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高祖--刘邦
“三岁看老”,可少年时代的刘邦,怎么看都不像当皇帝的胚子。出身低微也就算了,他不学无术;不学无术也就算了,他还游手好闲;游手好闲也就算了,他还吃喝嫖赌。
这一点,连本朝的太史公司马迁都敷衍不过去了,给了他一个四字评价:好酒及色。
如果刘邦没有遇见吕公,他可能一辈子就是浪荡乡里的二流子。吕公不是沛县人,他搬到沛县来是躲避仇家。因为沛县的县令是他的朋友,很多人就上门拜访他,拉拉关系什么的。
刘邦也跑来碰运气,顺便混点肉吃。当时,负责接待客人的是萧何,他宣布:送礼不到1000钱,都到堂下坐。
刘邦不管他,他虽然一个钱都没带,也大大咧咧地说:“我送1万钱。”吕公乐了,这不是土豪一枚吗?喜滋滋地亲自出来迎接他。刘邦虽然家庭贫穷,可长得倒是器宇轩昂。
吕公一看,喜欢得不得了,不但请刘邦坐上座,还在宴会后留下,将女儿送给了这位身无分文的年轻人。
当然,后来我们都知道,吕公没有看走眼。他买到了一支回报极为优厚的潜力股。
二、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
陈霸先是吴兴(今浙江长兴)人。他的出身可用“一穷二白”形容,既没有显耀的祖宗,也没有《文苑英华》说他是“火耕水耨之夫,荜门圭窦之子”。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位老兄年轻时在山上砍树,在河里打渔。家里穷得连木门都没有,只能用草门。墙壁上到处都是洞。
好在人穷志不短。小陈一边苦读兵书,一边打渔练武,为日后的一飞冲天做准备。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他从乡间的里司(就是村官)做起,在乱世里杀出一条血路,最终完成屌丝逆袭,成为南北朝期陈朝的开国皇帝。
三、宋武帝--刘裕
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写过一首很霸气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其中有一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这里的“寄奴”,指的便是南朝宋武帝刘裕。
刘裕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出生时由于长得难看,被父亲取了一个小名叫“奇奴”;后母亲撒手人寰,父亲迁怒于他,想结束了他的性命,好在母亲的姐姐伸出援手,将他带走抚养。小名也改成了“寄奴”。
“奴”就是奴仆,意谓生来命贱,禁得起磨难。不幸接踵而至。不久,父亲也去世了。刘裕的家境顿时陷入贫困之中。
为了糊口,他学习刘备卖起了草鞋。只不过,同样是卖草鞋,刘裕在后来建立的功业远远高于刘备——他凭一己之力,玩完了东晋王朝,开创了刘宋王朝。
数百年之后的辛弃疾都神往不已,“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四、蜀国皇帝--刘备
有句歇后语叫:刘备卖草鞋——本行。刘备者,三国时蜀国皇帝刘玄德是也。
刘备名义上是中山靖王之后,按辈分是汉献帝刘恒的族叔,但在那个只认拳头不认辈分的东汉末年,他的这种贵族血统一文不值。
加之父亲死得早,刘备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跟母亲一起编草鞋、卖草鞋中度过。直到与关羽、张飞在桃园义结金兰时,他还干着这一行。刘备卖草鞋的名头太响亮了,以至于到了后来,编织草鞋的师傅会将刘备供奉为草鞋业的祖师爷。
五、又一位流氓皇帝--朱温
朱温是刘邦之后又一位举世公认的“流氓皇帝”。他们的出身也差相仿佛,家里都是穷得响叮当。朱温父亲死得早,为了养家糊口,母亲不得不带着兄弟三人到萧县刘崇家做佣人。
朱温长大后,成为乡里一名惹是生非的流氓,“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里人多厌之”。
在这方面,朱温的流氓脾性比刘邦更次。他翻脸不认人。比如,他一度追随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可当起义受挫后,他又反过来咬义军一口,成为镇压义军的急先锋。因此,朱温被赐名为“全忠”。
朱温生性残暴,对人苛刻,在私生活上的不检点更是一大污点。他做后梁太祖后,在宫中大肆淫乱,甚至公开与儿媳“扒灰”,引起了儿子的仇视。晚年,被次子朱友珪杀掉。
六、后周太祖--郭威
后周太祖郭威是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他老爸郭简做过顺州刺史,死于兵乱之中。当时郭威才几岁,跟随母亲王氏逃难到潞州。途中,母亲也不幸去世。姨母韩氏一把屎一把尿将他抚养成人,这才有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位白手起家的皇帝。
郭威是典型的武将,长得孔武有力,性格豪爽负气,但和别的军人不同的是,他并不“迷信”武力。当时他身边有一个读书人叫李琼。李琼向他推荐一本书《阃外春秋》,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这本书里就记载了许多存亡治乱、贤愚成败的事例。”
郭威看了此书,爱不释手,没事儿就拿出来翻翻。
七、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白手起家的皇帝。他在家里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人们叫他“朱重八”,改名朱元璋则是后来的事情了。
如果说前面提到的那些人,或多或少都有贵族或公务员的血统,这位朱元璋则完全是平头百姓家族。父亲是种田的,爷爷是种田的,再上去依然是种田的。
而且,由于太穷,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连税款都交不起,只能到处躲债。朱元璋呢,读书是不可能的,很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维持生计。
后来,朱元璋的家乡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陈氏先后去世。家里剩下的亲人被迫分开,各自逃命。
走投无路之下,朱元璋到附近一个破烂得连门都没有的小寺庙当起了和尚。不料,和尚都没做稳当,不久,庙里发生“经济危机”,粮食不够吃了。朱元璋等不得不离开寺院,一路乞讨过日子。
这时候,朱元璋才17岁。他乞讨了三年。三年的流浪生活让朱元璋培养了坚毅、果断的性格,也变得更加残忍、猜忌。这种性格,使得朱元璋在元末的群雄纷争中笑到最后。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廉颇老矣:历史回响中的英雄迟暮与时代隐喻战国烽烟中,廉颇以“破齐败燕、守卫长平”的赫赫战功铸就铁血传奇,却在暮年遭遇“一饭三遗矢”的谗言构陷,最终悒悒而终。这个被司马迁载入《史记》的典故,历经两千余年...
廉颇典故 司马迁 2025-09-05 刘邦48岁之前:从市井游侠到起义领袖的沉淀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刘邦以48岁“高龄”起兵反秦、最终建立汉朝的传奇经历,常被后世视为“大器晚成”的典范。然而,若细究其前半生,会发现这位看似“游手好闲”的沛县亭长,...
刘邦 2025-09-04 楚怀王是昏君吗?——从历史迷雾中探寻真相在战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楚怀王熊槐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刻画为“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的昏庸之君,但出土文献与后世研究却揭示出这位楚...
司马迁 楚怀王 2025-09-03 鲁元公主:权力漩涡中的悲剧公主与她的凄凉结局鲁元公主作为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女,虽贵为西汉第一位长公主,却一生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最终在三十余岁的盛年溘然长逝。她的命运轨迹,既是个人悲剧的缩影,更是西汉初期...
刘邦 2025-09-02 史记:跨越三千年的历史长卷——从上古传说到汉武雄图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以恢弘的叙事框架与深刻的历史洞察,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原乡。这部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历时十四年完成的巨著,不仅开创了“纪传体”史...
司马迁 2025-09-01 燕王臧荼:名字里的历史密码与时代回响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燕王臧荼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秦皇汉武般如雷贯耳,但其人生轨迹却深刻折射出秦汉之际的政治风云。这位曾先后效忠项羽、归顺刘邦的诸侯王,其姓名读音...
项羽 刘邦 2025-08-27 刘长为何不惧吕后:血缘羁绊与权力博弈下的复杂关系西汉初年,吕后以铁腕手段掌控朝政,诛杀韩信、彭越等功臣,对刘邦的戚夫人实施“人彘”酷刑,甚至逼死多位刘姓诸侯王。然而,作为刘邦第七子的淮南王刘长,却能在吕后当政...
刘邦 韩信 2025-08-25 刘邦为何后悔杀韩信:权力博弈中的复杂人性与帝王悲歌在汉初的历史长河中,韩信之死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奇才,最终被吕后与萧何设计斩杀于长乐宫钟室,留下“成也萧何,败也萧...
刘邦 韩信 2025-08-22 西汉灭亡:多重危机交织下的帝国崩塌西汉王朝自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至公元9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而灭亡,共历时210年。这个曾以“文景之治”的繁荣、“汉武盛世”的辉煌载入史册的王朝,最终在多...
刘邦 王莽 2025-08-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