在朱棣进攻南京的途中袭击朱棣呢?
还有史料,说梅殷当时手握40万大军,我们且不说,这40万大军是真是假,梅殷当时肯定是有一定的兵力的,不然以朱棣的性格,他只要能胜利肯定会直接攻打过去的。
因此,唯一的可能是梅殷考虑到了当时的形势,选择了识时务,选择了背叛。当时,朱棣已经“破何福军,执平安等将领”,攻取南京,几乎是势不可挡。
1402年六月,朱棣登基后,朱棣并没有招降梅殷,梅殷是自己主动前去南京投降的。而且,即使在得知建文帝已经驾崩之后,他仍然没有选择以死殉国,而是选择了苟且偷生。
结果,1405年十月,梅殷入朝,在过笪桥时被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等人挤入水中,溺死。其实,整个过程都是朱棣一手策划的。既然选择苟且偷生,被人溺死又能怪谁呢?
人民心中有杆秤
在人民群众心中,“靖难之役”无论如何包装都是一场篡位之争,不管怎么说,都是叔叔夺取侄子的皇位之争。

朱棣夺权,本身就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是有悖道义的,是有违民心的。而且,朱棣在夺权之后,对建文一朝的忠臣大肆杀戮,为此还创造了“诛十族”、“瓜蔓抄”等酷刑。更是有损他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反观建文帝,他登基之后,虽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是对待全国的人民群众也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而且,他一直追求仁政,在很大程度上是得民心的。
所以,不难想象,在“靖难之役”中,人民群众的心是向着建文帝的。建文帝失踪之后,总有很多关于建文帝在外出行的各种传说,就是证明。这些传说不管真真假假,至少说明了人民群众是不希望建文帝无故而亡的。
这样一来,人民群众又会在心里责怪那些不忠于建文帝的大臣,其中,托孤大臣,驸马梅殷自然是最难逃其责的。
所以,尽管不少人,认为梅殷是忠臣义士,但是,人民群众心中有杆秤,他们对这种说法可能并不买账。因为,驸马梅殷作为朱元璋唯一的托孤大臣,在靖难之役前后的表现,是让他们很难理解的,甚至是失望的。
而在建文帝的忠臣里面,人们记忆最深的可能就是,方孝孺、景清和铁铉之类的人物,根本没有托孤大臣梅殷的位置。
“靖难之役”中畏首畏缩,“靖难之役”后又选择苟且偷生,最终,他在人民群众心中的那杆秤上是没有什么重量的。
所以,无论多少人在“漂白”梅殷,我们都很难说,他是一位忠臣义士,也很难说,他有什么高风亮节。
总体上来说,他辜负了朱元璋的期待,没有真正地忠诚于建文帝,对不起“托孤大臣”的名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他即使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不知道大家对这位朱元璋唯一的托孤大臣,梅殷,到底抱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希望感兴趣的朋友能够各抒己见,多多交流。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五月,太子朱标因风寒骤逝,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将朱元璋推入权力继承的漩涡。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强势的君主之一,朱元璋在继承人选择上展现出惊人...
朱元璋多少岁 朱允炆下落 2025-11-20 铁血帝王与仁德贤后: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共生传奇在历史长河中,明太祖朱元璋以铁腕治国、严刑峻法著称,其屠戮功臣、大兴文字狱的举措常被后世诟病为“残暴”。然而,这位冷峻帝王对发妻马皇后的深情却如春日暖阳,贯穿其...
朱元璋多少岁 马皇后 2025-11-19 朱元璋:开国之功耀千古,千古一帝缘何难?在明朝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朱元璋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存在。他从一介布衣崛起,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大明王朝,其开国之功不可磨灭。然而,在历史长河中,对于“千古一帝”的...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1-18 明朝功臣命运:从朱元璋到明英宗的权力漩涡与悲剧轮回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功臣群体的命运始终与皇权紧密交织。从朱元璋以“高鸟尽,良弓藏”的逻辑清洗开国功臣,到明英宗复位后权臣的跌宕沉浮,明朝功臣的结局仿佛陷...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1-18 从“天命预言”到血溅朝堂:朱元璋与算命师的权力博弈1358年的婺州城外,一位身着粗布麻衣的术士刘日新凝视着朱元璋的面相,突然伏地叩首:“将军龙瞳凤颈,他日必登九五!”这个预言在八年后成为现实,但当朱元璋坐拥江山...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1-18 火攻破敌定乾坤:明初名将郭兴的传奇人生在明朝开国的风云岁月里,无数英雄豪杰如璀璨星辰般闪耀,郭兴便是其中一位凭借卓越军事才能和果敢决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名将。他以火攻之计助力朱元璋大破...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1-17 功高难掩猜忌:廖永忠之死的深层剖析在明朝开国的风云岁月里,廖永忠无疑是一颗耀眼的将星。他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为明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了不朽功勋。然而,这位战功卓著的将领,最终却落得个坐...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1-14 猛将傅友德:从战场战神到权力祭坛的悲剧在明朝开国的风云岁月里,傅友德宛如一颗耀眼的将星,以其超凡的勇猛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历史的天空中划出一道璀璨而悲壮的轨迹。朱元璋曾赞誉他“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
朱元璋多少岁 傅友德 2025-11-14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多重考量下的历史抉择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朱元璋推行的藩王制度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对明朝的政治、军事、社会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制度的推行并非偶然,而是...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1-14 朱元璋问政张恒:一问三不知的代价与治吏逻辑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朝堂上,一场看似寻常的述职汇报,却因朱元璋的突然发问掀起惊涛骇浪。当武官张恒以“职责仅在训练士兵”为由,对民间疾苦一问三不知时,这位...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1-1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