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在位时间也是很长的,长达四十多年,最终投降,成了司马昭的阶下囚。不过刘禅在位这么长的时间,他为何始终没有要去替自己的父亲,也就是刘备,为他复仇呢?刘备的死和东吴孙权也是有莫大的关系的,刘禅为何始终没有与孙权对立?今天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两汉时期,为官者非常重视孝道,甚至还一度成为了朝廷内提拔官员的主要指标之一,刚入仕的官员也有"孝廉"一称。所以能看见东汉末年,曹操的父亲曹嵩在徐州遇害,随后曹操便以为父报仇的借口进攻徐州,甚至多次在徐州屠城,但很多人觉得这都是正常行为,并没有指责曹操。
作为那个时代另外一个势力的蜀汉,其开国皇帝刘备也因为被东吴击败导致郁郁而终,但新上任的后主刘禅却不为父报仇,再加上他"乐不思蜀"的态度为自己招来了千古骂名。其实这不是刘禅不愿意,而是时代不允许。
这件事是刘禅被软禁在洛阳时,趁着酒兴和身边人说的。父亲刘备因为夷陵之战的惨败导致身体每况愈下,临终前把蜀汉托付给了丞相诸葛亮,还让自己任诸葛亮为相父,不论什么事都要听相父的话,更加要像对待亲生父亲一样对待相父。所以当刘禅上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批准设立丞相府,允许丞相开府治事,甚至还把让丞相兼任益州牧,直接把蜀汉的军政大权交给相父诸葛亮。
诸葛亮掌权后的表现极好,当时整个国家实际上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是诸葛亮果断停止战争进行战略收缩。然后对内修生养息,大力发展农桑和贸易,仅仅几年时间就让蜀中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也有了足够的税收。后来和东吴调解完毕,因为曹魏势力过于庞大,吴国蜀国再一次结成联盟,这虽然让刘禅非常不舒服,但实际上他干涉不了。
当内部和外部稳定之后,蜀汉再一次开启战略攻势,但作战目标并不是东吴,而是曹魏。刘禅曾经问过相父原因,得到的回答就是现如今曹魏的实力最强,也最有压迫性。蜀国吴国以两家人联合起来才能有一线生机,假如各自为战的话很有可能会被曹魏逐个击破,到时候连国家可能都要灭亡。
所以在相父的操作下,蜀汉开启了接近时间的北伐战役,期间相父总共领导蜀军六出祁山,曾经也夺取过陇西三郡,为蜀汉拓展了极大的疆域和人口,但因为多方面原因,总是没有好好守住这份战果。直到相父诸葛亮去世之后,国家的军政大权才重新回到自己手里面,但那个时候想要对东吴复仇也没人支持。
相父诸葛亮虽然身死,但他留下来的人都秉承他的志愿。比如他的继位者蒋琬,虽然也是荆州人,自己的家族生意也因为荆州沦陷之后被东吴夺走,但他却不想和东吴对立。他任职大司马主政朝廷的几年时间里,多次派遣使者到东吴巩固联盟。东吴也投桃报李,多次和蜀军拟定作战策略,不是让吴军从荆州方向出兵曹魏,牵制魏军主力然后让蜀军从汉中地区攻击曹魏关中;就是让蜀汉出兵上庸地区牵制曹魏襄樊地区的兵力,让吴军北上攻打寿春。虽然计划看似完善但实际上一无所获。
蒋琬之后的继任者是费祎,他的理念对于蒋琬来说更保守。在费祎看来,现在的蜀汉国力太虚弱了,战争只会加重国家的负担。而且上一届蒋琬和东吴的联手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收获,倒不如彻底变为防守策略,以汉中作为屏障进行被动防御,继续在国内大力发展经济,用心经营南中地区,为国家补充足够的人口并提升实力。
等以后曹魏国内出现内乱,届时我国国力已经强大,再派出精兵强将攻略魏国,再一次扛起北伐大旗。费祎的理念得到了朝廷内大多数人的认可,刘禅身为皇帝也不能左右政局,只能同意。
费祎掌权近十年后离世,而他的继任者就是诸葛亮的亲传弟子姜维,到了姜维时代,曹魏因为司马家族发动政变夺取曹魏政权直接导致曹魏政局混乱,各地起义不断,姜维也趁机请示刘禅可以北伐。刘禅虽然能力平庸,但也能明显感觉到曹魏的虚弱,于是再一次掀起北伐大旗,开启了为期十余年间姜维主导的北伐战役。
其实在姜维请示北伐的时候刘禅并不是没有想过东征东吴为父报仇,毕竟曹魏内乱对于蜀汉来说是进攻的机会,同样也可以减轻来自北方的军事压力。减少了这部分的压力之后自然而然可以用更多的精力对付东吴,甚至还可以因为出其不意,像当年东吴夺荆州一样再一次把荆州夺回来。但刘禅能想到的事,东吴也已经想到了。
两家人虽然作为盟友,但东吴多次当过反骨仔,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彻底信任蜀汉。在曹魏爆发内乱的时候,孙权就以从荆州北伐的理由,持续调军队增援到荆州地区,几次调动结果就是荆州部署了2万水军和4万步骑兵。单单在南郡、夷陵、公安三个地区就部署了接近3万兵力。这种阵势哪里是要进行北伐,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东吴担心蜀汉再一次开启夷陵之战,震中部署是用来防御蜀汉的。与其硬碰硬博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不如先北上拓展领土资源,等回头再收拾东吴。
小结
从刘禅上位到退位的这41年时间的表现来看,他其实也算是知人善用,也善于采纳意见。自己心里对东吴有仇恨不假,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皇帝的原因强行左右国家发展,而是赞成绝大多数人的意见,算得上一个明君。
但为何蜀汉最终还是被灭呢,这其实怪不了刘禅,也怪不了当时的大将军姜维或者是其他将领,而是蜀汉和曹魏两国之间的实力差距太大,被歼灭其实也就是时间的问题而已。从这一点来看,刘禅其实也是挺悲哀的。毕竟身为一个皇帝却保不住国家,身为一个人子却不能为父报仇,又有人多少人知道他的苦呢。
在楚汉争霸的烽火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刺破了鸿门宴的虚伪和平。这位被司马迁以寥寥数笔记载的楚国...
司马迁 项庄 2025-09-23 刮目相看:吕蒙的蜕变与历史回响“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流传千年的成语,源自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的蜕变故事。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武将从“吴下阿蒙”到学识渊博的逆袭,更折射出中国古代对“终身...
吕蒙 2025-09-23 刘秀的成功太诡异了?解码东汉开国皇帝的“逆袭密码”公元23年的昆阳之战,28岁的刘秀以不足2万兵力击溃王莽43万大军,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被《后汉书》记载为“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会大雷风,屋...
刘秀 王莽 2025-09-22 鲁元公主的丈夫:赵王张敖——权力联姻下的命运交织在中国西汉初年的历史长卷中,鲁元公主作为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的独女,其命运始终与王朝政治紧密相连。而她的婚姻,更是权力博弈的典型缩影——丈夫张敖的身份,不仅承载...
吕雉 刘邦 2025-09-22 吕后:历史褶皱中的复杂人性与权力镜像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吕后(吕雉)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她既是汉高祖刘邦的结发妻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统治者。关于她是否算“好人”的讨论,本质上是...
吕雉 刘邦 2025-09-22 张骞西域风云:娶妻生子的隐秘篇章与历史回响公元前138年,长安城门外,26岁的张骞手持汉节,率领百人使团踏上西行之路。这位汉代汉中郡城固人未曾想到,这场本为联合月氏共击匈奴的使命,将因匈奴的阻截演变为长...
张骞 2025-09-19 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一位传奇与争议交织的女性在中国西汉的历史长河中,汉元帝刘奭的皇后王政君,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却又饱受争议的女性。她的一生跨越了多个朝代,见证了西汉王朝从兴盛走向衰落的全过程,其身居后位长...
刘奭 2025-09-19 吕后为何不杀周昌:权力博弈中的理性抉择与人性羁绊在中国历史上,吕后以手段狠辣著称,戚夫人被做成“人彘”、赵王如意被毒杀等事件,均彰显其政治斗争中的残酷无情。然而,面对曾多次公开反对自己、甚至阻碍其诛杀赵王如意...
戚夫人 2025-09-18 田安:王莽家族的先祖血脉与历史转折在中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田安与王莽的关联犹如一条隐秘的线索,串联起战国末年至西汉末年的风云变幻。田安不仅是王莽的直系先祖,更是其家族从齐国贵族到新朝皇族的命运转...
王莽 2025-09-17 汉武帝征朝鲜:铁血东征与东亚格局重塑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以雷霆之势向朝鲜半岛发起远征。这场持续两年的战争不仅终结了卫满朝鲜的独立政权,更将汉朝疆域拓展至鸭绿江流域,在东亚历史上刻下深刻印记。...
刘彻 2025-09-1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