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进入关中之后,分封十八路诸侯,结果不到一年,天下大乱,群雄再次陷入纷争。刘邦垓下之战击败项羽之后,依然先后分封了八位异姓诸侯王,虽然也有叛乱,但是这些诸侯王和东方旧贵族却没有掀起多大的浪花,刘邦开创并稳固了延续数百年的汉室江山。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而一直拥有较大影响力的东方六国旧贵族又为何如此安静呢?

形似而神不似
虽然看起来,项羽和刘邦都是一战而定天下随后开始分封。项羽是巨鹿之战后进入关中,随后分封十八路诸侯;而刘邦则是垓下一战消灭西楚霸王项羽,随后称帝建汉。但是在称帝的同时他仍然先后分封了八位异姓诸侯王。但是仔细分析他们称霸或者称帝的前后状况,其实两者还是有较大的不同。
项羽是霸主,而刘邦是帝王:这不是单纯的称呼不同,而是他们实力的真实体现。项羽在巨鹿之战后率领诸侯联军进入关中,虽然实力雄厚,主持天下分封,号称西楚霸王。但是本质上,我们可以把他看作楚国主力率领诸侯联军合纵攻秦成功。项羽手中的军队虽然号称精锐,但是无论军队数量、实力和控制地盘等等都不能说占据绝对优势。他的主导权更多的是靠巨鹿之战带来的“威”和山东六国旧贵族的支持罢了。而刘邦在垓下之战后,我们可以把他看作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弱化版,因为刘邦的迅速崛起与他占据关中并成功继承了秦国或者秦朝的“遗产”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有人把刘邦的汉军称之为“复活的秦军”。所以刘邦在垓下之后我们可以把他看作是秦国率领部分诸侯联军对其余山东六国进行的征服。因此刘邦能够称帝并主持分封就因为他完全是凭手中已经掌握的实力称帝,或者至少是秦国统一前面对山东六国立于不败之地。再看两人在决定天下的关键一战的实力对比:巨鹿之战我们或许只记住了项羽的破釜沉舟和盖世武勇,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其实项羽当时的兵力并不多,而且我们可以从史书中看到当时诸侯各国的援军却非常多,这些军队后来加入项羽的部队才使项羽组织起庞大的诸侯联军,但是这些人后来要么回归各自的母国,要么就成为了一方诸侯。项羽的真正实力其实没有绝对优势,这从后来他与齐国的战争中就可以看出,而且当时反秦的另一支较强军队——刘邦的汉军,根本不是项羽能够直接控制的。反观刘邦在垓下之战中虽然也有英布、彭越这样的实力派诸侯助战,但是最关键的助力还是当时的齐王韩信(后来的楚王和淮阴侯),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一个关键点,那就是韩信率领不是齐军也不是楚军,而是货真价实的汉军。也就是说这支部队真正的背后老板是刘邦本人,所以战后刘邦马上就解除了韩信的兵权,重新控制了这支军队,而韩信根本没有能力反抗。由此可知,刘邦本人率领的汉军加上韩信率领的汉军足以碾压其他诸侯。
山东六国旧贵族势力虽然历经战国数百年经营根深蒂固,但是架不住在短短几十年时间了里历经多次打击和洗牌,实质上已经实力大不如前。
第一次打击:从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这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山东六国的旧贵族势力遭遇了一次巨大打击,他们不得不臣服与强大的秦国和秦军。第二次洗牌: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除了著名的书同文、车同轨和焚书坑儒等政策外,还有一个强迫迁移六国旧贵族势力十二万户到咸阳居住。这就是秦始皇为打击盘踞山东六国多年的旧贵族势力的一次洗牌。第二次打击: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山东六国旧贵族势力开始蠢蠢欲动。第二年,陈胜吴广起义为这些旧贵族势力提供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于是各地豪强纷纷开始举起反秦大旗,但是秦朝在灭亡之前,曾经一度有希望扑灭这些旧贵族势力的起义,因为在巨鹿之战前,秦朝的局势已经开始好转,秦军在章邯的率领下又一次对山东六国的旧贵族势力进行了一番打击,只不过后来楚国的旧贵族中出了个项羽,秦朝才土崩瓦解。第二次洗牌:这一次的洗牌就是项羽进行的分封。虽然项羽出身楚国旧贵族,但是他的分封中缺乏战略眼光,他根据个人好恶对山东六国旧贵族实力又进行了一次洗牌,其中一部分旧贵族势力又在此次洗牌中被削弱。第三次打击:楚汉战争中的焦点虽然是项羽和刘邦的交锋。但是不要忘记了,十八路诸侯和山东旧贵族势力几乎都卷入了这场决定天下归属的战争,而且刘邦还派遣韩信作为偏师开辟第二战场,将魏、赵、齐等国都打击了一遍,韩信的这支军队也再一次沉重打击了山东旧贵族势力。到刘邦建立汉朝的公元前202年,山东旧贵族势力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历经多次打击和清洗,实际上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再加上他们要面对的是继承了秦国“遗产”而且绝对实力要强大许多的刘邦的汉军。

因为刘邦已经拥有了较强的实力,而山东六国旧贵族的实力也已大不如前,因此这些旧贵族们当然要消停不少。但是刘邦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人物,他并没有掉以轻心,相反他和他继承者们一直高度重视如何控制山东六国以及打压和控制山东六国旧贵族势力。
稳步推进“削藩”:虽然刘邦分封的异姓诸侯王已经不少是出生草莽了,但是不可否认他们背后依然有山东六国旧贵族的影子。而且这些异姓诸侯王的存在也的确让刘邦寝食难安,所以刘邦登基不久就开始逐步开展“削藩”。这些消灭异姓诸侯王的行动实质上又对山东六国的旧贵族势力进行了一番打击。分封同姓诸侯王加强控制:出身草莽的刘邦,尽管没有多少出色的亲属能够作为独当一面的诸侯王,但是刘邦依旧把兄弟、儿子甚至同宗的兄弟都分封出去,镇守山东六国,防止旧贵族势力死灰复燃。这可以从当初他分封庶长子刘肥为齐王的历史记载中就看出。因此在汉朝初期这些同姓诸侯王也的确起到了压制旧贵族势力,稳定汉室江山的作用。继承人执政政策稳定有延续性:虽然汉初仍然有一些内部动乱,但是自从刘邦消灭异姓诸侯王之后,西汉内部大的战事基本没有,直到汉景帝初年的七国之乱,但也很快平定。刘邦之后的继承人基本都延续“黄老无为”和“休养生息”的国策,因此国内局势开始趋于稳定,而安定和平的生活对于当时饱受战乱的人们来说诱惑力要大得多,因此山东六国旧贵族更加难以发动群众,这对山东六国的旧贵族势力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而且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到汉武帝的迁徙豪强到茂陵,西汉王朝一直非常重视利用强迫迁徙豪强的方式来抑制和打击豪强势力,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山东六国旧贵族势力的遗存,在稳定的社会大局下,这些旧贵族势力被逐步分化瓦解,最终失去与中央政权抗衡的实力。
公元前203年,楚汉战争进入胶着阶段,韩信手握30万精锐之师,坐拥齐地七十余城,成为决定天下归属的关键变量。项羽派武涉游说,谋士蒯通献上“三分天下”之策,甚至刘...
项羽 韩信 2025-11-19 权力漩涡中的生死博弈:戚夫人之死背后的深层逻辑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刘邦以泗水亭长之身崛起为开国帝王,其后宫虽无秦始皇"六宫粉黛"的规模,却也聚集了八位各具特色的女性。当吕...
秦始皇陵 刘邦 2025-11-19 刘肥:从险遭毒杀到善终的西汉庶长子在西汉初期的风云变幻中,刘邦的庶长子刘肥,其命运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他虽无缘帝位,却因身份和地位,在吕后掌权时期陷入了一场生死危机,险些命丧毒酒之下,最终却...
刘邦 2025-11-19 萧何自污:皇权阴影下的生存智慧在汉初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萧何作为开国丞相,以卓越的才能和忠诚辅佐刘邦夺取天下。然而,在刘邦晚年,这位功高盖世的贤相却做出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自污名节。这一...
刘邦 萧何 2025-11-18 逃难抛亲背后:刘邦的复杂面孔与历史真相在历史的长河中,刘邦的形象一直充满争议,其中“逃难抛妻弃子”这一事件,更是让他被贴上了“无赖”的标签。然而,深入探究历史细节,我们会发现刘邦的形象远非如此单一,...
刘邦 2025-11-18 英雄落幕时:刘邦大哭项羽背后的政治博弈与人性考量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乌江畔的霸王自刎声犹在耳。当汉军将领王翳割下项羽头颅时,这位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
项羽 刘邦 2025-11-17 韩信:智冠群雄却难逃悲剧,聪明一世为何糊涂一时?在秦汉交替的动荡岁月里,韩信宛如一颗璀璨流星,划破历史长空,留下无数传奇。他以卓越军事才能,助刘邦定鼎天下,被后世尊为“兵仙”,然而,这位智谋超群的军事天才,最...
刘邦 韩信 2025-11-17 吕后未称帝而立刘盈:权谋、礼法与现实的三重枷锁刘邦驾崩后,吕后作为其结发妻子,凭借政治手腕迅速掌控朝局,成为西汉初期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她毒杀戚夫人、大封吕氏子弟,甚至一度临朝称制,却始终未突破“称帝”的底...
刘盈 刘邦 2025-11-17 项羽败亡后刘邦对项氏亲属的处置:宽仁表象下的政治权谋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畔自刎,标志着楚汉争霸的终局。这位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慑天下的枭雄陨落后,其亲属的命运...
项羽 刘邦 2025-11-14 乌江渡口的历史迷思:项羽东山再起的可能性探析公元前202年寒冬,垓下战场硝烟未散,西楚霸王项羽率800余骑突围南逃。当这位31岁的军事天才在乌江边面对亭长的小船时,他选择将乌骓马赠予船夫,转身步战至力竭自...
项羽 2025-11-1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