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陈乔兵败掩盖了哪些历史真相?在史料中记载,宋朝的陈桥兵变一场没有预先预谋,也没有流血的病变。赵匡胤在兵变之前完全不知情,突然间就被将士们拥立上位了。但是近些年史学者发现,陈桥兵变存在这很多疑点。其实赵匡胤并不像史料中记载的那样完全不知情,同时也是一场预谋已久的抢班夺权的兵变,而且实施的非常完美,几乎称得上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我们首先来回顾下这场充满疑点的兵变。
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久无战事的边境忽然传来了辽国大举进犯的消息,原来是北汉联合辽国,趁着世宗柴荣新丧的时候想要灭掉后周。接替柴荣即位的是年仅七岁的恭帝,垂帘听政的符太后毫无主见,只好问计于宰相范质,范质思来想去只有朝内赵匡胤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不料赵匡胤却托言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委赵匡胤最高军权,升任殿前都点检统帅全国兵马。
初二点兵,初三出发,大军行进到一个叫陈桥的驿站,安营扎寨,一晚相安无事。第二天一早,大军哗变,兵将们拥到了帅府的寝帐门口。异口同声地向里面高声大叫:"诸将无主,愿册太尉为天子!"并冲进屋里来,把一件黄袍,强行套在了赵匡胤的身上。然后大军开拔,辽军也不打了,就此返回京城。一路畅行无阻,守卫都城的石守信听闻赵匡胤返京,居然直接打开城门接应。
难道就没有人举兵反抗吗?有一个,他是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但还没有等他召集军队,就被身旁军校王彦升杀死。此时朝廷早朝未散,得知消息,百官推举宰相范质、王溥面见赵匡胤。这二人见到赵匡胤首先是痛哭流涕,悔恨仓促派兵,然后二人抹抹眼泪跪地山呼万岁。
赵匡胤安排二人回宫,一方面安抚百官,另一方面安排禅让事宜。禅让仪式复杂,但二人却在极短的时间内安排妥当,并派礼官前来迎请赵匡胤,赵匡胤刚走到大殿的台基上,众朝臣一见,立刻集体下跪,齐呼万岁。初三发兵,初四兵变回京,初五后周就变成大宋了,一切发生的太快,无数的疑点证明,陈桥兵变就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政变。
这场兵变有以下几处疑点,让人怀疑。
大家还记得赵匡胤为什么帅大军出征吗?史书对这件事是这样描述的:"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这是最初出兵的理由,等到政变发生之后,大宋朝已经建立,又说:"镇州郭崇报:契丹与北汉军皆退。"这是《宋史•太祖本纪》的说法。这里的"七年",指的是后周显德七年。仅仅四天,辽国大军便撤退了,是畏惧赵匡胤的能力吗?显然不是。
尽管宋人都盛传契丹在正月初一大举入寇,但是《辽史•穆宗本纪》,还有这一时期与后周接境的辽国州郡长官与将军们的传记,都没有记载这个事实。就是说,这一年年初,契丹根本就没有出兵攻打后周的事实,甚至连这样的意图都没有。非常明显,这是为了给赵匡胤发动兵变,故意制造出来的虚假军事情报。
在这场兵变中,除了赵匡胤的嫡系赵匡义和赵普之外,有几位大臣在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先来看两位宰相的表演。范质、王溥在收到兵变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便被百官推举去见赵匡胤,两人刚一进门,赵匡胤就对着他们难堪地说:"我受世宗厚恩,现在被将士所逼,到了如此的境地,真是无地自容,愧对世宗皇帝!"说罢,放声大哭起来。范质只说了一句话:"仓促遣兵,是我等的失误哇!"接下去,王溥首先跪拜,范质跟着跪拜,两人合唱了一首"万岁"歌。然后回宫,安排禅代事宜。这两位宰相深受先帝恩宠,面对要夺取后周江山的赵匡胤,没有大义凛然的质问赵匡胤,只是假惺惺的说了几句后悔的话,便去安排禅让的事情了。从这两人的反应来看,他两人即便不是同谋,也是知情者。
还有一位大臣很重要,翰林学士陶谷。禅代仪式由当时的朝廷最高礼官——宣徽南院史昝居润主持。仪式将要开始时,大家忽然发现,少了一样重要的东西 ,没有准备禅位诏书。大家正在担心,翰林学士陶谷得意地从袖管里掏出了私下里代替八岁的小皇帝写好了的禅位诏书。宰相宣读,赵匡胤接诏。这是文臣的表现。
有人认为文臣手中无兵,形势所迫,不得不屈服,武将必然不同。但在这场兵变中手握重兵的可不止赵匡胤一人。符彦卿是后周摄政的太后符氏的父亲,不仅是太尉,还兼着中书令、节度使,麾下天雄军,手握重兵,还是后周封的魏王,地位尊贵无比。还有张永德,他虽然不是柴荣的至亲,但却是后周太祖郭威的驸马,身上还有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依然是宰相级干部,并担任着忠武军节度使,手上同样握有兵权。这二人听到赵匡胤当了皇帝,他不仅没有感到意外,而且马上上表称"万岁",表达拥戴的忠心。
由此看来,尽管这是一次兵变,但却不是窃夺政权,而是接受"中外推戴",顺利接管政权。就是绝大多数的后周官员,联合一起,替代周恭帝,把政权和平地移交给了赵匡胤。看上去好像是赵普和赵匡义的谋划,其实他们也仅只是后周绝大多数官员的前台代言人而已,或者说,他们在台前挥洒自如的表演,幕后是有大批支持者和帮助者的。但不管是兵变夺权还是接受中外推戴,事实证明,宋太祖赵匡胤确实是一名优秀的皇帝,后世盛赞宋太祖,说他"重光破碎旧山河,再造清明新社稷",宋太祖的确当之无愧。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崩逝于万岁殿,其弟赵光义旋即继位,史称宋太宗。这一权力交接的背后,牵扯出一桩缠绕北宋初年政局的悬案——“金匮之盟”...
宋太宗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5 张永德与后周:功臣末路的政治迷局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其子柴宗训年仅七岁继位。主少国疑之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在这场改朝换代的剧变中,后周重臣、郭...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3 宋史记载什么时期:一部贯通两宋三百二十年的历史巨著《宋史》作为二十四史之一,是元朝史官编纂的纪传体断代史,完整记载了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的历史,时间跨度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至1279年南宋灭亡,共计三百二...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16 宋朝“柴氏不杀”的千年密码:从五代遗孤到皇权图腾在中国历史上,赵宋王朝对柴氏后裔的优待堪称奇迹。从太祖赵匡胤的“丹书铁券”到真宗时期的“柴氏见免”,从《水浒传》中小旋风柴进的“丹书护体”到南宋朝廷对柴氏子孙的...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柴进 2025-06-06 烛影斧声:北宋开国皇权更迭的千年谜案与权力隐喻公元976年冬夜的开封城,一场改变宋朝国运的密谈在烛光与斧声中悄然展开。宋太祖赵匡胤与晋王赵光义的兄弟对酌,不仅终结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更在历史长河中投下一道永恒...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6-05 赵匡胤的皇后与妃嫔:政治联姻下的帝王家事作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婚姻不仅是个人情感的选择,更是巩固政权、平衡朝堂的重要手段。他一生共有三位皇后,其婚姻背后交织着家族利益、政治联盟与皇权博弈,而史书中...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5-29 赵匡胤毒杀孟昶:权力博弈下的政治谋杀公元965年,后蜀末代君主孟昶投降北宋,却在抵达开封仅七日后暴亡。关于其死因,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交织,而“赵匡胤毒杀孟昶”的猜测始终未绝。一、历史背景:从割据到...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5-29 赵光义继位之谜:篡位与否的历史探讨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的继位问题一直备受争议。有人坚信他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篡夺了兄长宋太祖赵匡胤的皇位,而也有人认为他的继位是合法且合乎情理的。那么,...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4-02 赵延寿与赵匡胤:历史深处的家族渊源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家族渊源更是扑朔迷离。赵延寿与赵匡胤,这两位在五代十国及北宋初期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他们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4-02 宋太祖之伟业:与秦皇汉武并列的缘由探析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秦皇汉武作为杰出的帝王,其功绩与影响力被后世广为传颂。而宋太祖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也因其卓越的才能和深远的政治智慧,被后世与秦皇...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3-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