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建文帝真的是自焚而死吗?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朱棣率领士兵闯进南京城的时候,把自己手下的所有兵力一分为三,
其中一部分势力来抵抗徐达的儿子;另一部分势力直接去牢狱里面,把那些犯了事的或者因为某些原因被建文帝抓起来的这些王爷们,通通给放出来;而派出了另一部分主力力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保卫建文帝。
大家没有看错,我也没有说错,最起码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我们不难想象一下,这个时候的建文帝和朱棣早已经变得老死不相往来,朱棣恨不得在建文帝的身上捅上几个窟窿,而建文帝也恨不得把自己的这个叔叔扔到火坑里面。
既然是这样一个状态,那么朱棣还派出主力力量来保护建文帝的作用是什么?
没有看错,这个时候所谓的保护是需要加一个引号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常说的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按照建文帝当时的状态来看,无论建文帝是活是死,都需要让朱棣见到。
朱棣只有见到建文帝才会心安,只有见到建文帝才能够具体的执行下一步方案。
一场宫中大火,成了千年难解之谜
这三支部队分开来做事情,其中的两支部队甭管是遇到了困难也好,还是解决了困难,也好,多多少少能够给朱棣一个回音。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第1支队伍,他们来镇压当时的抵抗部队,遇到了种种挫折,这其实也在朱棣的预料之内。
毕竟这个时候早已经是你死我活的状态了,双方之间谁也不会让着谁。那么指望着这支部队顺顺利利的没有任何阻拦地直接攻入皇宫,并且把所有的势力通通镇压,那才是不现实的。
所以针对于这一切,朱棣心里面也有个谱,压根不着急。而真正让朱棣着急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一个小兵向朱棣打报告,某一个地方着火了,着火的那个地方是哪呢?答案就是皇宫。
皇宫是怎样着火的呢?谁都不知道,但是我们只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皇宫着火之后发生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建文帝找不到了。而根据当时的文献记载,在皇宫当中有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的抱在一起。
当时没有任何人能够确定这个人是否是建文帝,也无法确定旁边的那个人是谁,可是朱棣身边的那个谋臣姚广孝直接站出来告诉所有人:被烧焦的那一位就是建文帝,朱棣也赶紧就坡下驴,大大方方的承认了。
没错,他就是我的外甥,他就是建文帝。
就这样长达数年的靖难之役,算是彻底告一段落。至于躺在地上的那个人是不是建文帝以及建文帝究竟有没有出逃,建文帝之后的一切发展如何,我们一切不得而知,
只能从历史的蛛丝马迹当中得出个批判来。
如果没有宫中那场大火,一切会怎样?
所以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个假设,这个假设很简单,那就是朱棣率领着自己的部队进入南京城的时候,压根就没有发生任何大火。而当时三方部队的平叛也表现得顺顺利利,王爷救了出来,当时的反叛力量也给镇压下去了,
至于建文帝也被活捉了,那么这个时候会怎样?朱棣会直接杀掉建文帝吗?
一些人认为朱棣杀掉建文帝,那纯粹是历史小说读多了或者是个人臆想而已。原因很简单,尽管朱棣非常希望当皇帝,尽管朱棣非常希望能够主动掌握话语权,但是主动掌握话语权也不是这么个掌握方法。
古代人讲究的就是师出有名,如果连师出有名都无法达到的话,那么以当时的状态来看,朱棣也极有可能无法镇压住当时的局面。
我们要明白朱棣的靖难之役是什么意思
大家要知道一点,朱棣也好还是朱允文也好,双方之间在发生战争的时候还没有撕下亲戚这层脸皮。也就是说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双方之间还是亲戚,到最后还能够抱着头痛哭一场。
但是朱棣当时举起的旗帜就是
清君侧
,清君侧的意思是什么呢?那就是朱棣拿出一个大布条来告诉所有的人:看到没有?建文帝身边有奸臣、有小臣,而我们的作用就是把建文帝身边的那些坏的臣子通通给干掉,
然后把那些好的臣子们安排在建文帝身边,给大明王朝做一个榜样,以此来保证大明王朝长治久安。
朱棣是这样想的,真的吗?未必。原因很简单,朱棣只是找一个借口而已,因为当时朱元璋去世之前就已经意识到,这些藩王们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自己的好孙儿当上皇帝之后,很有可能这些藩王会作乱,所以制定了一系列的详细规则。
这些详细规则包括但不限于每一个藩王进入京城的时候,其余的藩王都不能进入,也就是说必须得排着队进来,一次只能进一个。这样能够保证所有的藩王都不会见面,所有的藩王都不会见面就很难有联络;很难有联络,也就很难出现诸多的困难或者诸多的问题。
这一点如果详细讲的话,可能牵扯的东西过多,大家仔细品味一下就好。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那么所有的藩王都不能进入南京城吗?也不是这个样子,有一种特殊情况可以带领部队进入南京城,
那就是皇帝身边有很多奸邪的小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皇帝以及大明王朝的发展走向。
那么这个时候藩王就可以进入京城,把那个奸邪的臣子和小人通通给赶到一边去,这个时候来保证大明王朝的顺利前行。
朱棣也正是找到了这一条漏洞,通过这一条漏洞的无限放大来进一步的反抗建文帝。
最终结果的几点预估
那么如果当时的建文帝没有跑,皇宫也没有失火,换句话来说,当朱棣率领了部队来到南京的京城时,建文帝就在一旁站着也好,坐着也好,躺着也罢,直勾勾的看着自己的这个叔叔,最终的结果会如何呢?
首先我们可以保证一点,以当时的状态来看,朱棣极有可能什么也不做。因为朱棣需要做一个表率,其实这个表率就相当于是那个旗号,这个旗号究竟能顶多长时间,一切只看朱允炆的运气而已。
但是有大概率的事件,就是在某一天的时候,建文帝莫名其妙的把自己的皇位传递给朱棣,又在某一天的时候,建文帝莫名其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其他人连句话都不敢说。
所以我们结合当时的状态来看,建文帝逃跑似乎是唯一可行的方案了。而且当时的南京城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小,整个南京城旁边有很多很多的城门,这些大大小小的城门几乎都是建文帝可逃出去的一部分操作空间。
除此之外,建文帝还极有可能有种种秘道,而这些密道也是皇帝逃出的辅助功效。再者来说,当时又没有监控,也没有摄像头,指望着能够查到建文跑到哪里去了,实在是太过困难。
无论如何,建文帝的去向始终沉迷,至于最终的结果如何,谁也不晓得。
1399年的北平城头,寒风卷过燕王府的琉璃瓦,朱棣凝视着南方——那里,新登基的建文帝朱允炆正以雷霆之势推进削藩政策。这场叔侄间的权力博弈,最终演变为中国历史上著...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7-10 盛庸:以弱胜强的战术大师,为何难挽靖难败局?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挥师南下,一场持续四年的靖难之役拉开帷幕。在这场决定明朝命运的内战中,一个名字如彗星般划过战场——盛庸。他以布衣...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5-07-01 沐英不死,朱棣敢反吗?—— 滇南柱石与燕王野望的时空对峙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滇池畔的沐王府传来噩耗,开国名将沐英因太子朱标去世哀痛成疾,卒于任上。这位统领云南三十万大军、坐镇西南边陲的“黔宁王”,其离世不仅改...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标 2025-06-30 朱棣晚年顿悟:朱元璋之死的真相与皇权更迭的隐秘逻辑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七日后,皇太孙朱允炆仓促即位,改元建文。这场权力交接的异常速度,在二十四年后因燕王朱棣发...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6-27 徐辉祖:忠贞铁骨映山河,功过是非任评说在明朝初年的权力漩涡中,徐辉祖的名字如同一柄双刃剑,一面镌刻着“忠贞”的谥号,另一面却刻着“失败者”的印记。作为中山王徐达长子,他承袭魏国公爵位,却在靖难之役中...
徐达 2025-06-27 朱棣为何诛杀纪纲:锦衣卫指挥使的权力迷途与皇权底线永乐十四年(1416年)七月,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被押赴刑场,这个曾替朱棣铲除异己、制造“瓜蔓抄”的特务头子,最终因“谋大逆”罪名被处以极刑。从寒门子弟到位极人臣,...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6-24 靖难之役:百万生灵涂炭的皇权更迭靖难之役(1399-1402年)是明初朱棣与朱允炆争夺皇位的战争。这场持续四年的内战,不仅改写了明朝的政治格局,更造成空前的人口损失。据历史学家估算,战争直接及...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6-23 方孝孺:为何被誉为“读书种子”?方孝孺(1357年—1402年),字希直,号逊志,浙江宁海人,明代初年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他因拒绝为燕王朱棣起草即位诏书而被诛十族,史称“天下读书种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6-11 方孝孺:忠义千秋的殉道者还是迂腐的卫道士?在明朝初年的血色朝堂上,方孝孺以一种近乎悲壮的方式完成了历史定格。当燕王朱棣的铁骑踏破南京城垣,这位建文帝的翰林侍讲,在拒绝起草即位诏书的那一刻,便注定了其作为...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6-05 朱棣迁都:永乐盛世下的历史抉择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明成祖朱棣是一位极具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登基后,做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决策,其中迁都北京这一举措,更是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迁都...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5-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