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世民不仅干过杀兄弟这样事,还杀过儿子,而且更是一日便杀三子。李瑛虽然被立为太子,但当时唐玄宗宠爱武惠妃,武惠妃孩子很多,这就威胁到了李瑛的地位。后来武惠妃设计陷害李瑛、李瑶和李琚三兄弟,称他们打算兵变,结果李世民一气之下将他们三人全部处死。玄宗会如此狠心恐怕是担心玄武门之变在自己身上重演,所以才会如此敏感,换做其他皇帝或许还不会轻易相信。
1、唐玄宗一日杀三子
早在开元二年(714年)十二月辛已,李瑛(当时叫嗣谦)就被立为皇太子。他是玄宗的次子,生于李隆基任潞州别驾时,母亲是赵丽妃。为什么立次子为皇太子呢?因为王皇后没有儿子,长子直的生母刘华妃不甚得宠,而赵丽妃以“善歌舞”得幸,因此,“以母宠而立其子”,太子便是嗣谦了。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月,皇太子改名为李瑛。
随着武惠妃的日益宠幸,赵丽妃渐渐地失宠,后来默然地亡故了。“母宠衰则子爱弛”,皇太子的地位发生了动摇。而“惠妃之子寿王瑁,钟爱非诸子所比。”事实上居于皇后地位的武惠妃,在宰臣李林甫的支持下,趁玄宗“钟爱”寿王之机,力图改立寿王为皇太子。但在唐玄宗第五次东巡期间,废立太子的阴谋尚在策划之中,还没有演化为公开的争斗。
此后“洄希惠妃之旨,规利于己,日求其短,谱于惠妃。”武惠妃向玄宗泣诉,说什么“太子结党”,企图谋害“妾母子”,甚至“指斥”皇帝陛下。玄宗一听,不禁大怒,就与宰相们商议废黜太子与鄂王、光王。
这时,中书令张九龄严正地指出:“陛下纂嗣鸿业,将三十年,太子已下,常不离深宫,日受圣训。今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日久,子孙蕃育,不闻有过,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间废弃三子?伏惟陛下患之。且太子国本,难于动摇。”还援引晋献公、汉武帝、晋惠帝以及隋文帝的历史教训,说明轻率废太子,就会有“失天下”的危险。
“今太子既长无过,二王又贤,臣待罪左右,敢不详悉。”慷慨陈词,使玄宗无法对答!但张九龄的努力,最后还是失败了。他本人也被扣上“阿党”的罪名,丢了宰相之职。“愿尽力保护寿王”的李林甫,当上了中书令,这就为废太子瑛创造了重要的条件。“李林甫专国,数称寿王美,以摇妃意,妃果德之。”一场废立太子的新风波又来临了。
大概由于武惠妃与李林甫的继续挑拨,“庶人”李瑛、李瑶、李琚赐死于长安城东驿。玄宗一日赐死三子,可谓冷酷。第二天(丙寅),太子舅家赵氏、妃家薛氏、李瑶舅家皇甫氏坐流贬者数十人,株连甚众。“家事”如此严惩不贷,足见唐玄宗对事态的估量是何等的严重!
张九龄被罢免后,他们失去了宰相的支持,深感自身岌岌可危,很有可能,他们也策划过反对武惠妃与李林甫的某些办法,当然,“被甲入宫”是子虚乌有的事。唐玄宗没有弄清真相,就在宠妃与奸臣的挑拨之下,制造了一日杀三亲子的大冤案。
宋代史学家欧阳修评论说:“明皇一日杀三庶人,昏蔽甚矣。”的确,废杀太子瑛等,是唐玄宗政治上昏庸的表现,标志玄宗由“明”趋“昏”的变化。历史上昏庸君主往往制造冤案,玄宗也是如此。玄宗尝白:“自即位已来,未尝杀一不辜。”而偏听谗言,“一日杀三庶人”,不亦惑乎?
而那位得宠的武惠妃也最终未能看到自己儿子作为太子。也许是坏事做太多,她于不久也去世了!而寿王在被玄宗夺了妻子——杨贵妃后,也就淡出了历史记载,直到自己死也未能被立为太子。
2、唐玄宗后悔吗
如果唐玄宗从头至尾都是被蒙在鼓里,那他理应会后悔,但真相谁又知道呢?
构陷这种事一定会有蛛丝马迹可寻,不难查明真相。比如武惠妃派人诏三王,一定有人证、物证,和进出宫记录。再比如三王如果想要谋反,一定有周密部署,跟救援行动肯定差异很大。总之,只要唐玄宗脑袋不被门挤过,一定不会轻易上当。
《新唐书》三王“带甲入宫”的记载或许不可信。在最可信的《旧唐书》中,干脆没有这段记载,只是说,“杨洄又构于惠妃,言瑛兄弟三人与太子妃兄驸马薛锈,常构异谋。”至于所谓的“异谋”是什么,一字未提,给我们留下一个未解之谜。
不过,《旧唐书》与《新唐书》的基本立场一样,都认为太子李瑛及李瑶、李琚,死于武惠妃的构陷,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大多数史料的认同。有人觉得这个解读太肤浅,没有看清三王之死背后的政治因素,更没有看清唐玄宗个人的政治谋划。
其实,这是一场唐玄宗借武惠妃与太子之争,展开的对外朝政治势力的大清洗!
“三庶人”事件一目了然,表面上,李瑛哥仨死于武惠妃的陷害,其实背后的主凶却是唐玄宗本人,武惠妃只是他舆论的挡箭牌而已。
父子间之所以走向反目,全然是李瑛出于自我保护,与张九龄等大佬结盟,从而站在了老爸唐玄宗的对立面。
唐玄宗要扳倒张九龄,也需要政治帮手。李林甫的及时投靠,让唐玄宗找到了张九龄的完美替代者。李林甫登上宰相之位,就能打破相权对皇权的掣肘,让相权变身皇权的附庸。为了这个目的,牺牲掉三个儿子,唐玄宗也在所不惜。
因此,那场“带甲入宫”的真相,可能远比史书记载(或掩盖)的还要严重。极有可能李瑛等人确实暗中策划了大动作,矛头也极有可能直接对准了唐玄宗。
只不过,事件尚处于商讨之中,并没有形成方案,却又被杨洄探知一二。唐玄宗无法以谋反给李瑛定罪,但李瑛们的行动,让唐玄宗意识到,他们父子之间已经走向水火难容的两极。所以他毫不犹豫地,以似是而非的“带甲入宫”,处死了李瑛哥仨。
当然,这个推论没有明确史料记载,个人想法而已,但有一点应该没有异议,即李瑛哥仨之死,可能不是被武惠妃陷害这么简单。
公元649年,大唐贞观二十三年,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溘然长逝,年仅51岁。这一消息如巨石投入历史长河,激起千层浪,后世对其死因众说纷纭,其中“纵欲过度...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25 历史上的狄仁杰:超越“神探”标签的唐代名相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狄仁杰常以“神探”形象深入人心——无论是影视剧中抽丝剥茧的断案场景,还是文学作品中智破奇案的传奇故事,都让这位唐代名臣与“侦探”标签紧密相连。...
狄仁杰 2025-09-25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被迫抉择还是主动铤而走险?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箭矢破空,李世民亲手射杀兄长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亦殒命当场。这场政变以雷霆之势终结了唐朝初年的储位之争,却也因弑兄逼父的伦理争...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9-25 玄武门血幕:李世民砍下李建成头颅的权力逻辑与生存法则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李世民一箭射穿兄长李建成咽喉,随后尉迟恭挥刀砍下其头颅。这一血腥场景不仅终结了兄弟性命,更撕裂了封建王朝的权力伦理。当史书...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9-25 暮年权谋与人性交织:武则天高龄豢养男宠的深层逻辑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作为唯一的女皇帝,其政治手腕与个人生活始终是争议焦点。尤其是她在七八十岁高龄时仍豢养男宠的行为,常被后世视为“荒淫无度”的象征。然而,透过历...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25 武则天时代的权力悖论:狄仁杰三品之位背后的官制密码在武则天执政的武周时期,狄仁杰以"国老"之尊成为朝堂核心,却始终保持着正三品的官阶。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实则折射出唐代官制中...
武则天有男宠吗 狄仁杰 2025-09-25 逆天改命:武则天从才人到女皇的传奇人生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漫漫长河中,武则天宛如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辰,以非凡的勇气与智慧,冲破男尊女卑的重重枷锁,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她的一生波澜壮阔,充满了...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25 张说:文武兼备的开元名相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州),后徙居洛阳,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与宰相。他历经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四...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24 历史迷雾中的沈珍珠:一场跨越四代的帝王寻踪公元805年,唐宪宗李纯在肃章内殿为失踪近半个世纪的曾祖母沈珍珠发丧,追尊其为太皇太后,以衣冠冢陪葬代宗。这场持续四代帝王、历时48年的寻母运动,最终以“寂无所...
李纯 2025-09-24 李白为何未入“唐宋八大家”:文体分野与文学运动的双重解构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仙”李白与“唐宋八大家”的“缺席”构成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命题。当我们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八位散文巨匠的名单与李白并列审视时,会发现这一现...
李白 欧阳修 2025-09-2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