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谠是南宋隆兴年间进士。陈谠生于贫寒之家,但他博学多才,乐善好施,终成宋朝颇具盛名的书法家。今天就准备讲讲有关陈谠的故事,话说陈谠曾冒充叶適自荐,结果却十分尴尬。因为当时陈谠是以叶適的身份拜访宰相韩胄,但真正的叶適就在韩胄家,可想而知这后果如何。不过陈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下面就来讲讲这段历史,如果想了解陈谠为人的话,就别错过啦。
叶適是南宋的哲学家、文学家、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淳熙五年(1178年)进士,曾任权吏部侍郎等,是当时著名的抗金派人士。
有一天,被当朝宰相韩胄请到其府中畅叙。两人聊得正热络时,门人递上名片说有人求见。两人一看名片上写着:水心候见。
这不是大白天活见鬼了吗?两人愣住了。
待了一会,韩侘胄对叶说:先生请进里屋躲躲,我看来人是谁?想给我说点啥?
韩侘胄与来客见礼后,有意把叶適的一些诗文集给他看,来人谦虚地说:“这是我早年写的一些诗文,太幼稚了,请多指教。”
韩侘胄又从书柜里随手抽出《杨贵妃卷》,请他写篇序言。
来人提笔就写道:开元天宝年间,丹青不及麒麟,凌烟而及此,世道判矣……
韩侘胄不到一个时辰,连续拿了几本帖和文集,请他写跋文,来人毫不迟疑。提笔一挥而就,文字都很简洁而漂亮。
韩侘胄和躲在里屋偷看的叶適都很吃惊,这么有才能的人到底是谁啊?
韩胄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请了出来。三人见面,来人哈哈大笑说道:我知道叶適先生在这里,才冒着他的名来的。我一个小人物,平时韩宰相能接见我吗?我来是想告诉大人一声,天底下如先生这般有才能的人不少,如果朝廷想广招人才,就要把眼光放开些才好。
这冒充叶適先生的人就是陈谠。
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颇有家学渊源。爷爷陈骥,字德纯,官居国子宗学博士,知惠州、南恩州,以清白闻名。当时不少官吏依附权臣蔡京以求升官发财。陈骥与蔡京虽是乡邻,但不肯去依附,被外放为温州通判。父亲陈丰,字宜仲,绍兴十八年(1148年)以词赋夺魁,登进士,调长乐户椽,改泉州教授为宣教郎,迁国子博士,后知惠州。
难能可贵的是,不仅天资聪明,读书刻苦,还机智勇敢有志气。
12岁那年,家乡遭土匪抢劫,被掠去很多财物,还绑架了包括陈在内的多名人质。土匪拔刀威胁陈谠时,他不言语不惧怕。后来他趁官兵上山围剿土匪的时候,乘乱跑出从山崖跳下去,安全的回到家。
20岁那年,父亲给皇帝上奏章,请求根据当时规定赐陈谠一官半职(享受荫封待遇),获得了恩准。
陈谠极力推辞,后来让给了弟弟陈谅,自己入太学读书,通过参加科考出仕。
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陈谠考中进士。初任瓯宁主簿、泉州教授等职,后升任右司郎中、殿中侍御史。由于工作兢兢业业,做出了显著成绩,宋宁宗提拔他为殿中御史。
陈谠性格爽直,议论问题从不顾及个人得失,直言不讳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得罪了一些权臣,被调任太常少卿兼侍讲,不久改任起居舍义。他请求引退归居,半年后又起任江西提刑,后召为太常卿,不久又授为兵部侍郎。
金国皇帝完颜璟沉酒色,朝政荒疏,内讧迭起,国库日空,北边部族又屡犯其边境,导致金国的政局动荡。开禧元年(1205年),南宋宰相韩侂胄为捞取政治资本,打算趁此机会举兵伐金。
刚上台的宋宁宗表示支持开战。
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因本国“将帅庸愚,军民怨恨,马政不讲,骑士不熟,豪杰不出,英雄不收,馈粮不丰,形势不固,不修,堡垒不设”,简而言之就是备战不足、实力不济,此时开战对南宋不利。
双方争论很大。
陈谠原本是主战派人士,但他具体分析形势后,认为敌势虽弱但不可轻视,收复中原应先守御后攻取,方为万全之策,上奏章表示反对立即开战。
韩侂胄置之不理,一意孤行,结果伐金失败。次年宋金议和,金人条件苛刻,索要韩佗胄的头颅作议和条件。宋廷答应,杀了韩佗胄,将其首级送到金国,金主以礼节发葬,谥“忠丑”。
陈谠对这件损兵辱国之事感到痛心,请求补外,以集英殿修撰知宁国府。不久又授职敷文阁待制,提举江西太平兴国宫。
嘉定元年(1208年),陈谠告老退休。
陈谠回乡后,与乡民打交道坦诚相待,没有一点官架子。家中有田土数十亩,乐善好施。他们兄弟积极捐款捐物,支持地方建成安利和石马二桥,为民做了不少好事。病逝于嘉定九年(1216年),享年82岁,谥通仪大夫。
他博学多才,著有《锦江徐吟》《云岫归来集》《两汉提要》十卷,善诗赋,工书法,笔体雄健有力,是宋代颇负盛名的书法家。据传九鲤湖“天子万年”楷书即是陈谠所书。
最后请欣赏他的代表诗作《十洲亭》:
东塘昔号神仙景,亭以洲名世亦稀。
山拥髻鬟临水鉴,花铺云锦出天机。
好风入座清如濯,古木分行翠欲围。
每到冯栏会心处,不知香气袭人衣。
笔者试用散文写法释意:仙游境内的东塘,亦名东湖。湖水系积聚于串珠池内的南湖水循东渠而来,呈环带之势。湖里种有莲花,湖边绿树成荫,花木葱茏。湖光水色,景色迷人。当地人士多来此观赏游玩,至造型别致,取名独特的十洲亭内,凭栏远眺,周边的群峰似丽姝的环形发髻。知否?袭人的香气已悄然地沾上了衣襟。
陈谠游后触景生情,专门赋诗一首留存。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
1100年正月,北宋政坛因宋哲宗的猝然离世陷入动荡。这位年仅25岁的皇帝未留下子嗣,皇位继承成为朝堂焦点。在宰相章惇力主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时,向太后却以“端王...
宋哲宗 2025-09-23 宋度宗赵禥:南宋末代王朝的荒诞镜像1240年5月2日,临安城荣王府中,一名小妾因被迫服下堕胎药而痛苦挣扎。这个本该被抹去的生命,却以先天不足的姿态降生——手足绵软无力,七岁方能言语,智力发育迟缓...
宋度宗 2025-09-22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千年古训中的治国警世箴言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当宋神宗力推王安石变法时,朝堂上激荡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四次提及"纪纲&quot...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9-22 岳飞与李清照:时代交叠中的“平行线”南宋初年的历史舞台上,岳飞以“精忠报国”的赤诚成为抗金中流砥柱,李清照则以“生当作人杰”的豪情成为婉约词坛的巅峰。尽管二人同处宋室南渡的动荡时代,但历史档案与现...
李清照的词 岳飞 2025-09-19 乌台诗案:苏轼诗文中的政治风暴与文字之祸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一场因诗文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朝野,史称“乌台诗案”。这场案件以苏轼被捕入狱为核心,牵连数十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之一。其导火...
苏轼 2025-09-18 宋清未入天罡之谜:血缘、能力与梁山秩序的博弈在梁山108将的星宿体系中,天罡三十六星与地煞七十二星的划分,既是对英雄排位的象征性安排,也暗含着权力平衡与利益分配的深层逻辑。作为梁山首领宋江的亲弟弟,宋清虽...
宋江 2025-09-18 丁得孙与李逵:梁山武力与价值的双重镜像在《水浒传》的江湖叙事中,丁得孙与李逵的武力对比常被读者津津乐道。一位是东昌府副将、飞叉绝技的“中箭虎”,一位是梁山步军头领、板斧开道的“黑旋风”,二者虽同属地...
李逵 2025-09-18 梁红玉真实下场:血战疆场,忠魂永驻南宋抗金烽火中,梁红玉以营妓之身逆袭为巾帼战神,其人生轨迹堪称传奇。然而,这位让金军闻风丧胆的女将,最终以惨烈方式血洒疆场,其真实结局远比后世附会的“归隐山林”...
梁红玉 2025-09-18 乱世双雄:钱镠与赵匡胤的生存智慧与历史抉择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火纷飞,两位出身迥异的豪杰——钱镠与赵匡胤,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乱世中崛起。钱镠从贩私盐的底层青年成长为“保境安民”的吴越王,赵匡胤则从后周...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9-17 赵佶:艺术巨匠与政治困局的双重镜像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一生,是艺术天赋与政治失能交织的悲剧。这位以“瘦金体”和《千里江山图》闻名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将北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
宋徽宗 2025-09-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