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个连朱元璋都佩服的人,朱元璋一向眼高于顶,但对赵匡胤却不吝赞美之辞,称赵匡胤有“君天下之德”和“安万世之功”。所谓“德”与“功”者,通俗点理解,就是说赵匡胤当皇帝后,一辈子都在做善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若要说赵匡胤一辈子做了哪些善事,我认为主要有5大件:
第一件善事,统一华夏。自唐末到五代十国,长达七十年的藩镇割据,国家分裂,生民痛苦,是赵匡胤结束了这一切纷乱与痛苦。第二件善事,斩断内战之根。赵匡胤认为,光结束战乱还不够,还要消灭引起内战的根源:藩镇,于是他“杯酒释兵权”,杜绝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使宋朝不再有内战。第三件善事,对于士大夫,赵匡胤承诺不杀士大夫,与士大夫共治国家,使宋朝成为“文人的乐园”。第四件善事,对于读书人,赵匡胤改革科举,大大增加进士科的录取人数,真正使读书成为出人头地的捷径。第五件善事,对于一向让人瞧不起的商人,赵匡胤不再一味地抑制,而是鼓励其发展,使宋之商业兴旺发达。
正因有此五善,赵匡胤创造了历史上著名的“建隆之治”。可是我们知道,赵匡胤是通过兵变起家的,说明他是个厉害的武将,为什么一个纠纠武将,却造就了如此德政呢?
01干净而幸福的童年,让赵匡胤性格里没有狠毒二字
公元927年,赵匡胤出生于洛阳,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弘殷在洛阳掌禁军之职,收入颇高,保证了赵匡胤童年的衣食无忧;杜氏温柔贤淑,精于教子,保证了赵匡胤知书达理;而赵家又非高门大户,家族里无兄弟反目、争权夺利之类事情发生,使得童年的赵匡胤一颗心十分纯正,没有受到狠毒与阴暗这些不良吕质的污染。
要知道,童年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非常之大,幸福的童年往往会让一个人一生幸福,不幸福的童年往往会让一个人产生许多不良品质。比如秦始皇为什么那么冷酷?就是因为他从小在赵国跟他的父亲一起做人质,活在屈辱中。后来,其父亲秦异人与吕不韦逃回秦国,却把他和他母亲扔在赵国,让他又一次尝尽屈辱和痛苦的滋味。这才让他产生敏感多疑、冷酷无情等不良品质。再比如朱元璋为什么冷酷,也与他童年时代是在饥饿与痛苦中度过的有关,他一家人几乎都饿死了。
赵匡胤的童年幸福而快乐,所以他的性格里多是偏温暖的品性,比如冷酷无情、心狠手辣、孤高、阴险、腹黑之类性格,离他是比较远的。
02从基层做起,明了底层疾苦
赵匡胤并不是靠父亲的关系走上领导岗位的,他立志自己闯出一番事业来,所以他离开家去创业。赵匡胤先是跟着郭威干,郭威死后他便跟着柴荣干,都是从底层做起,冲锋陷阵,冒着雨一般密集的箭矢打仗,随时都有可能丧命。
在这些经历中,赵匡胤学会了二样东西。
首先是学会关心底层士兵。 赵匡胤初至郭威处,处于创业阶段,需要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来证明自己,以求升迁。而战争胜利之要诀,在于士兵们团结一心,敢打敢拼。士兵们团结一心、敢打敢拼,又有赖于主将平时关心士兵,照顾士兵,有威信,得人心。赵匡胤就是这样的,他懂得如何去关心、照顾士兵,一日两餐管饱、管好,天冷注意给他们添衣……所以屡战屡胜。
其次,赵匡胤爱惜部下和士兵们的生命,打仗不拼命,注重钻研战法。赵匡胤带的兵不多,经不起消耗战,如果他一味猛打猛拼,很快将士兵拼完,那他便很难得到赏识。赵匡胤不是这种人,他打仗一直靠智取,或者是采用阵法,用最小的损失获取最大的胜利。
当对于士兵的关心与爱护成为一种习惯,那么赵匡胤成为皇帝之后,他就把这种关心与爱护转移到了人民身上。如此,岂不是人民之福!
其实,赵匡胤即使是对于敌人,也不主张多杀伤的。比如在他统一华夏的过程中,包括占荆湖、灭后蜀、平江南,赵匡胤对投降的皇室成员及别朝的大臣都能做到宽大处理,从不迫害。再比如宋朝建立后,赵匡胤兴武庙,纪念历史上有名望的武将,赵普等人将孙武和吴起列入武庙,赵匡胤见到这两人塑像,立即要求将两人移出。理由是两人主张多杀伤,吴起的多杀伤为大家所熟知,孙武则是因为说了这样一句话:覆军杀将,方为全胜,赵匡胤就认为他杀气太重。
03酷爱读书,书籍洗尽其戾气
赵匡胤特别注意提升自己,他提升自己的方式就是读书。在他的征战生涯里,他都是一边打仗一边读书的,或者说白天作战,晚上读书。有一次,周世宗的部下向周世宗告密,说赵匡胤随军而行的行李车上,装了几大箱的财宝。周世宗派心腹去查,打开箱子,里面却根本没什么财宝,全是书。弄得周世宗很尴尬。
赵匡胤小时接受过教育,喜欢读书,他读书主要是为增长见识,学习计谋,用在军事和治国上。赵匡胤行军打仗,屡有奇思妙想,其实都是采用兵书上的原理,再与现实相结合的结果。
读书这种爱好,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好处,就是它能洗尽一个人身上的戾气。因为读书的过程,就是修养与修炼的过程,常年在书里畅游,必然会增添文雅之气而洗尽戾气。不是吗?
赵匡胤的读书爱好,反映在他的治国上,就是一直坚持以仁德治国,替百姓办事。
赵匡胤唯一一件做得不地道的事情,便是陈桥驿之变,他取代了周恭帝柴宗训,所以他心里一直有歉疚。在攻进开封城后,他对柴氏家族的成员一律优待,不准将士们骚扰。后来还赐给柴氏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临死前,生怕后来的皇帝亏待了柴氏子孙,于是立下了遗嘱:
“ 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在中国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创了大宋王朝,其雄才大略与政治智慧为后世称道。然而,这位铁血帝王的一生中,最柔软的情感始终系于一人——他的结...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8-07 朱元璋为何对江南首富沈万三痛下杀手?——权力、财富与政治博弈的深层逻辑朱元璋与沈万三的恩怨,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君臣冲突之一。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铁腕手段巩固政权,而江南首富沈万三的覆灭,则成为其打击豪强、重塑社会秩序...
朱元璋多少岁 巨商沈万三 2025-08-05 徐达正史死因考辨:历史迷雾中的真相与传说在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的群体画像中,徐达始终占据着特殊地位。这位出身淮西的将领,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助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却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突然离世,享年五十...
朱元璋多少岁 徐达 2025-07-30 达兰皇后:从陈友谅宠妃到朱元璋宫廷的悲剧终结者达兰,这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复杂印记的女子,其人生轨迹与陈友谅、朱元璋两位乱世枭雄紧密交织。她曾是陈友谅的宠妃,后成为朱元璋的达定妃,最终却因复仇执念与宫廷阴谋走...
朱元璋多少岁 陈友谅 2025-07-29 傅友德后代子孙的流散与传承:乱世中的家族史诗明初名将傅友德以“七战七捷”的军事传奇闻名史册,却在洪武二十七年因“谋反”罪名被朱元璋赐死,家族遭灭顶之灾。然而,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并未绝后,其子孙在历史洪流中...
朱元璋多少岁 傅友德 2025-07-29 朱元璋:历史天平上的功过双面镜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帝王之一。他以赤贫之身推翻元朝统治,开创大明王朝,却在治国过程中展现出铁腕手段与严酷统治。这位“草根皇...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25 方国珍兵力考:元末割据势力的军事力量解析元末乱世,群雄并起,方国珍作为最早举旗反元的势力之一,凭借浙东三郡(庆元、台州、温州)的地理优势与强大的水军力量,在元廷与朱元璋之间周旋近二十年。然而,关于其兵...
朱元璋多少岁 方国珍 2025-07-23 朱棣生母之谜:正史记载与民间传说的千年博弈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作为明朝最具争议的皇帝,其生母身份问题自明代中期便成为史学界悬案。官方史书《明史》《明实录》明确记载其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孝...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17 刘伯温的最后一个预言:历史迷雾中的智慧回响1375年寒冬,浙江青田的刘府内,病榻上的刘伯温将长子刘琏唤至身前。这位辅佐朱元璋定鼎天下的谋臣,在弥留之际留下四句谶语:"蓝玉骄纵,必遭灭族...
朱元璋多少岁 蓝玉 2025-07-10 明朝都察院:皇权下的监察利剑与制度困局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长河中,明朝都察院以其严密的体系、广泛的职权和深远的影响,成为封建专制时代监察体系的巅峰之作。作为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0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