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东汉末年少帝、献帝时权臣,凉州军阀。官至太师,封郿侯。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董卓死后,他的旧部对长安进行了疯狂的反扑。在长安城破之时,王允对吕布嘱托,让他与关东豪杰们联合,重新扶保汉献帝。可是王允就没有想一想,当初董卓撤往长安的时候,关东豪杰们都不愿意追击,现在怎么可能扶保汉献帝。那么,当初这些反董诸侯们为什么在形势大好的状况下,不愿意对董卓乘胜追击呢?
一、董卓的实力依然强大。
由于董卓把持朝廷,倒行逆施,造成天下怨声载道。因此反董联军建立的时候,一时间声势大震,拥有十几万人马。天下大部分有实力的诸侯,要么参加讨伐董卓,要么袖手旁观,保持中立。这使得董卓的势力被压缩在洛阳一带,战略形势十分不利。
在经过几次作战后,董卓感觉形势上一直处于被动。虽然联军没有攻破他的主要防线,可是处于四面楚歌的状态下,很可能会带来不利的前景。董卓的主要根据地在雍凉一带,于是他产生了放弃洛阳,迁都长安的打算。

这是因为长安位于关中平原,东有崤函之险,西有自己的起家之地,战略形势要比洛阳好得多。因此董卓在大肆劫掠之后,放火烧毁洛阳,将汉献帝的朝廷和百姓迁往关中。在得知董卓撤退后,联军中只有曹操率军进行了追击,其他诸侯都按兵不动,坐视董卓的离去。
诸侯们不去追击董卓,最大的原因是董卓的实力依然十分强大,他们对追击董卓没有胜算。董卓的手下以凉州和并州的精锐组成,还合编了大部分中央禁军的精锐。这批军队以骑兵为主,还拥有像吕布这样的一流猛将。可以说,董卓的军队战斗力不比诸侯联军弱。
由于董卓的撤退是主动撤退,并不是在遭受了致命打击后的溃逃,因此他的军队实力尚在。曹操不忿诸侯们的消极应付,主动率领自己的部下进行了追击,结果在荥阳被董卓的后卫部队打得大败,自己也险遭不测。从这场战斗,我们也可以看到董卓军队的战斗力之强。
二、保存实力是诸侯共同的目的。
在董卓撤军的时候,如果联军全军进行追击的话,对董卓的形势确实不利。因为董卓要护送汉献帝的朝廷,还有押送上百万的洛阳百姓。在面对讨董联军的追击时,会陷入十分复杂的局面。稍有应对失误,董卓军队就可能一败涂地。
为了对付讨董联军的追击,董卓安排了徐荣进行断后。徐荣精心准备,打败了追来的曹操。但是曹操的部下数量不多,被优势兵力的董卓军击败,并不能说明徐荣能够顺利击败十几万讨董联军。如果讨董联军全军压上,徐荣军很可能凶多吉少。
曹操在退回位于酸枣的联军大营时,看到天天置酒高会,不图进取的联军将士时,他感到无比的痛心。他为诸侯们进行了一番谋划,大意是兵分三路,分别从北、中、南三路进逼关中。在和董卓军接触后不与其交锋,坚守不战。这样,讨董联军就发挥自己兵多粮足的优势,把董卓军队拖垮。

但是诸侯们都不听从曹操的建议,随后不久联军就解散了,各个诸侯都率领自己的军队回到自己的领地。诸侯们不去追击董卓,表面上是董卓的实力尚存,没有胜算。而本质上的原因是如果追击董卓会进行激烈的战斗,会消耗各自的实力。各个诸侯都为了保存实力,不愿意再为消灭董卓做出自己的牺牲。
三、诸侯们急于瓜分关东的地盘。
诸侯们保全自己的实力,完全是出于自身利益的打算。那就是在那个变革的时代,要求每一个人做出的抉择。东汉末年经过党锢之祸、黄巾之乱和董卓乱政,已经走向了衰亡。诸侯们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起兵反董,内心却各怀鬼胎,有着各自的打算。
当时的诸侯们内心都很清楚,汉室已经不可复兴,但是对于历史下一步的走向又有着各自的判断。比如曹操还希望能够匡扶汉室,袁氏兄弟则已经有了取代汉室之心。至于其他的诸侯,有的是随波逐流,有的是拥兵自保。不过这一切,都建立在自己实力的基础之上。
在董卓迁都关中的时候,整个汉献帝的朝廷已经失去了号令天下的能力。汉献帝对朝廷的影响,只能依附在董卓的势力之上,范围不出潼关。这样,整个关东地区就变成了无政府的状态。这片广袤的土地,就成为关东诸侯们眼中的成熟的果实,引发了他们的争夺。
在讨董战争初期,为了共同的利益,诸侯们尚且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对敌。但是如今董卓已经龟缩在关中一隅,对关东已经失去了威胁。那么接下来,诸侯们必然要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去争夺地盘。所以大家都不肯再把实力消耗到追击董卓上去,而是准备投入下一步争夺胜利果实。
在董卓撤军后,各个诸侯就开始了分裂。大家都匆忙赶回领地,去扩张自己的势力。袁绍就是在这个时候,与曹操进行了著名的谈话,来讨论下一步的方略。袁绍与曹操是少年时的好友,一直想要收服曹操为己用。
袁绍用半威胁的语气对曹操说,自己要先统一黄河以北地区,然后再率领北方的优势兵力,向南争夺天下。曹操看穿了袁绍的用心,不卑不亢地回答说,自己运用才能来抵抗,定然能够阻挡。袁绍还不死心,他派人劝说曹操,还在与曹操相会时,拿着一方玉印,向曹操示意,曹操都不予理睬。

从这些事件来看,作为联军盟主的袁绍,早就心怀异心。他为了争夺天下,自然不会去痛打董卓这条落水狗。而其他的诸侯们也不是傻子,也看穿了袁绍的居心。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他们也照样学样,对追击董卓毫不上心了。不久之后联军就解散了,随后整个关东就陷入了混战状态。在残酷的战争中,百姓惨遭涂炭,满目疮痍。
结语:
讨董联军在初期的战争中占据了优势,迫使董卓撤往关中。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如果讨董联军的十几万大军能够团结一致,对董卓军队进行追击,很可能会给董卓军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就在此时,除了曹操之外,其他诸侯都停止了战斗行动,放任董卓联军安然撤往关中。
这是因为董卓的军队实力尚存,如果对它进行追击,会付出巨大的代价,而这种代价是诸侯们不愿意付出的。董卓胁迫汉献帝的朝廷龟缩关中,整个关东成为了诸侯们争夺的战场。为了保存实力,为下一步的生存和发展打算,诸侯们都不约而同地放弃了追击。
东汉末年,一场由董卓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中原,洛阳城中的血雨腥风与关中大地的迁徙动荡,共同勾勒出汉室衰落的悲壮图景。然而,若将汉室倾颓的根源完全归咎于董卓进京,未...
董卓 2025-11-14 三国单挑场:谁能撼动张飞的“万人敌”地位?在三国武力值的天平上,张飞始终是那个让对手胆寒的砝码。从虎牢关前与吕布酣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到当阳桥头独退曹军百万雄师,这位“燕人张翼德”用丈八蛇矛在史书上刻下...
吕布 张飞 2025-11-13 赤兔踏尘:吕布的武力神话与自信底色东汉末年,虎牢关前金戈铁马,一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的武将横戟立马,方天画戟在阳光下泛着寒光。这个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猛将”的吕布,用三十回合独战关羽、张飞联手的...
关羽 吕布 2025-11-12 董卓“恩将仇报”背后的权力博弈:一场被历史误读的悲剧东汉末年,董卓以凉州军阀身份入主洛阳,短暂掌控朝政后却迅速沦为众矢之的,最终被部将吕布刺杀,全族覆灭。史书将其定性为“狼戾贼忍”的暴君,民间更流传其“恩将仇报”...
吕布 董卓 2025-11-12 何进之败:重兵在握为何折戟宦官,引狼入室又因何故东汉末年,政治腐朽,外戚与宦官的权力争斗成为搅动朝堂风云的核心矛盾。大将军何进手握重兵,却在与宦官集团的较量中败下阵来,甚至不得不引董卓进京,最终引发了天下大乱...
董卓 2025-11-11 吕布死后三国武将实力排名:从战场实绩看英雄座次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烽火中,吕布以"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威名成为三国武力标杆。建安三年(198年)白门楼殒命后,武将格局迎来...
吕布 2025-11-07 长安之变:吕布败于李傕郭汜的深层逻辑公元192年,长安城见证了一场改变东汉末年权力格局的战役:吕布率军坚守八日,却因城内叟兵叛变,最终败于李傕、郭汜率领的十余万西凉军。这场战役不仅是兵力悬殊的对抗...
吕布 2025-10-31 皇权阴影下的权力狂飙:东汉外戚跋扈的制度性溃烂东汉中后期,外戚势力如癌细胞般侵蚀帝国肌体,梁冀毒杀质帝、窦宪强夺沁水公主庄园、何进引董卓入京等事件,将"外戚跋扈"推向历史...
董卓 2025-10-29 兖州烽火:曹操破吕布的“全明星”将领阵容公元194年,兖州大地陷入战火纷飞。曹操为夺回被吕布占据的兖州,与吕布展开了一场持续一年多的激烈争夺战。在这场决定兖州归属的关键战役中,曹操精心部署,派出了一支...
曹操怎么死的 吕布 2025-10-29 乱世飞将:正史中吕布的武力神话与战略困局东汉末年,并州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走出一位以“飞将”之名震动天下的猛将——吕布。他手持长矛、胯下赤兔,在史书与民间传说中交织出复杂而矛盾的形象。从《三国志》...
吕布 2025-10-2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