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是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南宋的开国皇帝。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为您讲解
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发生的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幕亡国事例,北宋的末代皇帝宋徽宗、宋钦宗,包括大批皇族和官吏被金国人带到北方,仅仅只有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在外逃过一劫,随后在应天(河南商丘)登基为帝,不过赵构在金人离开后依然不敢回到首都东京汴梁,辗转南逃,直到在长江以南的临安稳定住脚步,所以赵构称帝后的宋朝被称为南宋。
赵构能当上皇帝当然和天大的运气离不开关系,他在金国军队进入东京汴梁之前曾受命去金军那边谈判,史书上记载他先是“慷慨请行”,然后在金军大营中表现得是“意气闲暇”,在谈判陷入僵局,宋军大将姚平仲还向金军发动起攻击后,随行的张邦昌“恐惧涕泣”,赵构却继续表现出皇族的尊严,史书记载的是“帝不为动”。
赵构的表现阴差阳错的让金国人以为他是个假皇子,于是要求换人,这一换,赵构算是逃过一劫,替换赵构的宋徽宗第五个儿子肃王赵枢在和议达成后(宋朝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一直被金人扣着不放,然后在汴梁城破后跟着徽、钦两位倒霉皇帝一起被掳到了北方,再也没有机会回来。而金人第一次谈判大获成功,得寸进尺,要求再次谈判,并在获知前次意气闲暇的赵构是真皇子的情况下要求再次让他来谈判。
好不容易被五哥肃王赵枢顶缸的赵构迫于朝廷上的压力本来要再次前往金营的,结果在磁州时宗泽救了他,宗泽直接跟他说:“肃王去不返,金兵已迫,复去何益?请留磁”,有了宗泽的提醒,赵构就坚决不去金营了,还因身在汴梁城外获得了河北兵马大元帅的名头,有了光明正大招兵买马的身份,也因为不在汴梁,最后成为宋徽宗唯一在外的继承人,真可以说是大难出金营,必有后福。
赵构登基后改元建炎,建炎这个年号的意义有多种说法,但“炎”字代表着以“火”克“金”却是公认的,不过赵构的这个年号并不能帮助他降低金朝的威胁和对金军的恐惧,有火也要有能勇于操纵的指挥者才能克金不是?赵构显然没有这个胆量,他要做的就是不停的逃,整个建炎年号使用的四年中他唯一做的就是不断地往南逃,往海上逃,只要不被金军抓住就是胜利。
建炎元年十月,赵构先是从应天跑到扬州,在扬州时,他委派的东京留守宗泽给了上书二十四道,建议他返回东京汴梁以领导收复河山的军事行动,赵构别说同意回去了,反而在建炎二年得知金军南下时,继续带着人往南跑,一直跑到杭州才停下脚步观望,在确定金军不会渡江的情况下,才勉强在群臣的劝勉中往北前进了一小步,来到建康(南京)驻跸。
他不回去领导抗金,被气得病死的宗泽打下的北方抗金基本盘烟消云散,金军没了后顾之忧,建炎三年末,金军在金兀术(完颜宗弼)的率领下又南下,而且目标很明确,就是来抓赵构,还好,赵构虽然不敢打,但逃得还是很快,从建康开始不停往南边跑,一直跑到定海(浙江舟山)坐船入海,金军都追到海上了,当时有个说法叫“搜山检海”捉赵构,要不是金人不善于操舟,赵构都没地跑了。
也是在这一次金军南下的抵抗战争中,韩世忠在黄天荡附近击败金兀术率领的十万金军,才算彻底遏制住金军南下的势头,即便如此,赵构也没敢选择长江边上的建康做新的首都,而是选择了更后边的临安。为什么选择临安?还是因为方便逃跑,南边有淮河加长江双重防线,金军不善于水战,同时突破双重防线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即使长江防线丢失,在远离长江的临安也有足够的时间南逃。
临安的西边有荆襄加四川双重防线,四川有吴阶,荆襄有岳飞,那就更安全了,两道双重防线顶着,安全有了保证,赵构也就放心了,至于进攻?还是先稳住江山再说吧。南宋的这两道防线从防御角度来说还是很牢固的,别说金国了,后来的蒙古人都没办法顺利突破,打了四十多年就在这几个地方你来我往的死磕,蒙古人没辙,还是从云南那边绕道突进来,才彻底瓦解了南宋的抵抗决心。
赵构在史书上被称为宋朝的中兴之君,不过他这个中兴之君不是打出来的,他有着宋徽宗之子,宋钦宗之弟的大义名分,只要他在,就是当仁不让的合法继承者,因此,他不需要打,用收复失地之类建立威望的举动根本就没必要,他唯一要做的就是活着。他在被金军追击的过程中丧失了生育能力,在不断的南逃中被失望的武将发动兵变(苗刘兵变),即便如此,他也依旧保持着随时逃跑的准备。
对于赵构来说,活着就是胜利,东京汴梁被攻破,父、兄全部被抓,宋徽宗一系,甚至于宋太宗一系的代表只剩下他一个,短时间内恢复中央政府的运转是不可能了,北方大乱,南方也暂时是无政府状态,在这种状况下,先能维持住以他为核心的政府不倒才是头等大事,而维持住他的政府不倒,首要的还是要保证他自己的安全。
赵宋皇族中宋太宗一脉虽然绝大部分被金人掳走,但宋太祖一脉在南方却有好多,赵构如果死了,宋朝未必真正亡,只要金人无法在江南实行有效统治,残存的士大夫集团大可以再推举一位宋太祖的后人做皇帝,所以赵构只有活着才能作为一面旗帜。
赵构在后世虽然因为杀岳飞和对金妥协备受争议,但他的逃跑主义对于南宋能快时间的建立起没有争议性的政府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否则没有赵构的南宋没准会变成南明。赵构进金营能免于被扣押,苗刘兵变时能免于被杀,多次在金军南下时能提前逃脱不被抓住,有这种运气的人也活该他做皇帝,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也只有先做赵跑跑,才能成为中兴之君,当然,要是没杀岳飞就更好了。
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一生,是艺术天赋与政治失能交织的悲剧。这位以“瘦金体”和《千里江山图》闻名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将北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
宋徽宗 2025-09-16 天祚帝与宋徽宗:末代君王的命运交响曲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因相似的命运轨迹而交织成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画卷。天祚帝耶律延禧与宋徽宗赵佶,便是这样两位末代君王。他们分别统治着辽朝与北宋,却在历史的...
宋徽宗 2025-09-15 宇文虚中:南宋孤胆英雄的悲歌与忠魂宇文虚中(1079—1146),字叔通,初名黄中,宋徽宗亲赐其名为虚中,号龙溪居士,成都广都(今四川成都双流)人。他的一生,是南宋初期复杂政治局势与民族矛盾交织...
宋徽宗 2025-09-02 宋徽宗的皇后:三位女性在乱世中的命运浮沉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在位期间沉迷书画艺术,却因政治失策导致靖康之变,最终与皇后、妃嫔、皇子公主一同沦为金国俘虏。他的后宫中,有...
宋徽宗 2025-08-18 王希孟就是宋徽宗本人?一场跨越千年的艺术身份之谜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一幅名为《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长卷横空出世。十八岁的少年王希孟以半年时间完成此作,其细腻笔触与恢弘布局令后世惊叹。然而,随着历史研...
宋徽宗 2025-08-18 柔福帝姬:乱世飘零中的悲剧终章靖康之变后,北宋皇室遭遇灭顶之灾,三千余名皇族、后妃、朝臣被掳北上,柔福帝姬赵多富便是这场浩劫中的典型缩影。这位宋徽宗第二十女,从金枝玉叶沦为金人战利品,其命运...
宋徽宗 2025-07-29 权臣末路:蔡京的流放与北宋政治生态的崩塌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汴京告急。太学生陈东上书宋钦宗,痛陈“六贼乱政”,首当其冲的便是权相蔡京。这位曾执掌朝政十八年、以“太平宰相”自居的权臣,...
宋钦宗 蔡京 2025-07-22 梁师成口中的“小苏先生”:一段扑朔迷离的北宋往事北宋末年,宦官梁师成以“六贼”之一的身份活跃于宋徽宗朝堂,他权倾朝野,却因一个惊世骇俗的自称引发后世无尽猜测——他自称是苏轼的私生子。更耐人寻味的是,梁师成口中...
宋徽宗 苏轼 2025-07-18 郑皇后五国城囚禁考:从汴京到北国的十四年幽禁岁月在北宋王朝的残阳中,郑皇后(1079-1131)的身影如一片凋零的梧桐叶,随着宋徽宗赵佶被掳往北国的队伍,消失在历史的风烟里。这位出身翰林世家的皇后,在五国城(...
宋徽宗 2025-06-26 靖康之耻的血色注脚:茂德帝姬之死与北宋皇室的道德崩塌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铁骑踏破汴京,北宋王朝轰然崩塌。在这场改朝换代的浩劫中,一位名叫赵福金的女子以“茂德帝姬”的身份被载入史册——她本是宋徽宗最宠爱的公...
宋徽宗 2025-06-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