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满族统治后禁止汉女入宫是真的吗?原因是什么?稍微了解一点清史的读者都知道,有清一代,满汉之分贯穿始终,清室保持着它所谓的血统纯正。
可是清室和满族八旗一入关,一面对汉人进行残酷的镇压,嘉兴三屠扬州十日是不忍去回顾的,且大搞文字狱,一句“清风不识字”掉了多少颗人头。一面清室和满清的上层对于汉文化却是推崇有加,清朝入关后所有的皇帝,个个都是早上四点半起床,五点开始背书,一年也不过休息个三两天,个个都是学霸,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清朝可以说是全面地接纳了汉族的哲学和传统文化,可是,皇帝的后宫,对汉家女子是紧闭大门的,这一点想想其实不大通情理,中原文化在历史中多次被北方民族统治,但像清朝这样排斥汉女子的情况没有发生过,相反,很多的王朝一入中原,对汉女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才是普遍现象。
多尔衮率满洲八旗入关,刚刚安顿下来,孝庄皇太后就下了一道谕旨:
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
其实早在皇太极时期,史料有记载说太宗读《金世宗本纪》时,读到女真人学习汉人衣冠装束,很恼火,他谕令诸王公大臣,不许沾染汉人习气。
这反映了皇太极对汉人的成见极深。有清三百年时间里,满人热衷于学习汉人的文化,可满汉鸿沟之深,是我们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和理解的。
满清皇室贵族当然不会婚配汉族女子,其实宫禁之内,就连使役的宫女也没有汉女,紫禁城是汉女的禁地,这才是孝庄太后以及清皇室对待汉女的真实态度。产生这样的态度的根源或者说目的何在呢?
首先,满蒙女真是北方游牧几大部落汇集起来的,从社会形态上还处于半奴隶制的性质。中原文化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人文思想,从政治上说也早产生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认知。满族取得的军事胜利是建立在明王朝气数已尽的基础上的,准确的说,明王朝也不是女真推翻的,而是李自成,还有很多人忽略了一点,在这个政权交替的几年时间里,正发生着一场惨烈的瘟疫。
满清实现的对中原的统治,本质上是低级文明对高级文明的统治。越是色厉内荏,越是一丝一毫也不通融,本质上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这种不自信一旦被移植到位高者的身上,往往会出现另一种表现,就是对对方的鄙夷和傲慢。
清兵入关,发生了许多惨烈的史殇,如上文提到过因汉人的反抗而导致的屠杀。文化上无法让你屈服,那么就消灭你的肉体,强硬掩盖下的本质,是简单和粗暴,是不自信。
其次,保持所谓贵族血统的纯正。
胜利的一方愿意不断地强化自己权利的天授属性,不断地强化自己族群高贵的属性,这就有了保持所谓血统纯正的问题。这一点,不光是清代,人类社会自古如此,就算是在今天,在许多的国家,还保留爵位,就是血统问题的遗留。
如果允许汉女入宫,那么一旦生下后代,这个血统就被“污染”了,不但给列祖列宗没法交代,对于活着的“纯种”的人们也无法交代。当然,清室不懂血缘越远越有利于优化后代,这是今天基因遗传科学解释,弄到最后,同光宣三代帝王没有一个能生下孩子,为什么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血统太过“纯正”了,遗传和基因质量越来越差,搞得清王朝断了子绝了孙。
最后,满族对于汉族女人裹脚陋习深恶痛绝。
不同于汉族人眼里性感异常的三寸金莲,以及在这种人为摧毁下导致女人走路的摇摇摆摆的风情,当然,很多的文学作品里将此描绘成“莲步轻移”。满族人却欣赏不来这种弱柳扶风的病态。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在马背上,女人一样要骑马,自然不能像农耕民族的小姐那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种田她们不行,打仗更不行,所有费力气的生产活动都让女子走开,汉女也就是在针黹上可以大放异彩,还有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生孩子。
女人的能力决定了,在那个农耕社会,女人就是家族的财产,除了纺绩织布生娃,最好就像栓牲口一样的圈养在家里。裹成一对小小金莲,是最好的办法。
所以,所有的现象都是生产力和生产资料属性决定的。其实满清入关后,他们贵族也好,高人一等也罢,他们的饮食生活习性对汉人的影响极其有限,倒是汉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折服了满清八旗。入了关,不放牧也不用骑马,自觉地融入了农耕社会形态,满清贵族的小姐渐渐也不抛头露面了,渐渐地也矜持起来了,渐渐地也不像在草原上有用武之地了,还不是捡起了绣花针,一举一动渐渐都如汉女那样温婉含蓄起来。
比如曹雪芹的家族就是在旗的内务府包衣,他所描写《红楼梦》里的贾府就是曹家,贾府小姐们不裹脚,她们也需要经过内务府选宫女选秀女的程序。贾府养小姐,他们自己不说是旗人,谁会怀疑她们和汉人有什么本质不同呢?
不过,满族反对女性裹脚,认为这是恶习陋习,孝庄发的那道谕令将“缠足”首当其冲地说出来,可见对此有多么的讨厌。这是先进性的,必须要给予肯定。
1856年9月2日深夜,天京东王府内火光冲天,北王韦昌辉的刀斧手在血泊中翻找着东王杨秀清的首级。这位曾以“天父下凡”掌控太平天国军政大权的领袖,最终落得身首异处...
杨秀清 傅善祥 2025-09-12 岳钟琪为何不反清:家族、现实与政治的交织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岳钟琪作为岳飞的后裔,本应是反清复明的天然旗帜,却始终对清廷忠心耿耿,甚至在面对策反时主动告密,最终在乾隆朝仍获重用。这一看似矛盾的选择,实...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岳飞 2025-09-12 明末熊廷弼:军事天才与政治悲剧的双重镜像在明末风雨飘摇的辽东战场上,熊廷弼以“铁血书生”的姿态横空出世,用三年时间重建辽东防线,令皇太极感叹“熊经略在,安敢南顾”。然而,这位被后世称为“唯一能扼杀后金...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12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疆域整合与伊犁将军的设立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随着大小和卓兄弟的败亡,一场持续三年的叛乱在葱岭以东的南疆大地落下帷幕。这场由白山派首领波罗尼都、霍集占兄弟发动的叛乱,不仅考验着清...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小和卓 2025-09-12 乾隆帝皇位传承:十五子永琰的继位之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在位六十年,实际执掌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他共有十七位皇子,但最终继承皇位的并非嫡长子或备...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11 张东官与刘善东:跨越时空的厨艺传奇与历史迷雾在中国烹饪史上,张东官与刘善东是两位常被提及的名字,但他们的故事却因历史记载的模糊与文艺创作的演绎,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一位是乾隆御膳房的“江南第一名厨”,一...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11 火耗归公:雍正整顿吏治与充实国库的双重变革康熙末年,清朝看似延续“康乾盛世”的繁荣表象,实则暗藏危机。由于长期对外用兵、赈灾开支及官员贪腐,国库银两仅存800万两,财政濒临崩溃。地方官员为填补亏空,借“...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11 孝康章皇后与董鄂妃:清初后宫的两位传奇女性在清初历史中,孝康章皇后与董鄂妃作为顺治帝后宫中最为瞩目的两位女性,常因身份关联引发误解。事实上,二者虽同葬孝陵、同为顺治帝后妃,却在出身、经历与历史地位上存在...
顺治为什么出家 董鄂妃与顺治的爱情 2025-09-10 贾探春人物形象分析:末世中的“玫瑰”与“凤凰”在《红楼梦》的群芳谱中,贾探春如一株带刺的玫瑰,既以“敏”字著称的治家才能令人惊叹,又因庶出身份与远嫁命运蒙上悲剧色彩。她既是封建礼教下的叛逆者,又是家族衰亡的...
贾探春 2025-09-10 布喜娅玛拉与皇太极:历史与虚构的交织之问在女真族的历史长河中,布喜娅玛拉(即东哥)与皇太极的名字常被并提,但二人是否真正有过情感联结或婚姻关系,需从历史与文学两个维度进行辨析。一、历史真相:布喜娅玛拉...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