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晋阳人,唐代政治家、武周时期的宰相。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三品的内史令,听上去似乎不大。但实际上,在武则天时代,这个官职基本上已经大到头了!
因为在武则天时代,基本上没有一品和二品的官员!就算偶尔有几个,基本上也都是虚衔,手里没有实权。而当时的狄仁杰,类比今天的话,大概就等同于一个国家的总理了。
至于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还得简单回顾一下,唐朝的官员体系。
很多人都知道,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原本是隋朝的高级贵族。而且,李渊和隋朝的皇帝还有亲戚关系,隋文帝杨坚是他的小姨夫,隋炀帝则是他的表弟。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层身份,隋朝末年的时候,李渊起兵之后,很快就得到了整个关陇贵族集团的支持,所以才能迅速平定关中,继而统一天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为了迅速接管整个国家机器,李渊基本上全盘接纳了隋朝的一切制度!从官员制度到军事制度,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唐朝其实就是另一个复刻版的隋朝。
而在政府机构方面,唐朝也完全继承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所谓三省,就是指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在这其中,中书省负责制定计划,门下省负责批评建议,尚书省则负责执行。另外,尚书省下面又分为六部,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吏户礼兵刑工这六部。
在唐朝政府正常运转的时候,三省的老大,基本上就是皇帝以下权力最大的官员了。
不过,唐朝开国之后,因为当时唐朝还没有统一天下,所以在统一天下的过程当中,唐朝又把整个天下,划分出了几个行台。行台的存在,大致可以理解成近代的战区。
而行台的一把手,往往也是对整个行台具有统治权,军政大权一把抓。这个权力,也丝毫不逊色于三省的一把手。只是后来,随着天下逐渐平定,行台被逐渐取消,这类官职也就没有了。
按照唐朝的官员制度,正一品的官职,一共有七个,分别是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以及天策上将。这几个官职,除了在唐朝开国的时候,李世民干过两个之外,后来基本上就没人干过了。偶尔出现,往往也是死后追封的!
而正一品之下的从一品官职,则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这些官职,基本上也都是荣誉头衔性质的官职。而在一个王朝正常运转的时候,大臣们一般也不会被授予,只有死后才有可能被追封这些官职。
从这些一品官职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这些一品官职,正常情况下,基本上就不是给活人的。因为这些官职的权力,实在是太大。比如正一品的太尉,可以直接辖制整个国家的军队。只要不是极特殊情况,皇帝自然不会允许权力这么大的官员存在了。
而一品之下的二品官职,难度虽然同样很大,但却有了一丝获得的希望。
首先是正二品。按照唐朝官制,各大行台的一把手,基本上都是这个水平。但是后来,随着行台制的取消,这类官职也变成了荣誉职位。
不过,相比一品来说,这些二品的荣誉职位,往往就可以被生前授予了。比如唐朝名将李靖,因为功劳太大,晚年就曾被授予正二品的‘特进’官职。但这些职位,基本上也都是空有头衔,而没有实际权力。
当然,在正二品的官职当中,有一个是例外,这就是尚书令!尚书令是尚书省的老大,直接管辖六部。照理来说,三省的主官,应该是一样大的才对,但唐朝却有些特殊。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在没登基之前,就曾经干过这个官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原本应该是正三品的尚书令,被硬生生地改为了正二品。
但是,在李世民登基后,为了表示对李世民的尊敬,后来唐朝就再也没人当过尚书令了。
正二品之后,接下来就是从二品。从二品也分为两类官职,一类是荣誉头衔性质的官职,比如太子少师、太子少傅之类的职位。另一类是真正的实权官职,比如大都督、大都护之类的官职。这类实权官职,往往需要对一个地区全权负责,正常情况下,也不会被授予。
总之,一品和二品的官员,在唐朝政府正常运转的时候,基本上就不会被授予。就算授予,往往也是荣誉职位。只有在战时或者一些极特殊的时候,国家才会授予实权的一二品官职。但在武则天时代,这种情况却很少很少。
而接下来的正三品官职,往往才是真正的实权官职。而且,这些官职,在正常情况下也会被授予,当时的狄仁杰,就属于这种情况。
正三品官职是个什么概念呢?三省的主官,原本都是这个水平。唐朝各大军区的大将军,也都是这个水平。另外,六部尚书,以及那些有资格参与朝堂决策,被授予‘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官员,也都是这个层次。
简单来说,只有所谓的宰相,以及各大军区的大将军,才能称得上是正三品。
当时的狄仁杰,其实就是这个层次。狄仁杰被授予的内史令,其实就是中书令。这个官职,在唐朝其他时代,就叫中书令。不过,武则天时代比较特殊。因为武则天比较喜欢改名,所以在武则天时代,中书省被改名为凤阁,而中书省的老大中书令,则是被改称为内史令。
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影视剧当中,狄仁杰也被称之为凤阁阁老的缘故。
总之,被授予内史令的狄仁杰,就是当之无愧的宰相。他不但辖制了整个中书省,负责帮武则天起草诏命,制定整个国家的各项政令。同时还可以参与朝堂决策,给武则天提意见,帮武则天做决定。
最重要的是,狄仁杰深受武则天的信赖!而武则天的这种信赖,才是狄仁杰最可怕的地方。
不过,狄仁杰真正成为内史令,已经是他生命中最后一年的事情了。在被封为内史令之后不久,狄仁杰就去世了。但这并不妨碍,狄仁杰在武则天时代的崇高地位。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狄仁杰死后,武则天才会发出‘朝堂空矣’的感慨了。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开创了“二圣临朝”的独特政治格局,与皇后武则天共同听政,这一决策深刻影响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的走向。表面看,这是李治因身体欠佳而被迫放权的权宜...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9-09 唐朝娄师德家族的兴衰沉浮:家风传承与历史洪流中的命运抉择作为唐高宗、武则天两朝名相兼名将,娄师德以"唾面自干"的雅量与"八战八捷"的军功闻名史册...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05 武则天:明君与昏君的双重镜像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历史中,武则天以唯一正统女皇帝的身份,在史册上刻下了一道独特的裂痕。她既是打破性别桎梏的先驱者,也是权力场中冷酷的博弈者;既开创了&...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05 李治为何不保护萧淑妃:权力、性格与宫廷权谋的交织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后宫争斗的惨烈程度丝毫不逊于朝堂。其中,萧淑妃从“宠冠六宫”到被武则天制为“骨醉”的悲剧,不仅折射出宫廷斗争的残酷性,更暴露了李治作为帝王的...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9-03 武则天为何诛杀李贤:权力漩涡中的母子血色悲剧公元684年,巴州城外,29岁的李贤在绝望中写下《黄台瓜辞》后悬梁自尽。这位曾三次监国、主持注解《后汉书》的太子,最终沦为母亲武则天权力之路上的牺牲品。这场母子...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贤 2025-09-02 权力漩涡中的忠臣悲歌:李昭德之死因探析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政治舞台上,李昭德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以刚直敢言、制衡酷吏著称,却最终与来俊臣等酷吏同日被斩,其结局令朝野震惊。一、政治斗争:酷吏集团的...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28 权谋漩涡中的败局:太平公主为何斗不过李隆基?在唐朝波谲云诡的权力斗争中,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姑侄对决堪称经典。作为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太平公主曾权倾朝野,却在与侄子李隆基的较量中彻底溃败。这场权力博弈的结局...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8-28 吉顼:在政治漩涡中陨落的智者在唐朝武周时期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吉顼曾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凭借出众的才智与果敢的行动力,在复杂的局势中崭露头角,成为武则天身边的心腹大臣。然而,最终他...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26 来俊臣“请君入瓮”:酷吏权谋的终结与历史警示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酷吏政治盛行,其中周兴与来俊臣堪称“双璧”。他们以发明酷刑、构陷忠良闻名,却因一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权谋交锋,成为后世“自食恶果”的经典...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25 狄仁杰的学生:从朝堂到江湖的智谋传承狄仁杰(630年-700年)作为唐朝武周时期的政治家与断案名臣,不仅以“北斗之南一人而已”的才智辅佐武则天治国,更以知人善任著称,其门下弟子遍布朝堂与江湖,形成...
武则天有男宠吗 狄仁杰 2025-08-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