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殷,字伯殷,明朝初年外戚、将领,本是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1378年,因为娶了宁国公主,遂成为朱元璋的驸马都尉。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朱元璋的期待
据《明史》记载,梅殷“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所以,在朱元璋的十六个驸马之中,他备受朱元璋的喜爱。李文忠也曾经夸奖梅殷“精通经史,堪为儒宗”。
不难看出,梅殷确实是一个文韬武略的人才,文能通经史、著文章,武能骑马、拉弓。
朱元璋建国之后,实行藩王守边的制度,藩王分驻各地,以“固内外之势”,这些藩王位高权重,最重要的是他们手中握有一定数量的兵权,“少者三千人,多者万至九千人”。以至于朱元璋也隐约感觉到了各位藩王有尾大不掉之势。
1392年,朱标太子病逝,朱元璋最终决定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并“殷常受密命辅皇太孙”。也就是说,朱元璋任命了梅殷为托孤大臣。
显然,朱元璋是有所期待的。这种期待当然不难理解,就是希望梅殷能够辅佐建文帝朱允炆当政。
当时,有能力的功臣已经被朱元璋处理地差不多了,只剩下各地藩王是朱允炆的威胁。朱元璋肯定期待,万一藩王谋反,梅殷能够发挥“托孤大臣”的作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遗憾的是,朱元璋可能要失望了,因为梅殷辜负了朱元璋。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看朱元璋在靖难之役的表现。
靖难之役的表现
靖难之役的时候,虽然梅殷在态度上表现的十分忠心,但是,在行为上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
1401年,梅殷奉命镇守淮安,“悉心防御,号令严明”。1402年四月,燕王朱棣以“进香”为名,想要从淮安借道攻向南京。结果,遭到梅殷的严词拒绝,还对朱棣说朱元璋有禁令,不遵从的人就是不孝。
朱棣知道后,大怒,又写信给梅殷,说自己兴兵是“清君侧,天命有归,非人所能阻。”梅殷这次的做法更绝。
他下令将送信人的耳朵和鼻子都割了下来,只留了一张嘴,让他回去给朱棣讲讲君臣大义。朱棣十分沮丧,只得从扬州进军南京。
表面上看,梅殷似乎是忠于建文帝的,但是,问题是,既然忠于建文帝,而且建文帝当时已经在各地募兵,那为什么,梅殷当时没有在朱棣进攻南京的途中袭击朱棣呢?
还有史料,说梅殷当时手握40万大军,我们且不说,这40万大军是真是假,梅殷当时肯定是有一定的兵力的,不然以朱棣的性格,他只要能胜利肯定会直接攻打过去的。
因此,唯一的可能是梅殷考虑到了当时的形势,选择了识时务,选择了背叛。当时,朱棣已经“破何福军,执平安等将领”,攻取南京,几乎是势不可挡。
1402年六月,朱棣登基后,朱棣并没有招降梅殷,梅殷是自己主动前去南京投降的。而且,即使在得知建文帝已经驾崩之后,他仍然没有选择以死殉国,而是选择了苟且偷生。
结果,1405年十月,梅殷入朝,在过笪桥时被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等人挤入水中,溺死。其实,整个过程都是朱棣一手策划的。既然选择苟且偷生,被人溺死又能怪谁呢?
人民心中有杆秤
在人民群众心中,“靖难之役”无论如何包装都是一场篡位之争,不管怎么说,都是叔叔夺取侄子的皇位之争。
朱棣夺权,本身就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是有悖道义的,是有违民心的。而且,朱棣在夺权之后,对建文一朝的忠臣大肆杀戮,为此还创造了“诛十族”、“瓜蔓抄”等酷刑。更是有损他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反观建文帝,他登基之后,虽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是对待全国的人民群众也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而且,他一直追求仁政,在很大程度上是得民心的。
所以,不难想象,在“靖难之役”中,人民群众的心是向着建文帝的。建文帝失踪之后,总有很多关于建文帝在外出行的各种传说,就是证明。这些传说不管真真假假,至少说明了人民群众是不希望建文帝无故而亡的。
这样一来,人民群众又会在心里责怪那些不忠于建文帝的大臣,其中,托孤大臣,驸马梅殷自然是最难逃其责的。
所以,尽管不少人,认为梅殷是忠臣义士,但是,人民群众心中有杆秤,他们对这种说法可能并不买账。因为,驸马梅殷作为朱元璋唯一的托孤大臣,在靖难之役前后的表现,是让他们很难理解的,甚至是失望的。
而在建文帝的忠臣里面,人们记忆最深的可能就是,方孝孺、景清和铁铉之类的人物,根本没有托孤大臣梅殷的位置。
“靖难之役”中畏首畏缩,“靖难之役”后又选择苟且偷生,最终,他在人民群众心中的那杆秤上是没有什么重量的。
所以,无论多少人在“漂白”梅殷,我们都很难说,他是一位忠臣义士,也很难说,他有什么高风亮节。
总体上来说,他辜负了朱元璋的期待,没有真正地忠诚于建文帝,对不起“托孤大臣”的名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他即使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不知道大家对这位朱元璋唯一的托孤大臣,梅殷,到底抱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希望感兴趣的朋友能够各抒己见,多多交流。
在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的群体画像中,徐达始终占据着特殊地位。这位出身淮西的将领,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助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却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突然离世,享年五十...
朱元璋多少岁 徐达 2025-07-30 达兰皇后:从陈友谅宠妃到朱元璋宫廷的悲剧终结者达兰,这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复杂印记的女子,其人生轨迹与陈友谅、朱元璋两位乱世枭雄紧密交织。她曾是陈友谅的宠妃,后成为朱元璋的达定妃,最终却因复仇执念与宫廷阴谋走...
朱元璋多少岁 陈友谅 2025-07-29 傅友德后代子孙的流散与传承:乱世中的家族史诗明初名将傅友德以“七战七捷”的军事传奇闻名史册,却在洪武二十七年因“谋反”罪名被朱元璋赐死,家族遭灭顶之灾。然而,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并未绝后,其子孙在历史洪流中...
朱元璋多少岁 傅友德 2025-07-29 朱元璋:历史天平上的功过双面镜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帝王之一。他以赤贫之身推翻元朝统治,开创大明王朝,却在治国过程中展现出铁腕手段与严酷统治。这位“草根皇...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25 方国珍兵力考:元末割据势力的军事力量解析元末乱世,群雄并起,方国珍作为最早举旗反元的势力之一,凭借浙东三郡(庆元、台州、温州)的地理优势与强大的水军力量,在元廷与朱元璋之间周旋近二十年。然而,关于其兵...
朱元璋多少岁 方国珍 2025-07-23 朱棣生母之谜:正史记载与民间传说的千年博弈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作为明朝最具争议的皇帝,其生母身份问题自明代中期便成为史学界悬案。官方史书《明史》《明实录》明确记载其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孝...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17 刘伯温的最后一个预言:历史迷雾中的智慧回响1375年寒冬,浙江青田的刘府内,病榻上的刘伯温将长子刘琏唤至身前。这位辅佐朱元璋定鼎天下的谋臣,在弥留之际留下四句谶语:"蓝玉骄纵,必遭灭族...
朱元璋多少岁 蓝玉 2025-07-10 明朝都察院:皇权下的监察利剑与制度困局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长河中,明朝都察院以其严密的体系、广泛的职权和深远的影响,成为封建专制时代监察体系的巅峰之作。作为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09 朱元璋文字狱:历史迷雾中的真相探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文字狱犹如一道道阴霾,笼罩着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成为专制统治者钳制思想、维护权威的残酷工具。朱元璋,这位从草根崛起的大明开国皇帝,其...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08 马皇后为何未救刘伯温:历史迷雾中的权力与人情博弈在中国民间传说中,马皇后常以“贤后”形象出现,其智救宋濂、巧劝朱元璋的典故广为流传。然而,当刘伯温深陷胡惟庸构陷的漩涡时,这位以仁慈著称的皇后却未出手相救。这一...
朱元璋多少岁 马皇后 2025-07-0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