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初期,集团内部相当团结。因为他们自知实力弱小,如果不抱团取暖,根本就不可能以20万人的体量,统治大明朝1亿人的规模。可见团结显得多么重要。当南明为了谁当皇帝,内部厮杀的时候。人家多尔衮和豪格宣布同时放弃皇位,将小顺治立为皇帝,这就是识大局的体现。活该多尔衮能够带清兵入关,毕竟他们是团结的一帮人。
反观南明这边,左良玉和四镇军阀互怼,朱聿键和朱以海不对付,郑成功和李定国不愿合作,绍武帝和永历帝大打出手。一帮乌合之众,根本就跟团结的满清八旗无法抗衡。
鳌拜也是那个时代出来的人,所以他知道满清内部只有拧成一股绳,才能够越来越强大。如果为了个人的私利,在康熙初年鳌拜自立的话,那不光吴三桂、耿精忠、郑经包括准噶尔那边的人全部都会起来闹事,就连满清内部也会容不下他,到时候得不偿失。
鳌拜只是专权,并没有篡位的意思。
从任何史料上,我们都看不到鳌拜有篡位的心思。他肯定是《资治通鉴》看多了,知道专权应该怎么做。当年汉武帝挂之前,曾经任命了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霍光、金、上官桀和桑弘羊。这四个人里就霍光最有本事。所以霍光便想着专权,可是其他三个人岂不就是障碍?金日磾早就去世了,所以不影响霍光专权,至于上官桀和桑弘羊,都被霍光给收拾了。从此以后霍光成了西汉说一不二的人,就连汉宣帝对他都是唯唯诺诺。
索尼故不苏克萨哈,顾见拜势日张,与苏克萨哈不相容,内怵;又念年已老,多病,康熙六年三月,遂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鼇拜共为奏请上亲政。上未即允,而诏褒索尼忠,加授一等公,与前授一等伯并世袭,索尼辞,不许。六月,卒,谥文忠,赐祭葬有加礼。---《清史稿》
鳌拜看了这一段以后,觉得霍光跟自己的遭遇实在是太像了。顺治也搞了四个辅政大臣,分别是鳌拜、索尼、苏克萨哈以及遏必隆。其中索尼和金日磾一样,都是年事已高,所以对鳌拜构不成威胁。剩下的苏克萨哈和鳌拜是亲家关系,这简直跟西汉历史一模一样,因为上官桀和霍光也是亲家关系。
结果霍光把上官桀给突突了,而鳌拜如法炮制地把苏克萨哈给突突了。遏必隆是个怂货,所以完全挡不住鳌拜专权之路。因此索尼和苏克萨哈一死,鳌拜就成了清朝的霍光。恰好小皇帝康熙和汉昭帝刘弗陵一般年纪,他认为十分好控制,结果让他失望了,这小孩儿可不是一般的小孩儿。
由此可见,鳌拜压根就没有篡位的心思,至少在专权之前,并没有想过篡位。他就算有军权和政权,可是得不到满清贵族们的一致同意,这件事他就办不成。
鳌拜还是有些顾及天下局势未定。
鳌拜是什么人?满清王朝的开国功臣,他是皇太极的铁杆粉丝,当年为了让皇太极的儿子顺利登基,鳌拜甚至敢跟多尔衮对着干,差点打起来。最终还是多尔衮选择了妥协,这个皇位多尔衮干不成,他也让豪格干不成,所以就找了顺治来做皇帝,大家都别争了。此后他们便齐心协力地为满清开疆拓土,鳌拜的战功非常多,而且因为阻挠过多尔衮登基,深得顺治皇帝的赏识。
鳌拜以苏克萨哈与相抗,憾滋甚。日益骄恣,苏克萨哈居常怏怏。康熙六年,上亲政,加恩辅臣。越日,苏克萨哈奏乞守先帝陵寝,庶得保全馀生。有旨诘问,与其党大学士班布尔善等遂诬以怨望,不欲归政,构罪状二十四款,以大逆论,与其长子内大臣查克旦皆;馀子六人、孙一人、兄弟子二人皆处斩,籍没;族人前锋统领白尔赫图、侍卫额尔德皆斩:狱上,上不允。---《清史稿》
反观苏克萨哈其实是小人一个,这哥们原来是跟着多尔衮混的,结果多尔衮一死,他看风向不对,立刻带头举报多尔衮的是是非非,这种人的确该杀。
不得不说鳌拜是满清的英雄,被称之为巴图鲁。他亲自参与过平定天下的事情,因此他知道,就算是到了康熙初年,天下依旧没有牢牢掌握在满清手里。南方的三藩王,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天下,西北还有准噶尔汗国,那里早晚也得出事。弯弯的郑经也是个投机倒把的家伙,时刻等着机会。
此外民间还有大量反清的组织在秘密活动着,这个时候如果鳌拜篡位,那么势必会导致满清内部分崩离析。这样一来,汉人就又有机会翻身了。鳌拜就算是为了满清的江山基业,他也不可能选择在这个时候篡位。至少等到这些事情都平息了,他才可能考虑篡位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他有生之年是不可能那么快就平息的。
鳌拜是真的不愿意做皇帝。
那个时候多尔衮刚刚入关,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圈地。也就是说把土地和土地上的百姓圈给自己做食邑,能圈多少,全看你的本事。多尔衮自己带头这么干了,说明什么?说明多尔衮已经没有争夺皇位的心思了,哪有皇帝要圈地的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鳌拜也是一样,这家伙圈地是出了名的厉害,本来说好圈那些荒田,结果他带头圈人家良田,明摆着就是抢。
老百姓在自己的地盘上种地,日子虽然艰苦,但好歹有一分产业,可是鳌拜一来,他们不仅失去了产业,自己也沦为了给鳌拜种地的奴隶。这种事情在清朝初期屡见不鲜,翻翻史料会发现触目惊心的一幕。不过从侧面也可以看得出,鳌拜没有篡位的心思,他要真的想做皇帝,那就该学谁大家知道吗?当然是王莽。
王莽这货在篡位之前,那叫一个孝顺恭敬谦和啊,简直就是当时的道德楷模。以至于他篡位以后很长时间,听说他篡位的人打死都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显然鳌拜没有王莽这种小心思,他是武将出身,而且大大咧咧,勇冠三军。这种人你说他会篡位,那篡位的标准也太低了吧?
鳌拜想学霍光,可康熙不是汉昭帝。
康熙这小孩儿太厉害了,8岁登基以后,就开始跟着鳌拜等人学习阴谋诡计。长到16岁的时候,就把权倾朝野的鳌拜给突突了。这政治水平,真的是千古罕见。你见过哪个未成年的小皇帝,能把权臣给扳倒的?基本上是没有的,因此鳌拜是真的看走了眼,他觉得自己可以成为霍光。没想到的是,汉昭帝远远比不上康熙。
公元1669年,康熙帝以“布库戏”为名诱捕鳌拜,这场突如其来的政变终结了鳌拜的权臣生涯。作为清朝三代元勋、满洲第一勇士,鳌拜在皇太极、顺治两朝立下赫赫战功,更在...
皇太极的皇后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10-10 鳌拜与多尔衮:谁才是皇权的真正威胁?清初政坛,多尔衮与鳌拜两位权臣的崛起与衰落,构成了皇权与臣权博弈的典型样本。多尔衮以摄政王身份掌控朝局七年,其权力之盛甚至超越皇帝;鳌拜则以辅政大臣身份专权九年...
多尔衮怎么死的 鳌拜 2025-10-09 顺治帝身世之谜:入关首帝的皇室血脉溯源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作为清朝定都北京后的首位皇帝,其身世始终是清史研究的焦点。通过梳理《清实录》《清史稿》等正史记载...
顺治为什么出家 福临 2025-10-09 多尔衮子嗣之谜:唯一女儿背后的身体与历史密码多尔衮(1612年—1650年)作为清初最具争议的政治人物,其一生仅有一个女儿爱新觉罗·东莪的史实,始终是清史研究的焦点。结合《清史稿》《清实录》等正史记载与当...
多尔衮怎么死的 东莪 2025-10-09 废后静妃:被历史迷雾遮蔽的蒙古公主在中国古代帝王婚姻史中,顺治帝废后静妃的命运堪称最具戏剧性的政治悲剧之一。这位来自科尔沁草原的蒙古公主,从母仪天下的皇后沦为史书失载的失踪者,其人生轨迹折射出清...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9-30 多尔衮未自立为王的深层真相:权力博弈中的理性抉择在清朝入关的关键历史节点,多尔衮作为实际掌权者却始终未迈出称帝的最后一步。这一看似矛盾的行为背后,实则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理性选择。从八旗制度到权力制衡,从继承传...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09-25 22岁太后佟佳氏早逝之谜:权力漩涡中的生命悲歌公元1661年,顺治帝驾崩,年仅7岁的皇三子玄烨继位,改元康熙。其生母佟佳氏以22岁之龄晋封圣母皇太后,与孝惠章皇后两宫并尊,成为清朝历史上最年轻的太后之一。然...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25 顺治皇帝:病逝之谜与出家传说的历史考辨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帝王谱系中,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结局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民间流传他因挚爱董鄂妃去世而看破红尘,最终遁入空门;而正史则明确记载其因天花突发...
顺治为什么出家 董鄂妃与顺治的爱情 2025-09-25 兄弟阋墙与权力更迭:代善与多尔衮的宗室权力博弈在清初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爱新觉罗·代善与爱新觉罗·多尔衮作为努尔哈赤家族的核心成员,其关系贯穿了后金至清朝政权交接的关键节点。从血缘纽带到权力角逐,从战场协...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09-24 董鄂妃的真实历史:红颜薄命与帝王痴情的传奇在中国古代宫廷史中,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故事如同一颗璀璨的流星,短暂却耀眼,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董鄂妃,这位满洲正白旗内大臣鄂硕之女,以其绝世容颜、出众才情与温...
顺治为什么出家 董鄂妃与顺治的爱情 2025-09-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