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共传十六帝,国祚276年。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自从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社会曾经历过多次改革。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繁荣,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但是好景不长,在明朝后期由于种种原因,其统治最终没能持续,败给了李自成建立的大顺,结束了明朝历史。对于明朝的灭亡的原因,众人各执一词,不少人认为,明朝的灭亡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那么是怎么样的社会风气才导致明朝的灭亡?
奢侈成风
在明朝初期,由于朱元璋出身贫寒,非常痛恨贪官奸臣,曾下令杀掉一大批的富商和贪官,震慑四方,因此朝廷之上也没人敢炫富,有钱的大官也不再购买豪宅,行奢侈之风,百姓自然也跟着俭朴务实,国库也比较充实。后来经过皇位的更替,新皇帝对于社会风气也不再那么在意,上至朝廷下至百姓,又恢复了奢侈之风,在衣食住行方面皆有体现。
明朝的服饰在设计上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订了一套服饰风格。然而不同于唐宋的是,明朝人对于衣服的材质十分讲究,并且阶级分明。越是大官,在衣服的选料上就一定要穿最好的,最奢侈的。百姓也攀比成风,许多人不看年龄不看背景,只看这人穿着打扮,就知道此人能力如何。因此不少百姓虽然穷,也要买几件鲜丽的衣服撑撑面子,多将钱花在了穿衣打扮上。
明朝百姓在食物上也非常奢侈,平时自己家里吃饭还好,但是遇到家里请客办事等情况,为了讲排场,往往能将菜堆得老高,客人根本吃不完,经常一顿饭够平时吃上半个月的。古代又没有冰箱,因此食物的浪费现象也极其严重。
而且明朝应该是皇室成员最多的一个朝代。据资料分析,明朝皇室成员最高可达60万,他们吃的饭菜还都是非常丰盛的,因此也有不少人说明朝是被吃垮的。
重商轻民
由于明朝时期商人的地位逐渐提升,农民地位下降并且不受重视,不少百姓在种地的收益上比不上商人,因此出现不少百姓弃地从商的现象。然而粮草的重要性大家可想而知,即使到如今时代,粮食安全也是要首先考虑的目标,但是当时的明朝百姓都不去种粮了,甚至种地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
因此虽然明朝外表看起来繁荣,但实际上早已华而不实。并且明朝还出现了土地兼并等现象,当地豪绅抢夺百姓土地,将大量的土地聚集在一起,并据为己有,严重阻碍明朝时期的农业发展。
那么究竟明朝的商人地位如何呢?
商人在朱元璋执政时,一直是最低下的身份,并且还规定商人不得考取功名,因此民间并不看好商人,但是后来政策松懈,商人逐渐活跃并衍生出两大商人团体,通过经商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商人也因此发迹,一跃成为了受人尊重的身份。
不仅是农民弃地从商,不少读书人也不考试做官,转而开始经商,渐渐出现了一些为官者和商人“勾勾搭搭”的现象。商人通过金钱就能买到官职,更是提高了商人的地位,所以民间开始崇拜商人,更崇拜金钱,认为钱才是万能的。因此,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农民更无心种地。而不少官员在推行政策的时候甚至不得不询问当地商人的意见。
社会混乱
由于商人的增多,一些专门打劫商人的强盗开始横行,他们通常埋伏在商人经过的路上,等到商人经过时出来打劫。有些只是拦路要些钱财,有些直接做起了杀人越货的勾当。官府虽然派兵追拿,但是强盗们非常灵活,又除之不尽,官兵也几乎没有什么办法,给当时的民间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除此之外,民间小偷盛行,外地来客做生意经常丢东西,胆大些的小偷甚至敢偷官员的东西。
曾经就发生过官员在街上被偷了银子的事情,后来官员生气把街上可疑的人查了个遍也没查出是谁干的。小偷的盛行不仅使民众的生活不安定,也给明朝的治安问题带来很大影响。
风气太差
明朝时期,某些特殊的“娱乐场所”的开设是合法的,而开设它们的除了民间组织外还有朝廷,因此明朝时期的“娱乐场所”开的到处都是。不少官员荒淫无度不问政事,整天流连声色场所。眼看这样下去朝政荒废,明宣宗开始下令整治。虽然有过几次约束,但是效果甚微。而且不少商人和读书人也开始渐渐出入那些,整个民间的风气都不正常。
随着这些场所的建立,明朝期间“以金钱比输赢”的不正当娱乐活动横行。其实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也非常痛恨这种人,被他发现的后他们一般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当时的风气很好地得到了遏制。
但是到了后辈手中,对这个行业的治理就不再那么严格,甚至到了万历皇帝这一代,不仅不加治理,反而邀请大臣官员一起参与其中。这种风气在宫廷传开后,又迅速蔓延到民间。一些商人辛苦攒了几年的银子,随着一声吆喝就付诸东流。京城到处都是因败光家财而流落街头的人,可见当时的朝廷腐败现象有多严重。
除此之外,当时的商人在生意上也不务实,缺斤少两弄虚作假的事情也是经常遇到,一些商人在货物上以次充好,拿劣等布料充当上等丝绸。在买卖上经常做一些小动作,卖出去的货与看到的东西不符等等。这种种的一切都可以说明,明朝后期社会风气究竟有多差。
结语
因此,明朝的灭亡虽然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变,动摇了明朝的根基,使得明朝虽然外表看起来华丽奢侈,但是实际上国库空虚,民穷兵弱。再加上商人的崛起,更是增加了民间攀比之风的盛行,因此明朝的灭亡也是必然的。
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是唯一从赤贫阶层崛起、最终开创帝业的传奇人物。他出身安徽凤阳的佃农家庭,幼年因饥荒沦为乞丐、和尚,却在元末乱世中以“开局一个碗”的起点,推翻...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09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真相:皇权独尊的终极博弈公元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决丞相胡惟庸,并借机废除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这一决策不仅重塑了明代政治格局,更成为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斗争的转折...
朱元璋多少岁 胡惟庸 2025-10-09 朱元璋屠杀功臣:权力逻辑下的政治清洗明朝初年,一场持续十余年的政治风暴席卷朝堂。朱元璋以“胡惟庸案”“蓝玉案”为标志,对开国功臣展开系统性清洗,牵连人数超过15万,六家公爵、三十三家侯爵被除封。这...
朱元璋多少岁 蓝玉 2025-10-09 朱元璋长相之谜:历史滤镜下的帝王相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相貌,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帝王形象之一。民间流传的“猪腰子脸”“鞋拔子脸”画像与官方典籍中“姿貌雄伟,奇骨贯顶”的记载形成鲜明对比,这场...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09 朱元璋:明朝的奠基者与制度塑造者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1328-1398)以布衣之身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并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为明朝近三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制度框架。其影响不仅...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9-30 朱标死后太子空缺,朱元璋为何选定朱允炆为接班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朝太子朱标因病去世,这一突发事件彻底打乱了朱元璋的权力布局。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继承人选择上必须慎之又慎——既要避免权力真空引发...
朱元璋多少岁 朱允炆下落 2025-09-29 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未立朱棣为太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朝皇太子朱标因病去世,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朱元璋的权力布局。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朱标去世后并未选择军事才能突出的四子朱棣,而...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29 明朝开国六公爵:功勋与命运交织的传奇明朝初立之际,朱元璋为稳固政权、酬谢功臣,于洪武三年(1370年)大封功臣,其中“开国六公爵”作为最高封赏,承载着帝国奠基者的无上荣耀。这六位公爵——魏国公徐达...
朱元璋多少岁 徐达 2025-09-29 李世民为何未对功臣展开清洗:权力逻辑与历史智慧的交织在中国古代帝王巩固政权的叙事中,“清洗功臣”常被视为消除潜在威胁的常规手段。汉高祖刘邦诛杀韩信、彭越,明太祖朱元璋制造“胡蓝之狱”,均印证了这一权力逻辑。然而,...
朱元璋多少岁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26 陈友谅的败局:从性格缺陷到战略误判的必然性元末乱世,群雄并起,陈友谅曾以60万大军横扫长江流域,却最终在鄱阳湖之战中折戟沉沙,败于朱元璋之手。这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决战,表面是兵力与战术的较量,实则是政治智...
朱元璋多少岁 陈友谅 2025-09-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