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周平王迁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周平王迁都洛阳,为何会引发诸侯混战?
周王朝是周武王姬发打败纣王之后建立的王朝政权,这个王朝前后存续时间长达八百多年,可以说是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王朝了。虽然它时间久远,但是在王朝存续期间一直大小纷争不断。
待到周王朝末期的时候,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了春秋战国的混乱时期。当时周王朝治下的大小诸侯国之间争权夺利、抢占土地打得不可开交。在此情况下他们却依然将周王朝奉为宗主国进行朝拜。
而这样的情况自周幽王之后就变了,后来又因为周平王迁都更是彻底削弱了周王朝的实力,从而引发了诸侯的混战。那么周平王为何要迁都呢?
二王并立
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褒姒一笑不惜多次“烽火戏诸侯”,周王朝的分裂就从他这一昏君行径开始。这个典故已经成为美色祸国的一个典范,最后周幽王也因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但真正将周幽王推向死亡境地的并不是“烽火戏诸侯”这个把戏,而是他因为宠爱褒姒而废掉了王后和太子。王后的父亲便是申国的侯君,他得知这件事后非常生气,然后便联合犬戎去讨伐周幽王。
这时周幽王才了解怕了,于是命人点燃烽火台向诸侯国求救,但他们被戏弄了很多次后就算看见烽火也没当回事。就这样犬戎带着人马攻入了西周的都城。
原本申侯也只是想给他点教训,并保住女儿及外孙太子的位置。然而没想到犬戎一进城之后便开始烧杀抢掠,搞得西周都城一塌糊涂,而且还把周幽王给杀了。
随后申侯见犬戎难以控制,于是又联合诸侯打败了犬戎,最后拥立自己的外孙宜臼为王,即周平王。虽然周平王是周幽王的嫡长子,但他也是个被废的储君,况且周幽王死前立了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
因此周幽王被杀后,周王朝这边也没闲着,扶持周幽王的弟弟登上了王位,即周惠王。随后西周王朝就开始了长达24年的“二王并立”的尴尬局面。
据《史记》中记载,周幽王被杀之后,西周都城镐京被这些蛮夷收刮殆尽,而在“二王并立”的局面之下又战乱不断,因此后来周平王将周惠王杀掉之后便决定迁都洛阳。
历史学家们都把这次迁都看成是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那么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呢?
清华大学的结论
自古以来许多学者将西周的灭亡归结于周幽王的昏庸、周惠王的软弱和周平王的东迁。历史就是一环扣一环的,而周平王迁都洛阳的决定除了现实原因之外,还另有隐情。
周平王迁都的现实原因就是犬戎攻破镐京、并侵占了岐、丰两地,当时他对犬戎的所作所为还万般指责,甚至还想联合诸侯去征讨犬戎。但是犬戎不是帮他夺回太子之位的吗?周平王此举难道是过河拆桥吗?
还有当时他和母亲被废之后,是在申国的拥立之下才当上王,为何他要舍弃申国这么好的地方,跑到洛阳去呢?当时洛阳可谓是政敌环伺,去了就等于羊入虎口。
为了解答这两个疑问,清华大学在充分解读了战国楚简之后给出了世人一个颠覆性的答案。2012年,清华大学在对外发布的《清华简·系年》中对周平王东迁的事情做了详细的记载。
当年周幽王将周平王驱逐之后,周平王就出走西申国。随后周幽王调兵将周平王围困与申国境内,申国为了自保联合犬戎共同抵御周幽王,随后周幽王兵败被杀。
随后西周王朝的大臣和诸侯们拥立他的弟弟余臣为王,定都于虢。21年之后晋国仇乃将周惠王弑杀。
此后的九年里诸侯都没有在朝贡西周,后来晋国迫使周平王迁都到少鄂,并将此地作为都城。三年后,周平王便东迁洛阳。
这段话确实颠覆了此前的历史印象,首先是周幽王派兵去围剿周平王,而不是申国来讨伐他。为什么他赶走了自己的儿子又要讨伐他呢?
清华大学在西晋出土的《竹书纪年》中找到了证据,当中记载周平王称王的时候,其实周幽王还没死,因此西周是父子俩共同称王的局面。但这是周幽王无法容忍的,因此他采取措施讨伐这个逆子。
而周幽王最后被杀,估计也是得到了周平王的授意,毕竟一山不能容二虎。又根据以上的说法,周平王后来又因为继承权的问题,联合晋国杀掉了周惠王,然后又在晋国的逼迫下东迁洛阳。
如之前所说的犬戎乱城其实没有多大关系,那么具体原因跟什么有关系呢?
东迁实情
清华大学这个颠覆性的结论确实为我们解答了历史的诸多疑点,但同时也侧面地展现了周平王东迁背后的难言之隐。
当时周平王是在申国的帮助下称王的,实际上按照古代继承权的说法,他的地位是不合法的,即使他是周幽王的嫡长子,但也不被很多诸侯国承认。
相反秉承着传位诏书,在诸多西周大臣的拥护下登上皇位的周惠王却被视为有着正统帝位的君王。后来两“王”也在各自的羽翼庇护之下,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对峙局面。
然而从实力上来说,周平王确实不如周惠王。因为周平王不仅担负着弑父谋朝篡位的嫌疑,还有勾结犬戎通敌叛国的罪名。而他背后最大的靠山就是申国及其附属国,但反观周惠王却是天下公认的王。
因此为了扭转这个局面,周平王决定为自己赌一把。他先是做主将申侯的女儿嫁给了郑武公,意图让郑国承认他王位的正统性。为了表示诚意,他还默许了郑国对虢、胡等国的占领,并且还送了虎牢以东给他。
后来周平王又将岐西、河汾两地大方的恩赐给了秦晋两国,甚至还将他们提升为诸侯国的地位。
然而周惠王却对周平王这一通大方的举动视为对王权的挑衅,他并不承认周平王这样的分封。于是秦晋两国彻底地倒向了周平王这边,后来晋国为了报答周平王,便出马将周惠王刺杀于虢地。
而这期间已经时隔20多年,晋国也是一开始并不看好周平王,后来在他的威逼利诱之下才逐渐倒戈。然而周平王这一操作也为日后埋下了隐患。
因为他的大方,直接将关中之地给了秦晋两国,最后他虽然得到了些许诸侯国的拥护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但却开了将龙兴之地赐给诸侯的先例。
然后他不得不被迫迁都到洛阳,东迁之后的周王朝声望一落千丈,也失去了对诸侯各国的控制权。再加上各诸侯国的实力增强,他们越来越不受周王朝的控制,最后引发了诸侯混战,周王朝也走向了灭亡。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太姒的名字或许不如一些帝王将相那般如雷贯耳,但她作为周文王姬昌的正妃、周武王姬发的生母,其贤淑端庄、仁爱明理的形象,却深深镌刻在华夏文明...
姬发 姬昌 2025-09-22 邑姜:唐叔虞之母与商周之交的传奇女性在商周交替的历史洪流中,邑姜作为周武王姬发的王后、周成王姬诵与唐叔虞的母亲,不仅以卓越的德行与智慧成为周王室的核心人物,更以独特的胎教理念与政治远见,为西周初年...
姬发 2025-08-25 伯邑考之名:历史密码与文化密码的双重解读作为周文王姬昌的嫡长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兄长,伯邑考的名字在商周历史中始终笼罩着神秘面纱。其名"伯邑考"不仅承载着古代贵族的...
姬发 姬昌 2025-08-13 姬昌大儿子为何称“伯邑考”:一场跨越千年的姓名解谜在商周交替的历史长河中,周文王姬昌的长子伯邑考以悲壮的命运成为后世传颂的孝子典范。然而,一个疑问始终萦绕在历史爱好者心头:姬昌与次子姬发皆以“姬”为姓,为何长子...
姬发 姬昌 2025-08-08 周武王的三位兄弟:西周政治棋局中的关键角色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开创西周王朝的基业,其背后离不开家族成员的鼎力支持。在他继位后,通过分封制巩固统治,其中三位亲兄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被委以重任,成为...
蔡叔 姬发 2025-07-16 姬发:西周明君的典范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周武王姬发无疑是一位备受尊崇的君主。他不仅是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更是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被后世誉为明君的典范。那么,姬发究竟...
姬发 2025-04-24 周武王为何让姜子牙离开都城:历史背后的考量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周武王姬发与姜子牙的故事被广为传颂。姜子牙作为周朝的开国元勋,其智谋与功勋备受赞誉。然而,历史记载中却有一段关于周武王将姜子牙打发出都城...
姜子牙 姬发 2025-01-15 周康王:西周辉煌时代的开创者在中国古代历史的西周时期,有一位君主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显著的功绩而被后世铭记,他就是周康王姬钊。一、周康王的身份背景周康王姬钊,是西周第三位天子,周武王姬发的...
姬发 2025-01-03 姬发:牧野之战的传奇英雄与西周王朝的奠基者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姬发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西周。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他在牧野之战中的英勇表现,至今...
姬发 2024-05-28 姬昌子女命名之谜:伯邑考与姬发的由来在中国古代,名字的赋予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家族传统。周文王姬昌的两个儿子的名字——伯邑考和姬发,也不例外。那么,为何姬昌的大儿子叫伯邑考,二儿子叫姬发...
姬发 姬昌 2024-01-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