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共传十六帝,国祚276年。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自从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社会曾经历过多次改革。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繁荣,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但是好景不长,在明朝后期由于种种原因,其统治最终没能持续,败给了李自成建立的大顺,结束了明朝历史。对于明朝的灭亡的原因,众人各执一词,不少人认为,明朝的灭亡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那么是怎么样的社会风气才导致明朝的灭亡?
奢侈成风
在明朝初期,由于朱元璋出身贫寒,非常痛恨贪官奸臣,曾下令杀掉一大批的富商和贪官,震慑四方,因此朝廷之上也没人敢炫富,有钱的大官也不再购买豪宅,行奢侈之风,百姓自然也跟着俭朴务实,国库也比较充实。后来经过皇位的更替,新皇帝对于社会风气也不再那么在意,上至朝廷下至百姓,又恢复了奢侈之风,在衣食住行方面皆有体现。
明朝的服饰在设计上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订了一套服饰风格。然而不同于唐宋的是,明朝人对于衣服的材质十分讲究,并且阶级分明。越是大官,在衣服的选料上就一定要穿最好的,最奢侈的。百姓也攀比成风,许多人不看年龄不看背景,只看这人穿着打扮,就知道此人能力如何。因此不少百姓虽然穷,也要买几件鲜丽的衣服撑撑面子,多将钱花在了穿衣打扮上。
明朝百姓在食物上也非常奢侈,平时自己家里吃饭还好,但是遇到家里请客办事等情况,为了讲排场,往往能将菜堆得老高,客人根本吃不完,经常一顿饭够平时吃上半个月的。古代又没有冰箱,因此食物的浪费现象也极其严重。
而且明朝应该是皇室成员最多的一个朝代。据资料分析,明朝皇室成员最高可达60万,他们吃的饭菜还都是非常丰盛的,因此也有不少人说明朝是被吃垮的。
重商轻民
由于明朝时期商人的地位逐渐提升,农民地位下降并且不受重视,不少百姓在种地的收益上比不上商人,因此出现不少百姓弃地从商的现象。然而粮草的重要性大家可想而知,即使到如今时代,粮食安全也是要首先考虑的目标,但是当时的明朝百姓都不去种粮了,甚至种地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
因此虽然明朝外表看起来繁荣,但实际上早已华而不实。并且明朝还出现了土地兼并等现象,当地豪绅抢夺百姓土地,将大量的土地聚集在一起,并据为己有,严重阻碍明朝时期的农业发展。
那么究竟明朝的商人地位如何呢?
商人在朱元璋执政时,一直是最低下的身份,并且还规定商人不得考取功名,因此民间并不看好商人,但是后来政策松懈,商人逐渐活跃并衍生出两大商人团体,通过经商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商人也因此发迹,一跃成为了受人尊重的身份。
不仅是农民弃地从商,不少读书人也不考试做官,转而开始经商,渐渐出现了一些为官者和商人“勾勾搭搭”的现象。商人通过金钱就能买到官职,更是提高了商人的地位,所以民间开始崇拜商人,更崇拜金钱,认为钱才是万能的。因此,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农民更无心种地。而不少官员在推行政策的时候甚至不得不询问当地商人的意见。
社会混乱
由于商人的增多,一些专门打劫商人的强盗开始横行,他们通常埋伏在商人经过的路上,等到商人经过时出来打劫。有些只是拦路要些钱财,有些直接做起了杀人越货的勾当。官府虽然派兵追拿,但是强盗们非常灵活,又除之不尽,官兵也几乎没有什么办法,给当时的民间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除此之外,民间小偷盛行,外地来客做生意经常丢东西,胆大些的小偷甚至敢偷官员的东西。
曾经就发生过官员在街上被偷了银子的事情,后来官员生气把街上可疑的人查了个遍也没查出是谁干的。小偷的盛行不仅使民众的生活不安定,也给明朝的治安问题带来很大影响。
风气太差
明朝时期,某些特殊的“娱乐场所”的开设是合法的,而开设它们的除了民间组织外还有朝廷,因此明朝时期的“娱乐场所”开的到处都是。不少官员荒淫无度不问政事,整天流连声色场所。眼看这样下去朝政荒废,明宣宗开始下令整治。虽然有过几次约束,但是效果甚微。而且不少商人和读书人也开始渐渐出入那些,整个民间的风气都不正常。
随着这些场所的建立,明朝期间“以金钱比输赢”的不正当娱乐活动横行。其实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也非常痛恨这种人,被他发现的后他们一般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当时的风气很好地得到了遏制。
但是到了后辈手中,对这个行业的治理就不再那么严格,甚至到了万历皇帝这一代,不仅不加治理,反而邀请大臣官员一起参与其中。这种风气在宫廷传开后,又迅速蔓延到民间。一些商人辛苦攒了几年的银子,随着一声吆喝就付诸东流。京城到处都是因败光家财而流落街头的人,可见当时的朝廷腐败现象有多严重。
除此之外,当时的商人在生意上也不务实,缺斤少两弄虚作假的事情也是经常遇到,一些商人在货物上以次充好,拿劣等布料充当上等丝绸。在买卖上经常做一些小动作,卖出去的货与看到的东西不符等等。这种种的一切都可以说明,明朝后期社会风气究竟有多差。
结语
因此,明朝的灭亡虽然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变,动摇了明朝的根基,使得明朝虽然外表看起来华丽奢侈,但是实际上国库空虚,民穷兵弱。再加上商人的崛起,更是增加了民间攀比之风的盛行,因此明朝的灭亡也是必然的。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七日后,皇太孙朱允炆仓促即位,改元建文。这场权力交接的异常速度,在二十四年后因燕王朱棣发...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6-27 安庆公主:朱元璋爱女身后谜团——十六年婚姻是否留有子嗣?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十六位公主中,安庆公主的命运堪称最具戏剧性。作为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嫡次女,她因洪武三十年(1397年)的驸马走私案被载入史册,而其与驸马欧阳...
朱元璋多少岁 马皇后 2025-06-20 卫所兵役制:明代军事基石的兴衰密码在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史上,明代卫所兵役制以其独特的“兵农合一”模式占据重要地位。这项由明太祖朱元璋创立的制度,既是对隋唐府兵制的继承,更是对元代军事体制的革新,其...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6-20 楚方玉之死:皇权碾压下的才女悲剧在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的虚构叙事中,江南才女楚方玉的命运如流星陨落,她与朱元璋的恩怨纠葛,成为皇权与文人精神碰撞的缩影。这个被艺术加工的故事,虽非真实历史,...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6-16 南北榜案:科举制度下的地域之争与司法困局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科会试,因录取进士皆为南方人,引发北方举子联名上疏,控告主考官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震怒,下令彻查,最终处死张信等考官,并亲自...
朱元璋多少岁 刘三吾 2025-06-13 袁凯:从监察御史到“白燕诗人”的生死浮沉在明初的政治风云中,有一位诗人以装疯为刃,在朱元璋的猜忌中杀出一条生路。他便是袁凯,字景文,号海叟,松江华亭人。这位以《白燕》诗名动江南的文人,一生如惊涛中的扁...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6-12 李淑妃是马皇后吗?——明初宫廷谜案考辨在明初宫廷的幽深历史中,李淑妃与马皇后的身份谜团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两位女性虽同为朱元璋后妃,但史籍中关于她们的记载却充满矛盾与模糊,甚至引发后世“李淑妃即...
朱元璋多少岁 马皇后 2025-06-12 胡惟庸与李善长:朱元璋左膀右臂的权力博弈与历史定位在明朝开国功臣的璀璨星河中,胡惟庸与李善长犹如两颗交相辉映的双子星。前者以“中国最后一位宰相”的身份留名青史,后者以“大明萧何”之誉奠定帝国基石。两人虽同为淮西...
朱元璋多少岁 李善长 2025-06-11 朱元璋与李文忠:皇权阴影下的舅甥情仇在明朝开国功臣的血色名单中,李文忠之死始终笼罩着层层迷雾。这位朱元璋亲外甥、位列“淮西二十四将”的军事统帅,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突然病逝,而其生前遭遇的猜...
朱元璋多少岁 李文忠 2025-06-05 朱升:功成身退的智者与明朝封爵制度的隐形牺牲品在明朝开国功臣的璀璨星河中,朱升犹如一颗流星,虽未获封爵之荣,却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略照亮了朱元璋的帝王之路。这位59岁才辅佐朱元璋的老儒,在洪武...
朱元璋多少岁 朱升 2025-05-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