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相较于汉唐来说,拥有着更加先进的行政管理体系。封建制度,越到后期越是重视中央集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纵观历史,就会发现中央的权利处于一种逐步收缩加强的过程之中。而宋朝的行政制度的起源,得益于赵匡胤谋士赵普的三大纲领。
建隆二年(961年)正是宋王朝开国的第二年。当时全国还没有完全的统一,各地军阀割据有十多个政权林立。
其实一直到宋太宗时期,才真正的消灭了国内的其他政权。由此赵匡胤这位黄袍加身的皇帝,对于连年动荡不安的天下更是发下狠心进行整治。
为此他采纳了赵普的谏言,赵普认为之所以在唐朝灭亡以后天下会进入近乎无休止的战乱之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政权过于强大。
他说:“症结所在,无他,唯方镇(节度使)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欲求根治之道,只要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安定。”由此赵匡胤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奠定了宋朝未来的行政制度。
一、制衡
1、以强干弱枝为目标的方针
君弱臣强这四个字,直击五代十国乱局的根源。由此宋朝时期对于地方权力进行大幅度的削减,以加强中央统治,把强干弱枝作为主要的指导方针。
这也使得宋朝建国初期,但凡被平定的地区都能够稳定地服从中央的管束。有效地杜绝了,新政权的产生。
2、实践的成就
由此,宋代初期的皇帝们,以这样的治国方针逐步将地方节度使的权柄进行削减回收。学会以机构来管理国家,成功实现了州、府、县等基层政府组织架构的完善。
这个行政制度,甚至也被后来的明朝所认可和改进。让未来宋朝统治的三百多年里,很少出现独立政权危害一方的现象。
二、收归中央的行政权
1、历史的教训
方镇,也就是常说的节度使。唐王朝时期的节度使,可以标榜为封疆大吏也不为过。自中兴之主唐玄宗以后,唐朝就进入多年的的动乱之中,最大原因就是因为节度使的权柄过大造成的。
这些节度使,不仅掌握有军权,同时也有行政权。由此来说一个节度使的划下,就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
与春秋战国无异,中央足够稳定强大也就罢了,一旦出现动乱必然无法弹压这些如同诸侯一般的地方势力。
2、宋代的政策
北宋初立,赵匡胤并没有急于把自己的想法普遍全国。他以荆湖作为初期的试点,节制本地节度使的权利范围于自属辖地内,其余地方皆直接由中央进行调配管制。
而中央会以三年作为一个周期,来对地方行政官员进行调整任职。同样这些由中央调配的官员,自然也需要直接对中央负责,直述政务。由此,中央直接牢牢地把握住了地方的行政权柄。
三、逐步完善的政治体系
1、监管体制的建立
既然中央已经对本地官员有了一定的掌握,那么就需要对这些自己选定的官员进行再一轮的节制。
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地方大员变向成为新的节度使一般。所以在正常的州府之外又设立了通判这个职位,专门来对地方官员进行监视与震慑。
这样的震慑方式明显还是很有效的,地方官员知道自己身边有人进行监督,自然在行政过程之中相对的小心一些。
由此因为山高皇帝远无法无天的情况,得到了杜绝。这些通判的工作职责与实际的地方官员有着很明显的划分,由此不会产生政务上的对立。
他们也享受着独立的管理制度,自然不用担心监督过程之中会受到高级的地方官员的责难,以此防止互相包庇的情况出现。
2、权力的划分与限制
随着试点的成功,这个行政方案被宋朝永远全国范围内进行。甚至逐步进行演变完善。由此逐渐地方的行政权划分更加的明细,根据地方人口的不同来设置县令,县尉等职位。
在小的地方,也会设置主簿等位置。由此一个枝繁叶茂的行政大树建成,它盘根错节依次向上。最终这些权利,都会于中央进行汇集掌握。
四、后遗症的显现
但是随着王朝的发展,刚开始的部门与官员之间的制衡关系出现了失衡。甚至到最后,出现了著名的冗官现象。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互相踢皮球没有作为。明明有着那么多的官员和官府,但是却没有哪个人可以做出最终的决定。
致使全国地方政务的处理效率变得极低,这个后遗症使得中央出台的政令得到了地方却出现了如同泥牛入海一般的怪相。
一个国家最适合改革的时期,就是建国初期。一切百废待兴,人民也渴望着有着新的制度出现以让他们远离战争生活在新的时代里。所以宋朝的行政制度的改革,开始的恰到好处。
但是毕竟历史是不断前进的,任何有着漏洞的制度都会被历史所检验。明明这样的行政制度,是为了弱化地方政权以期望与权利之间互相制衡的。
然而后续却发展成了冗官的现象,最初的治世良方终究成为了这个王朝身上一个重大的负担。哪怕宋朝经历了大刀阔斧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也没能够挽回一切。最终把宋朝,一直拖累至灭亡。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崩逝于万岁殿,其弟赵光义旋即继位,史称宋太宗。这一权力交接的背后,牵扯出一桩缠绕北宋初年政局的悬案——“金匮之盟”...
宋太宗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5 张永德与后周:功臣末路的政治迷局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其子柴宗训年仅七岁继位。主少国疑之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在这场改朝换代的剧变中,后周重臣、郭...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3 宋史记载什么时期:一部贯通两宋三百二十年的历史巨著《宋史》作为二十四史之一,是元朝史官编纂的纪传体断代史,完整记载了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的历史,时间跨度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至1279年南宋灭亡,共计三百二...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16 宋朝“柴氏不杀”的千年密码:从五代遗孤到皇权图腾在中国历史上,赵宋王朝对柴氏后裔的优待堪称奇迹。从太祖赵匡胤的“丹书铁券”到真宗时期的“柴氏见免”,从《水浒传》中小旋风柴进的“丹书护体”到南宋朝廷对柴氏子孙的...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柴进 2025-06-06 烛影斧声:北宋开国皇权更迭的千年谜案与权力隐喻公元976年冬夜的开封城,一场改变宋朝国运的密谈在烛光与斧声中悄然展开。宋太祖赵匡胤与晋王赵光义的兄弟对酌,不仅终结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更在历史长河中投下一道永恒...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6-05 赵匡胤的皇后与妃嫔:政治联姻下的帝王家事作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婚姻不仅是个人情感的选择,更是巩固政权、平衡朝堂的重要手段。他一生共有三位皇后,其婚姻背后交织着家族利益、政治联盟与皇权博弈,而史书中...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5-29 赵匡胤毒杀孟昶:权力博弈下的政治谋杀公元965年,后蜀末代君主孟昶投降北宋,却在抵达开封仅七日后暴亡。关于其死因,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交织,而“赵匡胤毒杀孟昶”的猜测始终未绝。一、历史背景:从割据到...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5-29 赵光义继位之谜:篡位与否的历史探讨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的继位问题一直备受争议。有人坚信他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篡夺了兄长宋太祖赵匡胤的皇位,而也有人认为他的继位是合法且合乎情理的。那么,...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4-02 赵延寿与赵匡胤:历史深处的家族渊源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家族渊源更是扑朔迷离。赵延寿与赵匡胤,这两位在五代十国及北宋初期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他们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4-02 宋太祖之伟业:与秦皇汉武并列的缘由探析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秦皇汉武作为杰出的帝王,其功绩与影响力被后世广为传颂。而宋太祖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也因其卓越的才能和深远的政治智慧,被后世与秦皇...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3-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